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司红起 乔玉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7,共4页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双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玉米生长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师素云 薛启汉 +1 位作者 刘蔼民 练兴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2-36,共5页
应用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NCMC)水溶液处理玉米种子,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处理玉米果穗能够提高玉米未成熟籽粒的可溶性蛋白以及成熟种子的贮藏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有调节功能.本... 应用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NCMC)水溶液处理玉米种子,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处理玉米果穗能够提高玉米未成熟籽粒的可溶性蛋白以及成熟种子的贮藏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有调节功能.本文还初步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调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玉米 调节功能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乳酸合酶活性的简易测定方法建立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以峰 李宜慰 +4 位作者 汤日圣 李永丰 梅传生 翟其楷 刘宁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乙酰乳酸合酶(EC4,1,3,18)(简称ALS)是磺酰脲类等新型除草剂的靶标。该酶催化2个丙酮酸(或1个丙酮酸与1个α-丁酮酸)形成乙酰乳酸(或乙酰羟丁酸)。利用间接比色法测定该酶活性,即将产物乙酰乳酸脱梭形成3-... 乙酰乳酸合酶(EC4,1,3,18)(简称ALS)是磺酰脲类等新型除草剂的靶标。该酶催化2个丙酮酸(或1个丙酮酸与1个α-丁酮酸)形成乙酰乳酸(或乙酰羟丁酸)。利用间接比色法测定该酶活性,即将产物乙酰乳酸脱梭形成3-羟基丁酮,再与肌酸及甲萘酚形成粉红色复合物,该复合物在530nm处有最大吸收。本文对影响测定该酶活性的各种因素作了比较,认为提取液中省去甘油,提取液及反应液中省去FAD,提高反应液中丙酮酸钠浓度至100mmo1/L,降低显色剂浓度至0.083%(体积分数)肌酸/0.83%(质量分数)甲萘酚能提高该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与灵敏度,降低成本,由此建立了适用于测定罔草等杂草ALS活性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酶 活性 测定 绿黄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茎大麦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Ⅰ.大麦单倍体的诱导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浩兵 仲裕泉 +2 位作者 徐杰 姚景侠 黄志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60-664,共5页
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后代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后代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所有含有7条染色体的后代,其染色体C-带带型显示为父本栽培大麦的染色体,表明该后代为栽培大麦单倍体,用滴加0.04%秋水仙素的Knop溶液进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结果加倍率达90%以上,另外,我们还讨论了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的优越性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茎大麦 大麦 育种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稻种资源耐盐性筛选鉴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荣生 王志霞 +3 位作者 蒋荷 王根来 顾平 陈炳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9,共2页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逆境因素之一。研究证明:不同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对盐渍度的敏感性往往不同。因此,利用高渗环境条件筛选出耐盐的种质资源,供给耐盐育种或盐区生产直接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太湖粳稻资...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逆境因素之一。研究证明:不同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对盐渍度的敏感性往往不同。因此,利用高渗环境条件筛选出耐盐的种质资源,供给耐盐育种或盐区生产直接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太湖粳稻资源进行了耐盐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耐盐性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氧化的激素调控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以峰 张金渝 +2 位作者 汤日圣 梅传生 吴光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15,共3页
光抑光合与光氧化是提高光合生产力与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笔者观察了外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对水稻离体幼叶光氧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mg/kg6-BA、0.1~lmg/kg4PU-30可显著延缓金刚30叶... 光抑光合与光氧化是提高光合生产力与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笔者观察了外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对水稻离体幼叶光氧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mg/kg6-BA、0.1~lmg/kg4PU-30可显著延缓金刚30叶片叶绿素总量的下降,10mg/kg2,4-D及100uM2,4-二氯酚与水杨酸可起到部分缓解效应;而10mg/kg(±)ABA能显著促进02428与金刚30叶片的光氧化。对它们的可能调节方式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氧化 激素 光合生产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培育水稻矮壮秧的应用范围和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汤日圣 张金渝 +8 位作者 吴光南 王安稳 陆永泰 黄务涛 娄登仪 叶世豫 张福田 唐梅英 周永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共4页
1989年在江苏省扬州、盐城、淮阴等市以及安徽的天长县共推广应用多效唑培育长秧龄杂交稻矮壮身104.5万亩,平均每亩增收稻谷40.9公斤,增产7.6%,净增经济收益16.77元,多效唑除适用于秧龄40天以上的杂交籼稻外,还可应用于秧龄35天左右的... 1989年在江苏省扬州、盐城、淮阴等市以及安徽的天长县共推广应用多效唑培育长秧龄杂交稻矮壮身104.5万亩,平均每亩增收稻谷40.9公斤,增产7.6%,净增经济收益16.77元,多效唑除适用于秧龄40天以上的杂交籼稻外,还可应用于秧龄35天左右的杂交稻和秧龄40天以上的粳稻秧苗。不论是粘壤土或沙壤土,小麦茬或油菜茬、大麦茬,都有显著的形态效果和增产效果。因此,多效唑培育水稻矮壮秧的应用范围可以扩大到淮河以北和长江以南的部分麦茬、油菜茬稻及豆后稻、瓜后稻等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矮壮秧 多效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1,3,4,7)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的建立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少白 周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51,共6页
