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oDA的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空间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开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205-208,共4页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eoDA方法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苏南为热点区,苏中、苏北为冷点区,且苏中、苏北地区的城市间差异也较显著,为全省践行节约集...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eoDA方法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苏南为热点区,苏中、苏北为冷点区,且苏中、苏北地区的城市间差异也较显著,为全省践行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A 江苏省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高淳县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玉杰 徐惠 +2 位作者 黎德松 龚敏飞 杨绍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95-4197,4280,共4页
以1996-2008年高淳县土地变更数据为资料,分析了12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年来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度下降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影响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经济增长和城镇... 以1996-2008年高淳县土地变更数据为资料,分析了12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年来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度下降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影响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全县GDP每增长1亿元,需新增建设用地23.29 hm2、减少耕地45.32 hm2;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减少耕地173.13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回归分析 高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淳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杰 徐惠 +1 位作者 黎德松 杨绍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以1996~2008年高淳县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12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表明:(1)12年来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度下降和建设用地的增加;(2)通过NOSA分析得出,影响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 以1996~2008年高淳县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12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表明:(1)12年来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度下降和建设用地的增加;(2)通过NOSA分析得出,影响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加速增长,园地和林地相对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预测分析 高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问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龚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04-309,共6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加速扩张,耕地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用何种途径盘活并且提高现有存量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来有效满足城市土地需求,优化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当前...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加速扩张,耕地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用何种途径盘活并且提高现有存量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来有效满足城市土地需求,优化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该研究采用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苏州市存量土地类型的基础上,对苏州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拓展政策空间、出台资金配套政策、明确部门职责等措施探索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新机制,提升苏州市国土资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水平,实现开辟建设用地新篇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土地 盘活 建设用地 优化配置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农业“1115”工程的SWOT分析
5
作者 孙玉杰 徐惠 +2 位作者 黎德松 李晓春 符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3-405,共3页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农业"1115"工程发展的内在优势、劣势、外在机遇、挑战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南京市农业"1115"工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南京市农业“1115”工程 SWOT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依附的近新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梦洁 龚敏飞 +2 位作者 吴红梅 路刘洪 曹雪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278-285,共8页
对近年地方依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地方依附的维度、地方依附的测度、地方依附的尺度、地方依附的前因后果和研究成果的应用等5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研究在概念体系、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本土化方面存在的... 对近年地方依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地方依附的维度、地方依附的测度、地方依附的尺度、地方依附的前因后果和研究成果的应用等5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研究在概念体系、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本土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展望了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地方依附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附 研究进展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政策影响下区域生态用地演变模拟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寿红 孙玉杰 +2 位作者 舒帮荣 王胜利 梁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0,共8页
规划政策能从宏观和微观尺度引导或限制土地利用的变化,引入规划政策可更准确模拟生态用地未来的空间布局,但已有生态用地变化模拟研究往往忽略了重要规划节点对生态用地变化的潜在影响。该文尝试将重要规划节点的区位因素纳入FLUS模型... 规划政策能从宏观和微观尺度引导或限制土地利用的变化,引入规划政策可更准确模拟生态用地未来的空间布局,但已有生态用地变化模拟研究往往忽略了重要规划节点对生态用地变化的潜在影响。该文尝试将重要规划节点的区位因素纳入FLUS模型,探讨生态用地演变模拟思路,并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采用2009年、2014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考虑规划区位因素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对2030年生态用地空间布局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引入规划区位因素模型的模拟结果比未引入规划区位因素模型模拟结果的OA系数在2014年、2016年分别提高了1.47%、2.87%,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6.7%、14.10%,说明引入规划区位因素能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精度;引入规划区位因素后,溧水区生态用地变化形态与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一致性较高,2030年的生态用地面积为85810.50hm2。将规划政策引入模型,能更好地识别生态用地潜在的空间分布,使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生态用地变化,可为生态用地规划决策及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规划政策 FLUS模型 溧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模型迁移的OLI影像光伏电池板场景识别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胜利 朱寿红 蒋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共5页
