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态制剂改善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毛立 袁方 +2 位作者 杨珊珊 廖洪 郭春艳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肠道疾病是家禽养殖中的重要疾病,随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抗生素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正在被替代,减抗限抗、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成为禽类养殖重要目标。微生态制剂是优良的减抗替抗投入品,不产生耐药性、无休药期、不易产生... 肠道疾病是家禽养殖中的重要疾病,随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抗生素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正在被替代,减抗限抗、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成为禽类养殖重要目标。微生态制剂是优良的减抗替抗投入品,不产生耐药性、无休药期、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本文总结了鸡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微生态制剂改善鸡免疫机能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微生态制剂类新兽药目前存在的瓶颈,以期为微生态制剂类新兽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4P[23]型猪轮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对乳鼠和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2
作者 邓慧 陶然 +11 位作者 韩楠 王建新 苏雪繁 王晨 程曦 卞贤宇 宋家鹏 朱雪蛟 张雪寒 肖红波 周金柱 李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2-909,共8页
目的对分离的猪轮状病毒进行进化分析并研究其对乳鼠、仔猪的致病性。方法从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一株G4P[23]型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JSJR2023株,在非洲绿猴胎肾细胞(MA104)上进行体外增殖特性分析并进行全基因组测... 目的对分离的猪轮状病毒进行进化分析并研究其对乳鼠、仔猪的致病性。方法从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一株G4P[23]型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JSJR2023株,在非洲绿猴胎肾细胞(MA104)上进行体外增殖特性分析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利用MEGA7.0等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进化分析;并利用该病毒在5日龄C57BL/6品系乳鼠和3日龄仔猪上开展致病性实验,从临床症状观察、腹泻指数分析、病毒载量检测及病理剖检等方面研究该毒株的致病特征。结果该病毒在MA104细胞系上能正常增殖,病毒滴度最高达107.5 TCID50/mL,JSJR2023株基因分型为G4-P[23]-I5-R1-C1-M1-A8-N1-T1-E1-H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的VP3和NSP4基因序列与人源轮状病毒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说明该毒株是猪-人重配毒株;乳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乳鼠表现典型的腹泻症状、肠道水肿充血、肠绒毛脱落等,且攻毒剂量越高,症状及病理变化越严重。仔猪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仔猪表现严重腹泻症状、肠道明显变薄、充血,肠内充满黄色水样内容物,肠绒毛变短脱落。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人源和猪源重配的G4P[23]型PoRV,该毒株能够引起乳鼠和仔猪发生典型腹泻症状和肠道组织病变等,成功建立G4型毒株感染乳鼠和仔猪的发病模型,为后续开展猪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4型 猪轮状病毒 腹泻 乳鼠 仔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腹泻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诗雨 李彬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仔猪腹泻病在猪群中发病急、规模大、速度快,年平均发病率高,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病病因复杂,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具有能自然重组、持续变异、宿主谱广和血清型多样等流行特征。随着变异病原增多... 仔猪腹泻病在猪群中发病急、规模大、速度快,年平均发病率高,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病病因复杂,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具有能自然重组、持续变异、宿主谱广和血清型多样等流行特征。随着变异病原增多、混合感染情况严重及疫苗保护效果下降等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开发更灵敏准确的检测手段、更安全有效的可用疫苗和升级现有的综合防控技术。该文就仔猪腹泻病的病因、流行现状和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提出疫病精准诊断、疫苗合理选择、加强生物安全和严格饲养管理等的综合防控措施,为诊断和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腹泻病 病毒性腹泻 流行现状 疫苗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E2蛋白抗体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鑫欢 张纹纹 +8 位作者 程子龙 金前跃 郭志睿 郭大伟 龙云凤 杨蕾蕾 刘茂军 白娟 李文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0-1107,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金-银纳米颗粒标记纯化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重组E2蛋白,建立基于金-银纳米颗粒的E2蛋白抗体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方法]对金-银纳米颗粒标记条件进行优化,选取2 mg·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金-银纳米颗粒标记纯化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重组E2蛋白,建立基于金-银纳米颗粒的E2蛋白抗体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方法]对金-银纳米颗粒标记条件进行优化,选取2 mg·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al protein A,SPA)和BVDV-1单克隆抗体1E2B3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est line,T线)和质控线(control line,C线),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建立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结果]金-银纳米颗粒最佳标记条件:以pH7.4的硼酸-硼砂缓冲液作为金-银纳米颗粒的溶剂;最佳标记蛋白浓度为10μg·mL^(-1)。