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姚金保 张鹏 +4 位作者 余桂红 马鸿翔 杨学明 周淼平 张平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12个试点的籽粒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试验中,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分别占淮南和淮北处理平方和的89.55%和70.71%,基因型效应分别占3.10%和12.89%,互作效应分别占7.35%和16.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两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淮南60.54%和淮北56.53%的互作平方和。在本年度特定的气候条件下,15个淮南小麦品种(系)中,宁红1479、金丰1701和盐麦0816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4个淮北小麦品种(系)中,保麦1702、淮核16174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2个试点中,淮南以南通、扬州和金湖试点的分辨力最强;淮北以响水、徐州和宿豫试点的分辨力最强。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两组试验的高产品系对某些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MMI模型 稳定性 适应性 试点鉴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健华 邢锦城 +3 位作者 张茸茸 张旭 陈怀谷 马鸿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 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禾谷丝核菌 细胞核染色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常蕾 张瑜 +4 位作者 曲若端 张勇 陈怀谷 马鸿翔 张旭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87-91,共5页
2014—2015年,采用单花滴注法和病麦粒表土接种法对江苏省内各育种单位提供的97份小麦高代品系分别在南京市主城区、南京市六合区和扬州市3地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其抗扩展性及低毒素积累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鉴定的56份淮北品... 2014—2015年,采用单花滴注法和病麦粒表土接种法对江苏省内各育种单位提供的97份小麦高代品系分别在南京市主城区、南京市六合区和扬州市3地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其抗扩展性及低毒素积累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鉴定的56份淮北品系中,没有达到抗病水平的品系,仅有2份品系达到中抗水平,另有3份品系达到中感水平;在鉴定的41份淮南品系中,有15份品系在3地的试验中均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表明淮南小麦品系的赤霉病抗性明显优于淮北小麦品种;同时,对所有品系进行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的JAAS01标记诊断鉴定,发现仅有6份品系携有Fhb1抗性位点,且携有抗性位点的品系赤霉病抗性水平明显提高;所有小麦品系中,仅有11份小麦品系的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DON)毒素含量低于2μg/g,表明籽粒低毒素积累抗性是今后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必须解决的重点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毒素 单花滴注法 病麦粒接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淮北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姚金保 周淼平 +3 位作者 马鸿翔 王化敦 张平平 宋桂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73-77,共5页
为评价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高稳系数(high-stably coefficient,简称HSC)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结合对2017—2018年江苏省淮北片小麦良种区域C组、D组等2组26个参试新品种(系)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进行分析。... 为评价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高稳系数(high-stably coefficient,简称HSC)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结合对2017—2018年江苏省淮北片小麦良种区域C组、D组等2组26个参试新品种(系)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组试验参试品系徐麦14123、江麦977和D组试验参试品系江麦9131、淮核16132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小,回归系数均小于1,HSC较大,分别为84.97%(居C组第1位)、84.90%(居C组第2位)、85.18%(居D组第2位)、84.47%(居D组第4位),说明这4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好。研究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2种方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丰产稳产性 高稳系数 新品种(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豇豆地方种质资源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与研究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狄佳春 朱银 +4 位作者 邹淑琼 徐婷婷 汪巧玲 杨欣 颜伟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1期71-76,共6页
对56份江苏省豇豆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植,调查各豇豆资源花叶病毒病抗病性,分析了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抗病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份豇豆地方种质资源中,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高抗与抗的品种分别有3份和3... 对56份江苏省豇豆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植,调查各豇豆资源花叶病毒病抗病性,分析了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抗病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份豇豆地方种质资源中,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高抗与抗的品种分别有3份和33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抗病级别与嫩荚色、成熟荚色呈显著相关,与资源所属地区、花色、粒色、粒形等性状没有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从播种到首次采收成熟荚的时间、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对36份抗病豇豆资源的16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分成3个类群:第Ⅰ类群属于大籽粒类型,第Ⅱ类群属于小籽粒、籽粒低产类型,第Ⅲ类群属于籽粒高产早熟类型,其中第Ⅲ类群中采集编号为2019321015的豇豆资源鳗鱼豇,与其他35份抗病资源的不相似度、遗传差异最大,表现出籽粒产量高、早熟与抗病,是一份优异的抗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豇豆资源 花叶病毒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现有生产条件下棉花良种繁育技术探讨
6
作者 张香桂 沈新莲 +3 位作者 倪万潮 徐鹏 郭琪 徐珍珍 《种子科技》 2015年第12期52-53,共2页
随着棉花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出现了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直接参与棉花良种生产等特点。费工费时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提出,... 随着棉花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出现了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直接参与棉花良种生产等特点。费工费时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提出,用育种者的种子直接种植,选典型单株混收生产原种;原种去杂去劣生产良种直接用于生产的良种生产程序,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育种者种子 原种 良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KASP标记的江苏粳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7
