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演变及与水稻品种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陆凡 王法明 +3 位作者 郑小波 史阿宝 陈毓苓 陈志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4,共4页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江苏省大部分主栽品种上能分离到2 个以上小种且不同品种上其小种的组成有一定差异,构成了田间小种结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演变 水稻品种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5
2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3 位作者 陈志谊 刘永锋 陈毓苓 王法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其次为ZE3 小种 ,出现频率为 16 5 0 %~ 19 81% ;其它小种出现频率较低。各地区小种的组成及年度间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宜兴地区小种组成简单 ,3年均以ZG1小种为优势小种 ;吴江地区小种组成复杂 ,优势小种变化较大 ;通州地区小种数量显著增加 ,ZG1小种的优势明显下降 ;赣榆地区的小种数量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 出现频率 水稻品种 江苏 结构组成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江苏省稻纵卷叶螟发生期自动预警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谷丰 朱凤 +1 位作者 张志春 朱叶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72-1477,共6页
本项研究根据当前害虫预警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不够的现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了标准化、自动化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警系统。系统自动收集公共气象信息,并据此结合积温函数、稻纵卷叶螟生物学资料实时计算稻纵卷叶螟逐日的有效积温及... 本项研究根据当前害虫预警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不够的现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了标准化、自动化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警系统。系统自动收集公共气象信息,并据此结合积温函数、稻纵卷叶螟生物学资料实时计算稻纵卷叶螟逐日的有效积温及累计积温,模拟稻纵卷叶螟的发育虫态、虫龄并预报发生期,而后以WebGIS的形式实时展示江苏省各地稻纵卷叶螟发育状况。服务器端基于Apache+PHP+MySQL+MapServer架构,直观形象,准确实时,使用简单,实用性强,2012年经与江苏省部分站点的实际调查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发生情况,减轻了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的大范围宏观预警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期 自动预警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褐飞虱暴发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坚 杜正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4,共2页
褐飞虱(Nilaparvala lugens)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占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的67%左右。本研究旨在揭示褐飞虱发生期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为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 1985~1988年应用江苏省宿迁、淮安、句容。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褐飞虱 发生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检测棉花抗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章元寿 王建新 +1 位作者 顾本康 李经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共3页
用棉花黄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毒素,检测二叶期棉花苗的致萎反应,经1989-1990年两年的120个棉花品种和品系的室内毒素检测,其致萎度和田间病圃鉴定调查的病情指数之间呈正相关,1989年的r=0.498^(**):1990年的r=0.72... 用棉花黄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毒素,检测二叶期棉花苗的致萎反应,经1989-1990年两年的120个棉花品种和品系的室内毒素检测,其致萎度和田间病圃鉴定调查的病情指数之间呈正相关,1989年的r=0.498^(**):1990年的r=0.725^(**),两年均达1%的极显著相关,说明在室内用病菌毒素检测棉苗的致萎度,能够反应棉花在田间病圃内的抗病或感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毒素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入江淮稻区褐稻虱生物型跟踪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肖英方 顾正远 +2 位作者 邱光 吕班 王跃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该文对近年来褐稻虱迁入虫源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迁入的虫源在鉴别品种Mudgo上的致害力,生存率、取食量和原始的种群生物型Ⅰ没有明显的差别;两者在酯酶同工酶谱带数目和RF值也没有差异。迁入的虫源在田间抗性品种上明... 该文对近年来褐稻虱迁入虫源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迁入的虫源在鉴别品种Mudgo上的致害力,生存率、取食量和原始的种群生物型Ⅰ没有明显的差别;两者在酯酶同工酶谱带数目和RF值也没有差异。迁入的虫源在田间抗性品种上明显表现虫量少。因此,迁入江淮稻区虫源仍是种群生物型Ⅰ。人工在Mudgo上诱导产生的生物型Ⅱ再回到感性品种上连续饲养8代,其对Mudgo的致害性降为1.0级,表明了褐稻虱生物型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监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除”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的应用技术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邱光 吴建荣 +3 位作者 娄远来 朱更新 沈素文 李建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8-51,55,共5页
2003~2004年在全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进行了“速除”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的试验和示范,明确了“速除”450~600g ai./hm^2可以有效地防除千金子、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鸭舌草等杂草,施药40d后总防效在98%以上.最佳施药时间以水稻播种3... 2003~2004年在全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进行了“速除”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的试验和示范,明确了“速除”450~600g ai./hm^2可以有效地防除千金子、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鸭舌草等杂草,施药40d后总防效在98%以上.最佳施药时间以水稻播种3d以后、秧苗一叶一心期之前最好,在此期间内施药,对水稻秧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除 直播水稻 杂草 应用技术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 被引量:9
