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业领域环境污染判断与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微微 沈贵银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33期39-45,共7页
本文认为农业源带来的环境污染明显低于生活源污染。当前农业源污染的突出问题是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源头减量、农牧结合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政府... 本文认为农业源带来的环境污染明显低于生活源污染。当前农业源污染的突出问题是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源头减量、农牧结合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政府扶持,构建农业废弃物收储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规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污染 资源化利用 治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季国军 纪洪亭 +6 位作者 程琨 刘满强 江瑜 胡正锟 张岳芳 胡乃娟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2-1054,共13页
系统分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对水稻生产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省级尺度上关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基于江苏水稻农情调查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 系统分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对水稻生产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省级尺度上关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基于江苏水稻农情调查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28~14.39t·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1.30~1.52kg·kg^(-1),单位产值碳排放为0.49~0.58kg·yuan^(-1),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量碳足迹和单位产值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抛秧水稻或手插水稻、机插水稻、直播水稻。机插水稻和手插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随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水稻、手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单位产量碳足迹随年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水稻生产种植方式碳足迹中占比最大的是稻田甲烷排放,其次为氮肥施用导致的碳足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和灌溉用电导致的碳足迹。氮肥和灌溉用电是影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水稻种植方式总收益为2.51×10^(3)~2.75×10^(3)yuan·hm^(-2),资源投入成本为1.88×10^(3)~1.99×10^(3)yuan·hm^(-2),碳排放成本为0.20×10^(3)~0.25×10^(3)yuan·hm^(-2),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NI-CO_(2))为0.39×10^(3)~0.64×10^(3) yuan·hm^(-2)。机插水稻NI-CO_(2)低于其他三种水稻种植方式,这与机插水稻较高的总收益和较低的资源投入成本和较低的碳排放成本有关。综上所述,仅考虑碳排放,直播水稻是最为低碳的水稻种植方式,综合碳排放和经济效益,机插水稻优于手插、直播和抛秧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碳足迹 经济效益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产业链视角下江苏省推进节粮减损的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媛 朱方林 +1 位作者 汤勇华 朱大威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6-231,共6页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然而当前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严峻,维护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剖析了江苏省粮食产业存在着由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增加、绿色储粮标准化和物流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粮食过度加工、节粮...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然而当前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严峻,维护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剖析了江苏省粮食产业存在着由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增加、绿色储粮标准化和物流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粮食过度加工、节粮意识淡化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与浪费问题,探讨了生产源头、仓储物流、加工利用、宣传教育等各环节节粮减损的具体实施路径,提出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应急管理、凝聚实施合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产业链 节粮 减损 实施路径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建军 汪翔 +1 位作者 陆建珍 徐雪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0-243,共4页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基础。对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近年来,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和机械作业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收益能力也持...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基础。对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近年来,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和机械作业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收益能力也持续彰显;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能力不足、推广应用人才缺乏以及机械作业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初加工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市场-社会”协同视角下欧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小静 徐雪高 +1 位作者 易中懿 沈贵银 《世界农业》 CSSCI 2022年第4期5-13,共9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系统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尤为紧迫.欧盟经验表明: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规制和政策支持,市场层面的溢价机制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层面的协调、服务和监督功...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系统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尤为紧迫.欧盟经验表明: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规制和政策支持,市场层面的溢价机制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层面的协调、服务和监督功能,消费需求对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强化,以及基于农村发展项目和产业链发展项目的多主体协同机制,共同促进了欧盟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和欧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支持政策和参与主体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以下启示:健全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导向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高企业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参与程度,提升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紧密程度和培养企业社会责任;重视农业行业协会能力建设和消费者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引导;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市场-社会”协同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红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响 谢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220-224,共5页
