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用化学品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姚健 杨永华 +1 位作者 沈晓蓉 陆维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采用 RAPD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农用化学品不同使用环境下的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在其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在 ... 采用 RAPD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农用化学品不同使用环境下的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在其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在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产生影响 ;而不同的农用化学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多样性影响各不相同 :化肥污染会引起某些土壤微生物的富集和一些微生物物种的丧失 ;农药污染会引起土壤微生物 DNA序列本身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标记 RAPD 农用化学品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培育油菜矮壮苗的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汤日圣 张金渝 +2 位作者 吴光南 管永祥 马继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7-9,共3页
在油菜苗床上,于3叶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40~50克,加水100公斤喷施,能显著矮化苗高,控制缩茎段和叶柄长,提高秧苗素质。移栽时亩施40克多效唑的苗高降低15.1%,缩茎段缩短51.2%,根颈粗增加11.5%,单株绿叶片数比对照多0.4张,叶片厚度... 在油菜苗床上,于3叶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40~50克,加水100公斤喷施,能显著矮化苗高,控制缩茎段和叶柄长,提高秧苗素质。移栽时亩施40克多效唑的苗高降低15.1%,缩茎段缩短51.2%,根颈粗增加11.5%,单株绿叶片数比对照多0.4张,叶片厚度增加18.0%,叶色呈深绿色,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51.0%。施用多效唑的秧苗,拔秧、栽植时折伤减少,移栽后植伤轻,活棵发苗提早2~3天,且抗寒力提高,冻害减轻。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亩施40克和50克多效唑的分别比对照亩产增加11.6公斤和15.0公斤,投入与收益比平均为1: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矮壮苗 多效唑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糯质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淼平 任丽娟 +3 位作者 蔡士宾 余桂红 张旭 马鸿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5,共6页
为了建立简便实用的小麦Wx蛋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采用6对SSR和STS引物对16个已知Wx蛋白类型的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的验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采用同一PCR扩增程序、在琼脂糖凝胶上分离扩增产物、分别检测3个Wx基因的3对... 为了建立简便实用的小麦Wx蛋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采用6对SSR和STS引物对16个已知Wx蛋白类型的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的验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采用同一PCR扩增程序、在琼脂糖凝胶上分离扩增产物、分别检测3个Wx基因的3对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扬麦158与EH-5的杂交F2代进行Wx基因型检测,获得全部27种基因型,表明这些引物可以有效用于Wx蛋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WPAl Wx-B1 Wx-D1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88ac基因工程苗及免疫仔猪腹泻的试验小结
4
作者 吴鹤鸣 黄明 张林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8-59,共2页
一、大肠杆菌K88ac基因工程苗的构建 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研究预防仔猪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猪源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菌株是从上海奉贤县仔猪腹泻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采用两个重组质粒,... 一、大肠杆菌K88ac基因工程苗的构建 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研究预防仔猪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猪源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菌株是从上海奉贤县仔猪腹泻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采用两个重组质粒,一个是粘附素基因重组质粒pMM032,编码合成K88ac抗原;另一个是热敏毒素(LT)基因重组质粒pPMC4或pPMC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腹泻 免疫 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胞质小麦
5
作者 薛淑伦 仲裕泉 徐杰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89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报导了新近我们从栽培大麦×普通小麦属间回交后代中获得的自变可育异质小麦后代的细胞学和生化学分析结果,异质小麦F_1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1~43,其中整倍体(2n=42)的频率为93.95%,F_1植株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时染... 本文报导了新近我们从栽培大麦×普通小麦属间回交后代中获得的自变可育异质小麦后代的细胞学和生化学分析结果,异质小麦F_1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1~43,其中整倍体(2n=42)的频率为93.95%,F_1植株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时染色体的构型为n=21Ⅱ和n=20Ⅱ+2Ⅰ,示遗传型稳定。2n=42植株的染色体N——分带,其带型类似普通小麦,采用叶绿体组分Ⅰ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表明,杂种细胞质的遗传主要来自母本大麦,证明该异质小麦,就是大麦胞质小麦。大麦胞质小麦的表型,为完全自交可育,植株生长正常,早熟、千粒重高,在小麦改良中,有直接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中期 回交后代 体细胞染色体 细胞学鉴定 杂种细胞 等电聚焦电泳 整倍体 染色体结构 附加系 花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