8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杨新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3-24,共2页
70年代末期以来,小麦纹枯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江苏省及其邻近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明确病害的消长动态,掌握发生流行规律,是合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选择小麦纹枯病重病田块设立试验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扬... 70年代末期以来,小麦纹枯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江苏省及其邻近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明确病害的消长动态,掌握发生流行规律,是合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选择小麦纹枯病重病田块设立试验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4号和宁麦6号。采用定点系统观察法,小区重复三次,2月底定株挂牌,每重复50单株,返青后进行系统调查,病情按5级标准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毓苓 陆凡 +4 位作者 王法明 朱宗武 束春花 霍义宽 舒宗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35,共3页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病害的侵染来源 1.种子带菌:稻粒黑粉病粒后期吸水膨胀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孢子),随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水稻 粒黑粉病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粳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英方 杜正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6-292,共7页
本研究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若干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比较测定,并探讨籼、粳稻品种抗性差异和粳稻抗性性质。结果指出:在供试“80079”,“中国91”、“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生物学表现明显不同。... 本研究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若干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比较测定,并探讨籼、粳稻品种抗性差异和粳稻抗性性质。结果指出:在供试“80079”,“中国91”、“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生物学表现明显不同。粳稻抗性可分两类:(1)“80079”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对种群为害还表现有耐虫性;(2)“中国91”、“盐粳2号”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但却有一定的拒产卵机制,对种群为害还兼有耐虫性,从而能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粳稻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生理时间估测及其与害虫防治决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柏立新 孙洪武 +3 位作者 束春娥 曹赤阳 朱铖培 金中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3-247,共5页
对育苗移栽棉苗期的生理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棉由于播种提前和苗床覆膜合计增温约11.5个PD。苗床日增温效应受苗床人为管理与天气情况的双重影响,平均苗床期较气温日增温8.59℃,较床外土表日增温4.8℃,其增温主... 对育苗移栽棉苗期的生理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棉由于播种提前和苗床覆膜合计增温约11.5个PD。苗床日增温效应受苗床人为管理与天气情况的双重影响,平均苗床期较气温日增温8.59℃,较床外土表日增温4.8℃,其增温主要是通过提高苗床日最高温度。根据苗床内外温度的相关性与函数关系,建立了利用日气温、日有效积温估计苗床温度与生理时间的公共回归方程。并探讨了棉花生理时间与害虫防治决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理时间 防治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差异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小龙 徐德进 +1 位作者 顾中言 徐广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57-1661,共5页
为探明杀虫剂在褐飞虱和灰飞虱间的作用差异,在室内测定了噻嗪酮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速灭威、异丙威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相同配比下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混配对两种飞虱的增效作用差异;并通过生化测定比较了杀虫剂单剂... 为探明杀虫剂在褐飞虱和灰飞虱间的作用差异,在室内测定了噻嗪酮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速灭威、异丙威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相同配比下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混配对两种飞虱的增效作用差异;并通过生化测定比较了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对两种飞虱体内AChE和GSTs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噻嗪酮、速灭威和异丙威对灰飞虱1L若虫的LC50分别是褐飞虱的2.30、5.60、1.61倍。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分别按2∶1、1∶4比例混配,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2.39和193.94,对灰飞虱的共毒系数仅为60.11和43.77。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对褐飞虱的AChE的抑制率均高于灰飞虱,而GSTs的测定结果,未表现出一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灰飞虱 杀虫剂 毒力 生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对小麦纹枯病菌生长和侵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8-40,共3页