淮安红椒是淮安区域特色农产品,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苏省名牌农产品”三大品牌于一身,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清浦为核心产区的淮安市红椒常年累计种植面积可达2万hm^2,成为了当地农业主导产... 淮安红椒是淮安区域特色农产品,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苏省名牌农产品”三大品牌于一身,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清浦为核心产区的淮安市红椒常年累计种植面积可达2万hm^2,成为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其产业发展关系到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研究旨在分析淮安红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从宏观层面为其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椒产业链 传统模式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相关启示——以美国、日本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邹璠 徐雪高 《世界农业》 CSSCI 2021年第2期54-61,119,132,共10页
农业科技服务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纽带。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上,美国构建了农科教结合的三级联动模式,日本构建了由政府与农协并行主导的双轨协同模式。本文选取美国、日本两国为代表,系统梳理了它们... 农业科技服务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纽带。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上,美国构建了农科教结合的三级联动模式,日本构建了由政府与农协并行主导的双轨协同模式。本文选取美国、日本两国为代表,系统梳理了它们的共性经验,包括明确主体分工及工作目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有效撬动私人资本、强化人员准入及队伍管理机制、搭建便于供需方对接的信息平台。当前,中国面临着农业科技服务法律制度保障缺乏、基层部门服务效率低下、服务供需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及中国国情,本文进一步构建了中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运行结构框架,并提出明晰职能划清边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政策扶持保障;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基层队伍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智慧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服务体系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ESG信息披露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雪高 张昭 赵培芳 《农村金融研究》 2022年第8期69-80,共12页
当前,国际上企业ESG信息披露已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我国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在大力推进,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实践。论文在对国内外ESG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影响因素、效应效果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ESG理论研究的方向,... 当前,国际上企业ESG信息披露已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我国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在大力推进,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实践。论文在对国内外ESG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影响因素、效应效果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ESG理论研究的方向,即在研究视角上可从企业单项信息披露转向ESG整体信息披露,在研究内容上可围绕ESG研究链条全面拓展、重点突破,在研究对象上可重点关注农业企业和中小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ESG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芋头产业发展状况及新型商业模式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汪翔 常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196-199,共4页
利用对泰州泰兴市、靖江市和兴化市3个市的芋头发展状况的调研材料。在总结泰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泰州市芋头产业链发展状况、芋头产业各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和芋头产业企业层面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对支撑泰州芋头产业... 利用对泰州泰兴市、靖江市和兴化市3个市的芋头发展状况的调研材料。在总结泰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泰州市芋头产业链发展状况、芋头产业各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和芋头产业企业层面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对支撑泰州芋头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索出更有利于泰州芋头产业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 芋头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化肥替代弹性效应研究——以甘薯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凌云 韩喜秋 陆建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214-219,共6页
利用2021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以有机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劳动力人数、其他资本投入和甘薯种植面积为投入要素,甘薯单产为产出要素。实证研究甘薯种植生长过程中,有机肥与化肥的... 利用2021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以有机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劳动力人数、其他资本投入和甘薯种植面积为投入要素,甘薯单产为产出要素。实证研究甘薯种植生长过程中,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并探索二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及程度。结果显示,有机肥与化肥均对甘薯单产有显著正向影响,化肥的产出弹性为0.817,是甘薯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有机肥的产出弹性为0.503,有机肥对甘薯单产的影响弱于化肥,并且二者对甘薯单产的影响均呈现倒“U”形,但有机肥对于化肥产出弹性的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机肥与化肥的替代弹性小于1,二者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为了保证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应推广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产出弹性在不同的薯区之间存在差异性,因地制宜施用肥料,了解土壤的基础肥力、生化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来促进化肥的产出效率,因地制宜选择适量的有机肥化肥配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产出弹性 替代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购置补贴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全国甘薯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雨婷 武城琛 陆建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167-172,共6页
