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粳稻育成品种氮响应相关性状位点分析
1
作者 唐伟杰 陈海元 +8 位作者 张所兵 唐骏 林静 方先文 张抒南 肖宁 吴云雨 李爱宏 张云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3,共9页
【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 【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GATK4等软件获取群体变异信息,并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结构,以三个不同氮肥处理水平,调查成熟期氮响应相关性状并分析氮响应相关位点。【结果】筛选到了华粳5号和宁粳5号等氮钝感品种;利用关联分析,发现了已知或已报道的氮相关基因(OsAMT1.2,OsNRT2.4和Fd-GOGAT1等)邻近位点;进一步分析了位点的优异变异和携带优异位点的品种。【结论】鉴定了江苏育成粳稻品种的氮响应差异和携带的优异位点,可为选育不同氮响应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响应 品种筛选 优异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冬性高产优质小麦宁洪麦452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平平 徐修奎 +3 位作者 姚金保 张云涛 宋桂成 周淼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3期76-78,共3页
宁洪麦452(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连麦7号为母本、淮麦20为父本,通过系谱法结合生化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半冬性高产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9—2021年2年度宁洪麦452平均产量为879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 宁洪麦452(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连麦7号为母本、淮麦20为父本,通过系谱法结合生化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半冬性高产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9—2021年2年度宁洪麦452平均产量为879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7%,增产点率100%。经江苏省种子站组织第三方机构鉴定,宁洪麦452中感赤霉病、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品质特性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本文对宁洪麦452选育、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宁洪麦452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麦9号/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姜朋 张旭 +4 位作者 吴磊 何漪 张平平 马鸿翔 孔令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881,共13页
宁麦9号与扬麦158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栽品种和骨干亲本,二者都为高产类型品种,但产量结构类型不同,研究二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遗传对产量遗传改良具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麦9号与扬麦15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宁麦9号与扬麦158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栽品种和骨干亲本,二者都为高产类型品种,但产量结构类型不同,研究二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遗传对产量遗传改良具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麦9号与扬麦15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Illumina 90K芯片分析遗传群体基因型,建立了高密度遗传图谱。连续3个生长季对产量及构成要素进行表型鉴定,结果显示,3年中宁麦9号穗粒数均高于扬麦158,千粒重低于扬麦158,穗数与产量在不同环境中表现不一致,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中,千粒重的遗传力最高。表型结合遗传作图对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子定位,获得控制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QTL分别为9、8、10与12个。为了将检测到的QTL有效地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将重复检测到的3个千粒重QTL相关标记转化成适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KASP标记,并在育种料中进行了验证,3个QTL位点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效果,且具有累加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产量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宁麦9号 扬麦158 产量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软红冬小麦加工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平平 刘婷婷 +4 位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张鹏 杨学明 周淼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794,共6页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大田栽培措施对软红冬小麦品质的影响,以宁麦9号和宁麦14为试材,于2010-2012年度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吹泡仪参数和糖酥饼干直径的效应。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小麦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播期、...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大田栽培措施对软红冬小麦品质的影响,以宁麦9号和宁麦14为试材,于2010-2012年度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吹泡仪参数和糖酥饼干直径的效应。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小麦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在不同年度对宁麦9号和宁麦14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间的互作效应较小。2010-2011年度,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两个小麦品种的多数品质性状的效应不显著,仅晚播处理显著提高了宁麦9号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宁麦9号和宁麦14的面团延展性。2011-2012年度,高密度和氮肥后移处理未显著影响宁麦9号的饼干直径,但显著提高了面团弹性;晚播、高密度和氮肥后移处理显著提高了宁麦14的面团弹性,降低了其饼干直径。长江中下游麦区现有的常规栽培措施不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的生产,应加强大面积推广品种的调优栽培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软红冬小麦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