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水稻种植行为的南北差异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以苏州、盐城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宁运旺 张辉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为摸清江苏省水稻种植行为的南北差异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以苏州市和盐城市为例,以户为单位对2013~2015年的水稻种植规模、品种、插秧方式、有机肥施用量、配方肥使用比例、机械施肥比例、施肥次数、化肥投入数量等进行了实地调查。... 为摸清江苏省水稻种植行为的南北差异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以苏州市和盐城市为例,以户为单位对2013~2015年的水稻种植规模、品种、插秧方式、有机肥施用量、配方肥使用比例、机械施肥比例、施肥次数、化肥投入数量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的规模种植比例、机械插秧比例和机械施肥比例显著高于盐城,而盐城市的人工插秧比例、配方肥使用比例和施肥次数显著高于苏州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化肥投入年度间差异不显著,苏州市水稻的氮、磷、钾和化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294.4±70.0)kg/hm^2、(82.7±34.7)kg/hm^2、(103.7±65.6)kg/hm^2和(480.7±106.0)kg/hm^2,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0∶0.28∶0.35(质量比);盐城市水稻氮、磷、钾和化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397.1±84.3)kg/hm^2、(76.6±37.6)kg/hm^2、(49.8±31.6)kg/hm^2和(523.4±99.2)kg/hm^2,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0∶0.19∶0.13(质量比)。苏州市水稻施氮量显著低于盐城市,而施钾量显著高于盐城市。与江苏省水稻推荐施肥量比较,苏州市氮肥和磷肥投入分别超过39.1%和10.3%,盐城市氮肥投入超过54.1%、钾肥投入不足44.7%。施肥次数多是苏州市和盐城市水稻氮肥投入过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苏州市水稻施肥超过3次、盐城市水稻施肥超过4次时,氮肥投入均显著增加。苏州市水稻磷肥投入偏高主要缘起于直播稻比例较高,盐城市水稻钾肥投入偏低主要缘起于规模种植户、配方肥和人工栽秧的比例较高。因此,减少施肥次数应是目前江苏省水稻化肥减施的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行为 水稻 化肥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辉 王绪奎 +2 位作者 许建平 张永春 艾玉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8-1036,共9页
为给江苏省耕地地力的保持和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分布于江苏全省的297个土壤监测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江苏省域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农区分布、施肥类型及施肥量、种植制度和还田秸秆量对... 为给江苏省耕地地力的保持和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分布于江苏全省的297个土壤监测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江苏省域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农区分布、施肥类型及施肥量、种植制度和还田秸秆量对土壤碳氮分布具有重要影响:(1)水稻土、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棕壤、潮盐土的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依次减少。(2)在水稻土中,徐淮、里下河、沿江等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太湖和丘陵农区次之,沿海农区最低;潮土中徐淮、里下河和丘陵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太湖农区、沿江农区次之,沿海农区最低;黄棕壤中太湖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丘陵农区较低;潮盐土中徐淮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最高,里下河农区次之,沿江农区最低。(3)同一种土壤中,有机肥施用量高的土壤碳氮含量较高。(4)在同一种土壤中,种植蔬菜、大量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块根旱作作物(马铃薯等)、茶叶等的土壤碳氮含量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分布 农区 土壤类型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法脱硫副产品硫酸铵的农业应用前景 被引量:13
3
作者 艾玉春 张永春 宁运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308-313,共6页
介绍了氨法脱硫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比较了我国现行的硫酸铵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的差异,认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PCIF 0006—2017《氨法脱硫副产硫酸铵》更符合当前需求。检测了氨法脱硫副产品硫酸铵的多种成分... 介绍了氨法脱硫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比较了我国现行的硫酸铵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的差异,认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PCIF 0006—2017《氨法脱硫副产硫酸铵》更符合当前需求。检测了氨法脱硫副产品硫酸铵的多种成分,认为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适宜性。