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改性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复合材料,融合了生物炭的结构特性与铁的高氧化还原活性,同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水土环境修复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利用Cit...铁改性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复合材料,融合了生物炭的结构特性与铁的高氧化还原活性,同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水土环境修复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铁改性生物炭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自2011年以来,铁改性生物炭相关研究发文量逐年递增,尤其在近5年增长迅速,呈现显著加速趋势,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零价铁改性是最受关注的改性类型,磁性是铁改性生物炭最受关注的特性,吸附、催化和作为反应载体是实现其功能的主要机制;研究热点从最初的水体磷酸盐去除逐渐拓展到当前的污水处理、水土环境修复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研究关注点由简单作用效果深入到内在作用机制、特殊功能强化和低成本制备等多个方面。未来研究应持续深化铁改性生物炭功能作用机制与关键特性强化路径,进一步拓展铁改性生物炭应用领域,从功能材料开发角度深入探索可持续制备策略,推动铁改性生物炭实现更高效、更广泛的绿色低成本规模化制备与应用。展开更多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饮用水源地评价学术论文,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构建工具和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建立了饮用水源地评价知识图谱,分析了其年代发展演化过程,并给出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经历了早期积累、持续发...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饮用水源地评价学术论文,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构建工具和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建立了饮用水源地评价知识图谱,分析了其年代发展演化过程,并给出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经历了早期积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三大阶段,呈现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水资源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态势;研究主题丰富,主题数量和热度分布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展和持续集中并存的发展态势;不同国家或地区对饮用水源地评价研究的偏好主要由本地区主要饮用水源地类型及其面临的污染胁迫类型所决定;当前的重要研究前沿热点涉及新兴污染物的危害、污染物去除工艺效果、湖库水源地富营养化、水质评价方法、水污染的人类健康风险、污染物检测新技术、气候变化对饮用水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与饮用水安全、水生态系统健康等9个方面。指出未来应充分归纳各类饮用水源地的系统特征及其对评价主题的约束作用,建立智慧的饮用水源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响应集成技术体系,加强饮用水源地系统健康定量表征、演化模式和驱动机制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铁改性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复合材料,融合了生物炭的结构特性与铁的高氧化还原活性,同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水土环境修复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铁改性生物炭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自2011年以来,铁改性生物炭相关研究发文量逐年递增,尤其在近5年增长迅速,呈现显著加速趋势,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零价铁改性是最受关注的改性类型,磁性是铁改性生物炭最受关注的特性,吸附、催化和作为反应载体是实现其功能的主要机制;研究热点从最初的水体磷酸盐去除逐渐拓展到当前的污水处理、水土环境修复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研究关注点由简单作用效果深入到内在作用机制、特殊功能强化和低成本制备等多个方面。未来研究应持续深化铁改性生物炭功能作用机制与关键特性强化路径,进一步拓展铁改性生物炭应用领域,从功能材料开发角度深入探索可持续制备策略,推动铁改性生物炭实现更高效、更广泛的绿色低成本规模化制备与应用。
文摘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饮用水源地评价学术论文,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构建工具和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建立了饮用水源地评价知识图谱,分析了其年代发展演化过程,并给出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经历了早期积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三大阶段,呈现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水资源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态势;研究主题丰富,主题数量和热度分布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展和持续集中并存的发展态势;不同国家或地区对饮用水源地评价研究的偏好主要由本地区主要饮用水源地类型及其面临的污染胁迫类型所决定;当前的重要研究前沿热点涉及新兴污染物的危害、污染物去除工艺效果、湖库水源地富营养化、水质评价方法、水污染的人类健康风险、污染物检测新技术、气候变化对饮用水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与饮用水安全、水生态系统健康等9个方面。指出未来应充分归纳各类饮用水源地的系统特征及其对评价主题的约束作用,建立智慧的饮用水源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响应集成技术体系,加强饮用水源地系统健康定量表征、演化模式和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