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建立现代集约生态型农作制度技术体系 |
赵强基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4
|
|
2
|
江苏省农业化石能投入的评价与展望 |
刘华周
赵强基
马康贫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1993 |
0 |
|
3
|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 |
李永丰
娄群峰
李宜慰
黄开红
周恒昌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14
|
|
4
|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优质小麦研究进展 |
杨四军
张恒敢
李德民
聂春生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5
|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探讨 |
张妙玲
李闽
孙玲
王印才
金志培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1994 |
1
|
|
6
|
稻-草-禽(渔)——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评述 |
黄开红
朱普平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7
|
江苏麦稻两熟制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
赵强基
袁从
郑建初
赵剑宏
刘华周
印继勤
童晓明
赵国良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1995 |
2
|
|
8
|
“农业血防”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
陆昌华
刘光玉
宋佩琴
王庆坡
李长友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9
|
江苏沿江经济区多元多熟种植方式及效益评价 |
刘华周
赵强基
郑建初
袁从祎
|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
1996 |
2
|
|
10
|
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赵强基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11
|
东北平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 |
金之庆
葛道阔
石春林
高亮之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1
|
|
12
|
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 |
高亮之
金之庆
张更生
石春林
葛道阔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8
|
|
13
|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
葛道阔
金之庆
石春林
高亮之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2 |
66
|
|
14
|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测定作物叶面积的简便方法 |
张恒敢
杨四军
顾克军
李德民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9
|
|
15
|
中国南方稻区玉米-稻种植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
赵强基
郑建初
袁从袆
卞新民
李萍萍
章熙谷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2
|
|
16
|
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郑克武
邹江石
吕川根
王才林
宗寿余
赵凌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37
|
|
17
|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 |
金之庆
葛道阔
郑喜莲
陈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15
|
|
18
|
水稻对高低光强适应的品种间差异 |
焦德茂
季本华
严建民
李霞
高亮之
金之庆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4
|
|
19
|
麦田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对绿黄隆抗性的初步研究 |
李宜慰
梅传生
李永丰
汤日圣
瞿其楷
刘宁政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1996 |
30
|
|
20
|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
王振忠
吴敬民
陈留根
朱普平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