与尿素相比,硫酸铵作为肥料使用既属于环保产业副产品,也是一种多元速效肥料,其价值被严重低估,将在氮肥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硫酸铵的特点,分析了硫酸铵的农业适宜应用领域,预测我国农业未来对硫酸铵需求量为1 83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硫酸铵 农业应用 氮肥结构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大户采用配方肥的意愿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基于江苏省苏州和盐城99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宁运旺 张辉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基于江苏省苏州市和盐城市997个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水稻种植大户采用配方肥的意愿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大户采纳配方肥的意愿与所在区域有关。苏州市总体采纳率低(14.1%),但大户采纳率明显高于散户;盐城总体采... 基于江苏省苏州市和盐城市997个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水稻种植大户采用配方肥的意愿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大户采纳配方肥的意愿与所在区域有关。苏州市总体采纳率低(14.1%),但大户采纳率明显高于散户;盐城总体采纳率高(20.0%),但大户采纳率反而低于散户。不同区域水稻种植大户化肥投入有明显差异。苏州地区大户的氮、磷、钾化肥投入分别为298.5、75.0和99.0 kg/hm^2,其中氮肥投入比散户显著增加,磷钾投入均显著减少;盐城地区大户的氮、磷、钾化肥投入分别为385.5、81.0和60.0 kg/hm^2,其中氮肥投入比散户有所减少,磷、钾肥投入均明显增加。采用配方肥可显著增加氮肥投入、减少磷钾肥投入,与农户所在区域和种植规模无关。因此建议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不同区域具体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户 配方肥 化肥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单季粳稻对新型氮肥减量减次施用的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德进 宁运旺 +4 位作者 王会方 黄卉 张辉 马洪波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46-50,共5页
为比较不同类型新型氮肥的减量减次施用效果,分析其对江苏单季粳稻的适宜性,选择目前我国常见的几种新型氮肥为研究对象,包括缓释氮肥(草酰胺和脲甲醛)、控释氮肥(硫包膜尿素和树脂包膜尿素)和稳定性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尿素),以普通尿... 为比较不同类型新型氮肥的减量减次施用效果,分析其对江苏单季粳稻的适宜性,选择目前我国常见的几种新型氮肥为研究对象,包括缓释氮肥(草酰胺和脲甲醛)、控释氮肥(硫包膜尿素和树脂包膜尿素)和稳定性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尿素),以普通尿素为对照,于2016年6—10月同时在江苏溧阳和姜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1)与普通尿素习惯用量比较,普通尿素推荐用量即可减少氮肥用量18. 2%;(2)与推荐用量比较,选择适宜的新型氮肥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实现"一基一追";(3)不同新型氮肥在不同种植环境中有不同表现。溧阳酸性水稻土上使用草酰胺和添加硝化抑制剂尿素可省略分蘖肥,姜堰中性水稻土上使用添加硝化抑制剂尿素可省略拔节孕穗肥,均可协调水稻生长前期、中期、后期养分供应,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保持较高水平,产量比普通尿素提高3. 5%~7. 0%,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也分别提高12. 5%~34. 0%(P <0. 05)和3. 7%~6. 9%。本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氮肥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减量减次施用 适宜性分析 习惯用量 推荐用量 产量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15
6
作者 李传哲 许仙菊 +3 位作者 马洪波 安霞 盛金元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共7页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是目前相关领域被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肥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是目前相关领域被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肥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节水灌溉 水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戚冰洁 汪吉东 +5 位作者 张永春 徐阳春 宁运旺 许仙菊 张辉 马洪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4-590,共7页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l-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l-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位滴定法 Cl^-含量 甘薯 C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耐低磷胁迫的根系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许仙菊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5-1429,共5页