优化后的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2 mg·mL^(-1)的SPA作为T线,0.6 mg·mL^(-1)的1E2B3作为C线,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5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金-银纳米颗粒免疫层析试纸条不与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口蹄疫病毒(FMDV)、牛支原体和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将BVDV阳性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1∶2048)稀释512倍时金-银纳米颗粒免疫层析试纸条仍可检出。使用金-银纳米颗粒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125份牛血清,并与中和试验结果比较,两者阴性血清符合率为100%,阳性血清符合率为96.04%,总体符合率为96.80%。[结论]本试验基于金-银纳米颗粒建立的免疫层析抗体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为快速检测BVDV-1抗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2蛋白 抗体 金-银纳米颗粒 侧流免疫层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和重组兔黏液瘤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5
作者 周雅楠 陈萌萌 +8 位作者 仇汝龙 魏后军 范志宇 胡波 宋艳华 葛雷 李一鸣 徐为中 王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0,共5页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经典兔黏液瘤病毒(MYXV)和重组兔黏液瘤病毒(ha-MYX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能同时检出ha-MYXV和MYXV病原的快速、简单且敏感性较高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临床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稀释度为1...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经典兔黏液瘤病毒(MYXV)和重组兔黏液瘤病毒(ha-MYX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能同时检出ha-MYXV和MYXV病原的快速、简单且敏感性较高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临床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稀释度为1×10^(7)~1×10^(3)拷贝/μL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该方法对MYXV和ha-MYXV具有高度特异性,与绿脓杆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兔出血症病毒1型、兔出血症病毒2型等其他病原间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1×10^(2)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在0.05%~1.19%间。该方法的建立为引进种兔及家兔相关产品兔黏液瘤病毒的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黏液瘤病 经典兔黏液瘤病毒 重组兔黏液瘤病毒 TaqMan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P[7]型猪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分析
6
作者 王建新 马润超 +5 位作者 周金柱 卞贤宇 朱雪蛟 李昱辰 张雪寒 李彬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2-943,共12页
[目的]分离鉴定G1P[7]型猪轮状病毒(PoRV)并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为仔猪腹泻病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腹泻仔猪粪便样本由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提供,对样本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 [目的]分离鉴定G1P[7]型猪轮状病毒(PoRV)并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为仔猪腹泻病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腹泻仔猪粪便样本由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提供,对样本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及PoRV PCR检测。向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上清液中加入胰蛋白酶,随后接种到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纯化。通过PCR检测、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RAN-PAGE检测鉴定毒株。通过绘制病毒增殖曲线和检测病毒对MA104、Vero、IPEC-J2、HT-29、HRT-18和Caco-2细胞的易感性探究毒株生物学特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分离毒株的11个基因与国内外各基因型轮状病毒的同源性并构建病毒全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结果]粪便样本PCR检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仅PoRV呈阳性。