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tK基因和ITS序列的江苏地方豆类植物的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彤 刘静 +2 位作者 郭月 袁娜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5-803,共9页
[目的]为探究江苏地方豆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对14种豆科植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豆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的扩增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结合Gen B... [目的]为探究江苏地方豆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对14种豆科植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豆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的扩增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和绿豆(Vigna radiata)4种豆类植物基因组序列,利用Clustal W、MEGA 6.0、Bio Edit软件对这18种材料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和分析,并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为外类群,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分化时间。[结果]18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序列长度为750 bp,其中变异位点数为85,信息位点数为82,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99。ITS序列长度为795 bp,其中变异位点数为260,信息位点数为242,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292。以百脉根为外类群,用mat K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分别构建的进化树显示,18种豆类植物可分为3组,即红小豆和绿豆分为一组,菜豆和大豆分别聚为一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大豆与菜豆的分化时间为19.02百万年前,菜豆与红小豆的分化时间为13.50百万年前,绿豆与红小豆的分化时间为2.94百万年前。[结论]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与形态学的特征基本一致,表明mat K基因和ITS序列可用于豆类植物属间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植物 MATK基因 ITS序列 亲缘关系 分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喜草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晓青 佘建明 +5 位作者 贾新平 邓衍明 梁丽建 童红玉 沈生元 沈耀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为了提高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的效率,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对百喜草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在琼脂浓度为8 g/L和16 g/L的继代培养基上,以百喜草品种太阳花的成熟种子分别诱导产生湿润、粘连和干燥、松散2种类型的颗... 为了提高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的效率,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对百喜草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在琼脂浓度为8 g/L和16 g/L的继代培养基上,以百喜草品种太阳花的成熟种子分别诱导产生湿润、粘连和干燥、松散2种类型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在NaCl浓度为0(对照)、1.2%、1.6%、2.0%的培养基上分别筛选30 d,干燥、松散颗粒状愈伤组织的绿芽分化率分别为36.1%、20.4%、19.0%和9.3%,绿芽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52.6%、46.3%、30.0%和20.6%;湿润、粘连颗粒状愈伤组织的绿芽分化率分别为15.3%、3.6%、0.7%和0,绿芽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25.8%(对照)、16.7%(1.2%NaCl)和0(1.6%NaCl)。表明干燥、松散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适宜被选做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材料。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479对引物组合中有8对引物在百喜草田间实生苗、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和不同NaCl浓度(1.2%、1.6%、2.0%)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混合株之间PCR扩增存在多态,其中2对引物WXE-30和WXE-246适用于耐盐突变体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喜草 颗粒状愈伤组织 体细胞突变体 耐盐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部分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相关重要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淼平 杨丹 +3 位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张平平 张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质亚基 1BL/1RS易位系 W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HGm1 helitron转座元件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彭珍 刘静 +2 位作者 郭月 李英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帮助。[方法]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我们对大豆HGm1家族的数量、结构特征、染色体分布、插入基因情况,基因片段的捕获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从公开发表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254个HGm1转座元件。这些元件的3'末端十分保守,主要由GC含量较高的碱基组成。HGm1元件主要分布在AT丰富的区域,并在重组受到显著抑制的异染色质区域富集。研究还发现,68个元件被83个外源的转座元件插入;64个元件插入到编码蛋白的基因附近(<2 kb);115个元件携带154个完整的外源基因;52个元件有潜在的转录活性,在根、茎、叶、花和种子中,以及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条件都有所表达。[结论]与玉米中有关helitron的研究结果相似,HGm1家族在大豆基因组中经常以巢式的结构存在,具有频繁插入到基因附近和捕获基因的现象,并且部分成员具有潜在的转录活性。而与玉米helitron不同的是,大豆HGm1 helitron家族主要分布在基因贫乏的异染色质区域。因此,HGm1家族在改变大豆基因结构和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影响大豆基因组的演化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helitron转座元件 分布 插入 捕获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海滨雀稗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贾新平 叶晓青 +3 位作者 梁丽建 邓衍明 孙晓波 佘建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52,共11页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海滨雀稗叶片转录组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基因表达谱研究和功能基因预测。通过测序,获得了47520544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包含了4752054400个碱基序列(bp)信息。对reads进行...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海滨雀稗叶片转录组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基因表达谱研究和功能基因预测。通过测序,获得了47520544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包含了4752054400个碱基序列(bp)信息。对reads进行序列组装,获得81220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1077bp,序列信息达到了87542503bp。