低磷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虽然农田每年施入大量磷肥,土壤也累积了较高的磷,但是一些植物仍会表现出缺磷,施磷仍能增产。植物磷肥当季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20%~30%,这造成了磷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磷的潜在环境风险。磷肥利... 低磷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虽然农田每年施入大量磷肥,土壤也累积了较高的磷,但是一些植物仍会表现出缺磷,施磷仍能增产。植物磷肥当季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20%~30%,这造成了磷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磷的潜在环境风险。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累积的磷不能被植物全部吸收利用,根系是植物吸收磷的最主要器官,植物根系对磷的吸收是植物耐低磷能力和磷肥利用率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形态和构型的变化,根系分泌物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和根际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机制,着重阐述了这些根系形态、生理和化学变化与植物耐低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特别强调了需要在现有机制上能有所突破和推进,并加强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的改良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低磷胁迫 根系分泌物 根际环境 磷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对甘薯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辉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5,共5页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旱粮作物,其块根、茎尖和叶柄均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甘薯营养品质进行了概括,对氮肥、磷肥、钾肥、平衡施肥、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与高效新型肥料对甘薯营养品质的调控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肥料施用对甘薯营养...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旱粮作物,其块根、茎尖和叶柄均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甘薯营养品质进行了概括,对氮肥、磷肥、钾肥、平衡施肥、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与高效新型肥料对甘薯营养品质的调控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肥料施用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甘薯 营养品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类钝化剂原位修复土壤重金属胁迫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会方 张辉 +2 位作者 王萍 董月 张永春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20-22,共3页
硅酸盐类钝化剂对于修复土壤重金属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外源硅能有效缓解土壤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毒害作用。硅酸盐类钝化剂修复土壤重金属胁迫的机理主要涉及土壤和植物两个系统,土壤方面主要是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降低其... 硅酸盐类钝化剂对于修复土壤重金属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外源硅能有效缓解土壤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毒害作用。硅酸盐类钝化剂修复土壤重金属胁迫的机理主要涉及土壤和植物两个系统,土壤方面主要是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及迁移性,包括提高土壤pH、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引入硅酸根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等;植物方面主要是增强植株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包括减少植株地上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限制重金属离子在植株内的迁移及积累、增强植株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类钝化剂 土壤 重金属胁迫 修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污染物排放监测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11
作者 许仙菊 马洪波 +2 位作者 张永春 宁运旺 汪吉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497,共3页
为准确了解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研究基地规模化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对规模化猪场污水排出口和厌氧发酵处理排出口的污水的周年四季进行了连续3 d的监测。结果表明:被研... 为准确了解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研究基地规模化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对规模化猪场污水排出口和厌氧发酵处理排出口的污水的周年四季进行了连续3 d的监测。结果表明:被研究的规模化猪场,每年产生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6.6 t,总氮(TN)为3.8 t,总磷(TP)为0.6 t,年排放COD为8.0 t,TN为2.5 t,TP为0.4 t。按养殖场年存栏3 127头计算,养殖场产污系数分别为COD 5.32 kg/(头·年)、TN 1.21 kg/(头·年)、TP 0.20 kg/(头·年),养殖场排污系数分别为COD 2.56 kg/(头·年)、TN 0.79 kg/(头·年)、TP 0.11 kg/(头·年)。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一年四季对猪场污水中COD、TN和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猪场污水中COD去除率为42.6%~61.1%,TN的去除率为56.2%~78.2%,TP的去除率为50.3%~88.4%。这为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厌氧发酵 去除率 排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志龙 陈杰 +1 位作者 许建平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134,共4页
