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建立现代集约生态型农作制度技术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强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论述江苏省建立现代集约生态型农作制度技术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的设想 ,重点讨论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减轻农业自身污染这两个农作技术热点问题。
关键词 现代集约生态型 农作制度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江苏 技术体系 种植结构调整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化石能投入的评价与展望
2
作者 刘华周 赵强基 马康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江苏省80年代农业化石能投入及其效益分析表明,农业化石能投入在社会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21.05%,1990年为15.23%),农业化石能投入总量平均年递增6.35%(1990年耕地投能密度为63.76×10~9J/ha),主产品能量平... 对江苏省80年代农业化石能投入及其效益分析表明,农业化石能投入在社会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21.05%,1990年为15.23%),农业化石能投入总量平均年递增6.35%(1990年耕地投能密度为63.76×10~9J/ha),主产品能量平均年递增2.91%(1990年耕地能量产出密度为107.96×10~9J/ha),能量产投比呈下降趋势(由2.35降至1.69)。本文还建立了能量投入和产出回归模型。通过预测,若要保持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1995年和2000年江苏省农业化石能投入总量要比1990年分别增加5.86%和2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化石能 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优质小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四军 张恒敢 +1 位作者 李德民 聂春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共4页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不同麦区的小麦品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生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徐淮麦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通过选用优质良种,辅之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生产出品质达到北美硬红冬水平的优质小麦。文章还就...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不同麦区的小麦品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生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徐淮麦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通过选用优质良种,辅之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生产出品质达到北美硬红冬水平的优质小麦。文章还就优质小麦商品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意见等提出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优质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血防”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昌华 刘光玉 +2 位作者 宋佩琴 王庆坡 李长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18,共6页
农业血吸虫病防治(简称“农业血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提高农业血防的管理水平,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衡量。据管理科研实践,设计出五类:1)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情况的技术效果指标;2)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情况的技... 农业血吸虫病防治(简称“农业血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提高农业血防的管理水平,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衡量。据管理科研实践,设计出五类:1)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情况的技术效果指标;2)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情况的技术效果指标;3)改变钉螺(血吸虫病源中间寄主)生存环境或阻断疫源传播渠道而兴建农业工程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标;4)有螺地带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指标;5)农业血防科技费用支出的经济效果指标;共70余项具体指标组成。应用表明,既可度量管理效果与防治技术经济效果,又可揭示取得效果原因,且有助于进行宏观管理分析及技术经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防管理 技术经济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永丰 娄群峰 +2 位作者 李宜慰 黄开红 周恒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19-222,共4页
通过多点试验 ,建立小麦田苗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探明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结果表明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为小麦出苗后 17~ 87d ,相当于小麦全生育期的 9 5 %... 通过多点试验 ,建立小麦田苗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探明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结果表明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为小麦出苗后 17~ 87d ,相当于小麦全生育期的 9 5 %~ 48 3% ,此时小麦处于 3叶期至 7~ 8叶期 ,此阈期的始期和终期 ,为田间杂草密度及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在此阈期内保持田间无草 ,既能保证杂草造成的减产率低于 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杂草 生态经济防治阈期 产量损失率 作物-杂草竞争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禽(渔)——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评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开红 朱普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从地区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特点出发 ,分析目前江苏省河网圩区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势 ,提出稻 -草 -禽 (渔 )生态农业模式 ,以稻稳粮 ,以草养鹅或养鱼 ,以鹅、鱼增效 ,促进农、牧、渔结合 ,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物... 从地区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特点出发 ,分析目前江苏省河网圩区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势 ,提出稻 -草 -禽 (渔 )生态农业模式 ,以稻稳粮 ,以草养鹅或养鱼 ,以鹅、鱼增效 ,促进农、牧、渔结合 ,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物质生产力 ,增加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并探讨了该模式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 ,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江苏 河网水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麦稻两熟制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强基 袁从 +5 位作者 郑建初 赵剑宏 刘华周 印继勤 童晓明 赵国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稻 两熟制 高产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强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论文回顾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农业等国际农业思潮的演进。