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诚实教育的困境与实现途径
1
作者 李亚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3,共11页
诚实是历久弥珍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发展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因受工具理性的影响与形塑,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各场域的诚实教育异化。为了跨越不诚实,剖析新时代诚实教育异化的根源,需要用复杂性思维理解诚实,呼唤对诚实的理解与认... 诚实是历久弥珍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发展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因受工具理性的影响与形塑,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各场域的诚实教育异化。为了跨越不诚实,剖析新时代诚实教育异化的根源,需要用复杂性思维理解诚实,呼唤对诚实的理解与认同伦理,寻找化解诚实教育困境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在家庭场域中,保持追求诚实教育的价值理性,觉醒情感,向往诚实品格;注重诚实的家风、家训教育,营造真诚、信任、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榜样示范培养诚实品格与修养。在学校场域中,保持诚实教育的交往理性,建立真诚、信任、和谐、友善的“支持型”关系世界,践行诚实品格;建构集文化、课程、教学、活动、环境于一体的诚实教育体系,培养诚实品格与素养。在社会场域中,保持诚实教育的实践理性,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人们对诚实的理解联结,磨砺诚实品格;注重社会诚实教育与社会诚信治理,培养诚实品格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 诚实教育 困境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实践危机与应对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良 陈静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38,共3页
一、"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由来及特点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想由来以久。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研究型教师"概念,他认为"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课程开发都不可能有效"。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 一、"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由来及特点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想由来以久。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研究型教师"概念,他认为"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课程开发都不可能有效"。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作为研究者",他认为所有课程研究和设计,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师团体,无论是学校自发研究项目还是国家资助的项目,所有的工作都应建立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都依赖于教师的工作。教师是其教学情境中的研究者,也是其实践的最后、最佳的裁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教育 课堂研究 斯腾豪斯 裁决者 课程学 课程研究 教育家杜威 学习过程 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育德的内涵、载体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功群 刘大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12,共5页
记忆育德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与新探索。记忆育德以促进道德发展为要义,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为核心宗旨,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培育。为进一步加强记忆育德实践,应构建以物型课程记忆、仪式课... 记忆育德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与新探索。记忆育德以促进道德发展为要义,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为核心宗旨,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培育。为进一步加强记忆育德实践,应构建以物型课程记忆、仪式课程记忆和功能课程记忆为主体的三重课程记忆体系,探索“一体两堂三段四式五模”的实践策略,实现记忆育德的立体化与系统化,为新时代学校德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和路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育德 物型课程记忆 仪式课程记忆 功能课程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俄罗斯《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修订的背景、内容与特点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亚娟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3,48,共5页
2006年俄罗斯出台了修订版《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新版大纲对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智育、德育、劳动教育、文学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以及游戏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规定。同时这次修订也充分考虑了学前教育的价值定向和俄罗斯学前教... 2006年俄罗斯出台了修订版《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新版大纲对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智育、德育、劳动教育、文学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以及游戏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规定。同时这次修订也充分考虑了学前教育的价值定向和俄罗斯学前教育内容更新的需要,强调要更加人性化地对待儿童,突出了民族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操作性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学前教育 教学大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的实践之道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大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9-33,共5页
中小学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将会是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当下较为常用的辅助教学类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选择并发挥各类人工智能的... 中小学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将会是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当下较为常用的辅助教学类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选择并发挥各类人工智能的优势、学会对话从而激活人工智能深层思考、学会思辨从而捍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中小学教师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重构:学校教育变革的新动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宏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14-19,共6页
当下的校园,各种教育关系都是基于一种空间错位的“势能”差来维系与演进的,这种“势能”驱动会导致教育空间的层级固化,从而强化教育的规训体系、行政思维、工具理性和排他性。空间在哲学意义上存在实体论、属性论和关系论的传统,而福... 当下的校园,各种教育关系都是基于一种空间错位的“势能”差来维系与演进的,这种“势能”驱动会导致教育空间的层级固化,从而强化教育的规训体系、行政思维、工具理性和排他性。空间在哲学意义上存在实体论、属性论和关系论的传统,而福柯基地概念的引入,意味着空间具有了“互构”“共在”“共生”的意蕴。教育变革的动能驱动应借助空间重构,以基地化关系空间实现课堂教学、道德教育、学校管理和集团化办学的深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空间 基地化 层级空间 互构 共在性 共生性 共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送教”的价值透视:扎根中小学课堂教育科研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林元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教育学是以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应从‘面向实践的教育’转向‘面向教育的实践’,完成实践的‘教育转向’。真正转向实践的教育研究应将研究焦点更多地放在情境性、自由性的教育实践形态之上,应以复杂性思维关注教育实践者... “教育学是以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应从‘面向实践的教育’转向‘面向教育的实践’,完成实践的‘教育转向’。真正转向实践的教育研究应将研究焦点更多地放在情境性、自由性的教育实践形态之上,应以复杂性思维关注教育实践者、教育事件以及教育实践机制。”2012年,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纵深发展,解决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遵循实践哲学的理念,深入学校、扎根课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科研送教”。