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建立现代集约生态型农作制度技术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强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论述江苏省建立现代集约生态型农作制度技术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的设想 ,重点讨论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减轻农业自身污染这两个农作技术热点问题。
关键词 现代集约生态型 农作制度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江苏 技术体系 种植结构调整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化石能投入的评价与展望
2
作者 刘华周 赵强基 马康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江苏省80年代农业化石能投入及其效益分析表明,农业化石能投入在社会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21.05%,1990年为15.23%),农业化石能投入总量平均年递增6.35%(1990年耕地投能密度为63.76×10~9J/ha),主产品能量平... 对江苏省80年代农业化石能投入及其效益分析表明,农业化石能投入在社会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21.05%,1990年为15.23%),农业化石能投入总量平均年递增6.35%(1990年耕地投能密度为63.76×10~9J/ha),主产品能量平均年递增2.91%(1990年耕地能量产出密度为107.96×10~9J/ha),能量产投比呈下降趋势(由2.35降至1.69)。本文还建立了能量投入和产出回归模型。通过预测,若要保持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1995年和2000年江苏省农业化石能投入总量要比1990年分别增加5.86%和2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化石能 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永丰 娄群峰 +2 位作者 李宜慰 黄开红 周恒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19-222,共4页
通过多点试验 ,建立小麦田苗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探明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结果表明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为小麦出苗后 17~ 87d ,相当于小麦全生育期的 9 5 %... 通过多点试验 ,建立小麦田苗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探明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结果表明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为小麦出苗后 17~ 87d ,相当于小麦全生育期的 9 5 %~ 48 3% ,此时小麦处于 3叶期至 7~ 8叶期 ,此阈期的始期和终期 ,为田间杂草密度及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在此阈期内保持田间无草 ,既能保证杂草造成的减产率低于 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杂草 生态经济防治阈期 产量损失率 作物-杂草竞争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优质小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四军 张恒敢 +1 位作者 李德民 聂春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共4页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不同麦区的小麦品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生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徐淮麦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通过选用优质良种,辅之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生产出品质达到北美硬红冬水平的优质小麦。文章还就...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不同麦区的小麦品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生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徐淮麦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通过选用优质良种,辅之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生产出品质达到北美硬红冬水平的优质小麦。文章还就优质小麦商品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意见等提出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优质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妙玲 李闽 +2 位作者 孙玲 王印才 金志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1-17,共7页
从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现状出发,研究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依照目前的人口增长和耕地发展态势,到2000年江苏省的土地资源只能承载小康型生活水平下的人口,无法保证富裕... 从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现状出发,研究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依照目前的人口增长和耕地发展态势,到2000年江苏省的土地资源只能承载小康型生活水平下的人口,无法保证富裕型生活水平下的人口发展。藉此作者认为,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产潜力 人中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禽(渔)——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评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开红 朱普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从地区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特点出发 ,分析目前江苏省河网圩区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势 ,提出稻 -草 -禽 (渔 )生态农业模式 ,以稻稳粮 ,以草养鹅或养鱼 ,以鹅、鱼增效 ,促进农、牧、渔结合 ,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物... 从地区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特点出发 ,分析目前江苏省河网圩区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势 ,提出稻 -草 -禽 (渔 )生态农业模式 ,以稻稳粮 ,以草养鹅或养鱼 ,以鹅、鱼增效 ,促进农、牧、渔结合 ,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物质生产力 ,增加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并探讨了该模式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 ,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江苏 河网水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麦稻两熟制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强基 袁从 +5 位作者 郑建初 赵剑宏 刘华周 印继勤 童晓明 赵国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稻 两熟制 高产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血防”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昌华 刘光玉 +2 位作者 宋佩琴 王庆坡 李长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18,共6页