成功分离出1株PoRV,将该毒株命名为JSNJ2023,病毒在MA104细胞上能稳定增殖和传代,经3次克隆,筛选出适合的克隆株,在第3次克隆中,选择病毒滴度最高的克隆株进行扩大培养,最终成功获得高滴度的单克隆毒株。病毒颗粒呈明显的球形结构,具有清晰的双层衣壳特征,直径约70 nm。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JSNJ2023毒株能感染MA104细胞。RNA-PAGE检测结果显示,JSNJ2023毒株具有A群轮状病毒特征性的11条电泳图谱,排列方式为4∶2∶3∶2。病毒增殖曲线显示,接种病毒18 h后JSNJ2023毒株在MA104细胞中的病毒滴度达峰值,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滴度逐渐降低。JSNJ2023毒株对细胞的易感性依次为MA104、IPEC-J2、HRT-18、HT-29、Caco2和Vero细胞。基因同源性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JSNJ2023毒株属于猪A群G1P[7]型轮状病毒,其基因型为G1-P[7]-I5。[结论]成功分离获得PoRV JSNJ2023毒株,其属于A群G1P[7]型轮状病毒,基因型为G1-P[7]-I5。JSNJ2023毒株与人、猪及牛轮状病毒存在高度同源性,其进化过程中可能受到人轮状病毒、PoRV与牛轮状病毒的影响,发生了基因重组或交换,形成了独特的基因型(R1-C1-M1-A8-N1-T7-E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PoRV)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3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复制的体外抑制作用
7
作者 周洪婷 孙心如 +6 位作者 范宝超 张雪寒 周金柱 索朗斯珠 孙敏 贡嘎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7-2856,共10页
旨在探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induced protein 3,MCPIP3)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复制的影响。通过RT-qPCR测定PEDV感染后ZC 3H12C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而以猴... 旨在探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induced protein 3,MCPIP3)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复制的影响。通过RT-qPCR测定PEDV感染后ZC 3H12C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而以猴肾上皮细胞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ZC 3H12C基因,克隆到P3×Flag-CMV-14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MCPIP3蛋白表达真核重组载体;分别于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上过表达或干扰MCPIP3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病毒滴度测定等方法探究其对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EDV感染MARC-145细胞后显著上调ZC 3H12C转录水平;成功构建MCPIP3重组质粒,其转染细胞后可诱导MCPIP3蛋白外源高表达,且特异性siRNA可显著下调ZC 3H12C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MCPIP3高表达后显著抑制PEDV N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EDV N基因的转录水平及细胞上清内病毒滴度,而干扰MCPIP3表达具有相反的效应,说明MCPIP3对PEDV在MARC-145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MCPIP3高表达显著下调PEDV感染诱导的IL-8、IL-12β及TNF-α的转录水平。本研究拓展了MCPIP3蛋白的功能研究,为PEDV复制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IP3 PEDV 病毒复制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呼吸道病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刘余 解悦 +5 位作者 刘启宏 郭春艳 廖洪 袁方 杨珊珊 毛立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9期72-77,共6页
研究旨在提高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效果,科学合理规范用药,为减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及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分析了22株链球菌、20株副猪嗜血杆菌、10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除阿莫西林/克... 研究旨在提高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效果,科学合理规范用药,为减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及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分析了22株链球菌、20株副猪嗜血杆菌、10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之外,3种致病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多西环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黏菌素、林可霉素、丁胺卡那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3种致病菌对黏菌素耐药性均达到90%以上。在22株链球菌中,有6株出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抑菌圈直径高于阿莫西林5 mm以上;在20株副猪嗜血杆菌中,有12株出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抑菌圈直径高于阿莫西林5 mm以上;在10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中,有7株出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直径高于阿莫西林3mm以上。研究表明,所有致病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表现敏感,提示针对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3种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呼吸道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段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9
