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泽法 汤华 +3 位作者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2-59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采集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和外周血,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均分为实验组(rAd-p53-DC)、对照组(rAd-...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采集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和外周血,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均分为实验组(rAd-p53-DC)、对照组(rAd-DC)和空白对照组。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转染2种来源的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Western blot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表明,实验组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表达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调,培养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明显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检测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淋巴结来源DC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外周血来源DC(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微小残留病、DC免疫耐受等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 树突状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