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2 位作者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产区红茶的醇类、酮类、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句容和金坛产区。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比例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反式-β-紫罗兰酮、癸醛、二甲基硫醚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电子鼻(E-nose) 江苏红茶 香气特征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花文化内涵及其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衍明 陈慧杰 +4 位作者 陈双双 冯景 齐香玉 金玉妍 苗艳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11期75-77,共3页
绣球花起源于中国、流行于各地,被誉为“花中公主”,是世界三大花园植物之一,有重要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绣球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爱情、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绣球花种植历史、... 绣球花起源于中国、流行于各地,被誉为“花中公主”,是世界三大花园植物之一,有重要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绣球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爱情、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绣球花种植历史、相关的神话传说、民俗活动及其中的文化内涵等进行整理和挖掘,其次探讨了绣球花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方式和发展前景,最后,提出了开发绣球花及其文化产业的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花 花文化 休闲农业 观光农业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邢瑶 梅菊芬 +4 位作者 储睿文 艾仄宜 徐德良 唐锁海 杨亦扬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树品种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江苏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固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欢 胡振民 杨亦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2,共9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茶区土壤结构的差异,寻求差异化的养分管理途径,为全省实施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表征江苏代表性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特征结构,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切片进行化学成...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茶区土壤结构的差异,寻求差异化的养分管理途径,为全省实施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表征江苏代表性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特征结构,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切片进行化学成像,从而获得特定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而从原位上表征样品中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分布特征,探索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结果】江苏省茶园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以脂肪碳(2881 cm^(-1))、芳香碳(1620 cm^(-1))和多糖碳(1100 cm^(-1))等形态存在,同时还有矿质元素氧化物Fe-O、Al-O、Si-O等存在。茶园土壤微团聚体中各元素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甲基和亚甲基C-H等脂肪碳较集中地吸附在土壤微团聚体边缘(也有少量的矿物存在),而铁铝矿物的Al-O、Fe-O等官能团聚集在微团聚体内部核心位置,同时表面也吸附少量有机质;87.5%茶园土壤中黏土矿物(3620 cm^(-1))与脂肪碳相关性最高,施肥措施和植茶年限影响矿物—有机官能团相关性排序;75.0%茶园土壤铁氧化物与多糖碳相关性最高,各茶园土壤中铁铝矿物与有机官能团的亲和性排序规律受海拔、pH和植茶年限等影响而存在差异。【结论】江苏不同茶区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通过矿物—有机复合体将有机质留存于土壤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中宜依据不同茶区养分具体管理方式、茶叶栽培特点及土壤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茶园养分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矿物—有机复合体 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差仪的茶树叶色量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代祥 梅菊芬 +1 位作者 杨亦扬 王玉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彩度(C^(*))、总色值(E^(*))、色调角(h)和饱和度(S^(*)),开展包括正态性检验、主成分分析、非参数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分析。[结果]由黄色、绿色到紫绿色,叶片的L^(*)、b^(*)、C^(*)、E^(*)和S^(*)值逐渐降低,a^(*)值先降后升。h值在绿色茶树中最大,紫绿色与黄色茶树没有显著差异。7个参数在绿色茶树中多为正态分布,而在黄色、紫绿色茶树中多为偏态,说明黄色和紫绿色茶树所受选择压力大于绿色茶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茶树群体之间主要是明度和饱和度存在差异,群体内主要是红绿度存在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值对不同品种(株系)茶树叶色的区分度最佳,a^(*)值最差。当欧式距离为8.78时,120个茶树品种(株系)被聚为3类,与目测法的分类一致。L^(*)、b^(*)、C^(*)、E^(*)和S^(*)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在0.70以上;a^(*)值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6。[结论]S^(*)值对不同品种茶树叶色区分度最佳,同时与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绿素与花色苷含量,可以选定饱和度S^(*)作为精准评价茶树叶片颜色的最佳色差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 色差仪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代祥 穆兵 +2 位作者 胡振民 胡双明 杨亦扬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产量性状及机采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间主要影响叶层厚度,春茶提早结束进行修剪的茶树叶层厚度高于春茶正常结束后修剪的茶树;不同修剪程度主要影响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及新梢的一致性,轻修剪的茶树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和新梢一致性优于重修剪处理;修剪时间与修剪程度交互作用主要影响发芽密度,春茶正常结束后进行轻修剪茶树发芽密度最高。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季机采鲜叶目标芽叶得率及破碎叶占比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机械采摘 性状 茶鲜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无土栽培泥炭基质的替代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惠民 何丽斯 +3 位作者 李畅 刘晓青 肖政 苏家乐 《江苏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