作者 周俊明 倪艳秀 +5 位作者 范宝超 祝昊丹 朱雪蛟 王丹丹 胡屹屹 李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5-1881,共7页
为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的反应原性,探究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抗原优势片段。本研究通过PCR、克隆技术将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的编码基因分别插入表达质粒pET32a,... 为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的反应原性,探究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抗原优势片段。本研究通过PCR、克隆技术将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的编码基因分别插入表达质粒pET32a,经IPTG诱导、Ni柱纯化、透析后,获得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8~101 aa片段(P-1#)、58~101 aa片段(P-2#)、101~158 aa片段(P-3#)、8~194 aa片段(P-4#),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与p30蛋白免疫兔血清和ASFV阳性猪血清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上述片段均获得诱导表达及纯化,表达形式有可溶性表达(P-1#、P-3#)和包涵体表达(P-2#、P-4#)。各片段以1.0 mg/L包被时,p30免疫兔血清与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4种片段均能发生免疫反应,ASFV阳性猪血清与P-4#、P-1#反应较佳,与P-3#反应中等,与P-2#反应最弱。综上,p3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片段反应原性的差异为认识p30抗原优势区域提供了数据,这将有助于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抗原的科学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蛋白 氨基酸序列片段 反应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10
作者 李霞 何艺 +5 位作者 蔡旭航 罗润波 郭容利 索朗斯珠 毛立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41-5650,共10页
为了解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特征,本研究从绵羊腹泻病料中分离了一株MRV,命名为MRV-XJ23株,经RT-PCR、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后,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 为了解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特征,本研究从绵羊腹泻病料中分离了一株MRV,命名为MRV-XJ23株,经RT-PCR、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后,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RV-XJ23分离株可在MDBK细胞稳定传代,产生特异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6)TCID_(50)·mL^(-1)。MRV感染细胞经IFA检测可观察到特异荧光,电镜可观察到直径约70 nm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经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MRV全基因组,该毒株共10个节段,全长23534 bp。序列对比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RV-XJ23株为MRV-1血清型,其在韩国蝙蝠源BatMRV2/SNU1/Korea/2021毒株基础上,与日本的人源Homo sapiens/Osaka2005株L3、M2、S 4基因、印度牛源C/bovine/Indiana/MRV00304/2014株S 1基因重配,形成一株新的MRV。本研究首次从腹泻绵羊肛拭子中分离获得一株MRV-1型重配毒株,证明绵羊可感染MRV,拓宽了病毒感染宿主谱,且感染毒株为蝙蝠源、人源和牛源MRV重配毒株,证明这些毒株跨物种感染后发生了复杂的重配。本研究揭示了MRV在各物种中循环传播对公共卫生的风险,提升了深入研究MRV在绵羊乃至家畜中的流行病学、重配规律和致病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绵羊 分离鉴定 重配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非瘟时代猪场PRRSV类NADC30感染防控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华利忠 +4 位作者 郝飞 刘蓓蓓 孙叶茂 冯志新 邵国青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2-187,共6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一直是影响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通过对1个PRRSV阴性猪场母猪突发大量流产的病例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MIC测定,然后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和评价指标。结果发现:(1)50份流产母猪PRRSV抗体检测阳性率10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一直是影响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通过对1个PRRSV阴性猪场母猪突发大量流产的病例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MIC测定,然后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和评价指标。结果发现:(1)50份流产母猪PRRSV抗体检测阳性率100%;(2)母猪血清、流产物、睾丸去势液及保育猪组织样本,PRRSV阳性率分别为90.0%、80.0%、100.0%及85.7%,但所有样本CSFV、PRV、PPV及SIV病原均为阴性;(3)4份PRRSV阳性样本经ORF3、ORF5及Nsp2测序和比对,结果均与NADC30同源性最高;(4)保育猪组织样本分离到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MIC测定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对上述2种分离菌最敏感;(5)控制措施实施后的3个月,母猪的流产率从发病期的43.6%,下降至3.6%,断奶7 d内配种率从发病期的63.3%上升至87.5%,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死亡率分别从发病期的28.4%和38.8%下降至3.8%和4.7%。通过对该病例的诊断和疫情分析,采用灭活苗免疫接种和药物保健综合防控措施可快速取得效果,为规模化种猪场的PRRSV暴发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原检测 最小抑菌浓度 防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腹泻样本中大肠杆菌的分离、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鑫欢 恽佳蕾 +11 位作者 毛立 李基棕 郝飞 何苗锋 杨蕾蕾 张纹纹 程子龙 孙敏 刘茂军 王少辉 白娟 李文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45-3454,共10页