另外从长度分布、GC含量、表达水平等方面对unigene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好,可信度高。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46169个unigene与其他生物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海滨雀稗转录组中的unigene根据GO功能大致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类48个分支,其中有大量unigene与代谢进程、结合活性和细胞进程相关。将unigene与COG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25类。KEGG数据库作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可将unigene定位到112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植物与病原物互作、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黄酮类化合物合成、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脂类代谢、RNA降解等。SSR位点查找发现,从81220个unigene中共找到22721个SSR位点。SSR不同重复基序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T,其次是CCG/CGG和AGC/CTG。本研究首次对海滨雀稗转录组进行了分析,为草坪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雀稗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基因注释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PGHNBS启动子维管束特异表达元件的分离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郁文 张保龙 +1 位作者 陈天子 高媛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3-1228,共6页
PGHNBS是来源于陆地棉的一个CC-NBS-LRR类基因GHNBS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具有维管束特异表达特征。为了分离PGHNBS启动子的调控元件,对该启动子进行了缺失分析。将PGHNBS启动子6个部分缺失片段分别与GUS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这6个表... PGHNBS是来源于陆地棉的一个CC-NBS-LRR类基因GHNBS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具有维管束特异表达特征。为了分离PGHNBS启动子的调控元件,对该启动子进行了缺失分析。将PGHNBS启动子6个部分缺失片段分别与GUS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这6个表达载体分别为PGN15(-1 420 bp~-28 bp)、PGN27(-1 300 bp~-28 bp)、PGN31(-1 071 bp~-28 bp)、PGN44(-959 bp~-28 bp)、PGN53(-807 bp~-28 bp)和PGN996(-604 bp~-28 bp)。用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GUS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确认了韧皮部特异表达元件位于-1 071 bp~-959 bp区域。用PLACE进行相似性比较,发现该区域含有脱落酸(ABA)诱导元件、铜离子响应元件以及多个与抗逆相关的MYB转录因子的识别位点。另外,在-1 559 bp~-1 420 bp区域中存在增强子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NBS-LRR 启动子 缺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蕨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晓青 佘建明 +2 位作者 贾新平 梁丽建 尤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6-1270,共5页
以狼尾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NaCl)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直接筛选法结果显示:当NaCl浓度为0(对照)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为80.2%;0.4%、0.5%、0.6%和0.7%NaCl处理下,不定芽诱导率分别降至28.4%、20.6%、15.9%和7... 以狼尾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NaCl)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直接筛选法结果显示:当NaCl浓度为0(对照)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为80.2%;0.4%、0.5%、0.6%和0.7%NaCl处理下,不定芽诱导率分别降至28.4%、20.6%、15.9%和7.8%;0.8%NaCl处理下,叶片完全丧失不定芽的诱导能力。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248对引物组合中有9对引物在狼尾蕨野生型和耐盐筛选植株间PCR扩增存在多态,其中引物WXE-56和WXE-204可作为耐盐突变体SSR分子标记筛选的适宜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蕨 叶片 不定芽 体细胞突变体 耐盐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蕨体细胞耐盐突变体NY-7的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丽建 叶晓青 +4 位作者 贾新平 孙晓波 佘建明 汤日圣 邓衍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18,21,共5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狼尾蕨及其体细胞耐盐突变体NY-7的5个生理指标,并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NY-7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脯氨酸含量、SO...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狼尾蕨及其体细胞耐盐突变体NY-7的5个生理指标,并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NY-7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均没有显著变化,MDA含量有所增加;而狼尾蕨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NY-7的耐盐性高于狼尾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蕨 体细胞突变体 耐盐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陈 王瑞 +1 位作者 李万昌 郭士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09-113,共5页
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和CRISPR/Cas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是近年来发现的基因功能研究的新方法,且已经成功地在动物、植物... 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和CRISPR/Cas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是近年来发现的基因功能研究的新方法,且已经成功地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它们可以对DNA双链进行切割,从而启动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以此来实现对靶位点的基因修饰。相较于传统方法,它们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及打靶效率高等特点。主要从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阐述这2种新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功能 TALEN CRISPR/Ca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helitron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珍 徐珍珍 +1 位作者 刘静 杜建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58-2566,共9页