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上面临的一大难题,该病在番茄生产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生物防治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青枯菌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油菜的适宜磷用量研究
13
作者 徐丽萍 陈其军 +1 位作者 马洪波 许仙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180-181,274,共3页
[目的]为了确定南京六合区油菜适宜的磷施用量与配比。[方法]在代表性土壤上对六合区油菜主要品种施用不同用量磷肥,同时分析油菜产量和含磷量。[结果]施磷肥90.0~112.5 kg/hm^2,配合施用适量的氮钾肥,产量最高,效益最佳。如果再增加磷... [目的]为了确定南京六合区油菜适宜的磷施用量与配比。[方法]在代表性土壤上对六合区油菜主要品种施用不同用量磷肥,同时分析油菜产量和含磷量。[结果]施磷肥90.0~112.5 kg/hm^2,配合施用适量的氮钾肥,产量最高,效益最佳。如果再增加磷肥施用量,那么磷肥利用率急剧下降,造成浪费,污染环境。[结论]该研究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磷肥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氮肥运筹对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7
14
作者 许仙菊 马洪波 +2 位作者 宁运旺 汪吉东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缓/控释肥作为高效兼环境友好的肥料类型,在多种作物单季种植上具有增产和提高肥效的作用,但是缓释肥在周年轮作体系中的肥效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的肥料施用模式,有助...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缓/控释肥作为高效兼环境友好的肥料类型,在多种作物单季种植上具有增产和提高肥效的作用,但是缓释肥在周年轮作体系中的肥效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的肥料施用模式,有助于提高稻麦产量,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方法】本文通过稻麦轮作两周年四季作物的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和习惯施氮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缓释肥减氮处理[进口树脂包膜尿素减氮24.3%、国产硫包衣尿素减氮24.3%、国产尿素加NAM(长效氮肥添加剂)减氮24.3%和国产尿素加NAM减氮10.8%]对水稻和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第二周年稻麦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和两周年土壤氮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所有施氮处理均提高了两周年稻麦4季作物产量,习惯施氮增产幅度最高,小麦的氮肥增产效果总体高于水稻,第二周年高于第一周年;与当地习惯施氮量相比,所有的缓释氮肥减氮24.3%或10.8%处理均无显著降低两季小麦产量,进口树脂包膜尿素减氮24.3%处理和国产尿素加NAM减氮10.8%处理也无显著降低两季水稻产量,但是国产尿素加NAM减氮24.3%处理显著降低了第二季水稻产量,国产硫包衣尿素减氮24.3%显著降低了两季水稻产量;与当地习惯施氮量相比,4个缓释氮肥减氮处理均提高了第一和第二周年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了两周年稻田土壤养分氮盈余量,其中国产尿素加NAM减氮24.3%处理氮肥利用率较高,同时土壤氮盈余量较少,说明缓释氮肥减量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氮的环境效应上具有一致的优势;不同缓释氮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结论】在目前稻麦轮作体系中,缓释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效果,但是个别缓释氮肥减施对水稻有减产风险,有必要依据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特点,研制水稻专用缓释氮肥,适当降低水稻季缓释氮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缓释肥料 氮减量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源库关系建立、发展和平衡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61
15
作者 宁运旺 马洪波 +3 位作者 张辉 汪吉东 许仙菊 张永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2-439,共8页
以盆栽、田间微区和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苏薯16(半直立株型)和苏薯11(匍匐株型)生长前期(0~30 d)、中期(30~60 d)和后期(60~120 d)根系形态、单株薯数、叶面积指数、茎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和T/R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盆栽、田间微区和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苏薯16(半直立株型)和苏薯11(匍匐株型)生长前期(0~30 d)、中期(30~60 d)和后期(60~120 d)根系形态、单株薯数、叶面积指数、茎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和T/R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施氮对甘薯茎叶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根生长的影响各不相同。生长前期,低量施氮对根系生长和分化有促进作用,而适量和高量施氮则表现显著抑制作用,并使30 d时单株薯数显著降低29.3%~36.6%或1.3~2.0个(P0.05)。