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顾军 秦建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1166,共6页
在讨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雄厚,创新成果转化的效果显著,应用平台已基本建成,成果创新转... 在讨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雄厚,创新成果转化的效果显著,应用平台已基本建成,成果创新转化体系初步建成。但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间存在着结构性失衡,成果的转化应用需要强化深入,创新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完善制约着转化应用的健康发展,创新成果转化的活力尚有不足,在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束缚;省级财政用于投入转化阶段的资金比例偏小,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有限。基于此,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成果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建军 汪翔 +1 位作者 陆建珍 徐雪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0-243,共4页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基础。对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近年来,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和机械作业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收益能力也持...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基础。对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近年来,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和机械作业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收益能力也持续彰显;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能力不足、推广应用人才缺乏以及机械作业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初加工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基本逻辑、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3
作者 梁爽 谭清美 谭秀坤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激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国...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激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过程中存在创新-发展—实践三重基本逻辑,即打造数字创新生态圈-激发产业升级新动能-拓展产业生态格局。但数字化革命正处于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时,数字技术与国防科学技术融合不深、对产业体系支撑不足,于产业生态系统塑成不周等,导致目前数字经济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过程暂未达到预期效果。这迫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积极探寻破局之道:充分耦合数字资源、数据要素,创新技术范式,重构生产业态转换发展动力,催生高端、智能、绿色的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源;以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打造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力强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防科技工业 转型升级 基本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对公司创业的影响研究--竞争强度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管运芳 唐震 +1 位作者 田鸣 杜红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6,共12页
公司创业对企业成长、价值增值、生产边界扩大至关重要,现今数字能力极大地颠覆了传统创业逻辑,学界呼吁对“数字时代下公司创业”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数字跳升逻辑,对240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数字能力对公司创业的影... 公司创业对企业成长、价值增值、生产边界扩大至关重要,现今数字能力极大地颠覆了传统创业逻辑,学界呼吁对“数字时代下公司创业”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数字跳升逻辑,对240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数字能力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作用及竞争强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感知能力、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均可以正向影响公司创业,但数字感知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数字协同能力,最后是数字运营能力;②竞争强度增强了数字感知能力、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对公司创业的正向影响。结论的实践启示是:若企业自身要开展公司创业,则应首先注重数字感知能力的培育;若企业要防御其他公司进行相同领域的公司创业,则应首先关注数字运营能力的培育。本文对数字能力3种表现形式内在逻辑的打开,有利于企业针对性地分配资源和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公司创业 竞争强度 资源编排理论 数字跳升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振华 张阳 田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中国跨国贸易已进入双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实现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水平,分析双向国际化发展特征对构建高质量“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耦合协... 中国跨国贸易已进入双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实现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水平,分析双向国际化发展特征对构建高质量“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与74个国家和地区2011—2021年双向国际化数据进行协同性检验,并计算确定了中国在各区域双向国际化主导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双向国际化整体协同水平发展平稳,同亚洲保持平稳上行趋势,而同大洋洲和非洲地区的双向协同性略有降低;中国双向国际化总体协同与区域不平衡矛盾较为突出,中国双向国际化耦合度均值最高达724.26,最低则为16.71,原因在于东道国和母国开展跨国贸易能力存在较大悬殊;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呈现出“东升西降”格局,与亚洲地区的协同水平逐渐超过欧美,但由于中国同欧美各国双向投资时间长、基数大,即使在近几年出现小幅下滑,双向协同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中国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推动双向国际化高质量协同,以整体协同为目标因时因地制定差异化双向国际化发展策略,以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为依托实现中外优势互补,以强化互动为核心激发双向国际化协同效应发挥,以风险检测为手段降低跨国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向国际化 协同发展 跨国贸易 经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股权让中国企业在创新中“分心”了吗?——来自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6
作者 田鸣 王腾 +2 位作者 张阳 唐震 余菲菲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7,共11页
现有文献还未就国有股权对企业“研发视野”的影响开展研究。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国有股权对研发投入和研发视野(广度和深度)的直接作用,以及研发投入在国有股权与研发视野之间的中介... 现有文献还未就国有股权对企业“研发视野”的影响开展研究。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国有股权对研发投入和研发视野(广度和深度)的直接作用,以及研发投入在国有股权与研发视野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对研发投入、研发广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研发广度和研发深度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在国有股权与研发广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从“现阶段权衡国有股权在创新中的利弊”和“长远重塑国有股权在创新中的角色”两方面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国有股权 研发视野 研发投入 研发深度 研发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阳 谭良敏 +1 位作者 田鸣 王宏鹏 《水利经济》 2023年第5期9-17,97,共10页
加强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克服静态分析的局限性,结合三螺旋理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评价指... 加强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克服静态分析的局限性,结合三螺旋理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评估了2017—2020年中国31个城市的生态韧性成长力,进一步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外其他省会城市的生态韧性成长力水平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的趋势,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螺旋上升;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先降后升、不断上升3种情况,且多数城市生态韧性成长力耦合协调度符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依据评价结果,为推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成长力 PSR模型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双向国际化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振华 张阳 田鸣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45,共7页
双向国际化对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其中内向国际化表现为挤出效应和协同效应,外向国际化表现为协同效应和逆向溢出效应。双向国际化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和双向国际化共同... 双向国际化对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其中内向国际化表现为挤出效应和协同效应,外向国际化表现为协同效应和逆向溢出效应。双向国际化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和双向国际化共同影响国有企业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国有企业双向国际化发展提供新机遇。“双循环”对国有企业内向国际化具有引力作用,对外向国际化具有推力作用,“双循环”更需要发挥双向国际化的协同作用来联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通过平台、动力、区位、效益4个协同来强化国有企业双向国际化互动关系与更高层面协同效应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国际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国有企业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