农业血吸虫病防治(简称“农业血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提高农业血防的管理水平,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衡量。据管理科研实践,设计出五类:1)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情况的技术效果指标;2)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情况的技... 农业血吸虫病防治(简称“农业血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提高农业血防的管理水平,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衡量。据管理科研实践,设计出五类:1)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情况的技术效果指标;2)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情况的技术效果指标;3)改变钉螺(血吸虫病源中间寄主)生存环境或阻断疫源传播渠道而兴建农业工程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标;4)有螺地带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指标;5)农业血防科技费用支出的经济效果指标;共70余项具体指标组成。应用表明,既可度量管理效果与防治技术经济效果,又可揭示取得效果原因,且有助于进行宏观管理分析及技术经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防管理 技术经济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经济区多元多熟种植方式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华周 赵强基 +1 位作者 郑建初 袁从祎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江苏沿江经济区设置了23种多元多熟种植方式进行定位对比试验,从增粮、增收和省工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田以“春玉米-水稻”为基础,旱地以春玉米为中心的粮饲经菜4元结构的省工型种植方式是本区集约高效持续种... 在江苏沿江经济区设置了23种多元多熟种植方式进行定位对比试验,从增粮、增收和省工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田以“春玉米-水稻”为基础,旱地以春玉米为中心的粮饲经菜4元结构的省工型种植方式是本区集约高效持续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制 多元结构 评价指标 种植业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强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论文回顾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农业等国际农业思潮的演进。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概念以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技术变化的新动向。阐述了农作制度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内容与特... 论文回顾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农业等国际农业思潮的演进。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概念以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技术变化的新动向。阐述了农作制度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内容与特点。在分析江苏农业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建立现代型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相应提出农作制度技术体系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持续 农作制度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平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1
11
作者 金之庆 葛道阔 +1 位作者 石春林 高亮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1,共8页
采用 GISS Transient B模型和黑河、哈尔滨、长春、沈阳、延吉等 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在计算机上生成了我国东北平原未来 10年、 30年和 5 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 ;将 CERES系列模型 (包括大豆、玉米、水稻 3种作物 )在上述各... 采用 GISS Transient B模型和黑河、哈尔滨、长春、沈阳、延吉等 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在计算机上生成了我国东北平原未来 10年、 30年和 5 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 ;将 CERES系列模型 (包括大豆、玉米、水稻 3种作物 )在上述各样点不同年份的气候渐变情景下运行 ,并将模拟结果与当前气候条件下的模拟值相比较 ,评价了气候变化及大气 CO2 浓度增长对研究区域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的阶段性影响 ;还利用若干农业气候指标 ,结合各样点的气候渐变情景 ,分析了我国冬小麦安全种植北界在研究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位移。在此基础上 ,就东北平原未来的作物与品种布局 ,以及能否安全种植冬小麦等提出具体意见 ,供有关部门在制定农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东北平原 粮食生产 适应性对策 作物模拟模型 作物布局 品种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8
12
作者 高亮之 金之庆 +2 位作者 张更生 石春林 葛道阔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选择 4种典型的水稻株型 (上挺下挺、上挺下披、上披下挺和上披下披 )进行群体光合量的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可利用日照百分率资料推算直射光与散射光的方法 ,进而计算 1日中每小时直射光与散射光的消光系数、水平受光量... 选择 4种典型的水稻株型 (上挺下挺、上挺下披、上披下挺和上披下披 )进行群体光合量的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可利用日照百分率资料推算直射光与散射光的方法 ,进而计算 1日中每小时直射光与散射光的消光系数、水平受光量、叶面受光量和群体光合量。对各小时的群体光合量求和 ,即可得到日光合量。在群体封行之前 ,依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将白昼分为 5个照光时段 ,然后分别计算逐时与逐日的光合量。模拟结果表明 :群体光合量在水稻生长前期以披散型最高 ,中期以挺立型最高 ,后期则以上挺下披型最高 ;株型效应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比纬度较低的地区明显 ,籼稻比粳稻明显。从理论上发展了中国著名水稻劳模陈永康的经验 ,为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提供了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数值模拟 群体受光量 光合量 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66
13
作者 葛道阔 金之庆 +1 位作者 石春林 高亮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的结果 ,结合中国若干农业气候指标 ,分区评述了未来 10年、30年和 5 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稻作类型水稻生育期、产量、稻田蒸散量的阶段性影响 ,并分析了中国稻作制度可能发生的演进趋势。最后 ,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包括调整品种布局、有条件地扩种双季稻、改善灌溉条件及培育和引进新品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南方 水稻生产 模拟模型 阶段性影响 适应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测定作物叶面积的简便方法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恒敢 杨四军 +1 位作者 顾克军 李德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1,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测定作物叶面积所需的设备、工作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作物叶面积 测定法 作物 栽培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区玉米-稻种植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强基 郑建初 +3 位作者 袁从袆 卞新民 李萍萍 章熙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5-219,共5页
