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产业链“一体化”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卢海燕 梁颖 +1 位作者 白红武 刘贤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特点、分类、质量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其特点的分类分级的一体化质量安全体系(HSG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串联模式、文件模式、运行模式和溯源模式进行了阐述,旨在建立简单高效、实用性强的质量安全体系,为我...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特点、分类、质量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其特点的分类分级的一体化质量安全体系(HSG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串联模式、文件模式、运行模式和溯源模式进行了阐述,旨在建立简单高效、实用性强的质量安全体系,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业链 质量安全体系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海燕 田家良 +1 位作者 丁悦 刘贤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研究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啶虫·杀虫单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小菜... 研究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啶虫·杀虫单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丁烯氟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为18.51 mg a.i./L;烯啶虫胺和杀虫单次之,LC50分别为163.85、188.48 mg a.i./L;啶虫脒最低,LC50为260.94 mg a.i./L。丁烯氟虫腈·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4∶1、2∶1、1∶1时对小菜蛾毒力增效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133.65、123.11、120.45;啶虫·杀虫单复配剂比例为10∶1、5∶1时增效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33.18、122.62;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5个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在药后3 d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5%,药后7 d防效均高于8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乳油600 m L/hm2、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乳油300 m L/hm2、44%啶虫·杀虫单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优于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450 m L/hm2。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乳油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乳油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2种复配剂均可以在降低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蔬菜上的残留量,44%啶虫·杀虫单悬浮剂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小菜蛾 高效安全农药 复配配方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褐飞虱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海燕 刘敏 刘贤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农药复配 配方筛选 农药残留 稻米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烯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14
4
作者 卢海燕 徐重新 +2 位作者 张宵 梁颖 刘贤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6-312,共7页
研究了柠檬烯乳化液以及柠檬烯丙酮溶液对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滤纸片扩散试验表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菌活性高低为氧氟沙星(阳性对照)>5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5 0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 研究了柠檬烯乳化液以及柠檬烯丙酮溶液对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滤纸片扩散试验表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菌活性高低为氧氟沙星(阳性对照)>5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5 0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柠檬烯乳化液>5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丙酮(溶剂对照),抑菌圈分别为46.8mm,32.2mm,27.4mm,17.1mm,14.5mm和9.2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活性最高的是阳性对照,其次是5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抑菌圈达30.3 mm;柠檬烯丙酮溶液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具有抑菌圈,但与丙酮的抑菌圈大小相似,而柠檬烯乳化液未表现出抑菌活性,说明柠檬烯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溶剂丙酮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试管梯度试验表明,柠檬烯乳化液和柠檬烯丙酮溶液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没有活性,且柠檬烯丙酮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远低于柠檬烯乳化液,说明前者的抑菌活性更好。所选3种食源性病原菌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柠檬烯最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最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烯 乳化 抑菌活性 食源性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稻谷中的稻曲病菌毒素A和D 被引量:12
5
作者 祭芳 曹欢 +2 位作者 徐剑宏 殷宪超 史建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建立了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D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同时定量检测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稻曲病菌毒素D。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稻曲病菌毒素A 稻曲病菌毒素D 稻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敌畏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梁颖 刘敏 +2 位作者 丁莹 张留娟 刘贤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模型,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其在体内分布及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旨在探寻评价敌敌畏饮食暴露风险的合理方法。该PBTK模型共包括4个房室:肝脏、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敌敌畏的浓度变... 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模型,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其在体内分布及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旨在探寻评价敌敌畏饮食暴露风险的合理方法。该PBTK模型共包括4个房室:肝脏、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敌敌畏的浓度变化率采用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大鼠经口摄入10、25和50 mg/kg b.w.的敌敌畏后,肝脏和血液中敌敌畏浓度变化以及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曲线。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将大鼠经口摄入35 mg/kg b.w.敌敌畏后血液中敌敌畏的浓度变化模拟值,以及经口摄入10 mg/kg b.w.敌敌畏后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模拟值与文献的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利用该PBTK模型可以估测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的体内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人体的有害物质暴露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大鼠 欧拉数值法 经口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产供过程农药残留污染GAP控制关键点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卢海燕 刘敏 刘贤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2,共6页
介绍了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并对蔬菜产供过程中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良好农业规范(GAP)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从蔬菜种植基地选择、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蔬菜储藏运输与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蔬... 介绍了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并对蔬菜产供过程中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良好农业规范(GAP)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从蔬菜种植基地选择、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蔬菜储藏运输与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的GAP控制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良好农业规范(GAP) 控制关键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材料对土壤Cd、Pb的固定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娜 张奇 +6 位作者 朱阳春 范茹芹 卢信 童非 刘丽珠 陈静 张振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216-220,共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已成为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秸秆资源丰富,通过秸杆利用降低污染土壤危害,既可以消除污染影响,又能解决秸秆难以无害化处置的普遍难题,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为筛选秸秆利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已成为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秸秆资源丰富,通过秸杆利用降低污染土壤危害,既可以消除污染影响,又能解决秸秆难以无害化处置的普遍难题,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为筛选秸秆利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新材料,探究不同秸秆材料对土壤Cd、Pb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粉导致土壤p H值增加,土壤有效态Pb含量显著小于对照,但随着添加剂量增加,土壤有效态Pb含量也显著增加,后期秸秆粉促进土壤Cd的溶出。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不同秸秆材料固定土壤Cd、Pb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秸秆猪粪有机肥>秸秆粉。说明秸秆直接还田可能会为土壤修复带来一定的风险。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均能有效固定土壤Cd和Pb,改善土壤酸性环境,但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属于价格经济的秸秆利用新方式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有机肥 土壤修复 金属钝化 固定效果 风险 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潘超 高庆超 +2 位作者 梁颖 张志勇 李亚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29,共6页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中的主要微生物,糖苷物质是葡萄酒中的重要香气前体物,β-葡萄糖苷酶是降解糖苷物质的关键酶。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对增加葡萄酒香气,提升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该...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中的主要微生物,糖苷物质是葡萄酒中的重要香气前体物,β-葡萄糖苷酶是降解糖苷物质的关键酶。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对增加葡萄酒香气,提升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β-葡萄糖苷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测定方法,阐述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活,探讨了pH值、发酵温度、乙醇浓度、糖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对酶活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酒类酒球菌葡萄糖苷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深入认识葡萄酒生物增香机理和提高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类酒球菌 Β-葡萄糖苷酶 糖苷 苹果酸乳酸发酵 葡萄酒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体中抗性基因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梖 刘颢 +3 位作者 俞映倞 冯彦房 杨林章 薛利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3-1273,共11页
抗性基因(ARGs)污染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新型三大污染问题之一,具备种类多样、转移方式灵活、污染风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等特点.通过相应技术措施削减水体中的抗性基因污染,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高级氧化技术(AOPs)降解效率高... 抗性基因(ARGs)污染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新型三大污染问题之一,具备种类多样、转移方式灵活、污染风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等特点.通过相应技术措施削减水体中的抗性基因污染,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高级氧化技术(AOPs)降解效率高、条件可控、可操作性强,在水体深度处理上展现了良好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抗性基因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高级氧化技术(类Fenton氧化、光催化氧化、过硫酸盐氧化以及臭氧氧化)对抗性基因去除的影响,同时以此为背景展望了处理抗性基因污染的未来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基因 高级氧化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