用碳二亚胺(EDC)法将赤霉素A_4(GA_4)与卵清蛋白(OVA)连接,形成GA_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_4-Me与GA_4-OVA对兔抗GA_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_(1,3,4,7)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 用碳二亚胺(EDC)法将赤霉素A_4(GA_4)与卵清蛋白(OVA)连接,形成GA_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_4-Me与GA_4-OVA对兔抗GA_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_(1,3,4,7)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g,0.2~200ng和50~500mg,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酶联免疫检测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玉米素核苷组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以峰 张锡金 周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本文介绍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组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研制结果。用过碘酸盐氧化法合成免疫原,获得的抗 DHZR 抗血清效价为1∶3090,该抗血清基本上只与 DHZR 组发生交叉反应.检测极限为14 fmol DHZR/孔,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 pm... 本文介绍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组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研制结果。用过碘酸盐氧化法合成免疫原,获得的抗 DHZR 抗血清效价为1∶3090,该抗血清基本上只与 DHZR 组发生交叉反应.检测极限为14 fmol DHZR/孔,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 pmol DHZR/孔。板内误差 C.V=1.8%,板间误差C.V.=5.8%,重复性较好。健全性试验表明样品测定值可信。并对玉米籽粒等试样中的 DHZR 组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作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玉米素 ELISA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辣椒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善铜 朱启泰 +1 位作者 徐刚 芮仁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4-47,共4页
辣椒是塑料大棚主栽蔬菜种类之一,提高大棚辣椒的产量和产值是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施肥是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在甜椒和干制辣椒上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在菜用辣椒上研究较少。为明确棚栽菜用辣椒早丰1号需肥指标及相应的... 辣椒是塑料大棚主栽蔬菜种类之一,提高大棚辣椒的产量和产值是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施肥是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在甜椒和干制辣椒上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在菜用辣椒上研究较少。为明确棚栽菜用辣椒早丰1号需肥指标及相应的施肥方式,逐步实现施肥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特开展了本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大棚栽培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用于单季稻大、中苗上的效果与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日圣 张金渝 +5 位作者 陆永泰 娄登仪 周维刚 张玉明 居宏友 张福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7,共4页
1984年我们进行的多效唑(MET)试验表明,在水稻秧苗上施用多效唑有矮化秧苗的作用。为了提高长秧龄大、中苗的秧苗素质,我们将多效唑用在单季稻大、中苗上,增产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有籼型杂交组合汕优63和常规... 1984年我们进行的多效唑(MET)试验表明,在水稻秧苗上施用多效唑有矮化秧苗的作用。为了提高长秧龄大、中苗的秧苗素质,我们将多效唑用在单季稻大、中苗上,增产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有籼型杂交组合汕优63和常规粳稻苏协粳。供试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由建湖农药厂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秧苗 多效唑 施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水平对杂交小麦抽穗后群体光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芮仁廉 聂毓琦 +1 位作者 张继林 黄建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9,共3页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小麦经济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积累.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抽穗后功能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等光合特性密切相关,提高与维持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小麦高产,适当施用氮肥可...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小麦经济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积累.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抽穗后功能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等光合特性密切相关,提高与维持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小麦高产,适当施用氮肥可起到这样的作用.叶片含氮量与光合速率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相关,但含氮量超过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叶片含氮量增加而提高(Evans,1983).过多地施用氮肥,增加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造成叶片相互遮荫,不但不能提高光合速率,反而使光合速率降低.研究氮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光合能力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院作物实验场进行,前作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 施肥 氮肥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烯基腺苷组细胞分裂素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以峰 周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从样品制备,ELISA类型及免疫反应时间三方面着手建立了异戊烯基腺苷(iPA)组细胞分裂素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NaIO4氧化合成免疫原iPA-N9-BSA(BSA:牛血清白蛋白)。由此获得的免抗血清效价达1:... 从样品制备,ELISA类型及免疫反应时间三方面着手建立了异戊烯基腺苷(iPA)组细胞分裂素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NaIO4氧化合成免疫原iPA-N9-BSA(BSA:牛血清白蛋白)。由此获得的免抗血清效价达1:34500。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只识别iPA组细胞分裂素。因此本研究中采用直接型(即固相抗体型)ELISA,并将最佳免疫反应平衡时间缩短至30min(4℃)。所建立的iPA组ELISA检测极限为4.7fmoliPA/孔,线性检测范围0.01~50pmoliPA/孔,板内、板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和5.3%。样品的稀释曲线与标准曲线平行,回收率为87.1%,表明本研究中采用的80%甲醇提取、Sep-pakC18柱初纯化的快速制样程序适合于该ELISA。对大豆植株不同部位iPAs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瘤与根尖内iPAs含量显著高于幼叶与顶芽内的iPA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异戊烯基腺苷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敏感期内淹水临界值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荣生 刘桂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25,共2页
