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批量筛选
- 1
-
-
作者
李静
李雨欣
赵洁
黄奕
李霞
谢寅峰
杨杰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淮河下游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585)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3)1001]
+2 种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BE2021359)
江苏省种业创新“揭榜挂帅”项目[JBGS(2021)038、JBGS(2021)03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E01117000)。
-
文摘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024年在南京正季种植的360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穗发芽鉴定试验,结合聚类分析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并与熟期特性及大田穗发芽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个水稻试验品系在开花后20~50 d取样条件下的穗发芽表现显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样,供试材料整穗相对含水量比较稳定,既能保证相似的成熟度,也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材料间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相比于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能反映不同材料穗发芽抗性,且省工省时;(2)360份水稻材料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呈现正态分布,2年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在试验第4天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第6天后差异缩小;(3)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年人工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聚类,将360份供试水稻材料按照穗发芽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穗发芽类型(聚类I)、中抗穗发芽类型(聚类Ⅱ)和易穗发芽类型(聚类Ⅲ)3类;(4)分析熟期与穗发芽试验结果发现,在南京正季种植的水稻,8月5日—8月15日期间开花的水稻平均穗发芽率较大,更易发生穗发芽;(5)将2年的人工穗发芽试验结果与当年大田穗发芽表现进行比较,建立穗发芽抗性评价标准:高抗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15%,第6天发芽率<25%;易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20%,第6天发芽率>50%。【结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整穗,进行人工整穗发芽试验,根据试验第4天和第6天的发芽率即可鉴定水稻穗发芽类型,该方法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抗性鉴定
-
Keywords
rice
pre-harvest sprouting
mass screening
cluster analysis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