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邢瑶 李欢 杨亦扬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
茶叶绿色生产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茶园建设是推动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生态茶园发展历程,对其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江苏省生态茶园具有区域建设潜力大、园... 茶叶绿色生产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茶园建设是推动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生态茶园发展历程,对其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江苏省生态茶园具有区域建设潜力大、园地建设条件完善、无性系良种占比高、茶园复合模式丰富、绿色技术应用突出等特点。同时,针对江苏省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加强深入研究集成、强化发展保障、拓宽转化路径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江苏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生态茶园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2 位作者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产区红茶的醇类、酮类、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句容和金坛产区。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比例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反式-β-紫罗兰酮、癸醛、二甲基硫醚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电子鼻(E-nose) 江苏红茶 香气特征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花文化内涵及其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邓衍明 陈慧杰 +4 位作者 陈双双 冯景 齐香玉 金玉妍 苗艳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11期75-77,共3页
绣球花起源于中国、流行于各地,被誉为“花中公主”,是世界三大花园植物之一,有重要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绣球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爱情、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绣球花种植历史、... 绣球花起源于中国、流行于各地,被誉为“花中公主”,是世界三大花园植物之一,有重要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绣球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爱情、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绣球花种植历史、相关的神话传说、民俗活动及其中的文化内涵等进行整理和挖掘,其次探讨了绣球花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方式和发展前景,最后,提出了开发绣球花及其文化产业的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花 花文化 休闲农业 观光农业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邢瑶 梅菊芬 +4 位作者 储睿文 艾仄宜 徐德良 唐锁海 杨亦扬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树品种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切花花色调蓝技术研究
5
作者 孙晓波 陈双双 +3 位作者 陈慧杰 冯景 齐香玉 邓衍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58-963,共6页
探讨含不同种类铝盐的保鲜液使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变蓝的效果,旨在筛选合适的铝盐及其浓度,使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能够变蓝且有一定的瓶插寿命。以可利鲜专业2号保鲜剂作为对照,观测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在含不同... 探讨含不同种类铝盐的保鲜液使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变蓝的效果,旨在筛选合适的铝盐及其浓度,使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能够变蓝且有一定的瓶插寿命。以可利鲜专业2号保鲜剂作为对照,观测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在含不同种类铝盐以及含不同浓度柠檬酸铝的可利鲜专业2号保鲜剂处理下的瓶插寿命及变蓝时间,检测不同浓度柠檬酸铝处理下绣球切花花枝和花萼片中的铝离子含量,同时研究不同花枝长度和叶片数对绣球切花的瓶插寿命及变蓝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柠檬酸铝的保鲜液能使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在瓶插期内变蓝,花枝越长,花枝叶片数越多,其花萼片的变蓝时间相对越长,同时绣球切花的瓶插寿命显著缩短。较高浓度柠檬酸铝(0.0100 mol·L^(-1))可以使绣球切花变蓝时间明显缩短,也使切花瓶插寿命显著缩短;含较低浓度柠檬酸铝(0.0025和0.0050 mol·L^(-1))的保鲜液使绣球切花变蓝时间相对延长,瓶插寿命也显著变长,可以作为红色(粉色或粉红色)绣球切花调蓝的工作浓度。保鲜液中柠檬酸铝浓度越高,切花吸收铝离子的速度相对越快,运输、贮存到花萼片中的铝离子含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切花 柠檬酸铝 瓶插寿命 花色调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江苏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固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欢 胡振民 杨亦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2,共9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茶区土壤结构的差异,寻求差异化的养分管理途径,为全省实施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表征江苏代表性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特征结构,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切片进行化学成...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茶区土壤结构的差异,寻求差异化的养分管理途径,为全省实施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表征江苏代表性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特征结构,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切片进行化学成像,从而获得特定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而从原位上表征样品中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分布特征,探索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结果】江苏省茶园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以脂肪碳(2881 cm^(-1))、芳香碳(1620 cm^(-1))和多糖碳(1100 cm^(-1))等形态存在,同时还有矿质元素氧化物Fe-O、Al-O、Si-O等存在。茶园土壤微团聚体中各元素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甲基和亚甲基C-H等脂肪碳较集中地吸附在土壤微团聚体边缘(也有少量的矿物存在),而铁铝矿物的Al-O、Fe-O等官能团聚集在微团聚体内部核心位置,同时表面也吸附少量有机质;87.5%茶园土壤中黏土矿物(3620 cm^(-1))与脂肪碳相关性最高,施肥措施和植茶年限影响矿物—有机官能团相关性排序;75.0%茶园土壤铁氧化物与多糖碳相关性最高,各茶园土壤中铁铝矿物与有机官能团的亲和性排序规律受海拔、pH和植茶年限等影响而存在差异。【结论】江苏不同茶区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通过矿物—有机复合体将有机质留存于土壤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中宜依据不同茶区养分具体管理方式、茶叶栽培特点及土壤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茶园养分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矿物—有机复合体 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茶叶主产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性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欢 万青 +6 位作者 胡振民 李储佑 刘海洋 邵静娟 张爱琴 葛建国 杨亦扬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6,共7页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调查江苏茶园土壤养分情况,探明养分的丰缺状况,为江苏茶产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采集江苏三个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钾、钙、镁及微量...