作者 朱小品 徐婷婷 +7 位作者 孟珊 杨雪 杨欣 朱银 狄佳春 郭春滨 王宁 颜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9-1585,共17页
为了建立江苏粳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本研究利用水稻10K液相芯片对314份来源广泛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SNP基因分型,筛选出一系列高多态性的SNP位点并开发出122个KASP标记。利用122个KASP标记对38份江苏粳稻品种进行检测,以多态性信息... 为了建立江苏粳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本研究利用水稻10K液相芯片对314份来源广泛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SNP基因分型,筛选出一系列高多态性的SNP位点并开发出122个KASP标记。利用122个KASP标记对38份江苏粳稻品种进行检测,以多态性信息量(PIC)>0.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2,检出率>0.9为筛选标准,筛选出56个具有高效鉴别效率的核心KASP标记。遗传距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56个核心KASP标记的江苏粳稻品种的遗传距离与基于122个高多态性KASP标记的的江苏粳稻品种的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89.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56个核心标记可以有效代替122个高多态性标记进行品种鉴定。进一步利用56个核心KASP标记对102份江苏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构建了102份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二维码,本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粳稻品种鉴定、选育和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KASP标记 DNA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粳稻育成品种氮响应相关性状位点分析
8
作者 唐伟杰 陈海元 +8 位作者 张所兵 唐骏 林静 方先文 张抒南 肖宁 吴云雨 李爱宏 张云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3,共9页
【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 【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GATK4等软件获取群体变异信息,并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结构,以三个不同氮肥处理水平,调查成熟期氮响应相关性状并分析氮响应相关位点。【结果】筛选到了华粳5号和宁粳5号等氮钝感品种;利用关联分析,发现了已知或已报道的氮相关基因(OsAMT1.2,OsNRT2.4和Fd-GOGAT1等)邻近位点;进一步分析了位点的优异变异和携带优异位点的品种。【结论】鉴定了江苏育成粳稻品种的氮响应差异和携带的优异位点,可为选育不同氮响应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响应 品种筛选 优异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粒小麦新品种宁紫麦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9
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周淼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宁紫麦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8号为母本、紫粒种质宁072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春性硬质紫粒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8),是江苏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彩... 宁紫麦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8号为母本、紫粒种质宁072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春性硬质紫粒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8),是江苏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彩色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南麦区种植。该品种中早熟,富含花青素和多种人体必需微量矿质元素。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均超过6750 kg/hm^(2),在区域试验中平均成穗数444万个/hm^(2),穗粒数37.8粒/穗,千粒质量44.0 g,中抗赤霉病和条锈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抗穗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紫麦1号 彩色小麦 花青素 赤霉病 穗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7份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纹枯病抗性评价
10
作者 何彦江 刘彩云 +7 位作者 翟文玲 郭炜 张巧凤 付必胜 蔡瑾 刘颖 何华纲 吴纪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可引起小麦倒伏、枯孕穗甚至死亡,进而影响小麦正常生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的发生程度尤为严重,选育和种植小麦纹枯病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生产...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可引起小麦倒伏、枯孕穗甚至死亡,进而影响小麦正常生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的发生程度尤为严重,选育和种植小麦纹枯病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表现为感病,可直接利用的抗病种质资源较为匮乏。为发掘可供育种直接利用的小麦抗纹枯病优异种质资源,采用土表病麦粒接菌法,连续3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大田鉴定圃和六合基地大棚鉴定圃2个环境中对国内427份小麦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开展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7份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纹枯病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427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纹枯病抗性整体表现为偏感,共鉴定出35份稳定中抗的小麦种质资源,占总数的8%。35份稳定中抗种质按照种质类型可分为26份高代品系和9份育成品种,均占对应类型鉴定总数的8%;按麦区分为30份黄淮冬麦区材料、3份长江中下游麦区材料、2份北部冬麦区材料,分别占对应麦区鉴定总数的9%、9%、13%。筛选出来的抗性种质可为纹枯病抗性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筛选 种质资源 病情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小麦品质现状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鸿翔 王龙俊 +3 位作者 姚金保 张平平 杨学明 张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8-473,共6页
为了解江苏省目前生产上小麦的品质现状,本文以江苏省粮食局抽样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农业部抽样调查结果,对江苏省生产上小麦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2006~2010年江苏省小麦质量等级按国家标准《小麦(GB1351—2008)》达到一等的仅为3.3%~29... 为了解江苏省目前生产上小麦的品质现状,本文以江苏省粮食局抽样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农业部抽样调查结果,对江苏省生产上小麦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2006~2010年江苏省小麦质量等级按国家标准《小麦(GB1351—2008)》达到一等的仅为3.3%~29.8%,年度间差异较大;按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2—1999)和优质小麦-弱筋小麦(17893—1999)质量标准,达到国家认可的优质麦比例不足20.0%,小麦品质在品种、种植区域和年度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江苏省小麦品质与其他小麦生产省的比较,发现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等指标的变幅大于其他小麦生产省,说明江苏省生态条件和小麦类型多样。提出区域化种植、选用优质品种、采用调优栽培技术及产业化经营等提升江苏省小麦品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品质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平平 耿志明 +2 位作者 杨丹 马鸿翔 姚金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12,共4页