根据国内外花卉无土栽培中泥炭基质的替代需求,概述了泥炭基质替代研究的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详细介绍了近20a国内利用几种典型的有机废弃物(菇渣、园林绿化废弃物、城市污泥、秸秆、生物质炭)开发花卉固体基质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 根据国内外花卉无土栽培中泥炭基质的替代需求,概述了泥炭基质替代研究的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详细介绍了近20a国内利用几种典型的有机废弃物(菇渣、园林绿化废弃物、城市污泥、秸秆、生物质炭)开发花卉固体基质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并进一步指出影响国内泥炭替代基质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无土栽培 泥炭基质 替代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绣球‘石灰灯’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景 邓衍明 +3 位作者 齐香玉 陈双双 陈慧杰 刘廷利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完全,种皮透水性良好。初始含水量为4.3%,96 h时吸水达饱和状态,吸水率为37.7%;随着贮藏温度下降,种子发芽率呈上升趋势,超低温(-70℃)处理下发芽率最高(12.7%),且污染率最低(41.3%);不同消毒方式下,75%C_(2)H_(5)OH处理组中,种子污染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以消毒90 s效果最好,种子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16.0%和17.3%;15%NaClO处理组中,虽然种子污染率与发芽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但处理3 min的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22.7%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绣球 种子形态 种子休眠 萌发特性 发芽率 种子污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秦紫艺 陈双双 +1 位作者 王华娣 邓衍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5-50,共6页
绣球属植物是园林和家庭园艺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开展绣球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对其资源开发、保护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扦插、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相比,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满足种苗周年... 绣球属植物是园林和家庭园艺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开展绣球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对其资源开发、保护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扦插、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相比,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满足种苗周年、批量生产的要求,可有力地促进绣球属植物的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对国内外绣球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培养条件等,旨在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方法,为建立更多绣球属优良植物资源的高效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属 组织培养 再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春季新梢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穆兵 艾仄宜 +2 位作者 唐君 梅菊芬 杨亦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43-149,共7页
为探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 为探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末期(T3)3个时间点比较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变化,并对含水率、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没食子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儿茶素组分含量、氨基酸组分含量等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鹃春季新梢中CAT活性和SOD活性均处于偏低水平,推测可能和紫鹃品种选自云南大叶群体种有关。品质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代表性品种中黄金芽氨基酸总量最高,且已测定的21种氨基酸组分中的16种都具有更高含量,此外,黄金芽中的EGCG、GCG等组分含量及儿茶素总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具有高氨基酸低酚的特点;虽然福鼎大白的EGCG含量最高,但紫鹃品种的儿茶素总量及咖啡碱含量最高,同时较EGCG具有更低苦味、涩味阈值的ECG和苦味贡献较大的CG等儿茶素组分含量叶在紫鹃叶中最高,这与感官审评中黄金芽更鲜爽、紫鹃偏苦涩的品质特征结果相符。综合酶活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后期更适合制作红茶,且同样作为白化变异品种,黄金芽比白叶1号更适合制作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生理生化 酶活性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季凌飞 杨亦扬 +6 位作者 倪康 吴志丹 江福英 尤志明 伊晓云 郭世伟 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以及氮投入总量不变条件下以猪粪替代25%(OM25)、50%(OM50)、75%(OM75)、100%(OM100)化肥氮的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每年分3次追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性基施。于2018-2019年间定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茶叶产量,同时检测降雨量和地表温度。[结果]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同一养分含量年际间的变异幅度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除铵态氮含量外,NPK与OM25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年际间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低于其他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25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提升了1.42~3.35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硝态氮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在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超过150%,其含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CK和NPK处理的土壤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较高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100处理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最低的CK分别提高了4.12、13.83、2.77、12.32和36.32倍。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表层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随之上升,而铵态氮含量和茶叶的鲜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除铵态氮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取样前7天的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任意阶段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全有机肥模式不利于茶叶增产和土壤养分的供应,且土壤pH的升高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降雨过多和地表温度过高也会加剧养分流失风险。