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文养正 以美立教——南京市宁海中学品质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1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46,共3页
南京市宁海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历史可上溯到1890年由著名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文正书院”。近年来,学校基于百年办学的历史,结合30多年美术特色教育实践,着眼于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诉求,提炼出“美的教育——厚文养正... 南京市宁海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历史可上溯到1890年由著名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文正书院”。近年来,学校基于百年办学的历史,结合30多年美术特色教育实践,着眼于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诉求,提炼出“美的教育——厚文养正,以美立教”办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品质校本课程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教育实践 南京市 品质 中学 宁海 著名教育家 办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渗透: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宏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3-45,共3页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言”“文”脱离,重言轻文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象已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四文(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统一说...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言”“文”脱离,重言轻文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象已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四文(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统一说。《语文学习》在2012年第1期更是以教研组专题教研的形式,探讨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追求文言结合、渗透“文化”的因子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旨归。但其论述的主要是进行文化渗透的原因和意义,至于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则涉及较少,偶有涉及,也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渗透”。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教学 文化渗透 《语文学习》 专题教研 “文化” 教学实践 指挥棒 “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表现性”:语文知识教学向素养培育转化——以《鹊桥仙》吟唱教学为例
3
作者 吴锐 陈罡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12,66,共5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标志着语文课程改革走向素养本位。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要化知为智、化智为用,在语言运用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通过知识结构化,实现化知为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标志着语文课程改革走向素养本位。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要化知为智、化智为用,在语言运用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通过知识结构化,实现化知为智;通过表现性学习任务驱动,实现化智为用。基于“三层级进阶阅读教学”理论的设计模式,可以作为实现语文知识教学转化的有效参考。本文以《鹊桥仙》吟唱教学为例,实践“结构化+表现性”的语文知识教学转化框架,增强学生高阶思维与跨学科整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 表现性任务 语文知识 教学转化 “三层级进阶阅读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素养的中学英语语篇解读新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国良 刘晋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62-64,共3页
语篇解读是中学英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渗透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英语学科素养,教师需从语境(confext)、语料(material)、语用(pragmatica)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中学英语语篇解读。基于学科素养的中学英语语篇解读策略:... 语篇解读是中学英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渗透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英语学科素养,教师需从语境(confext)、语料(material)、语用(pragmatica)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中学英语语篇解读。基于学科素养的中学英语语篇解读策略:创设真实语境,重视思维激活与启发;建构思维导图,挖掘语料的思维逻辑;探究深层互动,提升语用能力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学科素养 语篇解读 语境 语料 语用 真实语境 思维导图 深层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与拓展:单篇教学“研习”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3,共2页
《兰亭集序》安排在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从教材编写角度看,选择性必修的每个任务群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指向,像一个独立的“研习”项目。因此,无论是群文教学还是单篇教学,选择性... 《兰亭集序》安排在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从教材编写角度看,选择性必修的每个任务群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指向,像一个独立的“研习”项目。因此,无论是群文教学还是单篇教学,选择性必修教学都要落实“研习”这一学习目标。研究性和拓展性是选择性必修教学中“研习”的重要特征。研究性强调思维的强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集序》 统编教材 研究性 单篇教学 教材编写 研习 学习任务群 拓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助读 巧设情境——《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52,共3页
【教学刨意】《智取生辰纲》,作为名著中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真正走进名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后人对名著的精彩品评.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筛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助读.从而以评促读... 【教学刨意】《智取生辰纲》,作为名著中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真正走进名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后人对名著的精彩品评.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筛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助读.从而以评促读,为名著欣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多种阅读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取生辰纲》 教学设计 巧设情境 助读 名著欣赏 引导学生 实际教学 阅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信文化的一次精神苦旅——从文章结尾探寻《信客》的主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48,共3页
教学《信客》时,很多学生都谈了这样的感受:《信客》一文,语言质朴典雅,鞭辟畅达。但文章结尾读起来总让人怪怪的.似乎含有某种戏谑、嘲讽的意味。
关键词 《信客》 文章结尾 精神苦旅 诚信文化 教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删节”不宜忽,得失寸心知——由《核舟记》一文的删节看教材编选得失
8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0,共3页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全文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畅达,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大凡读过《核舟记》的人,无不为中国古...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全文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畅达,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大凡读过《核舟记》的人,无不为中国古代精美绝伦的工艺所折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舟记》 教材编选 删节 得失 《虞初新志》 无不为 状物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这是个问题——与赵克明老师商榷
9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2,共3页