从江苏沿江地区5个县(市)和1个农场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样本14份,并进行了品质分析。所有样本都具有较高的容重(>790 g/L)。在4个弱筋小麦品种中,仅宁麦9号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而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的品质指标不协调... 从江苏沿江地区5个县(市)和1个农场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样本14份,并进行了品质分析。所有样本都具有较高的容重(>790 g/L)。在4个弱筋小麦品种中,仅宁麦9号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而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的品质指标不协调,扬麦13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较差。如东县和泰兴市弱筋小麦的品质性状优于其他县(市)。抽样材料的硬度、溶剂保持力、吹泡仪参数及粉质仪参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江地区 弱筋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CLE多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娜 李阳 +2 位作者 杨郁文 张保龙 杜建厂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281,共19页
【目的】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分泌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维持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分化间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信号转导和调控作用。CLE家族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大的植物多肽分子家族,... 【目的】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分泌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维持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分化间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信号转导和调控作用。CLE家族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大的植物多肽分子家族,也是近十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植物多肽激素。尽管CLE基因家族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取得较多的研究进展,但在棉花中有关CLE多肽基因家族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对CLE多肽家族的鉴定及演化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挖掘棉花中的功能多肽及其信号转导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文以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 Ulbrich)、陆地棉(G. hirsutum L.)和海岛棉(G. barbadense L.)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已鉴定的拟南芥CLE基因序列,在棉花基因组中进行同源比对,并对4个棉种中的CLE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结果】共得到148个棉花CLE候选基因。陆地棉和海岛棉中CLE基因数量都分别是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的2倍。聚类分析将所有CLE基因分为5个亚组。Ka/Ks分析表明大部分基因都经历了负选择作用,有11对基因经历了显著的正选择作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除海岛棉中的GbCLE39、GbCLE13、GbCLE43,陆地棉中GhCLE34、GhCLE9以及亚组棉中的GaCLE4外,大部分CLE基因在棉花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这与多肽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相一致。CLE核心保守基序分析发现了12个棉花特有的多肽,其中有2个多肽来源于受到强烈正选择作用的基因,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论】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首次对棉花的CLE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对于进一步挖掘棉花中的功能多肽及其信号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基因 多肽 棉花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及其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婷 郭月 +3 位作者 彭琦 卢鑫宇 张洁夫 胡茂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6-32,共7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兴的特殊非编码RNA分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动物生物过程中发挥miRNA海绵、亲本基因调控和潜在翻译等重要作用,因此备受科学家关注。但植物领域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功能了解十分...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兴的特殊非编码RNA分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动物生物过程中发挥miRNA海绵、亲本基因调控和潜在翻译等重要作用,因此备受科学家关注。但植物领域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功能了解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转录组测序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植物circRNA的研究进程。本综述首先介绍circRNA的发现,阐述其外显子circRNA、内含子circRNA、基因间circRNA以及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4类,并进一步明确植物circRNA的稳定性和保守性2个主要特征;然后着重探讨植物circRNA参与植物营养、生殖生长调控以及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主要功能;同时,对植物circRNA的鉴定、形成机制、功能空白等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circRNA 特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蒙德氏棉DnaJ蛋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珍珍 郭琪 +3 位作者 刘静 徐鹏 张香桂 沈新莲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1-400,共10页
Dna J蛋白是一类很大的蛋白家族,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胁迫反应等相关的蛋白。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研究了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Dna J蛋白的数目、分类、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进化以及在旱地棉(Gossypium aridum... Dna J蛋白是一类很大的蛋白家族,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胁迫反应等相关的蛋白。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研究了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Dna J蛋白的数目、分类、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进化以及在旱地棉(Gossypium aridum)和克劳茨基棉(G.klotzschianum)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雷蒙德氏棉基因组有119个Dna J蛋白,长度从73个氨基酸到2574个氨基酸不等;在13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且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Dna J结构域大致被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与拟南芥同源的基因;盐胁迫下,鉴定到旱地棉和克劳茨基棉共同差异表达的Dna J基因3个,在旱地棉盐胁迫整个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2个。雷蒙德氏棉Dna J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Dna J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J蛋白 雷蒙德氏棉 旱地棉 克劳茨基棉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欣 朱银 +3 位作者 徐婷婷 汪巧玲 邹淑琼 颜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267-270,共4页