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调查江苏茶园土壤养分情况,探明养分的丰缺状况,为江苏茶产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采集江苏三个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钾、钙、镁及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对其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并分析土壤营养元素与pH值、地理位置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调查分析的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质量良好,仅个别茶园的磷、钾含量偏低;茶园土壤pH值范围适合茶树生长但表现出酸化趋势;土壤中有效钙、镁含量偏高,其中62.5%的茶园土壤Ca/Mg比值小于5;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普遍过高,而有效硼和有效锰含量则处在中低等水平,个别茶园存在硼和锰亏缺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硼含量与取样点纬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园 土壤肥力 养分元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差仪的茶树叶色量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代祥 梅菊芬 +1 位作者 杨亦扬 王玉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彩度(C^(*))、总色值(E^(*))、色调角(h)和饱和度(S^(*)),开展包括正态性检验、主成分分析、非参数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分析。[结果]由黄色、绿色到紫绿色,叶片的L^(*)、b^(*)、C^(*)、E^(*)和S^(*)值逐渐降低,a^(*)值先降后升。h值在绿色茶树中最大,紫绿色与黄色茶树没有显著差异。7个参数在绿色茶树中多为正态分布,而在黄色、紫绿色茶树中多为偏态,说明黄色和紫绿色茶树所受选择压力大于绿色茶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茶树群体之间主要是明度和饱和度存在差异,群体内主要是红绿度存在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值对不同品种(株系)茶树叶色的区分度最佳,a^(*)值最差。当欧式距离为8.78时,120个茶树品种(株系)被聚为3类,与目测法的分类一致。L^(*)、b^(*)、C^(*)、E^(*)和S^(*)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在0.70以上;a^(*)值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6。[结论]S^(*)值对不同品种茶树叶色区分度最佳,同时与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绿素与花色苷含量,可以选定饱和度S^(*)作为精准评价茶树叶片颜色的最佳色差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 色差仪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代祥 穆兵 +2 位作者 胡振民 胡双明 杨亦扬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产量性状及机采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间主要影响叶层厚度,春茶提早结束进行修剪的茶树叶层厚度高于春茶正常结束后修剪的茶树;不同修剪程度主要影响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及新梢的一致性,轻修剪的茶树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和新梢一致性优于重修剪处理;修剪时间与修剪程度交互作用主要影响发芽密度,春茶正常结束后进行轻修剪茶树发芽密度最高。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季机采鲜叶目标芽叶得率及破碎叶占比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机械采摘 性状 茶鲜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技术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国熙 周惠民 +5 位作者 陈慧杰 陈双双 冯景 刘欣童 邓琳 邓衍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问题威胁着城市土壤生态功能的发挥和人体健康,开展城市铅污染土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物理和化学修复法的局限性,利用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可在实现土壤铅减量化、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同时具备较好的景... 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问题威胁着城市土壤生态功能的发挥和人体健康,开展城市铅污染土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物理和化学修复法的局限性,利用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可在实现土壤铅减量化、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同时具备较好的景观效果,更适用于城市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本文论述了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机制以及影响因子,并分析了观赏植物作为铅富集植物的优势及其应用于城市铅污染土壤修复可能存在的生长势弱、铅提取效率低等问题。为进一步强化植物修复效果,分别从植物-纳米材料、植物-化学药剂、植物-微生物和植物-基因工程4个方面比较了观赏植物联合修复铅污染土壤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方式。本文展望了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筛选与改良超富集观赏植物、研发联合修复技术并探索协同修复机制以实现可持续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的建议;此外,还应加大实地修复力度,打造修复成功案例,为城市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铅污染 观赏植物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WRKY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响应叶斑病的表达分析
11
作者 刘欣童 陈慧杰 +6 位作者 陈双双 冯景 齐香玉 周惠民 金玉妍 孙明 邓衍明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为了解析绣球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特征及其在绣球叶斑病应答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绣球无尽夏基因组中的WRKY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系统分析了蛋白质理化特征、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共线性和家族成员在多主棒孢菌侵... 为了解析绣球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特征及其在绣球叶斑病应答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绣球无尽夏基因组中的WRKY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系统分析了蛋白质理化特征、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共线性和家族成员在多主棒孢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绣球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4个非冗余的HmWRKY成员,均属于亲水性蛋白,在绣球18条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编码氨基酸112~1 046个;所有成员可分为3个亚组,即GroupⅠ~GroupⅢ,均含有WRKYGQK和C2H2组成的DNA结合域;HmWRKY成员的序列长度变化较大,从512 bp到40 338 bp,并且检测到8个存在共线性的基因对,Ka/Ks的比值均小于1,说明HmWRKY家族在进化中趋于纯化选择;同时,18个HmWRKY成员在绣球叶斑病菌侵染后表现出显著差异表达的特性,其中9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HmWRKY基因在绣球响应叶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WRKY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无土栽培泥炭基质的替代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惠民 何丽斯 +3 位作者 李畅 刘晓青 肖政 苏家乐 《江苏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