生长后期,施氮过多时(N32处理)茎叶鲜重持续增加,到收获时叶面积指数和蔓薯比分别达4.9~5.6和1.50~1.51,显著高于适量施氮处理时的3.3~3.5和0.58~0.64(P〈0.05);施氮过少时(N30处理)则反之,收获时不施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和蔓薯比分别为1.6~1.9和0.36~0.42,其中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适量施氮处理(P〈0.05);不同施氮处理的单个薯重差异越来越大,适量施氮处理的单个薯重(218~345 g)显著高于不施氮(181~262 g)和过量施氮处理(160~285 g, P〈0.05),所以适量施氮处理的最终单株块根产量(1.02~1.20 kg)也高于不施氮处理(0.88~0.91 kg)和过量施氮处理(0.79~0.87 kg, P〈0.05)。表明,移栽前一次性基施氮的条件下,不施或少施氮有利于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的提早建立,适量或过量施氮有利于甘薯生长中期源库关系的发展,而仅有适量施氮有利于维持甘薯生长后期的源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对甘薯生长前期根系形态和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宁运旺 马洪波 +4 位作者 张辉 许建平 汪吉东 许仙菊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为研究氮、磷、钾养分对甘薯根系前期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苏薯14(半直立株型)为材料,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设7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在甘薯苗移栽后30 d,测定其根系鲜质量、根系形态和植株各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与不施氮肥处... 为研究氮、磷、钾养分对甘薯根系前期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苏薯14(半直立株型)为材料,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设7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在甘薯苗移栽后30 d,测定其根系鲜质量、根系形态和植株各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肥处理下甘薯生长前期的根系鲜质量、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降低,而冠根比和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CKs)均显著增加,但施氮肥不利于甘薯分化根的形成。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下甘薯分化根的根尖数、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及根系生长素含量(IAA)均显著增加。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钾肥对甘薯生长前期根系的生长和分化无影响;施钾肥处理下甘薯根系CKs含量显著降低,而IA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少施或不施氮肥及施用磷肥有利于甘薯生长前期根系的生长和分化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根系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洪波 宁运旺 +5 位作者 陈杰 汪吉东 许仙菊 张辉 许建平 张永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为筛选适合滨海盐碱地区种植的高耐盐性小麦品种,采用室内芽期和温室全生育期耐盐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耐盐小麦品种山融3号为对照,研究了江苏省11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宁06-171和扬麦11耐盐性强,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可在... 为筛选适合滨海盐碱地区种植的高耐盐性小麦品种,采用室内芽期和温室全生育期耐盐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耐盐小麦品种山融3号为对照,研究了江苏省11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宁06-171和扬麦11耐盐性强,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可在滨海滩涂盐碱土地上进行推广,徐麦24和徐麦31的耐盐性较差。盐胁迫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分蘖数、千粒重、穗数、叶片钾钠比,其中穗数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耐盐性 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洪波 李传哲 +4 位作者 宁运旺 张辉 许仙菊 汪吉东 张永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了探索钙、镁元素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采用砂培的方法,以苏16和苏11为材料,在钙、镁缺乏条件下,对其外观症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根部和叶部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了探索钙、镁元素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采用砂培的方法,以苏16和苏11为材料,在钙、镁缺乏条件下,对其外观症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根部和叶部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镁缺乏时苏16和苏11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下降,苏11的下降幅度比苏16大,缺钙条件下,苏16的显著症状为烂根,并且只有根部和叶部的钙含量显著下降(P<0.05),苏11的典型症状为老叶坏死的斑块沿着靠近叶柄的叶边缘不规则向外扩散,逐渐衰老枯落,并且根部钙含量显著降低伴随铁的显著降低(P<0.05),可能伴有缺铁并发症,缺镁条件下,苏16和苏11的典型症状相同,叶片均失绿,老叶逐渐枯萎脱落,并且根部和叶部的镁含量显著降低伴随着硫含量的显著降低(P<0.05),可能伴有缺硫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品种 缺素症状 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麦轮作体系钾肥全部施于薯季提高甘薯和周年产量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宁运旺 张辉 +2 位作者 许仙菊 马洪波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5-946,共12页