低有机质替代比例可以保证氮素的充足和稳定供应,且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因此是较为适宜的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替代比例 养分动态 天气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理剂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万青 胡振民 +2 位作者 李欢 李荣林 杨亦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6-1092,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调理剂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性质和茶叶产量品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及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表层(0~20cm)土壤的改良效果要明显好于亚表层(20~40cm)土壤。其...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调理剂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性质和茶叶产量品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及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表层(0~20cm)土壤的改良效果要明显好于亚表层(20~40cm)土壤。其中,"亚科丰"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的幅度较高,其次是"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质炭处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肥力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酸性土壤茶园在施用生物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同时也能提高茶叶百芽重和发芽密度以及鲜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调理剂 PH 养分元素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畅 苏家乐 +3 位作者 刘晓青 何丽斯 肖政 陈尚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2-419,共8页
以对旱涝交替胁迫敏感性不同的2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旱涝交替胁迫下光合参数、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酶活性等的测定,研究旱涝交替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下,2个杜... 以对旱涝交替胁迫敏感性不同的2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旱涝交替胁迫下光合参数、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酶活性等的测定,研究旱涝交替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下,2个杜鹃花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率(WU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较处理前显著下降。随着旱涝交替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POD、CAT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与抗性强的杜鹃花品种状元红相比,敏感品种琉球红在旱涝交替胁迫下P_n、T_r、G_s、WUE、F_v/F_m、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大,SOD、POD、CAT活性、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小,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幅度大。状元红在旱涝交替胁迫下能保持叶绿素含量的稳定,维持一定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保持膜系统处于相对完好的状态,能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活性氧,保持较高的脯氨酸含量以维持渗透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是其抗性强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旱涝交替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不同品种的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畅 苏家乐 +3 位作者 刘晓青 何丽斯 肖政 周惠民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138-142,共5页
为了发掘优异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以花型、花色、花冠裂片纹饰、花径、花期、二次花有无6个花器官观赏性状指标以及叶形、分枝特点、生长势3个植株整体观赏性性状指标为整个观赏性评价指标,以植株萎蔫程度、叶色变化、叶片形态为干旱胁迫... 为了发掘优异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以花型、花色、花冠裂片纹饰、花径、花期、二次花有无6个花器官观赏性状指标以及叶形、分枝特点、生长势3个植株整体观赏性性状指标为整个观赏性评价指标,以植株萎蔫程度、叶色变化、叶片形态为干旱胁迫下耐旱等级划分指标,通过盆栽试验对保存的65个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进行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结果表明,花型、花径、花期、叶形、分枝特点以及生长势等指标在不同类群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区分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四大传统分类群即东鹃、西鹃、夏鹃、毛鹃的参考指标。3年生杜鹃花重度干旱胁迫适宜鉴定时长为15 d;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初步筛选出3份耐旱性强、10份耐旱性较强的杜鹃花种质。综合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结果,对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在传统盆栽、造型盆景以及园林绿化的选择应用上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观赏性 耐旱性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杜鹃叶片AsA-GSH循环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晓青 赵晖 +3 位作者 耿兴敏 李畅 肖政 苏家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28-133,共6页
为明确杜鹃AsA-GSH循环在亚细胞水平上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耐热性不同的杜鹃品种胭脂蜜、红珊瑚、红月为试验材料,分析高温胁迫下AsA-GSH循环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为明确杜鹃AsA-GSH循环在亚细胞水平上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耐热性不同的杜鹃品种胭脂蜜、红珊瑚、红月为试验材料,分析高温胁迫下AsA-GSH循环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细胞溶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胭脂蜜耐热性高于红珊瑚和红月,高温胁迫后MDA含量仅在红月中显著升高。高温胁迫下胭脂蜜和红珊瑚的AsA、APX和GSH主要存在于细胞溶质中,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GR的亚细胞分布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质。红月中4个AsA-GSH循环指标的亚细胞分布与其他2个杜鹃品种不同,APX和GR在叶绿体中活性最高,AsA主要存在于线粒体,GSH则主要存在于细胞溶质中。高温胁迫下,3个杜鹃品种AsA含量在3个亚细胞组分中都有所升高,仅在胭脂蜜叶绿体中显著下降;APX活性都有所升高,但仅在胭脂蜜和红月细胞溶质和红月叶绿体中升高显著;GR仅在胭脂蜜叶绿体中显著升高,在红月的细胞溶质和线粒体中显著下降;GSH在胭脂蜜叶绿体、红珊瑚和红月的细胞溶质中显著降低,在其他亚细胞中变化不显著。