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兽医科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占伟 邵国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246,共5页
样品采集是兽医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经历,介绍了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和内容的样品采集种类、数量和操作,以及样品收装、保存和处理方法,重点... 样品采集是兽医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经历,介绍了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和内容的样品采集种类、数量和操作,以及样品收装、保存和处理方法,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采样方法的最新进展,从而为今后的兽医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研究 采样方法 样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华伟 卢凤英 +4 位作者 张敬峰 张晓曦 徐凯 刘传敏 张小飞 《猪业科学》 2017年第8期45-47,共3页
2017年6月30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追溯平台上线运行启动,标志着农产品向实现全程可追溯迈出了重要一步。农业部按照"部省联动推进、县域整建制运行、规模企业带动、重点品种示... 2017年6月30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追溯平台上线运行启动,标志着农产品向实现全程可追溯迈出了重要一步。农业部按照"部省联动推进、县域整建制运行、规模企业带动、重点品种示范、协作机制驱动"的思路,以期建成食品全产业"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消费有保障的安全责任链"。截止到目前,江苏省乃至全国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比例不高,猪肉供应链上各相关主体仍未充分参与。文章从研究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制度出发;分析可追溯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企业如何建立可追溯体系、追溯流程及可追溯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同时提出完善可追溯体系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质量安全 可追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改善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毛立 袁方 +2 位作者 杨珊珊 廖洪 郭春艳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肠道疾病是家禽养殖中的重要疾病,随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抗生素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正在被替代,减抗限抗、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成为禽类养殖重要目标。微生态制剂是优良的减抗替抗投入品,不产生耐药性、无休药期、不易产生... 肠道疾病是家禽养殖中的重要疾病,随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抗生素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正在被替代,减抗限抗、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成为禽类养殖重要目标。微生态制剂是优良的减抗替抗投入品,不产生耐药性、无休药期、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本文总结了鸡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微生态制剂改善鸡免疫机能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微生态制剂类新兽药目前存在的瓶颈,以期为微生态制剂类新兽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晓琳 张传健 +6 位作者 郭仕琦 郭容利 陈赛赛 王志胜 姜平 王继春 白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6,共8页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以呕吐、腹泻脱水和对哺乳仔猪致死率高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在我国猪群中暴发,对1周龄内仔猪致死率可达100%。传统的疫苗诱导...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以呕吐、腹泻脱水和对哺乳仔猪致死率高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在我国猪群中暴发,对1周龄内仔猪致死率可达100%。传统的疫苗诱导抗体水平低,黏膜免疫反应不足,已不能提供充足的保护,因此,新型疫苗的研制是控制变异株的关键。目前研制的亚单位疫苗使用安全而免疫原性有待提高;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可表达外源抗原,但免疫效力不稳定;细菌活载体疫苗口服可刺激黏膜免疫,但存在毒力返强风险;转基因植物疫苗表达产物安全可靠而产量不高;核酸疫苗花费低、制备简单但输入基因存在不可控性。本文从PED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以及核酸疫苗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ED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亚单位疫苗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 细菌活载体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核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志强 王吉英 +7 位作者 袁厅 王佳 韦艳娜 王玉格 李少丽 邵国青 冯志新 于岩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目的】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性并对病变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为MPI统一评价方法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BALB/c小鼠经滴鼻途径,两次感染5×10^(7) CCU的M.pneumo... 【目的】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性并对病变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为MPI统一评价方法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BALB/c小鼠经滴鼻途径,两次感染5×10^(7) CCU的M.pneumoniae M129株,14 d后检测小鼠体重、肺脏大体病变、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其两种定量分析方法、肺组织病原载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等指标,分析M. pneumoniae感染特性并对病变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M129菌株14 d后,BALB/c小鼠血清中IL-6表达水平上升;肺脏出现明显的实变,肺组织切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观察到肺泡间隔增厚。