【目的】薯麦轮作是我国甘薯种植的主要模式,施钾对甘薯、小麦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了薯麦轮作中钾肥最佳运筹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钾肥效益。【方法】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南京的六合基地连续进行了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在周年... 【目的】薯麦轮作是我国甘薯种植的主要模式,施钾对甘薯、小麦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了薯麦轮作中钾肥最佳运筹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钾肥效益。【方法】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南京的六合基地连续进行了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在周年钾肥投入总量K_2O 270 kg/hm^2的前提下,设置5个甘薯(S)/小麦(W)钾肥分配量处理,分别为S0W270、S90W180、S135W135、S180W90、S270W0,重复三次。调查了产量、产量组成和生物量分配,测定了吸钾量、钾生理效率和钾表观平衡。【结果】钾肥分配量显著影响甘薯的块根产量、单株薯数、单个薯重、冠根比、吸钾量和钾生理效率,而对小麦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草谷比、吸钾量、钾收获指数和钾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影响。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均以钾肥全部施于薯季的S270W0处理最高,全部分配于麦季的S0W270处理次之,S270W0的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比薯麦两季分配的S90W180、S135W135、S180W90处理提高20.7%~24.5%(P<0.05)和17.8%~20.9%(P<0.01),S0W270的分别提高了9.9%~13.4%(P>0.05)和8.2%~11.0%(P>0.05)。S270W0处理的单株薯数和单个薯重分别比钾肥施两季的处理高5.2%~10.4%和8.5%~30.6%(P<0.01),是其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S0W270处理的单株薯数比这三个处理高18.9%~24.8%(P<0.001),但单薯重低于其他处理,较高的单株薯数是该处理甘薯增产的主要原因。S180W90和S270W0处理甘薯整株吸钾量比S90W180和S0W270高出9.7%~16.1%(P<0.05)。随薯季施钾量增加,甘薯冠根比先增后减(P<0.001)、钾生理效率先减后增(P<0.01)、钾收获指数和商品率变化较小(P>0.05)。甘薯吸钾量平均为K_2O 228.0 kg/hm^2,是小麦的2.3倍;钾收获指数平均为0.55,是小麦的5.5倍。薯蔓中储存的钾占甘薯吸钾量的46.6%,薯蔓还田可满足小麦对钾的需求;麦秸中贮存的钾占小麦吸钾量的91.0%,麦秸还田只能满足甘薯吸钾量的39.5%。本研究施钾量下,秸秆不还田,甘薯和小麦年均携出土壤的钾达K_2O 327.9 kg/hm^2,年末土壤速效钾呈快速下降,三个轮作周期后土壤速效钾降低49.2%;秸秆和薯蔓完全还田条件下,薯麦轮作施钾量为K_2O 134.3 kg/hm^2时即可保持土壤钾素平衡。【结论】薯麦轮作中,以钾肥单施于甘薯上,可显著增加单株薯数和单个薯重,增加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全部钾肥施于甘薯上,薯蔓还田可以满足小麦的钾素营养。麦秸和薯蔓完全还田条件下,可适当减少钾肥的投入,年施K_2O 134.3 kg/hm^2时即可保持钾素平衡。供试地区土壤和管理条件下,钾肥的管理模式建议为"秸秆还田+适宜施钾量+钾肥全部施于薯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小麦 轮作 钾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安霞 董月 +4 位作者 吴建燕 宁运旺 许建平 李传哲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54,共6页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T3)处理的单株甘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最高,分别达到995.16 g、5.42个,显著高于酰胺态氮肥(T1)处理和硝态氮肥(T2)处理(P<0.05),单个薯质量则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为185.87 g。叶面积指数在移栽后60 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铵态氮肥处理(3.73)>硝态氮肥处理(3.43)>酰胺态氮肥处理(2.63)。甘薯根、叶干物质累积速率以铵态氮肥(T3)处理最高,其次为硝态氮肥(T2)处理。甘薯地上部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主要集中在甘薯旺长期、膨大期,其中,甘薯叶、茎柄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K的累积量T3处理>T2处理>T1处理;由于块根的不断膨大,甘薯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则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根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的累积量T1处理>T2处理>T3处理,对K的累积量T3处理>T1处理>T2处理。3种形态氮肥处理中,硝态氮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39.23%),其次为铵态氮肥处理(29.91%),酰胺态氮肥处理最低(27.56%);但铵态氮肥处理收获指数最高,为0.67,其次为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处理,均为0.64。因此,施用铵态氮肥最利于甘薯的高产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肥形态 叶面积指数 氮素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