选择亚热带北缘(32°N)的江苏沿江苏南地区作为建模研究区。1979年以来,研究了玉米-稻种植模式的温度和土壤适应性、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农牧结合效率和轮作效应等生态特性;形成玉米-稻种植模式的省工高... 选择亚热带北缘(32°N)的江苏沿江苏南地区作为建模研究区。1979年以来,研究了玉米-稻种植模式的温度和土壤适应性、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农牧结合效率和轮作效应等生态特性;形成玉米-稻种植模式的省工高产配套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研究结果显示,该种植模式在南方稻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稻 种植模式 中国南方稻区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郑克武 邹江石 +3 位作者 吕川根 王才林 宗寿余 赵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度对两优培九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 ,且在每公顷 2 2 5× 10 4 ~ 31 5× 10 4 穴的密度范围内 ,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 ,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纯N水平为337 5kg/hm2 时 ,增穗作用不仅不显著 ,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土壤中 ,施纯N 2 2 5 0kg/hm2 ,栽插密度每公顷在 2 7 0× 10 4 穴以内 ,高等肥力田每公顷掌握在 2 2 5× 10 4 穴左右 ,有利于协调该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产量 产量结构 两优培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15
17
作者 金之庆 葛道阔 +1 位作者 郑喜莲 陈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13-524,共12页
利用我国玉米带12个有代表性地点的作物、土壤和天气资料,验证了CERES-Maize在我国的适用性,确定了各地有代表性品种在模型中的遗传参数,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之后,将CERES-Maize在各地当前气候以及在3种由平衡GCMs生成的气候变... 利用我国玉米带12个有代表性地点的作物、土壤和天气资料,验证了CERES-Maize在我国的适用性,确定了各地有代表性品种在模型中的遗传参数,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之后,将CERES-Maize在各地当前气候以及在3种由平衡GCMs生成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分别运行,通过分析与比较模拟结果,评价了当CO_2倍增时,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玉米产量和灌溉需要量的可能影响,对CO_2的直接影响也做了考虑。还应用若干农业气候指标,评价了未来研究区域的干湿状况、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化等。最后通过模拟试验,分析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栽培对策的可行性。本文提交的结果不是一种预测,应将其理解为就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我国玉米生产所作的合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玉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高低光强适应的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24
18
作者 焦德茂 季本华 +3 位作者 严建民 李霞 高亮之 金之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68-672,共5页
为阐明水稻对高、低光强的适应性,比较了不同品种光系统和光合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不耐高光强的品种相比,适应广幅光强的品种在强光条件下,PSⅡ活性、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而PSⅠ、碳酸酐酶(CA)、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因此叶片受... 为阐明水稻对高、低光强的适应性,比较了不同品种光系统和光合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不耐高光强的品种相比,适应广幅光强的品种在强光条件下,PSⅡ活性、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而PSⅠ、碳酸酐酶(CA)、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因此叶片受光氧化伤害较轻。在遮荫条件(1,5自然光)下生长,与不耐荫品种相比,适应广幅光强品种RuBPc活性和光合速率及每株干重下降幅度较小。看来,在强光下具有稳定的PSⅡ活性和低光(遮阴14天)下具有稳定的RuBPc活性可能是一个品种适应广幅光强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适应 光合特性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对绿黄隆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宜慰 梅传生 +3 位作者 李永丰 汤日圣 瞿其楷 刘宁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施用绿黄隆不同年限的小麦田,采集罔草、日本看麦娘种子,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其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连续3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显的抗药性,但在连续6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表... 在施用绿黄隆不同年限的小麦田,采集罔草、日本看麦娘种子,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其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连续3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显的抗药性,但在连续6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抗性因数为1.54,等浓度防效降低42%,敏感性比为2.17,乙酰乳酸合酶活性比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看麦娘 罔草 抗药性 乙酰乳酸合酶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振忠 吴敬民 +1 位作者 陈留根 朱普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试验设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配施其它肥料共4个处理,在稻麦两熟农田(江苏苏州)采用连续4年小区定位方法并辅以盆栽水稻微区观察,调查不同肥料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化肥处理与单施化...  试验设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配施其它肥料共4个处理,在稻麦两熟农田(江苏苏州)采用连续4年小区定位方法并辅以盆栽水稻微区观察,调查不同肥料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化肥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稻、麦分别增产6.2%和3.7%;土壤生产力提高19.5%;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同时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供肥时间长且稳定。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化肥+猪粪处理的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应更优于秸秆+化肥处理。展示了在稻麦两熟地区,采用作物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并配以化肥或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熟地区 秸秆还田 施肥技术 培肥效果 土壤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