获取光伏电池板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信息对于国土调查、资源环境监测和能源结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光伏电池板的识别依赖于人工设计的中低层次特征,无法克服对象光谱不确定性、空间结构类型复杂等难题,算法普遍存在稳健性不... 获取光伏电池板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信息对于国土调查、资源环境监测和能源结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光伏电池板的识别依赖于人工设计的中低层次特征,无法克服对象光谱不确定性、空间结构类型复杂等难题,算法普遍存在稳健性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基于场景单元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空间信息,多数算法仅建立在少数标准数据集上,未考虑实际应用中遥感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等因素对图像场景深度特征表达的影响,制约了遥感技术在城市结构、经济社会知识挖掘方面的深入应用。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采用迁移学习和模型微调的策略,在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影像上进行光伏电池板场景识别。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提取电站场景的多层次特征,在形态结构复杂的电站场景中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光伏电池板 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 场景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承载力—潜力”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风险评估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玉杰 徐梦洁 +1 位作者 薛皓之 魏友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88-96,120,共10页
以南京市溧水区为研究区域,从国土开发动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未来开发潜力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风险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依托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溧水区国土空间开发风险进行了分维度和总体评价,最后采用三维风险矩阵,提取... 以南京市溧水区为研究区域,从国土开发动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未来开发潜力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风险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依托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溧水区国土空间开发风险进行了分维度和总体评价,最后采用三维风险矩阵,提取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结果表明:溧水区开发动力表现为中等偏下的水平;资源承载力水平较高,其中高承载力区域占比达到50.35%;可供开发的理论潜力总体较大,开发潜力一般和开发潜力高的区域占溧水区总面积的89.00%。综合来看,溧水区总体开发风险呈现较低的态势,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55.10%,高风险区域占1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开发动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未来开发潜力 风险评估 溧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矢量数据和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对象级分类样本自动选择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燕兰 王胜利 +1 位作者 朱寿红 刘文杰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共7页
针对目前的样本获取手段过于依赖人工制作,难以满足当前业务化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矢量数据和双线性差异化集成卷积神经网络支持的对象级样本自动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影像多尺度分割获取同质性较高的地物块状图斑... 针对目前的样本获取手段过于依赖人工制作,难以满足当前业务化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矢量数据和双线性差异化集成卷积神经网络支持的对象级样本自动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影像多尺度分割获取同质性较高的地物块状图斑,将历史矢量携带的标签信息赋值给该块状图斑;然后,通过图斑边界约束自适应生成多尺度样本集;最后,利用双线性差异化集成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的选择和纯化,通过属性关联实现对象级的高质量样本获取。无人机影像的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结合了历史矢量数据先验几何约束和属性信息,顾及了最新影像中地物的光谱特性、边界特征和纹理信息,并引入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了多尺度样本的纯化处理,实现了快速获取满足实际需求的高可靠性对象级分类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数据 双线性差异化集成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样本集 面向对象 样本自动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共性特征联合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光伏电站提取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胜利 张连蓬 +4 位作者 朱寿红 吉莉 柴琪 沈扬 张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2,共7页
遥感监督学习算法具有高度的样本依赖性,因遥感成像辐射偏差导致的数据不准确给监督分类带来较大的挑战,进而给资源监测与分析带来极大的应用困扰。本文针对在不同大气、辐射、光照和成像几何等条件下引起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位置遥感... 遥感监督学习算法具有高度的样本依赖性,因遥感成像辐射偏差导致的数据不准确给监督分类带来较大的挑战,进而给资源监测与分析带来极大的应用困扰。本文针对在不同大气、辐射、光照和成像几何等条件下引起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位置遥感图像上同一类别的分布存在差异现象,提出了一种多共性特征联合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光伏电站提取方法。在分析光伏电站光谱不确定性(数据偏移和波形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尝试将变换后的光谱特征、波形、纹理和波段比值等稳定性强的特征相结合,以期利用多特征间的互补性优势提高算法的泛化性能。首先将遥感影像的RGB波段转换为HLS格式,根据亮度维L计算FT纹理特征,同时加入色度H、饱和度S作为光谱特征,然后将光谱角和波段比值等对像元亮度值变化不敏感的特征考虑在内,以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作为分类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克服光谱的亮度值差异,且对结构复杂的光伏电站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不确定性 泛化性能 多共性特征 光伏电站 一类支持向量机 数据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叶峰 蒋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20-126,共7页
以如皋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基础,在讨论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公路及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皋市各镇农村居民点属于高密度地区,并呈现均匀分布格局;公路及河流两... 以如皋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基础,在讨论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公路及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皋市各镇农村居民点属于高密度地区,并呈现均匀分布格局;公路及河流两侧农村居民点比重可达到平均比重的6倍,且沿河流两侧比重更高;但公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影响距离要显著高于河流,其影响能力是河流的9倍,并由此导致沿公路和河流两侧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出现差异;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河流布局,交通干线是重要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交通 景观格局 如皋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生态脆弱性和生境质量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玉杰 闫刚 +2 位作者 刘玲俐 曹文德 徐玉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5,共9页