作为重复序列的一种主要类型,转座子在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相当丰富的DNA含量,在改变基因结构、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基因组进化,以及创造新基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elitron转座子是DNA转座子的一种,在转座过程中经常捕获基因或... 作为重复序列的一种主要类型,转座子在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相当丰富的DNA含量,在改变基因结构、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基因组进化,以及创造新基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elitron转座子是DNA转座子的一种,在转座过程中经常捕获基因或基因片段,以及插入到基因附近或基因内部,因此在改变基因组构成、影响基因组的进化过程以及改变基因型和表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植物基因组中helitron转座子的结构特征、鉴定和分类方法、基因组中的含量和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转座扩增和基因片段的捕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helitron转座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helitron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tron转座子 滚环复制 捕获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花粉活力及籽粒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汤日圣 郑建初 +5 位作者 张大栋 金之庆 陈留根 黄益洪 石春林 葛道阔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3,共5页
以杂交籼稻汕优63、特优559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华粳1号为材料,于抽穗期用35℃及其以上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和籽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1 d,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均下降;随着胁迫温度的升... 以杂交籼稻汕优63、特优559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华粳1号为材料,于抽穗期用35℃及其以上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和籽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1 d,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均下降;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供试品种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都急剧降低;水稻抽穗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条件下,杂交籼稻汕优63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受高温的伤害分别明显小于同类型品种特优559和华粳1号;花粉活力降低是高温导致籽粒结实率大幅度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花粉活力 籽粒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YABBY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葛敏 吕远大 +3 位作者 张体付 李坦 张晓林 赵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7-1272,共6页
YABBY基因家族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侧生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玉米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玉米YABBY基因家族,阐明该基因家族成员结构、系统进化发育关系以及基因家族成员在玉米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YABBY基因家族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侧生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玉米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玉米YABBY基因家族,阐明该基因家族成员结构、系统进化发育关系以及基因家族成员在玉米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结果显示,玉米参考基因组中存在13个YABBY基因,命名为Zm YABBY1~Zm YABBY13,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和序列相似性将该基因家族分为4亚类S1~S4。RNAseq数据显示玉米YABBY基因在籽粒、茎和茎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幼胚及叶片中有较高表达,预示玉米YABBY基因可能在上述器官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YABBY 转录因子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鹏 邓渊钰 +2 位作者 杨学明 周淼平 马鸿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主产区赤霉病的频繁发生,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为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对田间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细胞观察等分子技术进行鉴定,确...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主产区赤霉病的频繁发生,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为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对田间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细胞观察等分子技术进行鉴定,确定致病菌主要为禾谷镰刀菌。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苗期和返青期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茎基腐病防效存在明显差异,试验药剂中戊唑醇·咪鲜胺合剂、多·酮合剂防效较好,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单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小麦播种时药剂拌种可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返青拔节期茎基部喷药具有更好的防效,该结果对生产上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禾谷镰刀菌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氮素敏感性差异自交系的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葛敏 吕远大 +3 位作者 张体付 周玲 林峰 赵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87-1494,共8页
玉米基因型的氮肥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基因表达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玉米氮敏感型自交系B73和钝感型自交系Mo17为材料,对足氮(sufficient nitrogen,SN)和低氮(limiting nitrogen,LN)条件下苗期叶片组织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对于叶... 玉米基因型的氮肥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基因表达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玉米氮敏感型自交系B73和钝感型自交系Mo17为材料,对足氮(sufficient nitrogen,SN)和低氮(limiting nitrogen,LN)条件下苗期叶片组织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对于叶片总氮含量,敏感型B73在足氮和低氮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而钝感型Mo17的差异小且不显著。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Mo17在2种氮环境下差异基因达13 867个,在低氮环境下上调基因是数下调基因数的1.9倍(9044/4823);B73差异基因数为10 028个,低氮环境下上调基因少于下调基因数(4233/5795)。基因聚类分析也显示,低氮环境下钝感型Mo17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的幅度高于敏感型B73。差异基因双尾方差分析表明,受氮环境和基因型共同影响的差异基因为342个,功能主要集中在与氨基酸代谢、光合作用、次级代谢及基因复制表达等途径。