为促进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实物和信息的有效共享,满足多元化的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为基础,采用ASP. NET和HTML5技术设计构建基于移动平台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实现... 为促进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实物和信息的有效共享,满足多元化的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为基础,采用ASP. NET和HTML5技术设计构建基于移动平台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实现种质资源信息查询和实物申请服务,利用微信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有效提高种质资源的共享服务效率。笔者主要介绍系统总体架构、核心功能设计等内容,并详细描述种质资源申请及处理的相关业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共享服务系统 移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E-seq测序的小麦条锈病高温成株期抗性基因Yr52连锁标记的开发
17
作者 陈玉玉 张平平 +1 位作者 张保龙 任润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2,181,共10页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开发与高温成株抗条锈病基因Yr52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晋麦47’为感病亲本,‘PI 660057’(含有Yr52的单基因系)为抗病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结合F_(2)代单株及其对应的F_(2∶3)...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开发与高温成株抗条锈病基因Yr52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晋麦47’为感病亲本,‘PI 660057’(含有Yr52的单基因系)为抗病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结合F_(2)代单株及其对应的F_(2∶3)群体的抗、感病表型,选取F_(2∶3)群体内所有单株反应型均为2~3和8~9的F_(2)代单株各30株构建抗病池和感病池,并结合抗、感病亲本进行外显子捕获测序分析。在外显子捕获测序分析获得的目标区间内开发了9个KASP标记,对构建的另一个F′_(2)群体进行重组单株筛选和基因定位,在定位基础上又开发了3个KASP标记对F_(2∶4)群体进行重组单株筛选和基因定位。结果显示,高温成株期抗性基因Yr52定位于KASP-2123与KASP-2700两个标记之间,区间遗传距离为0.83 cM,对应于‘中国春’参考基因组(v 2.1)序列约570 kb的物理区间。本研究开发的Yr52基因两侧的连锁分子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也可用于Yr 52的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高温成株抗性 Yr52 抗病基因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部分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相关重要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淼平 杨丹 +3 位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张平平 张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质亚基 1BL/1RS易位系 W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K基因和ITS序列的江苏地方豆类植物的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彤 刘静 +2 位作者 郭月 袁娜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5-803,共9页
[目的]为探究江苏地方豆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对14种豆科植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豆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的扩增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结合Gen B... [目的]为探究江苏地方豆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对14种豆科植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豆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的扩增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和绿豆(Vigna radiata)4种豆类植物基因组序列,利用Clustal W、MEGA 6.0、Bio Edit软件对这18种材料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和分析,并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为外类群,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分化时间。[结果]18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序列长度为750 bp,其中变异位点数为85,信息位点数为82,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99。ITS序列长度为795 bp,其中变异位点数为260,信息位点数为242,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292。以百脉根为外类群,用mat K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分别构建的进化树显示,18种豆类植物可分为3组,即红小豆和绿豆分为一组,菜豆和大豆分别聚为一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大豆与菜豆的分化时间为19.02百万年前,菜豆与红小豆的分化时间为13.50百万年前,绿豆与红小豆的分化时间为2.94百万年前。[结论]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与形态学的特征基本一致,表明mat K基因和ITS序列可用于豆类植物属间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植物 MATK基因 ITS序列 亲缘关系 分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HGm1 helitron转座元件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彭珍 刘静 +2 位作者 郭月 李英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帮助。[方法]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我们对大豆HGm1家族的数量、结构特征、染色体分布、插入基因情况,基因片段的捕获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从公开发表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254个HGm1转座元件。这些元件的3'末端十分保守,主要由GC含量较高的碱基组成。HGm1元件主要分布在AT丰富的区域,并在重组受到显著抑制的异染色质区域富集。研究还发现,68个元件被83个外源的转座元件插入;64个元件插入到编码蛋白的基因附近(<2 kb);115个元件携带154个完整的外源基因;52个元件有潜在的转录活性,在根、茎、叶、花和种子中,以及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条件都有所表达。[结论]与玉米中有关helitron的研究结果相似,HGm1家族在大豆基因组中经常以巢式的结构存在,具有频繁插入到基因附近和捕获基因的现象,并且部分成员具有潜在的转录活性。而与玉米helitron不同的是,大豆HGm1 helitron家族主要分布在基因贫乏的异染色质区域。因此,HGm1家族在改变大豆基因结构和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影响大豆基因组的演化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helitron转座元件 分布 插入 捕获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