采用两种方法对肺脏病理切片的病变程度进行比较评分,发现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开发的肺损伤病理学评分系统相较于26分法能更为精细更加客观地反应肺部病变情况。感染导致小鼠炎症反应的发生并最终引起小鼠体重的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肺部病原载量结果显示,M129株感染小鼠14 d后肺部病原载量极低;T细胞亚群流式检测分析显示,机体产生了偏向CD4^(+)T细胞的免疫,提示M. pneumoniae感染与机体免疫互相博弈,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逐渐清除肺部的病原。【结论】M. pneumoniae经鼻感染能导致BALB/c小鼠发生系统性炎症反应。对于肺组织病的评价,ATS肺损伤病理学评分系统相较于26分法更为精细客观,有利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小鼠感染模型 肺脏病变 病理评分系统 免疫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原检测与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分析
6
作者 张洪菊 程子龙 +5 位作者 韦艳娜 毛立 刘茂军 牛家强 冯志新 李文良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查明江苏某奶牛场一起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采集发病牛鼻拭子30份,采用RT-PCR/PCR方法对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对病毒检测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对牛支原体(M.bovis)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进而进行生化实验、生长曲线测定、... 为查明江苏某奶牛场一起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采集发病牛鼻拭子30份,采用RT-PCR/PCR方法对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对病毒检测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对牛支原体(M.bovis)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进而进行生化实验、生长曲线测定、药敏试验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bovis(18份)、溶血性曼氏杆菌(1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份)、牛冠状病毒(BCoV)(6份)为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3株M.bovis生长曲线一致,不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水解明胶、七叶苷,不分解尿素;3株M.bovis均对泰妙菌素、林可霉素和泰万菌素敏感;序列分析表明,3株M.bovis oppF基因序列与各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8.6%~100%,与国内菌株亲缘关系近,该牛场流行BVDV毒株为BVDV-1a亚型,BCoV毒株属于GIIb亚型。结果表明,该病例主要由M.bovis引起,伴发BCoV和BVDV,可优先选用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泰万菌素进行防控,同时应加强病毒性病原的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 牛支原体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EV SHXB株组织毒对1月龄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7
作者 肖丽 张宝太 +8 位作者 蔡旭航 李思远 朱雪蛟 郭荣利 查银河 舒建洪 主性 李基棕 李彬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哺乳仔猪可出现剧烈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死亡,随着仔猪日龄增加,发病则较为温和,但TGEV对1月龄仔猪是否有致病性尚无人报道。本试验旨在评估TGEV SHXB株组织毒对1月龄仔猪的致病性。将5头5日龄仔猪分为...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哺乳仔猪可出现剧烈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死亡,随着仔猪日龄增加,发病则较为温和,但TGEV对1月龄仔猪是否有致病性尚无人报道。本试验旨在评估TGEV SHXB株组织毒对1月龄仔猪的致病性。将5头5日龄仔猪分为两组,第一组口服TGEV SHXB病毒液,攻毒剂量为2 mL×10^(5.0)TCID_(50)/头,第2组仔猪口服2 mL的DMEM。病毒载量最高时剖杀,取其肠道研磨获取组织毒。将8头1月龄仔猪分为两组,第一组1月龄仔猪口服TGEV SHXB组织毒,攻毒剂量为10 mL×10^(6.50)copies/mL,第二组口服10 mL的DMEM。攻毒后每天采集肛拭子样品,荧光定量检测试验猪排毒情况,并记录观察仔猪腹泻情况,7 d后全部剖杀,观察肠道及其他脏器变化情况,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做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EV SHXB对5日龄仔猪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5日龄发病小猪的肠道内容物能感染1月龄仔猪,攻毒猪在3 DPC左右出现水样腹泻,检测到持续排毒,在4 DPC排毒量最高(约10^(8.0)copies/mL);剖检可见肠腔扩张、肠壁变薄充血和肠系膜充血等;攻毒猪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严重萎缩、脱落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攻毒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上皮细胞胞中检测到TGEV阳性颗粒。本研究首次揭示了TGEV SHXB组织毒对1月龄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TGEV的仔猪攻毒模型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EV SHXB 组织毒 致病性 1月龄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4P[23]型猪轮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对乳鼠和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8
作者 邓慧 陶然 +11 位作者 韩楠 王建新 苏雪繁 王晨 程曦 卞贤宇 宋家鹏 朱雪蛟 张雪寒 肖红波 周金柱 李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2-909,共8页
