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机械作业的杂交油菜品种宁杂21号的经济与植株性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浦惠明 高建芹 +3 位作者 龙卫华 胡茂龙 张洁夫 陈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育种 宁杂21号 细胞质雄性不育 机械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程明 陈松 +4 位作者 彭琦 张维 易斌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3-1310,I0016-I0029,共22页
角果长度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增加角果长度有利于扩大角果库容量,增加光合面积,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本研究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角果长度表型,利用MLM和GL... 角果长度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增加角果长度有利于扩大角果库容量,增加光合面积,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本研究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角果长度表型,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LM模型检测到7个位点,联合解释25.01%的表型变异;GLM模型检测到25个位点,联合解释41.77%的表型变异。合并共同位点后得到27个位点,其中7个与前人报道的QTL重叠,其余20个是新鉴定的位点。效应最大的位点Bn-A09-p29991443位于A09染色体,在MLM和GLM模型中分别解释13.89%和12.86%的表型变异,携带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平均角果长度增加0.89cm。同时,在该位点附近找到已克隆的油菜角果长度基因ARF18和BnaA9.CYP78A9。此外,在5个位点附近发现拟南芥已知角果长度基因GID1b、FUL、EOD3、DOF4.4和GA20ox1的同源拷贝。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角果长度的遗传基础,为研究角果长度的调控机理,指导角果长度的遗传改良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角果长度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程明 陈锋 +5 位作者 陈松 彭琦 张维 易斌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3,I0002-I0010,共16页
每角粒数是油菜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每角粒数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该群体在2个环境中的每角粒数,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每角粒数是油菜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每角粒数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利用Illumina 60K 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该群体在2个环境中的每角粒数,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群体在2个环境中每角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为57.7%。利用MLM和GLM模型分别检测到9个和20个位点,所有MLM位点均得到GLM结果的验证。6个位点与前人定位的QTL重叠,其中2个位点得到2次验证,其余14个是新位点。在7个位点附近找到了候选基因,其中在C09染色体的位点Bn-scaff155761-p74980附近找到已克隆的油菜每角粒数基因BnaC9.SMG7b,在其余6个位点附近找到GRDP1、SPATULA、HVA22D、DA2等已知的拟南芥每角粒数基因的同源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油菜每角粒数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每角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每角粒数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