近读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是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一文,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赵老师在文章中结合三则教学案例,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语文教... 近读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是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一文,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赵老师在文章中结合三则教学案例,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法。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这三个方面逐一辨析,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法 演绎法 老师 《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 认知规律 教学案例 不同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人的炮弹为什么总是炸不到老妇人——以《蜡烛》为例谈文学作品中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关系
10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5,共3页
前苏联著名作家西蒙洛夫的战地通讯《蜡烛》,报道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育乞西不怨其暴尸沙场,不顾炮火连天,不顾年老体弱,以惊人... 前苏联著名作家西蒙洛夫的战地通讯《蜡烛》,报道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育乞西不怨其暴尸沙场,不顾炮火连天,不顾年老体弱,以惊人的毅力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苏联青年的坟头。为了渲染战争的残酷,课文中有10处写到炮火,其中,老妇人安葬红军战士的过程写到四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烛》 审美价值 实用价值 文学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炮弹 敌人 红军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思念——巴金《月》细读
11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以“月”为题材的诗文比比皆是,而巴金先生的散文《月》堪称经典。《月》写于1941年。全文仅278字.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于历史神话中,意蕴丰富,简中藏丰。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细腻,字里行间充满诗意;内容深... 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以“月”为题材的诗文比比皆是,而巴金先生的散文《月》堪称经典。《月》写于1941年。全文仅278字.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于历史神话中,意蕴丰富,简中藏丰。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细腻,字里行间充满诗意;内容深刻,引人深思,品味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诗意 细读 思念 世界文学 历史神话 个人情感 文章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词经纬 层层深入——《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12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4-56,共3页
【教学创意】 1.主问题引领。抓住“高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线贯穿全课,让对话在“高大”中穿行。使课堂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 教学创意 循序渐进 对话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误区及矫正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伍银平 卜以楼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3,共4页
数学实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实验 矫正方法 教学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 学习积极性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语文深度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78,共4页
高考语文深度复习是指学生运用各种高阶思维完成具有挑战性时复习任务,高投入、高认知和高产出是其主要特征。通过设计“微专题”,引导学生参与“微探究”,及时进行“微反馈”,启发学生“见微知著”,是高考语文深度复习的可行路径。这... 高考语文深度复习是指学生运用各种高阶思维完成具有挑战性时复习任务,高投入、高认知和高产出是其主要特征。通过设计“微专题”,引导学生参与“微探究”,及时进行“微反馈”,启发学生“见微知著”,是高考语文深度复习的可行路径。这一过程可更好地让语文复习回归学生主体,真正达到复习高质、能力提高和素养提升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专题 微探究 微反馈 深度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78,共4页
本文以2017年9套古诗鉴赏题为立足点,通过分析研究其共性特征,探寻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抓住其命题重点,突出能力立意,进而提出备考古诗鉴赏的策略:回归文本,重在读懂;固化考点,重在渐进;技道并举,重在人文。
关键词 古诗鉴赏 能力立意 人文内涵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飞虹 《地理教学》 2011年第10期52-53,共2页
一、虚拟现实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及特色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又称VR技术,是一种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幻想性的人机交互技术,是综合了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地理教学 应用 人机交互技术 课堂教学 VR技术 图形技术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分析: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3,共8页
高品质的文言文教学要实现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高度融合,从工具理性上升到价值理性。当下的文言文教学需要贴合课标精神,根据文言“语篇”的特征,充分彰显文言文的价值理性,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独特优势。语篇分析可以从品... 高品质的文言文教学要实现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高度融合,从工具理性上升到价值理性。当下的文言文教学需要贴合课标精神,根据文言“语篇”的特征,充分彰显文言文的价值理性,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独特优势。语篇分析可以从品析“语”、把握“篇”、观照“语篇”等方面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读,体味理解文言语篇的独特的言语智慧、深刻的言语思维和丰富的言语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 语篇分析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辈的奋斗史 子女的成长史——从叙事学角度再读《台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3-57,共5页
《台阶》是当代作家李森祥一篇反思地方文化、关注农民命运的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备受青睐,成为公开教学的典范文本,对其解读的文章也很多。综观这些解读文章,主要涉及文章的主题、父亲的形象、细节描写以及结尾意蕴的探究等... 《台阶》是当代作家李森祥一篇反思地方文化、关注农民命运的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备受青睐,成为公开教学的典范文本,对其解读的文章也很多。综观这些解读文章,主要涉及文章的主题、父亲的形象、细节描写以及结尾意蕴的探究等。本文拟从叙事视角入手,结合小说叙事学知识,不揣浅陋,对《台阶》一文的意蕴再作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学 《台阶》 奋斗 父辈 成长 子女 中学语文教材 地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言”解“文”,促进文言深度学习--《鸿门宴》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乐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64,共3页
【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脉络,了解历史背景。2.抓住行动与话语,掌握人物形象。3.体会《史记》的叙事艺术,比较史传文学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事先在黑板上将标题写成“鸿门安”。把“鸿门宴”错写成“鸿门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又... 【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脉络,了解历史背景。2.抓住行动与话语,掌握人物形象。3.体会《史记》的叙事艺术,比较史传文学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事先在黑板上将标题写成“鸿门安”。把“鸿门宴”错写成“鸿门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又没有写错。《说文解字》中说:“宴,安也。从宀,妟声。”按照字的本义,宴会应该是安逸、安闲的,至少是安全的。但我们文中的这场宴会是安闲的吗?为什么不安呢?又是如何转危为安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鸿门宴》,一探究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门宴》 深度学习 《说文解字》 史传文学 教学设计 鸿门宴 教学目标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阅读教学的“三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63,共3页
一篇课文,从阅读教学的规律看,无论怎样“异构”,其内在的本质都不可或缺。细读《卖白菜》教学设计方案,宫琳琳老师在追求阅读教学“三味”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三昧 教学设计方案 “三味” 课文 细读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