目的对分离的猪轮状病毒进行进化分析并研究其对乳鼠、仔猪的致病性。方法从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一株G4P[23]型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JSJR2023株,在非洲绿猴胎肾细胞(MA104)上进行体外增殖特性分析并进行全基因组测... 目的对分离的猪轮状病毒进行进化分析并研究其对乳鼠、仔猪的致病性。方法从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一株G4P[23]型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JSJR2023株,在非洲绿猴胎肾细胞(MA104)上进行体外增殖特性分析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利用MEGA7.0等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进化分析;并利用该病毒在5日龄C57BL/6品系乳鼠和3日龄仔猪上开展致病性实验,从临床症状观察、腹泻指数分析、病毒载量检测及病理剖检等方面研究该毒株的致病特征。结果该病毒在MA104细胞系上能正常增殖,病毒滴度最高达107.5 TCID50/mL,JSJR2023株基因分型为G4-P[23]-I5-R1-C1-M1-A8-N1-T1-E1-H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的VP3和NSP4基因序列与人源轮状病毒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说明该毒株是猪-人重配毒株;乳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乳鼠表现典型的腹泻症状、肠道水肿充血、肠绒毛脱落等,且攻毒剂量越高,症状及病理变化越严重。仔猪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仔猪表现严重腹泻症状、肠道明显变薄、充血,肠内充满黄色水样内容物,肠绒毛变短脱落。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人源和猪源重配的G4P[23]型PoRV,该毒株能够引起乳鼠和仔猪发生典型腹泻症状和肠道组织病变等,成功建立G4型毒株感染乳鼠和仔猪的发病模型,为后续开展猪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4型 猪轮状病毒 腹泻 乳鼠 仔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雅坤 王晓蕾 +2 位作者 杨斐斐 毕振威 赵建军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197-202,207,共7页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CDV可感染犬科、鼬科等十几个科属的多种动物,动物感染率和死亡率为30%~80%。CD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从而导致动物机体...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CDV可感染犬科、鼬科等十几个科属的多种动物,动物感染率和死亡率为30%~80%。CD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从而导致动物机体表现为复杂的临床症状。因此,准确、快速检测CDV感染是有效防控疫病传播的关键。本文概述了当前CD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CDV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其它新型检测技术,并对不同检测技术优缺点进行比较,为CD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检测技术 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陆昌华 胡肄农 +2 位作者 何孔旺 谭业平 郁达威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回顾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的应用概况,针对中国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平台。建议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报技术相结合,提高GI... 回顾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的应用概况,针对中国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平台。建议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报技术相结合,提高GIS系统与风险分析在预警体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信息化工作,替代传统防疫指挥调度管理方式,给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门带来一种全新高效的防控指挥模式。利用动物疫病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模型方法论实现预警决策模型,构建智能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体系。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新的数据类型和未充分利用的数据源,为未来智能化远程动物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疫病 防控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8
11
作者 曹东阳 王小敏 +2 位作者 钱爱东 何孔旺 茅爱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0-398,共9页
为了解中国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Ⅱ型( 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运用PCR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猪场且PCV2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共获得18株PCV2全基因序列,并对所得... 为了解中国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Ⅱ型( 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运用PCR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猪场且PCV2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共获得18株PCV2全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到的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8株毒株与国内外的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3.5%~99?7%,而ORF2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1%~99?9%和84.2%~99?6%,说明毒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8株毒株中有5株PCV2a,7株PCV2b,6株PCV2d,其中20150429YC全长为1766 bp,与(HM038031.1 PCV2d等)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100?0%,未发现PCV2c。同时,Cap蛋白的抗原表位和抗原性也发生了变化。说明,目前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群中PCV2感染较为普遍,PCV2的流行毒株以PCV2b基因型为主,PCV2d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Ⅱ型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部分地区动物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孔猛 白昀 +9 位作者 丁志勇 刘茂军 冯志新 熊祺琰 白方方 车巧林 王海燕 王占伟 韦艳娜 邵国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以间接血凝(IHA)试验方法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常州、宜兴、昆山)动物弓形虫病进行血清学调查。试验血清样品稀释度在1∶64时,致敏血球达到50%以上凝集的血清样品判为阳性。结果在所调... 以间接血凝(IHA)试验方法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常州、宜兴、昆山)动物弓形虫病进行血清学调查。试验血清样品稀释度在1∶64时,致敏血球达到50%以上凝集的血清样品判为阳性。结果在所调查的1 100份血清样品(猪、牛、羊、猫、狗等动物)中弓形虫抗体呈阳性者为145份,占总调查血清数的13.2%,其中939份猪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数120份,占总调查猪血清样品的12.8%,总体反映出江苏省内动物弓形虫病感染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血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部分地区牛羊蓝舌病血清学调查及监控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毛立 李文良 +10 位作者 杨蕾蕾 邵坤 许宝军 唐朝忠 郝飞 张纹纹 顾勇 王佩良 韩先桂 李华春 江杰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84-2787,共4页
