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醇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鹃 张伟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半夏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半夏醇提物(PTE)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剂量组PTE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TE对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细... 目的:探讨半夏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半夏醇提物(PTE)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剂量组PTE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TE对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myc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PTE作用24 h、48 h和72 h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中400μg/mL PTE作用72 h,其抑制率达54.7%;PTE使HepG2细胞阻滞于G0/G1期,400μg/mL剂量组的比例达到(66.5±2.1)%,与对照组(58.6±1.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TE还使cyclin D1、c-myc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其阳性面积百分比和光密度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PTE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及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myc和β-catenin的表达,并使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醇提物 HEPG2 增殖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和抗HBs抗体同时阳性患者病毒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勇 周锦勇 +4 位作者 潘金顺 毕永春 李雷 张乐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2-864,共3页
目的分析HBsAg和抗HBs抗体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病毒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计13 080例HBsAg阳性病例中,HBsAg与抗HBs抗体同时阳性476例,分析资料完整的113例患者(研究组)HBV血清标志物(HBVM)和HBVDNA定量、抗HBc IgM抗体及ALT结果,... 目的分析HBsAg和抗HBs抗体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病毒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计13 080例HBsAg阳性病例中,HBsAg与抗HBs抗体同时阳性476例,分析资料完整的113例患者(研究组)HBV血清标志物(HBVM)和HBVDNA定量、抗HBc IgM抗体及ALT结果,并与76例普通HBV感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男女性别比及HBeAg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HBc IgM抗体阳性率为30.9%,抗HBc IgM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及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抗HBc IgM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 HBsAg与抗HBs抗体同时阳性感染者HBsAg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感染者,提示患者体内的抗HBs抗体可能仍起到一定作用;约30%患者可能处于HBV急性发作状态,应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SAG 抗HBs抗体 病毒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魏继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癌症患者急需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课题组前期研究集中在包括溶瘤病毒和免疫治疗在内的肿瘤生物治疗,并且首次探明了病毒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和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溶瘤麻疹病毒减毒疫苗株的... 癌症患者急需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课题组前期研究集中在包括溶瘤病毒和免疫治疗在内的肿瘤生物治疗,并且首次探明了病毒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和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溶瘤麻疹病毒减毒疫苗株的溶瘤作用主要是由细胞坏死介导,而非以前研究所认为的细胞凋亡。同时,研究探明了线粒体自噬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转变过程中所起到重要的作用。上述新的发现对于溶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中就溶瘤病毒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免疫诱导三磷酸小干扰RNA研究进展、谷氨酰胺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纳米材料在对抗肿瘤耐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溶瘤病毒 免疫治疗 自噬 肿瘤代谢 免疫诱导小干扰RNA 纳米碳管 光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定量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雷 冯振华 +3 位作者 许碧云 顾光煜 张葵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上限时,能否直接延伸标准曲线,用于HBV DNA定量分析。方法以上海申友生物公司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为例,选择HBV DNA>3×107IU/mL的血清标本30例。每例血清在3个不同时间点提取DNA...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上限时,能否直接延伸标准曲线,用于HBV DNA定量分析。方法以上海申友生物公司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为例,选择HBV DNA>3×107IU/mL的血清标本30例。每例血清在3个不同时间点提取DNA,或将血清以10、100和1 000倍稀释后提取DNA,或将未稀释血清提取的DNA以10、100和1 000倍稀释后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检测结果以10为底数进行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对数转换,3个不同时间点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组间相关系数为0.356(F=2.66,P<0.01);36.7%(11/30)的标本最大差值<0.5,60.0%(18/30)介于0.5~1.0,3.3%(1/30)达1.01;血清稀释后定量检测HBV DNA,96.7%(29/30)的标本最大差值为0.02~0.45,均<0.5,3.3%(1/30)为0.53,介于0.5~1.0;组内相关系数为0.960(F=72.57,P<0.01)。稀释DNA定量检测HBVDNA,最大差值为0.02~0.44,均<0.5;组内相关系数达0.973(F=107.66,P<0.01)。3组均数经方差分析,F=1.