黄淮海平原及江苏徐淮地区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年7月中下旬降水集中,加之地势低平,夏玉米拔节期易受涝渍危害。而拔节期又是玉米一生中对涝害反应比较敏感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玉米这一时期淹水后的生理反应和淹水的临界持续时间,对及... 黄淮海平原及江苏徐淮地区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年7月中下旬降水集中,加之地势低平,夏玉米拔节期易受涝渍危害。而拔节期又是玉米一生中对涝害反应比较敏感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玉米这一时期淹水后的生理反应和淹水的临界持续时间,对及时排涝和制定灌排工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7年在徐州铜山试验站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规格为2×1米,每池播种玉米24株。6月12日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拔节期 淹水 生理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茎大麦在大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浩兵 张旭 +5 位作者 刘朝辉 仲裕泉 黄志仁 黄友圣 许如根 吕超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5期8-10,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 ,找出了以 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关键词 栽培 大麦 球茎大麦法 抗病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雄不育小麦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的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东迎 李正玮 +2 位作者 何立人 张建奎 谢红义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5期20-22,共3页
本文对温敏雄不育小麦 C4 9S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做了观察。发现随着播期的延迟 ,C4 9S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由低向高 ,早播 (第一期 )不育 ,晚播 (第六期 )可育 ,肯定 C4 9S为一优异温敏材料。同穗不同部位小穗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不同 ,上部... 本文对温敏雄不育小麦 C4 9S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做了观察。发现随着播期的延迟 ,C4 9S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由低向高 ,早播 (第一期 )不育 ,晚播 (第六期 )可育 ,肯定 C4 9S为一优异温敏材料。同穗不同部位小穗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不同 ,上部 <中部 <下部 ,并且 C4 9S同一小穗不同位次小花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雄不育 小麦 花粉育性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大棚辣椒规范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善铜 朱启泰 +3 位作者 徐刚 高庆芳 李秉柏 芮仁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共5页
经系统研究,探明了早丰一号辣椒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温度指标和光强指标;早春采用适温管理技术和不织布浮面覆盖技术,夏季以延迟揭除大棚顶膜或改用遮阳网覆盖等配套栽培技术,能较显著地促进早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确定666.... 经系统研究,探明了早丰一号辣椒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温度指标和光强指标;早春采用适温管理技术和不织布浮面覆盖技术,夏季以延迟揭除大棚顶膜或改用遮阳网覆盖等配套栽培技术,能较显著地促进早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确定666.7m2产量2 500kg的N、P、K最适配比,为省工节本,提出以通用型果菜类专用复合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明确辣椒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湿度指标,为节约用水,宜用滴灌、微喷灌或“薄膜垫底沟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温室 规范化 辣椒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德玉 钟少斌 姚景侠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基因定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苗期应用多效唑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与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日圣 张金渝 +4 位作者 梅传生 蔡小宁 吴光南 管永祥 马继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7,共3页
多效唑在油菜上的应用,我省于1986年开始试验,1989年秋示范应用,1991年秋应用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占可用面积的40%以上。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实践证明,油菜苗期施用多效唑,可以培育矮脚壮苗,具有投入成本低、增产效果好、经济效... 多效唑在油菜上的应用,我省于1986年开始试验,1989年秋示范应用,1991年秋应用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占可用面积的40%以上。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实践证明,油菜苗期施用多效唑,可以培育矮脚壮苗,具有投入成本低、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本文根据1989~1990和1990~1991年度的试验结果,探讨了油菜苗期应用多效唑增产的生物学基础,并进一步肯定了其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苗期 多效唑 生物学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应用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和施用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日圣 梅传生 +10 位作者 张金渝 蔡小宁 吴光南 管永祥 马继发 唐伟 季益芳 曹延松 董洪章 钟学营 仇本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28,共3页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加水75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仰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群体结构。同时,增加有效...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加水75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仰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群体结构。同时,增加有效分枝,控制无效果针,促进荚果发育,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开花后30天亩施50克多效唑的主茎高度降低14.9%,侧枝长度缩短16.6%,倒伏面积减少85%;单株有效分枝增加0.5个,单株饱果数增加7.9%,百果重增加5.2克,比对照增产花生果30.2千克/亩,净增产值43.3元/亩,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肥 多效唑 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