为了解江苏省蓝舌病(BT)流行现状,本研究用BTV C-ELISA试剂盒对采自江苏省9个地区的369份牛血清和202份羊血清进行BT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牛群存在BT感染,并且血清阳性率存在差异,阳性率为0%~63.8%,平均阳性率为17.6%,其... 为了解江苏省蓝舌病(BT)流行现状,本研究用BTV C-ELISA试剂盒对采自江苏省9个地区的369份牛血清和202份羊血清进行BT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牛群存在BT感染,并且血清阳性率存在差异,阳性率为0%~63.8%,平均阳性率为17.6%,其中以盱眙地区BTV抗体阳性率最高,部分乡镇可达100%。羊群BT感染阳性率为0%~20%,平均阳性率4.5%,低于牛群BTV感染阳性率。选择1个监控点,置BTV病原及抗体阴性小牛10头,定期监控BTV抗体变化趋势,发现自8月开始,牛BTV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至10月,监控牛群检测全为BTV抗体阳性。该研究对江苏省内蓝舌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建立了蓝舌病预警监测模型,为蓝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血清学调查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17年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婧 袁朗 +10 位作者 韩凯凯 刘青涛 刘宇卓 赵冬敏 黄欣梅 章丽娇 姜波 姜亮亮 宇善广 崔国玉 李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87-92,共6页
为了解2017年江苏省禽流感的流行变异情况,共采集鸡、鸭、鹅拭子2760份,均过滤接种SPF鸡胚用以分离病毒。另选取4株宿主来源和分离地点不同的H9N2阳性样品,对其HA和PB_2基因进行测序,以分析H9N2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的分离... 为了解2017年江苏省禽流感的流行变异情况,共采集鸡、鸭、鹅拭子2760份,均过滤接种SPF鸡胚用以分离病毒。另选取4株宿主来源和分离地点不同的H9N2阳性样品,对其HA和PB_2基因进行测序,以分析H9N2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的分离有两个高峰期,即4~6月、9~11月;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率较低。4株H9N2禽流感病毒呈现出典型的人流感受体结合特性,但尚未具有突破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江苏省 H9N2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养猪业生产结构变迁与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金花 朱慈根 +2 位作者 张琤琤 郁达威 亢志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82-586,共5页
运用198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存出栏量、猪肉产量、生产布局及规模养殖场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30年来江苏省养猪业生产结构与发展变迁特征.30年间,全省生猪养殖量呈曲折上升态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其中... 运用198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存出栏量、猪肉产量、生产布局及规模养殖场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30年来江苏省养猪业生产结构与发展变迁特征.30年间,全省生猪养殖量呈曲折上升态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其中年出栏500~2999头的养殖场出栏比重逐步增加;养殖区域化态势明显,苏北主产区地位确立.利用成本收益数据,比较了近10年来江苏省养猪业的成本构成、成本和利润变化情况、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成本与收益情况,结果表明: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猪肉的价格、产值、利润波动明显;不同规模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成本最高、利润最低,中规模养殖场利润最平稳.因此应充分挖掘全省不同经济区域的地区优势,优化生猪的产业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的规模养殖,鼓励和扶持产供销、养殖-加工-体化、组织化生产;建立完善产业监测预警体系,保障养猪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生产结构 规模养殖 成本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 GIS的江苏省猪粮比价风险等级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郁达威 胡肄农 +1 位作者 谭业平 陆昌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8-1483,共6页
为建立猪粮比价评估系统,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分析猪粮比价与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相关性,通过建立GM(1,1)模型,分别对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进行趋势预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建立猪粮比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 为建立猪粮比价评估系统,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分析猪粮比价与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相关性,通过建立GM(1,1)模型,分别对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进行趋势预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建立猪粮比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 GIS软件)进行猪粮比价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显示,豆粕价格可作为猪粮比价的计算因素,GM(1,1)模型可实现各因素价格预测,灰色关联法可以较为准确预测猪粮比价,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实现猪粮比价数据管理和风险等级评估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粮比价 趋势预测 ARC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江苏省部分地区及监控点山羊的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蕾蕾 李文良 +8 位作者 毛立 许宝军 唐朝忠 杨恒 郝飞 张纹纹 邵坤 李华春 江杰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6-79,共4页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江苏省羊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现状,采用C-ELISA试剂盒对2014~2016年采自江苏省9个市的419份羊血清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共检出BTV抗体阳性样品30份,总阳性率为7.2%。