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43.3%(13/30)的标本的最大差值为0.15~0.48,均<0.5;56.7%(17/30)为0.5~0.85,均介于0.5~1.0。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水平超过检测上限时,直接延伸标准曲线可获得较准确的HBV DNA定量结果;但若需准确定量,最好用原倍血清提取DNA经100倍稀释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高病毒载量 HBV DNA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DNA相关检测的合理应用和结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展,临床已常规开展某些与HBV DNA相关的分子检测,对HBV感染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应用不当或对结果误判等问题。本文扼要介绍了HBV DNA定量检测、病毒基因分型、病毒基因逆转录酶区和其...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展,临床已常规开展某些与HBV DNA相关的分子检测,对HBV感染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应用不当或对结果误判等问题。本文扼要介绍了HBV DNA定量检测、病毒基因分型、病毒基因逆转录酶区和其他区域序列分析等常用项目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科学分析和评判检测相应结果。同时指出需要客观地评价某些仅适合于研究的分子技术,如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技术,不能夸大一些检测HBV变异的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分子诊断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铁代谢与人类疾病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宽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铁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而游离的铁又具有毒性。细胞内过多的铁可诱导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给细胞带来致命性损伤,所以铁在细胞内的代谢受到严格的调控。线粒体是细胞内最大的铁代谢细胞器,主要负责血红素和铁硫簇的合成。血红素和铁硫簇是... 铁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而游离的铁又具有毒性。细胞内过多的铁可诱导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给细胞带来致命性损伤,所以铁在细胞内的代谢受到严格的调控。线粒体是细胞内最大的铁代谢细胞器,主要负责血红素和铁硫簇的合成。血红素和铁硫簇是很重要的2种辅基,参与DNA的合成与修复,蛋白的合成与折叠,三羧酸循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正常进行等重要代谢过程。线粒体内铁代谢的紊乱会严重地影响到整个细胞的铁代谢以及能量代谢,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文章就铁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相关研究的工作特别是对最近1年以内发表的文章相关内容作一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硫簇 线粒体的功能 铁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结肠癌细胞株CT26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7
作者 朱劲华 张威 +4 位作者 刘美辉 刘元芬 李佳慧 张奕婷 王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对结肠癌细胞株CT26增殖、凋亡及Caspase-3、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ZOL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将CT2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细胞分别加入1、20、50、120、150、250μmol/L的ZOL,对照组不加ZOL,采用...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对结肠癌细胞株CT26增殖、凋亡及Caspase-3、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ZOL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将CT2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细胞分别加入1、20、50、120、150、250μmol/L的ZOL,对照组不加ZOL,采用MTS法测算细胞增殖率。2ZOL对CT26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10、100、200、300μmol/L的ZOL孵育CT26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3ZOL对CT26细胞中Caspase-3、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将CT26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的ZOL,对照组不加ZOL,分别于12、24、36、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p53蛋白。结果1、20、50、120、150、250μmol/L的ZOL处理CT26细胞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3%、68%、65%、61%、59%、55%,20、50、120、150、250μmol/L组与1μmol/L组相比,P均<0.05。0、1、10、100、200、300μmol/L的ZOL作用后,CT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3.06%、23.73%、26.12%、27.15%,1、10、100、200、300μmol/L组与0μmol/L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加药36、48 h后,细胞中Caspase-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ZOL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存活,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p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结肠癌 结肠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不同患者及设施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
8
作者 刘勇 沈黎 +2 位作者 姜亦虹 周锦勇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6-477,共2页