皿测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能显著地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的EC_(50)分别为4.25、1.41和0.44微克/毫升。剂量反应曲线分别为:三唑酮,y=18.40+21.83 ln x;三唑醇,y=44.97+14.70 ln x;井岗霉素,y=6... 皿测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能显著地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的EC_(50)分别为4.25、1.41和0.44微克/毫升。剂量反应曲线分别为:三唑酮,y=18.40+21.83 ln x;三唑醇,y=44.97+14.70 ln x;井岗霉素,y=62.00+14.53 lnx。其中y为抑菌率,x为药剂浓度。处理菌落在转移到无药PDA上后,直线生长能较快恢复,侵染力则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加药PDA上培养的菌落和在无药PDA上复壮的菌落对小麦的侵染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抑制程度从22.81~100%不等。浓度高,则抑菌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菌 三唑醇 侵染 三唑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新发现一种危害水稻的入侵性瘿螨(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晓月 薛晓峰 +1 位作者 周益军 童光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9-284,共6页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入侵性瘿螨在中国广东省韶关市危害水稻。这种螨曾经在泰国北部被报道过, 推测后来传入中国,目前在韶关严重危害水稻。这种螨被鉴定为具沟掌瘿螨Cheiracus sulcatusKeifer, 并进行了重新描述和绘图, 对危害症状进行了...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入侵性瘿螨在中国广东省韶关市危害水稻。这种螨曾经在泰国北部被报道过, 推测后来传入中国,目前在韶关严重危害水稻。这种螨被鉴定为具沟掌瘿螨Cheiracus sulcatusKeifer, 并进行了重新描述和绘图, 对危害症状进行了拍照和描述。文章还分析了其扩散风险性, 并提出了控制传播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沟掌瘿螨 水稻 瘿螨 入侵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束春娥 曹赤阳 +3 位作者 柏立新 曹雁平 孙洪武 张永孝 《华东昆虫学报》 1995年第2期106-112,共7页
1986-1993年在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发生中密度、高密度区应用红铃虫性信息素2%微胶囊、2%改进微胶囊、塑料纤维夹片、PVC胶带、聚乙烯塑料管,采用干扰交配方... 1986-1993年在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发生中密度、高密度区应用红铃虫性信息素2%微胶囊、2%改进微胶囊、塑料纤维夹片、PVC胶带、聚乙烯塑料管,采用干扰交配方式进行防治技术的研究。经过22个年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铃虫发生中密度地区以自然沟、渠为界,5-8公顷连片棉田为使用单位,所用剂型均能有效控制红铃虫的为害。青铃活虫、籽棉含虫量、僵瓣花比常规农药防治区减少70-80%以上。在高密度区,试验区四周需有100公尺以上隔离带,使用PVC胶带剂型,在越冬代始蛾时施挂一次,干扰交配时间可达三个月以上,性信息素释放稳定,控制青铃活虫、籽棉含虫量与使用4-5次菊酯农药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铃虫 性信息素 籽棉 越冬代 交配时间 棉田 农药防治 交配方式 试验区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系)抗枯、黄萎病性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蔼民 顾本康 +1 位作者 傅正擎 夏正俊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地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4,共3页
乙氧氟草醚商品名为果尔(GOAL),通用名为Oxyfluorfen.化学名称为2-氯-1-(3-乙氧基-硝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研制,1972年起在世界各地试验,1979年获准登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果园、棉田、稻田、向日葵田和多种特种经... 乙氧氟草醚商品名为果尔(GOAL),通用名为Oxyfluorfen.化学名称为2-氯-1-(3-乙氧基-硝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研制,1972年起在世界各地试验,1979年获准登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果园、棉田、稻田、向日葵田和多种特种经济作物地.其中,除所有育苗移栽蔬菜地可在移栽前应用外,葱蒜类蔬菜地既可在播前也可在播后或苗后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地的应用.(一)乙氧氟草醚的除草特性乙氧氟草醚属于高活性芽前、芽后除草剂,可防除多种禾草、莎草及阔叶草,是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通过萌发杂草的胚芽鞘、中胚轴和幼苗的叶片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除草 乙氧氟草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中绿磺隆残留对水稻的危害
18
作者 张俊喜 陈磊 +1 位作者 娄远来 仇彩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48-53,共6页
研究了在麦田不同时期 (1 2月 1 1日、1 2月 2 3日、2月 1 3日和 3月 2 6日 )施用不同剂量 (1 2 0、1 5 0、30 0g/hm2 )的 1 0 %绿磺隆 ,其残留对后茬移栽水稻的危害性。结果表明 ,绿磺隆的残留对水稻茎蘖数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的影响 ,最... 研究了在麦田不同时期 (1 2月 1 1日、1 2月 2 3日、2月 1 3日和 3月 2 6日 )施用不同剂量 (1 2 0、1 5 0、30 0g/hm2 )的 1 0 %绿磺隆 ,其残留对后茬移栽水稻的危害性。结果表明 ,绿磺隆的残留对水稻茎蘖数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的影响 ,最终导致减产 0 .6%~ 9.0 % ,但不同处理间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磺隆 麦田 水稻 农药残留 后茬作物 危害 除草剂 茎蘖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果实轮纹病药剂防治试验
19
作者 陆凡 赵忠仁 《落叶果树》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9,共2页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轮纹病 药剂防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顾正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4-35,共2页
“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顾正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南京210014)1病虫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1.1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该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损失5%~10%,重病... “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顾正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南京210014)1病虫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1.1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该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损失5%~10%,重病年达10%~20%。研究明确该病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