综上所述,在低氮条件下氮钝感型Mo17较敏感型B73激活更多的基因来提高植株对氮的吸收和同化能力,被激活的基因可能与玉米氮肥同化和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素 氮胁迫 转录组分析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不同组织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葛婷婷 黄益洪 +5 位作者 何晓兰 徐照龙 彭陈 邵宏波 张大勇 郭士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28,共7页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化感作用。高浓度高粱浸提液降低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小麦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综合来看,高粱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表现为秆>穗>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组织 化感 水浸提液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林峰 梁帅强 +1 位作者 周玲 赵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收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通过对资源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35对InDel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引物,系统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标记多态性信... 收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通过对资源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35对InDel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引物,系统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标记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255-0.678。通过计算遗传相似值(GS),上述材料被划分成8个包括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PB群的杂种优势群。本研究结果为组配优良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遗传相似性 In Del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3 位作者 马鸿翔 张鹏 姚国才 周淼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9-712,共4页
为了探索弱筋小麦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抽穗期喷洒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宁麦9号抽穗期喷洒粉锈宁和多菌灵,均可以显著提高其穗数、千粒重和产量(P<0.05),其中... 为了探索弱筋小麦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抽穗期喷洒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宁麦9号抽穗期喷洒粉锈宁和多菌灵,均可以显著提高其穗数、千粒重和产量(P<0.05),其中喷洒粉锈宁的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喷洒多菌灵处理(P<0.05)。喷洒粉锈宁可以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P<0.05),改善面粉白度。喷洒多菌灵能够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白度和沉降值(P<0.05),提高出粉率和面粉的心皮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粉锈宁 多菌灵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棉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香桂 倪万潮 +4 位作者 沈新莲 张保龙 杨郁文 徐英俊 姚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82,共7页
选用3个通过种间杂交后代选育的棉花高品质系(种)与4个抗棉铃虫棉花品种(系),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24个F1组合。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经济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籽、皮棉产量具有一定的中亲优... 选用3个通过种间杂交后代选育的棉花高品质系(种)与4个抗棉铃虫棉花品种(系),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24个F1组合。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经济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籽、皮棉产量具有一定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差,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铃重F1优势明显,无论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竞争优势均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加性效应;结铃数和衣分多表现为负优势,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结铃数无显性效应;h2B和h2N均以衣分最高,分别为74.5%和85.9%,皮棉产量其次,分别为60.2%和70.2%,结铃数最低,均为13.1%;纤维品质性状优势明显,尤以竞争优势表现突出,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棉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Cry1 Ab/Ac抗虫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敏 张体付 +2 位作者 王华 陶跃之 赵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4-258,共5页
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从而加快了优良基因定向聚合的进程,然而遗传转化率低及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H99为材料,将Ac/Ds双元表达载体(包含抗虫Cry1 Ab... 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从而加快了优良基因定向聚合的进程,然而遗传转化率低及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H99为材料,将Ac/Ds双元表达载体(包含抗虫Cry1 Ab/Ac基因和gfp报告基因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由110粒玉米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获得28株抗性转基因植株。经PCR及RT-PCR的验证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含有Cry1 Ab/Ac目的基因且该基因有效表达的阳性植株,转化效率达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所获得的玉米转基因植株为今后剔除抗生素筛选标记,从而获得安全的玉米抗虫新种质提供了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Ac/Ds转座系统 CRY1 Ab/Ac抗虫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棉花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郁文 何冰 +1 位作者 张保龙 倪万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共7页
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染色体步移以及RT-PCR的方法,分离了棉花的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读码框的长度为2964 bp,编码的多肽序列含有988个氨基酸并与拟南芥控制花器官脱落的基因HAESA-like... 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染色体步移以及RT-PCR的方法,分离了棉花的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读码框的长度为2964 bp,编码的多肽序列含有988个氨基酸并与拟南芥控制花器官脱落的基因HAESA-like2具有60%左右的相似性,将该基因命名为GRLK5。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GRLK5在种子、茎皮、根和纤维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受ABA的诱导表达。将GRLK5整合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中,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类受体蛋白激酶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