本研究未发现杜鹃耐热性强度与抗氧化指标亚细胞分布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高温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特性评价10个杜鹃花品种的耐热能力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丽斯 李辉 +6 位作者 刘晓青 李畅 陈尚平 肖政 周惠民 孙晓波 苏家乐 《江苏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杜鹃花品种的耐热性差异,以10个杜鹃花品种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其在人工模拟高温胁迫下叶片的光合特效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10个杜鹃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 为了探讨不同杜鹃花品种的耐热性差异,以10个杜鹃花品种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其在人工模拟高温胁迫下叶片的光合特效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10个杜鹃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共6个光合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种的下降幅度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原来的Pn,Tr,Gs,Ci,WUE,LUE,CUE,Ls共8个相互关联的光合指标转化为4个独立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4.5937%,由这4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表达式可知,在第1个主成分中,LUE,CUE占主导作用,在第2个主成分中Tr,Gs占主导作用,在第2,4个主成分中占主导作用的分别是WUE和Gs。并通过隶属函数及其权重,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值(D值),将10个杜鹃花品种按照耐热性的强弱划分为3类:‘炮仗红’‘石岩杜鹃’‘胭脂蜜’属于强耐热类型,‘晓霞’‘丰美1号’‘媱妃’‘春樱’属于中等耐热类型,‘紫金粉玉’‘小莺’‘粉红泡泡’属于不耐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耐热性 光合特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杜鹃不同品种的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辉 苏家乐 +2 位作者 李畅 肖政 何丽斯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1-9,13,共10页
高温是制约杜鹃园林绿化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的高温致伤机理,该试验以杜鹃19个品种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的盆栽试验,在40℃高温胁迫下测定8项生理指标。结果发现:40℃高温胁迫条件下,19个品种杜鹃的MDA含量... 高温是制约杜鹃园林绿化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的高温致伤机理,该试验以杜鹃19个品种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的盆栽试验,在40℃高温胁迫下测定8项生理指标。结果发现:40℃高温胁迫条件下,19个品种杜鹃的MDA含量、H2O2含量、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CAT活性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变化因品种而异,故不能依靠单一的指标评价品种的耐热性。通过模糊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对19个品种杜鹃耐热能力的综合评价,认为可将其划分为5种类型,即高度耐热型、中度耐热型、弱耐热类型、热敏感类型和高度热敏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耐热性 生理指标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踯躅花期花瓣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丽斯 肖政 +3 位作者 苏家乐 刘晓青 李畅 陈尚平 《江苏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18-21,共4页
为揭示羊踯躅的花瓣花色形成机理和花色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羊踯躅花发育的4个时期花瓣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4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羊踯躅花瓣中的叶黄质、玉米黄... 为揭示羊踯躅的花瓣花色形成机理和花色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羊踯躅花发育的4个时期花瓣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4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羊踯躅花瓣中的叶黄质、玉米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完全分离并进行分析。羊踯躅在花蕾期已经有大量类胡萝卜素积累。β-胡萝卜素在花发育过程中,其含量远高于α-胡萝卜素、叶黄质和玉米黄质,α-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整个花发育过程中含量均较低;β-胡萝卜素随着花的发育,其含量先降后升,在盛开期达到最高(95.25μg/g FW),占检测类胡萝卜素总量的92.89%;叶黄质和玉米黄质则相反,先升后降,在花朵膨大期含量最高(48.15μg/g FW和18.71μg/g FW),分别占检测类胡萝卜素总量的42.18%和16.39%,在盛开期含量均较低。认为β-胡萝卜素是影响羊踯躅花瓣着色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含量变化与羊踯躅的花色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踯躅 类胡萝卜素 高效液相色谱 叶黄质 Β-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晓英 周惠民 +5 位作者 李畅 何丽斯 刘晓青 肖政 陆海飞 苏家乐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4-880,共7页
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土壤pH整体呈碱性且容重偏大;公园绿地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道路绿地;不同... 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土壤pH整体呈碱性且容重偏大;公园绿地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显著高于居住区和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土壤结构和养分均优于道路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和pH无显著相关性,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勤松土,合理施肥,增加枯枝落叶等凋落物覆盖,提高土壤养护管理水平对修复城市土壤生态和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功能区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沼液对茶园土壤性质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振民 万青 +3 位作者 李欢 李勇 李荣林 杨亦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57-2763,共7页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施用沼液效果,为提高江苏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畜禽粪便发酵得到的沼液,按照0(对照)、51、102和153 t/ha梯度用量结合喷灌在江苏常州市露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良种茶场中施用,分析不同沼液施用量...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施用沼液效果,为提高江苏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畜禽粪便发酵得到的沼液,按照0(对照)、51、102和153 t/ha梯度用量结合喷灌在江苏常州市露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良种茶场中施用,分析不同沼液施用量下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含量及春茶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茶园土壤p H逐渐降低但仍在茶树生长适宜的pH范围(4.5~6.0)内,有效态的钾、钙、镁、锰、锌和铝等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未有显著变化(P>0.05,下同)。在153 t/ha沼液施用量下,春茶发芽密度、百芽重和产量均显著升高(P<0.05,下同),分别较对照提升77.78%、8.79%和93.40%;施用沼液后,茶叶全氮含量显著升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53 t/ha沼液施用量下显著升高,茶叶茶多酚总量下降10.49%~14.65%,酚氨比显著下降。施用沼液对春茶中大量元素磷、钾、钙、镁和微量元素含量未有显著影响(除锰含量显著下降外)。同时,沼液施用后土壤和春茶中的镉、铬、铜、铅等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在茶园中施用沼液,能提升春茶产量和品质,同时保证土壤和茶叶重金属含量安全;但由于单独施用沼液会造成土壤中钾亏损,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通过沼液和钾肥配施以补充钾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沼液 喷灌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