目的鉴定自不同患者及医院设施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确定是否存在院内交叉感染。方法收集在同一时期自不同患者及医院设施分离的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包含65个等位基因位点及163个多态性位点,将... 目的鉴定自不同患者及医院设施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确定是否存在院内交叉感染。方法收集在同一时期自不同患者及医院设施分离的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包含65个等位基因位点及163个多态性位点,将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 1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ST41型,序列比对显示10株序列完全相同,另外6株序列完全相同,而在这两种序列间仅存在2个碱基的差异。结论 16株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存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菌酸性胞外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盛璐 李静 +1 位作者 陈佳萍 张伟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虫草菌酸性胞外多糖(EPS-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建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EPS-A对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不同剂量EPS-A对荷瘤小鼠肝、脑... 目的:研究虫草菌酸性胞外多糖(EPS-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建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EPS-A对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不同剂量EPS-A对荷瘤小鼠肝、脑和血清中MDA水平及SOD活力的影响。结果:EPS-A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细胞的抗H2O2氧化能力;能逆转因移植肿瘤而引起的小鼠组织中MDA的升高和SOD的降低,同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结论:EPS-A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酸性胞外多糖 抗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文清 王道娟 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雄激素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卵泡早期生长发育以及卵泡闭锁过程,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是调控卵巢局部雄激素水平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雄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表达的影响。方法 1培养人卵巢颗粒癌细胞株(KGN),分别... 目的雄激素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卵泡早期生长发育以及卵泡闭锁过程,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是调控卵巢局部雄激素水平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雄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表达的影响。方法 1培养人卵巢颗粒癌细胞株(KGN),分别给予含0 nmol/L DHT,500 nmol/L DHT,500 nmol/L DHT+60μmol/L flutamide的细胞培养液,提取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SHBG的表达。2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高雄激素血症模型,12只雌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A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HA组每只皮下注射DHEA 6 mg/(100 g·d)溶于0.2 m L实验级大豆油,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连续注射35 d后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麻醉各组大鼠,下腔静脉取各组大鼠血液,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SHBG的水平;剪切各组大鼠卵巢和部分肝,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中SHBG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雄激素受体(AR)及SHBG表达情况。结果与0nmol/L DHT处理24h AR表达(1.06±0.03)相比,300、400、500nmol/L DHT处理后(1.06±0.02、1.61±0.11、2.38±0.14)均升高(P<0.05);SHBG与AR表达变化一致,随DHT浓度梯度增加表达升高,但在500 nmol/L DHT处理24 h后SHBG表达升高显著(P<0.01)。与0 nmol/L DHT比较,500 nmol/L DHT处理后AR蛋白、SHBG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500 nmol/L DHT比较,500 nmol/L DHT+60μmol/L flutamide处理后AR蛋白、SHBG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0 nmol/L DHT相比,DHT促进AR的表达,同时加入flutamide可明显抑制AR的表达。SHBG的表达与AR相一致。卵巢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HA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巢形态发生改变,表现为多囊卵巢;卵巢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HBG在HA组中表达高于对照组。HA组血清SHBG表达低于对照组[(2.41±0.14)vs(4.80±0.35),P<0.01]。HA组中肝SHBG表达表达低于对照组,而AR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雄激素信号通路激活后SHBG在卵巢颗粒细胞癌细胞以及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雄激素血症 雄激素受体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抗HCMV-IgG抗体亲合力指数鉴别原发感染和再激活感染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少亘 胡娅莉 +1 位作者 张姝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通过抗体亲合力指数(AI)鉴别人巨细胞病毒(HCMV)原发感染和再次或再激活感染。方法ELISA测定50例患者血浆(包括8例为系列标本)抗HCMV-IgM和抗HCMV-IgG,温育法测定血浆抗HCMV-IgG抗体AI,同时提取白细胞DNA用巢式PCR检测HCMV DNA。结... 目的通过抗体亲合力指数(AI)鉴别人巨细胞病毒(HCMV)原发感染和再次或再激活感染。方法ELISA测定50例患者血浆(包括8例为系列标本)抗HCMV-IgM和抗HCMV-IgG,温育法测定血浆抗HCMV-IgG抗体AI,同时提取白细胞DNA用巢式PCR检测HCMV DNA。结果高浓度抗HCMV-IgG影响温育法检测AI;4例抗HCMV-IgM强阳性标本中3例AI<30%;DNA和抗HCMV-IgM均阴性组17例标本中15例(88.2%)抗HCMV-IgG为中等或高亲合力;根据8例患者抗HCMV-IgG AI的动态变化,其中2例诊断为原发感染。结论温育法测定血浆抗HCMV-IgG AI能够鉴别HCMV原发感染和再次或再激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抗体亲合力指数 原发感染 再感染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免疫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继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8-682,共5页
癌症已经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第一大杀手。从传统治疗方法到21世纪初提出的靶向治疗,再到目前举世瞩目的免疫治疗,每一个惊喜过后是迎接新的挑战。有效的抗肿瘤免疫需要遵循"一个打破,一个维持"的原则,即打破肿瘤的免疫耐受和维... 癌症已经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第一大杀手。从传统治疗方法到21世纪初提出的靶向治疗,再到目前举世瞩目的免疫治疗,每一个惊喜过后是迎接新的挑战。有效的抗肿瘤免疫需要遵循"一个打破,一个维持"的原则,即打破肿瘤的免疫耐受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裂解和死亡的病毒。文章将从溶瘤病毒特点切入,对其进行免疫治疗的机制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以期为溶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免疫治疗 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