基于全国419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机购置补贴对我国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甘薯种植整体经济效益未出现显著性影响;第二,农机购置补贴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有区域差异性,并对长江中下... 基于全国419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机购置补贴对我国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甘薯种植整体经济效益未出现显著性影响;第二,农机购置补贴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有区域差异性,并对长江中下游薯区经济效益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农机购置补贴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有规模差异性,对大规模种植户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农机购置补贴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有人力资本差异性,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种植户影响更为显著。依据实证结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政策的差异化和针对性,科学宣传补贴政策,定期进行操作培训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购置补贴 甘薯 经济效益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芋头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18
12
作者 常蕾 汪翔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从世界芋头起源和品种、生产情况、主产国情况、消费和进出口情况及发展总体趋势5个方面概述了世界芋头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世界芋头产业发展现状,探寻其变动对中国芋头产业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芋头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 本文从世界芋头起源和品种、生产情况、主产国情况、消费和进出口情况及发展总体趋势5个方面概述了世界芋头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世界芋头产业发展现状,探寻其变动对中国芋头产业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芋头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保障我国芋头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产业 发展现状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陇、鲁实践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倩 陈倩 +3 位作者 江艳军 胡乃娟 樊廷录 孙洪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级架构回收网络体系,及创新“秸-膜”协同回收模式,大幅降低废旧地膜捡拾含杂率;甘肃通过全链条多主体协同回收利用模式、企业“多功能”集成一体化回收处理模式等创新,实现县域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此外,1 t废旧地膜(指废旧地膜与秸秆、根系、泥土等的混合物,经分离清理后含杂率为20%~30%,下同)再生造粒的经济效益为20~120元·t^(-1),碳排放量为8.68 kg CO_(2e)·t^(-1),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为129~194元·t^(-1),碳排放量为1.83 kg CO_(2e)·t^(-1)。当前,进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效率面临着地膜使用不科学、机械设备作业场景较单一、资源配置不科学、财政持续支持困难、废旧地膜再利用产业内生“造血”能力弱等一系列障碍。研究表明,源头减量替代与回收体系建设是我国废旧地膜回收的主要路径,焚烧发电和再生造粒是再利用的主要路径,且焚烧发电的经济和减碳效益均优于再生造粒,解决现有问题,需因地制宜地制定覆膜技术规程,强化地膜生产、销售标准化管控,加强回收、捡拾、处置等机械设备创新,全域统筹配置各项资源,调动各级财政与社会资本长效支持,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市场机制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回收利用 模式 困境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药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泳冰 吴培南 郑微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05-209,共5页
基于2005—2018年我国25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考察作物生长期内积温和降水量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气候因素会显著影响农药投入,作物生长期积温和降水量对农药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这两者的协同作用也显著为正。... 基于2005—2018年我国25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考察作物生长期内积温和降水量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气候因素会显著影响农药投入,作物生长期积温和降水量对农药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这两者的协同作用也显著为正。异质性分析表明,北方地区和高产量地区的农药投入对气候因素更为敏感,并且影响效果也更大。农户受教育水平提高、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减少、地区受灾率增加会提高气候变化对农药投入的正向作用。因此,在制定农药减量政策时应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立农业气候预警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潜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农药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角色转变,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三林 孙小龙 《世界农业》 CSSCI 2019年第3期12-17,共6页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联合国3大机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仍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以20国集团(G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非洲联盟...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联合国3大机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仍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以20国集团(G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非洲联盟为代表的区域和多边体系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美国仍致力于提升其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已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建设者转变、从粮食受援国向粮食援助国转变、从净引资国向净投资国转变,其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持续上升。面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新目标,中国要进一步加快角色转变,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大对外农业合作与援助,提高欠发达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加强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发展趋势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小龙 郜亮亮 +1 位作者 钱龙 郭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6,共8页
研究目的:从产权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全国8省地块层面的调查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产权稳定性越低,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 研究目的:从产权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全国8省地块层面的调查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产权稳定性越低,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小。Log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与没有使用凭证的地块相比,农户在有使用凭证的地块上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概率将提高2.54个百分点;村级农地调整每增加1次,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概率将下降1.7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地块缺少使用凭证和农地的频繁调整提高了农地政策变化的不可预期性,导致农地产权在法律和事实上变得不稳定,进而抑制农户对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研究结论:为提高农户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应确保农地确权政策落实,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产权主观认知,全面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产权稳定性 农田基本建设投资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