为确定华东地区发生腹泻的羊群中大肠杆菌感染、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发生腹泻的羊场病死羊肠道、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87份样品中分离到163株大肠杆菌,其... 为确定华东地区发生腹泻的羊群中大肠杆菌感染、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发生腹泻的羊场病死羊肠道、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87份样品中分离到163株大肠杆菌,其中B1群及A群的菌株占大多数,检出率分别为59.51%和28.83%;B2和D群的检出率分别为9.82%和1.84%。对分离菌株31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yijp、crlA、mat、ompA、fimC、ibeB 6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大于87%;所有菌株均未检出毒力基因afa/draB和LT。fimC、mat、crlA、ibeB、yijp及ompA在各进化群大肠杆菌均广泛存在。根据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有72株菌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主要携带毒力基因stx2。STEC另一标志性毒力基因eae检出率为61.11%。药敏试验检测的16种抗菌药中有4种的耐药率大于80%,有13种大于50%。属于多重耐药(MDR)的菌株有150株,占92.02%,且多为五重及以上耐药菌(84.05%)。华东地区临床流行的羊源大肠杆菌菌株毒力基因多样、耐药性普遍且耐药性强。该结果为本地区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进化群 毒力基因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G2a变异株CH-HK-2021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棋 张雪 +4 位作者 赫文龙 范宝超 王丹丹 刘茂军 李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77-2087,共11页
【目的】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变异株各亚型间的抗原性差异位点,为PEDV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将采集的3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接种至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上进行PEDV分离,分... 【目的】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变异株各亚型间的抗原性差异位点,为PEDV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将采集的3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接种至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上进行PEDV分离,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ting、RT-PCR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通过TCID_(50)测定病毒滴度及绘制病毒体外增殖动态曲线;将分离毒株基因组分成33段进行RT-PCR扩增,使用Lasergene中的SeqMan拼接序列,然后以MEGA 7.0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以Protean中的Jameson-Wolf算法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其中1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在Vero细胞上盲传至第6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其命名为CH-HK-2021毒株;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CH-HK-2021毒株能与小鼠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且RT-PCR能扩增获得预期的目的条带,证实分离毒株即为PEDV。CH-HK-2021毒株的直径在80~120 nm,且病毒粒子表面带有刺突样的形状,属于冠状病毒;其在Vero细胞上能稳定传代,目前已传至100代。CH-HK-2021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24 h后,其病毒滴度达最高值,为10^(5.6)TCID_(50)/mL。CH-HK-2021毒株全基因组除去poly(A)尾结构为28034 bp,与PEDV参考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0%~98.9%,与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3.1%~99.0%,其中与变异株CH/JX/01(KX058031)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经典毒株AVCT12(LC05345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低。CH-HK-2021毒株属于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G2a毒株与G2b变异株在S基因上存在42个核苷酸差异位点,在S蛋白上则存在6处抗原性差异位点,且主要的差异位点位于S2亚基上。【结论】分离获得的CH-HK-2021毒株属于PEDV 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与PEDV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G2a毒株和G2b变异株在S2亚基上存在多处抗原性差异位点,故推测S2亚基是导致G2a毒株与G2b变异株抗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变异株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国内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金 李思远 +7 位作者 谢玲玲 周迪 杨蓉 王松 周华 蔡旭航 李基棕 李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9-33,共5页