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概念以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技术变化的新动向。阐述了农作制度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内容与特... 论文回顾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农业等国际农业思潮的演进。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概念以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技术变化的新动向。阐述了农作制度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内容与特点。在分析江苏农业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建立现代型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相应提出农作制度技术体系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持续 农作制度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妙玲 李闽 +2 位作者 孙玲 王印才 金志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1-17,共7页
从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现状出发,研究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依照目前的人口增长和耕地发展态势,到2000年江苏省的土地资源只能承载小康型生活水平下的人口,无法保证富裕... 从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现状出发,研究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依照目前的人口增长和耕地发展态势,到2000年江苏省的土地资源只能承载小康型生活水平下的人口,无法保证富裕型生活水平下的人口发展。藉此作者认为,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产潜力 人中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双层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强基 郑建初 +2 位作者 赵剑宏 刘华周 袁从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5-210,共6页
为研究光合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双层源库关系,设计了窄密沟与平作两种土壤环境,无N、150kgN/hm2、225kgN/hm2三个N肥水平的处理,研究了光合生产、矿质营养和两者的双层源库关系。结果表明:根系发育与分布在双层... 为研究光合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双层源库关系,设计了窄密沟与平作两种土壤环境,无N、150kgN/hm2、225kgN/hm2三个N肥水平的处理,研究了光合生产、矿质营养和两者的双层源库关系。结果表明:根系发育与分布在双层源库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土壤水分环境改善可同步促进根系发育和下伸、土壤N矿化和植株N吸收。植株吸收N能力的增强,使施N吸收效率提高;但要提高施用N的产量效率,还需提高吸收N的利用效率。为此,改善地上部群体配置,对光合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双层源库关系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源库关系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蔺草生长特性及氮磷钾配比、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克武 李宜慰 李永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4-421,共8页
通过对蔺草分蘖,不同时期出生的单苗草茎的伸长历期、草茎长度及伸长速度的定株追踪观察,结合历时的温度、日照和降雨量等的分析,描述了二者间的数量关系,揭示了蔺草的生长特性,提出蔺草宜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茎伸长期有... 通过对蔺草分蘖,不同时期出生的单苗草茎的伸长历期、草茎长度及伸长速度的定株追踪观察,结合历时的温度、日照和降雨量等的分析,描述了二者间的数量关系,揭示了蔺草的生长特性,提出蔺草宜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茎伸长期有明显的梅雨季节,收割时又伴有高温强光的气候条件的地区种植。在氮磷钾肥料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数学模型,剖析了氮磷钾单施与配施对茼草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增产潜力为:NPK>NK>NP>N>PK>K>P。提出亩施纯N35.0kg,P_2O_57.5kg,K_2O21.0kg,三者搭配比例为1:0.22:0.6,产量较高,单产达982.4kg,比单施氮肥提高16.3%。增施钾磷对蔺草茎充实,百根干重和粗度等品质性状的改善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蔺草 生长发育 产量潜力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湿害与根际还原物质积累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元敏 郭绍铮 +3 位作者 张继林 黄玉鸾 唐银凤 张恒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05,共4页
设立不同生育期、不同时间相似生育期渍水,及渍水持续期和地下水埋深试验,研究小麦根际还原物质的积累和小麦发生湿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渍水麦田根际CO2、Mn2+、Fe2+、H2S的积累量与小麦受渍害的程度趋势一致,渍害对... 设立不同生育期、不同时间相似生育期渍水,及渍水持续期和地下水埋深试验,研究小麦根际还原物质的积累和小麦发生湿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渍水麦田根际CO2、Mn2+、Fe2+、H2S的积累量与小麦受渍害的程度趋势一致,渍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受到自身生长特性的调节。文章还讨论了根际还原物质的诊断。试验初步结果,在小麦生长季节,根际CO2、Fe2+、Mn2+和H2S含量分别达到100μl/L、40mg/kg、70mg/kg和0.01mg/kg时,小麦就会发生湿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际还原物质 生长 产量 湿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秧苗本田期根系建成特征及其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言文 陈留根 +1 位作者 丁艳峰 黄丕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利用水培试验,通过秧苗移栽前剪根与不剪根处理,对旱育秧苗和水育秧苗本田期上、下层根系构成、生理活性及单株产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田期旱秧苗下层根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分别高于水秧苗... 利用水培试验,通过秧苗移栽前剪根与不剪根处理,对旱育秧苗和水育秧苗本田期上、下层根系构成、生理活性及单株产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田期旱秧苗下层根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分别高于水秧苗48-5 % ~175-8 % 、31-4 % ~68-2 % 、35-7 % ~66-2 % 、61-3 % ~128-4 % ,剪根处理对旱秧苗下层根的吸收表面积、根系活力影响不明显,而对水育秧下层根系构成及根系活力影响极显著。上层根的主要形态、生理指标与下层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旱秧苗单株产量比水秧苗增加22-8 % ~70-0 % ,产量构成主要表现在每穗实粒数和粒重上显著高于水秧苗。除下层根活力外,上、下层根系构成及生理活性与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r = 0 .965 0 * ~0-999 2 * *) 。剪根处理对旱秧苗穗实粒数、粒重无显著影响,而使水秧苗单株有效穗数、粒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总之,旱秧苗本田根系生长优势首先表现在下层根的发生数量多、体积大、吸收表面积大、活力高、吸收能力强,这是旱秧苗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秧苗 本田期 根系建成 产量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尹红征 吕冰清 +2 位作者 郑国清 段韶芬 高亮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6,共4页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能量平衡"理论及作物生理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以田间试验数据和搜集相关区试资料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手段,首先建立了玉米群体光合生产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光合作用...