根据国内外花卉无土栽培中泥炭基质的替代需求,概述了泥炭基质替代研究的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详细介绍了近20a国内利用几种典型的有机废弃物(菇渣、园林绿化废弃物、城市污泥、秸秆、生物质炭)开发花卉固体基质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 根据国内外花卉无土栽培中泥炭基质的替代需求,概述了泥炭基质替代研究的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详细介绍了近20a国内利用几种典型的有机废弃物(菇渣、园林绿化废弃物、城市污泥、秸秆、生物质炭)开发花卉固体基质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并进一步指出影响国内泥炭替代基质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无土栽培 泥炭基质 替代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绣球‘石灰灯’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景 邓衍明 +3 位作者 齐香玉 陈双双 陈慧杰 刘廷利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完全,种皮透水性良好。初始含水量为4.3%,96 h时吸水达饱和状态,吸水率为37.7%;随着贮藏温度下降,种子发芽率呈上升趋势,超低温(-70℃)处理下发芽率最高(12.7%),且污染率最低(41.3%);不同消毒方式下,75%C_(2)H_(5)OH处理组中,种子污染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以消毒90 s效果最好,种子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16.0%和17.3%;15%NaClO处理组中,虽然种子污染率与发芽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但处理3 min的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22.7%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绣球 种子形态 种子休眠 萌发特性 发芽率 种子污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秦紫艺 陈双双 +1 位作者 王华娣 邓衍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5-50,共6页
绣球属植物是园林和家庭园艺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开展绣球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对其资源开发、保护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扦插、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相比,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满足种苗周年... 绣球属植物是园林和家庭园艺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开展绣球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对其资源开发、保护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扦插、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相比,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满足种苗周年、批量生产的要求,可有力地促进绣球属植物的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对国内外绣球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培养条件等,旨在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方法,为建立更多绣球属优良植物资源的高效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属 组织培养 再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春季新梢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穆兵 艾仄宜 +2 位作者 唐君 梅菊芬 杨亦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43-149,共7页
为探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 为探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末期(T3)3个时间点比较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变化,并对含水率、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没食子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儿茶素组分含量、氨基酸组分含量等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鹃春季新梢中CAT活性和SOD活性均处于偏低水平,推测可能和紫鹃品种选自云南大叶群体种有关。品质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代表性品种中黄金芽氨基酸总量最高,且已测定的21种氨基酸组分中的16种都具有更高含量,此外,黄金芽中的EGCG、GCG等组分含量及儿茶素总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具有高氨基酸低酚的特点;虽然福鼎大白的EGCG含量最高,但紫鹃品种的儿茶素总量及咖啡碱含量最高,同时较EGCG具有更低苦味、涩味阈值的ECG和苦味贡献较大的CG等儿茶素组分含量叶在紫鹃叶中最高,这与感官审评中黄金芽更鲜爽、紫鹃偏苦涩的品质特征结果相符。综合酶活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后期更适合制作红茶,且同样作为白化变异品种,黄金芽比白叶1号更适合制作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生理生化 酶活性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季凌飞 杨亦扬 +6 位作者 倪康 吴志丹 江福英 尤志明 伊晓云 郭世伟 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以及氮投入总量不变条件下以猪粪替代25%(OM25)、50%(OM50)、75%(OM75)、100%(OM100)化肥氮的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每年分3次追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性基施。于2018-2019年间定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茶叶产量,同时检测降雨量和地表温度。[结果]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同一养分含量年际间的变异幅度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除铵态氮含量外,NPK与OM25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年际间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低于其他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25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提升了1.42~3.35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硝态氮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在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超过150%,其含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CK和NPK处理的土壤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较高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100处理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最低的CK分别提高了4.12、13.83、2.77、12.32和36.32倍。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表层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随之上升,而铵态氮含量和茶叶的鲜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除铵态氮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取样前7天的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任意阶段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全有机肥模式不利于茶叶增产和土壤养分的供应,且土壤pH的升高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降雨过多和地表温度过高也会加剧养分流失风险。低有机质替代比例可以保证氮素的充足和稳定供应,且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因此是较为适宜的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替代比例 养分动态 天气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绣球品种耐寒性评价及主要指标筛选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慧杰 严子桢 +5 位作者 齐香玉 陈双双 冯景 金玉妍 苗艳华 邓衍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为了明确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品种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性评价主要指标,对40个绣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比较和耐寒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5℃、0℃、-5℃、-10℃、-15℃、-20℃下耐寒品种‘小町’(‘Ko... 