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或控制特定地段的某种生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市溧水区为研究区,首先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其次通过InVEST模型评价溧水区的生境质量情况,再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叠加提取... 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或控制特定地段的某种生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市溧水区为研究区,首先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其次通过InVEST模型评价溧水区的生境质量情况,再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叠加提取生态源地。再次从景观类型、坡度和高程三个选取指标,构建生态阻力面;最后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溧水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溧水区生态脆弱性总体呈现为“石臼湖水库、柘塘街道-永阳街道-晶桥镇”的轴线上生态脆弱度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源地面积19.4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25%,生态源地在南北方向上分布不均衡;修正后生态廊道共有30条,总长度为426.48 km,并提出构建“一环一轴多网”的生态安全格局,旨在为溧水区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规划提供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生态 生态安全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陵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寿红 殷少美 +2 位作者 唐伟 王叶峰 王胜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得出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数值;其次,利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出县域资源承载力综合值,探讨了广陵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级;最后,运用矩阵模型结合地块连片度... 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得出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数值;其次,利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出县域资源承载力综合值,探讨了广陵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级;最后,运用矩阵模型结合地块连片度确定了农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广陵区农业生产适宜和一般适宜的面积分别为13683.51和14302.90 hm^2,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40.86%和42.71%,区域整体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农用地 适宜性等级 地块连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产业地产价格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黎德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213-217,共5页
对南京市2005~2014年的产业用地出让价格状况、区域差异进行了阐述,并对南京市产业地产出让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产业地产出让均价在2005~2014年呈规律性增长态势,区位条件优越的区域产业地产平均出让价格较... 对南京市2005~2014年的产业用地出让价格状况、区域差异进行了阐述,并对南京市产业地产出让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产业地产出让均价在2005~2014年呈规律性增长态势,区位条件优越的区域产业地产平均出让价格较高,产业用地出让价格由高到低依次为南京市本级、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土地政策对南京市产业地产价格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土地出让最低价的调整对产业地产价格的作用,供地成本和土地供应量的变化也对产业地产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南京市产业用地规模与出让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区位状况的差异造成了南京市产业地产区域内部价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产 出让价格 影响因素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要素支撑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16
作者 许欣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2期60-62,共3页
借助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通过选取影响生态环境的5个因子进行单因子及综合因子评价,对六合区的生态空间要素支撑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合区生态空间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要素支撑... 借助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通过选取影响生态环境的5个因子进行单因子及综合因子评价,对六合区的生态空间要素支撑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合区生态空间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要素支撑水平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生态空间要素支撑水平较高的区域为马鞍街道、冶山街道及金牛湖街道,较低的区域是雄州街道和龙池街道。从总体上看,六合区的生态空间要素支撑能力不足,生态空间需进一步优化。为此,为提升六合区整体的生态空间要素支撑水平,对六合区不同镇街提出了因地制宜地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评价体系 空间布局 层次分析法 六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岸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以靖江市为例
17
作者 肖泽干 刘红军 孙玉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6期126-130,共5页
开展长江岸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对于岸线土地空间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靖江市2009年、2014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遥感数据通过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采用面积转移矩阵模型分析驱动因素,进而提... 开展长江岸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对于岸线土地空间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靖江市2009年、2014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遥感数据通过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采用面积转移矩阵模型分析驱动因素,进而提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各类景观面积消长变化有限,总体趋于稳定,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江区域开发强度趋向于饱和。2009-2018年长江岸线靖江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价值共增加了36482.57万元,表明该时期经济发展基本以各系统服务价值平衡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深化。从空间格局来看,靖江市沿江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水平大致呈现沿江低离岸高的特征。沿江地带建设活动频繁,建设用地占比较大,成为生态服务价值较低的区域;离岸地区水系较多,良好的生态资源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驱动力因素 长江岸线 靖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