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能量平衡"理论及作物生理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以田间试验数据和搜集相关区试资料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手段,首先建立了玉米群体光合生产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向各器官的分配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生理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玉米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利用江苏省大面积栽培品种掖单13和苏玉9号的田间试验数据和区试资料对产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形成 模拟模型 光合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稻田土壤持续生产力与种植制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建初 赵强基 +1 位作者 赵国良 刘华周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16-20,共5页
研究了苏南稻田不同种植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多熟种植制度养分产出增加,加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但有机物质生产增加,有利于有机物质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在多熟种植制度中间套插... 研究了苏南稻田不同种植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多熟种植制度养分产出增加,加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但有机物质生产增加,有利于有机物质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在多熟种植制度中间套插种绿肥等豆科养地作物和油菜、蔬菜等培肥作物,结合秸秆还田和轮作,将能维持稻田多熟制的土壤持续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植制度 土壤肥力 土壤 持续生产力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麦9号小麦形态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恒敢 张继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18,共5页
通过对宁麦9 号若干形态生理指标调查与测定,明确了该品种的主要形态生理特性:生长发育进程较快,穗发育进程到雌雄蕊分化期平均较扬麦158 快半个时期,叶龄进程到拔节期较扬麦158 快08 叶左右,株高90cm ,株型较好... 通过对宁麦9 号若干形态生理指标调查与测定,明确了该品种的主要形态生理特性:生长发育进程较快,穗发育进程到雌雄蕊分化期平均较扬麦158 快半个时期,叶龄进程到拔节期较扬麦158 快08 叶左右,株高90cm ,株型较好,生育后期绿色叶面积较大,分蘖成穗率高,产量高于扬麦158 。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和粒数多,但粒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麦9号小麦 形态生理 株型 成穗率 生长发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超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元敏 季吉庆 +2 位作者 季国庆 高余德 顾祥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以优化群体结构改善经济性状为方向,探讨稻茬小麦突破现有高产水平的群体调控原理和技术。研究表明:进一步降低基本苗数,采取适期偏早播种、提高中后期施肥比例等措施,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分别达13和35.9%,成熟期干物重... 以优化群体结构改善经济性状为方向,探讨稻茬小麦突破现有高产水平的群体调控原理和技术。研究表明:进一步降低基本苗数,采取适期偏早播种、提高中后期施肥比例等措施,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分别达13和35.9%,成熟期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达13.2ton/hm2和0.46,产量可达6.59ton/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群体结构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在20万羽蛋鸡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陆昌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7-159,共3页
针对禽蛋需求、蛋鸡规模化养殖场资金和饲料等资源相对不足的实情,构思和完善了20万羽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该系统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系统的建立,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化蛋鸡业的总体生... 针对禽蛋需求、蛋鸡规模化养殖场资金和饲料等资源相对不足的实情,构思和完善了20万羽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该系统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系统的建立,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化蛋鸡业的总体生产水平,促进蛋鸡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计算机 养鸡场 卵用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蔺草对气候因子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克武 颜景秀 +2 位作者 李永丰 张士敏 陈晓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4-28,共5页
研究分析了温度、日照和降雨量等气候要素对蔺草分蘖、单苗草茎长度及伸长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蔺草分蘖出生量(个/穴/日)与温度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方程为=—1.1621+0.4573t-0.0141t^2,相关系数R=0.8150,P<0.01,据此提出蔺草... 研究分析了温度、日照和降雨量等气候要素对蔺草分蘖、单苗草茎长度及伸长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蔺草分蘖出生量(个/穴/日)与温度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方程为=—1.1621+0.4573t-0.0141t^2,相关系数R=0.8150,P<0.01,据此提出蔺草分蘖的起点温度为2.8℃,最适点温度为16.2℃,适宜温度范围(2个以上分蘖/穴/日)为11—21℃;指出蔺草在太湖地区栽培,虽全年均能发生分蘖,但由于温度的差异,分蘖一般出现两次快速增殖期:3—5月和9—11月。②单苗草茎伸长历期的长短主要受日均温度的控制,关系式为=(325.1+26.55t)/t,相关系数r=0.996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拟合是真实的。③不同时期出生分蘖的草茎长度与其历期日均温度(x_1)、日照时数(x_2)和降雨量(x_3)的三元回归方程为=20.9+3.9394x_1-2.4110x_2+4.3322x_3,复相关系数R=0.9614,P<0.01。结合蔺草收割时所需的特定气候条件,提出蔺草宜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明显的梅雨季节、收割时又能伴有高温强光的气候条件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蔺草 生长发育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玉米种植模式及其高产省工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建初 吴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7,45,共5页
针对江苏省种植结构单一,饲料严重亏缺等问题,研究了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明确了双季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初步提出了品种配置、种植方法、适宜播期等高产省工关键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 双季玉米 高产高效 配套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