即从科研的视角发现学校办学和课堂教学的经验,帮助学校解读经验、提升经验、拓展经验;从科研的视角发现学校办学和课堂教学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科研 中小学课堂 创新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校办学 价值 科学研究工作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评价视域下小学生诚实教育实证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96,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江苏省南京市农村、郊区、城市小学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诚实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小学生对诚实的认识、诚实情感、诚实教育环境、诚实行为四个方面着重分析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与...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江苏省南京市农村、郊区、城市小学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诚实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小学生对诚实的认识、诚实情感、诚实教育环境、诚实行为四个方面着重分析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氛围相关,特别与学校、家庭的评价方式方法相关。建议家庭、学校教育充分认识小学生诚实发展规律,不要做抽象的道德规则灌输,不进行简单粗暴的惩罚,营造宽松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氛围,并注重引导小学生形成诚实的自我认知。紧紧围绕当下儿童的生活,探索适合其主体需求并又促进其行为养成、品德发展的多元评价形式,尽可能地去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研制学生品德发展的表现性指标,在真实的生活中从利于其品德成长的角度进行整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评价 诚实教育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权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7,共3页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单元教学设计缺失、目标偏离课程标准等问题。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被忽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关系模糊、课程标准分解技术薄弱是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意蕴以及在...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单元教学设计缺失、目标偏离课程标准等问题。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被忽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关系模糊、课程标准分解技术薄弱是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意蕴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学会从课程目标到单元教学目标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问题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内容活动化:学科课程实践的当代路向——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宏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5-37,共3页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注重以实践视角反观课程理论与课程制度,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内容活动化”的实践策略,既是课程实践从文本讲授中突围的重要探索,也是支撑“完整的人”自我生...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注重以实践视角反观课程理论与课程制度,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内容活动化”的实践策略,既是课程实践从文本讲授中突围的重要探索,也是支撑“完整的人”自我生长的学理诉求。课程内容活动化将促进课程实践成为师生基于经验交往与重构的共同的课程理解行动,引发教学依据、教学逻辑、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的深层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内容活动化 思想政治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实践 课程活动 课堂教学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权华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1期64-66,共3页
数学不良作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随意布置、马虎批改、题海战术、针对性差、功利化倾向严重,其深层次原因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出现问题,没能形成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作业观。"双减"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应当站在"立德树人&q... 数学不良作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随意布置、马虎批改、题海战术、针对性差、功利化倾向严重,其深层次原因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出现问题,没能形成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作业观。"双减"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应当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树立与时俱进的大作业观、长作业观、协同作业观和文化数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数学教学 作业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聚焦 六点汇文——一种轻松高效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权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值得班主任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常规管理既繁且杂,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既牢牢地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从时间、空间...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值得班主任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常规管理既繁且杂,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既牢牢地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从时间、空间和做什么三个维度把工作重点聚焦于课堂的"三维聚焦",结合抓好班干、抓住典型、强化自身和明确目标、建立制度、引导舆论六个关键点,汇成班级文化的"六点汇文",是一种轻松高效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三维聚焦 六点汇文 班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科素养落地的“四维聚生”方式及其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权华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3期58-60,共3页
数学学科素养在课堂上如何落地生根?“四维聚生六点促思”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行动模式。从数学、课标、教材和技术四个维度聚焦“学生”这个核心,在立意、情境、活动、问题、基础和结构这六个“点”处着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其品质的培育... 数学学科素养在课堂上如何落地生根?“四维聚生六点促思”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行动模式。从数学、课标、教材和技术四个维度聚焦“学生”这个核心,在立意、情境、活动、问题、基础和结构这六个“点”处着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其品质的培育,以此抓住数学教学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四维聚生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时代学校课程品质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晓圆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9-31,共3页
以人为逻辑、以体验为核心、以连接为中心、以群智化为特征的场景时代即将到来。场景正在成为课程建构的"方法论",课程自身的物质属性与外显方式也会随之呈现不同于已往的品质表达:以"具身"为哲学逻辑的场景定位、... 以人为逻辑、以体验为核心、以连接为中心、以群智化为特征的场景时代即将到来。场景正在成为课程建构的"方法论",课程自身的物质属性与外显方式也会随之呈现不同于已往的品质表达:以"具身"为哲学逻辑的场景定位、以"劣构"为思维逻辑的场景方案、以"浸入"为体验逻辑的场景造势、以"连接"为生态逻辑的场景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时代 学校课程品质 具身教育 劣构问题 沉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规定”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权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109-111,共3页
对于约定俗成的“数学规定”教学,不应当以“这是规定”“以后,你就会明白的”等话语打发了事,我们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回归数学本质、回归教学本真的态度,采取适当说理、间接查询、分析推导、经验比拟、体验认同、否定假设、后置留白等... 对于约定俗成的“数学规定”教学,不应当以“这是规定”“以后,你就会明白的”等话语打发了事,我们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回归数学本质、回归教学本真的态度,采取适当说理、间接查询、分析推导、经验比拟、体验认同、否定假设、后置留白等策略,让学生“口服心也服”,因此,我们要加强认知、站在“学生立场”,完善本体性知识结构,从数学史中汲取营养,增强自身“说理”能力,让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规定 策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