牛冠状病毒(BCoV)在全球广泛存在,在临床上能引起牛腹泻以及呼吸道感染,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快速批量检测临床样品、分析国内的BCoV隐性感染及流行情况,根据BCoV的N基因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 牛冠状病毒(BCoV)在全球广泛存在,在临床上能引起牛腹泻以及呼吸道感染,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快速批量检测临床样品、分析国内的BCoV隐性感染及流行情况,根据BCoV的N基因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将其与靶向BCoV的N基因的常规RT-PCR方法进行对比。利用本方法对采集自我国西藏、江苏、河北、贵州、安徽等5个省份的22个未发病牛场的35份口腔拭子样品和244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以了解流行情况。结果表明,质粒标准品拷贝数的对数与C T值呈现良好稳定的负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3.4418 x+39.5840,r^(2)=0.9994,E=98.2%;最低检测拷贝数为6.0×10拷贝/μL,重复性变异系数均<5%;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RT-PCR方法。对22个牛场的279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CoV的总体阳性率为73.12%,牛场阳性率为100.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靶向BCoV N基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初步掌握了我国5个省份BCoV的流行现状,为后续BCoV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 样品检测 隐性感染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鹅肉中青霉素G残留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星 刘楚君 +4 位作者 陈晋元 贺兆源 卢阳 王冉 谢恺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137,共6页
建立了鹅肉中青霉素G残留的柱前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鹅肉通过加速溶剂萃取(ASE 350),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8.0)提取,所得提取液过HLB(60 mg/3 mL)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液经N_2吹干后,乙醇复溶,三甲基硅烷基重氮甲烷... 建立了鹅肉中青霉素G残留的柱前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鹅肉通过加速溶剂萃取(ASE 350),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8.0)提取,所得提取液过HLB(60 mg/3 mL)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液经N_2吹干后,乙醇复溶,三甲基硅烷基重氮甲烷(TMSD)衍生,所得衍生产物供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分析,色谱柱为TG-1MS(30.0 m×0.25 mm,0.25μm),采用EI模式,全扫描(SCAN)和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定性,选择反应监测(Auto SRM)方式结合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鹅肉中青霉素G在4.50~100.00μg/kg添加范围时,回收率为80.67%~9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7%~2.58%,日内RSD为2.72%~4.47%,日间RSD为3.51%~5.14%。鹅肉中青霉素G检测限为1.50μg/kg,定量限为4.50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鹅肉中青霉素G残留的确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肉 青霉素G 残留 柱前衍生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荚膜多糖抗血清的制备及在血清分型中的应用
16
作者 胡群 肖琦 +2 位作者 温立斌 彭大新 何孔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89-196,共8页
为获得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及其抗血清,采用高压破碎法、乙醇分级沉淀法、酶解法以及Sevage法提取纯化了猪链球菌2、3、7、9型荚膜多糖,采用己二酸二酰肼(ADH)间桥法将荚膜多糖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将其制备成油乳疫苗免疫BALB/c纯系雌... 为获得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及其抗血清,采用高压破碎法、乙醇分级沉淀法、酶解法以及Sevage法提取纯化了猪链球菌2、3、7、9型荚膜多糖,采用己二酸二酰肼(ADH)间桥法将荚膜多糖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将其制备成油乳疫苗免疫BALB/c纯系雌性小鼠制备抗血清,同时制备了猪链球菌2、3、7、9型全菌灭活苗抗血清进行了间接ELISA试验及玻片试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制备了高纯度的荚膜多糖,对荚膜多糖-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分析,荚膜多糖偶联蛋白后的分子量变大,荚膜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比为1∶1,免疫小鼠表现出较高的免疫原性。而将单独的4种荚膜多糖以及荚膜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混合作为比较也免疫小鼠不能激活免疫系统产生IgG抗体,不具有免疫原性。荚膜多糖结合蛋白抗血清与全菌灭活苗抗血清同时进行交叉ELISA以及玻片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这4型荚膜多糖结合蛋白抗血清不与其他型菌株发生反应,具有型特异性,而全菌灭活苗抗血清与其他型菌株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此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以及猪链球菌分型试剂的制备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荚膜多糖 抗血清 间接ELISA 玻片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