为了明确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品种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性评价主要指标,对40个绣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比较和耐寒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5℃、0℃、-5℃、-10℃、-15℃、-20℃下耐寒品种‘小町’(‘Komachi’)、‘佳澄’(‘Kasumi’)、‘无尽夏’(‘Endless Summer’)和不耐寒品种‘甜蜜幻想’(‘Sweet Fantasy’)、‘灵感’(‘Inspiration’)、‘你我的情感’(‘You and Me Feelings’)叶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并对这些耐寒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绣球品种LT 50的波动较大,变化范围为-36.68℃~-1.87℃,其中,‘小町’的LT_(50)最低,‘佳澄’、‘平瓣’(‘Flat’)、‘蒂亚娜’(‘Tijana’)、‘塞尔玛’(‘Selma’)、‘含羞叶’(‘Elbtal’)、‘花手鞠’(‘Stockings’)、‘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和‘无尽夏’的LT_(50)均低于-20℃。40个绣球品种的耐寒性被分成不耐寒、较耐寒、耐寒和强耐寒4个等级,分别包含13、18、8和1个品种。6个代表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SP)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PO活性和Pro含量与LT_(50)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1.212%,说明这4个主成分基本能够反映绣球品种的耐寒性;PPO活性、CAT活性、Pro含量和SP含量的负荷量绝对值分别在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中最高。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绣球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较大,‘小町’等9个品种的耐寒性较强,能够在冬季温度偏低地区露天栽培,并可作为绣球耐寒品种选育的亲本。PPO活性、CAT活性、Pro含量和SP含量为绣球耐寒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尤其是PPO活性和Pr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耐寒性 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TC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齐香玉 李新茹 +5 位作者 陈双双 冯景 陈慧杰 金玉妍 苗艳华 邓衍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探讨茉莉花TCP基因家族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茉莉花的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茉莉花TCP(JsTCP)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并分析了TCP基因家族在花发育不同时期和花粉-柱头互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茉莉花... 为探讨茉莉花TCP基因家族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茉莉花的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茉莉花TCP(JsTCP)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并分析了TCP基因家族在花发育不同时期和花粉-柱头互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茉莉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7个TCP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JsTCP1~JsTCP25,其蛋白包含208~53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22.95~56.96 ku,等电点为5.70~9.97,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JsTCPs均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JsTCPs不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JsTCPs具有1~5个外显子以及0~4个内含子。蛋白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JsTCPs均含保守的TCP结构域,可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2个亚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结果显示,JsTCPs启动子上含有多个植物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相关等元件。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24个JsTCPs基因在茉莉花花发育不同时期表达,22个基因在花粉-柱头互作中表达。总之,本研究鉴定了27个茉莉花TCP基因家族成员,并发现家族成员在花发育不同时期和授粉后不同时期特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TCP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理剂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万青 胡振民 +2 位作者 李欢 李荣林 杨亦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6-1092,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调理剂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性质和茶叶产量品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及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表层(0~20cm)土壤的改良效果要明显好于亚表层(20~40cm)土壤。其...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调理剂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性质和茶叶产量品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及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表层(0~20cm)土壤的改良效果要明显好于亚表层(20~40cm)土壤。其中,"亚科丰"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的幅度较高,其次是"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质炭处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肥力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酸性土壤茶园在施用生物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同时也能提高茶叶百芽重和发芽密度以及鲜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调理剂 PH 养分元素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畅 苏家乐 +3 位作者 刘晓青 何丽斯 肖政 陈尚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2-419,共8页
以对旱涝交替胁迫敏感性不同的2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旱涝交替胁迫下光合参数、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酶活性等的测定,研究旱涝交替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下,2个杜... 以对旱涝交替胁迫敏感性不同的2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旱涝交替胁迫下光合参数、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酶活性等的测定,研究旱涝交替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下,2个杜鹃花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率(WU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较处理前显著下降。随着旱涝交替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POD、CAT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与抗性强的杜鹃花品种状元红相比,敏感品种琉球红在旱涝交替胁迫下P_n、T_r、G_s、WUE、F_v/F_m、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大,SOD、POD、CAT活性、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小,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幅度大。状元红在旱涝交替胁迫下能保持叶绿素含量的稳定,维持一定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保持膜系统处于相对完好的状态,能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活性氧,保持较高的脯氨酸含量以维持渗透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是其抗性强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旱涝交替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