在盱眙县桂五镇选择1个监控点,建立了BTV病原及抗...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江苏省羊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现状,采用C-ELISA试剂盒对2014~2016年采自江苏省9个市的419份羊血清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共检出BTV抗体阳性样品30份,总阳性率为7.2%。在盱眙县桂五镇选择1个监控点,建立了BTV病原及抗体阴性山羊5头的监控动物群。从2014~2017上半年,每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月~次年4月每月采血1次,并采用BTV C-ELISA试剂盒进行BT血清学监测。结果发现:每年自8月开始,羊BTV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至12月,除2014年外监控羊群检测全为BTV抗体阳性。每年5~8月采用灯光诱捕法捕捉监测点蚊蠓,发现相较2015和2016年,2014年的蚊蠓捕捉数量明显偏少。对盱眙县地理位置和历年气候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库蠓活动高峰时期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BTV的感染可能有严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血清学调查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江苏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原学监测与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朗 胡金成 +2 位作者 张敬峰 张晓曦 孙华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猪伪狂犬病毒在江苏省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2016年1-12月江苏不同地区42家规模猪场采集或者送检的共2365份病料组织进行PCR检测,分析不同季节、猪场规模以及地区的检测结果,并把检测出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 [目的]研究猪伪狂犬病毒在江苏省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2016年1-12月江苏不同地区42家规模猪场采集或者送检的共2365份病料组织进行PCR检测,分析不同季节、猪场规模以及地区的检测结果,并把检测出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猪伪狂犬阳性样品364份,阳性率为15.4%;夏、秋两季的病原阳性率均低与春、冬两季;苏北以及苏中地区的病原阳性率高于苏南地区;不同规模的猪场病原阳性率随着猪场规模的扩大逐渐下降且趋势明显。11株分离株中PRV-6分离株与Barthak61疫苗株属于同一个分支。[结论]该研究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病原学 监测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江苏省部分中小规模猪场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华伟 张敬峰 +2 位作者 何孔旺 赵永前 茅爱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应用韩国JBT公司的PCV-2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4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临床门诊收集的。来自宿迁、连云港、南通、盐城和徐州5市未进行PCV-2疫苗免疫接种的32个中小规模猪场的990份血清进行PCV-2的抗体检测,... 应用韩国JBT公司的PCV-2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4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临床门诊收集的。来自宿迁、连云港、南通、盐城和徐州5市未进行PCV-2疫苗免疫接种的32个中小规模猪场的990份血清进行PCV-2的抗体检测,并对其中50份阳性血清进行PCV-2的PCR检测,以诊断和分析PCV-2在江苏的感染情况。抗体检测结果表明,990份血清样品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3.8%。PCR检测结果显示:50份阳性血清的PCV-2检出率为32.0%。表明,PCV-2感染在江苏省中小规模猪场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小规模猪场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晨燕 邵国青 侯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鸡,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鸡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鸡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鸡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鸡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鸡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鸡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鸡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鸡较各单一感染组鸡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鸡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鸡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鸡(P<0.001)。IBV M41+MS共感染组鸡最早14 d出现气管病变,而IBV QX+MS共感染组鸡在共感染后7 d就可见气管病理损伤,且共感染组鸡的平均气管损伤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单一MS或IBV感染组(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证实MS和IBV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更强,IBV M41或QX株与MS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临床IB和M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共感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