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通过组蛋白H3K27去甲基化调控巨噬细胞糖代谢及炎症改善鼠胶原诱导关节炎
1
作者 郝文婷 潘伟 +4 位作者 梁晶 邵思琪 赵松 梅占彪 任义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8-2063,2070,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GSH)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建立体内模型:14只雌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CIA+PBS组和CIA+GSH组,第50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分离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记为BMDM1。(2)建立离体...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GSH)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建立体内模型:14只雌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CIA+PBS组和CIA+GSH组,第50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分离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记为BMDM1。(2)建立离体受损后免疫(TI)模型:分离培养正常小鼠BMDM,给予H3K27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J1及PBS预刺激细胞2 h,然后采用体内模型两组小鼠血清孵育24 h,具体分组如下:(CIA+GSH)+PBS组,(CIA+GSH)+GSKJ1组,(CIA+PBS)+PBS组,(CIA+PBS)+GSKJ组。于第6天以LPS(10 ng/ml)刺激细胞24 h,记为BMDM2。(3)将BMDM1、BMDM2细胞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生物学过程,通过qPCR检测糖代谢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PFK)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3g)mRNA水平。收集BMDM1、BMDM2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CIA+PBS组相比,CIA+GSH组小鼠关节肿胀程度减轻(P<0.05),关节炎评分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小鼠关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增多,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提示破骨细胞数目减少。(2)在BMDM1中,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CIA+GSH组与CIA+PBS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谷胱甘肽衍生物代谢过程、IL-6产生、炎症应答、固有免疫应答、主要代谢过程、糖脂结合等。与CIA+PBS组相比,CIA+GSH组Idh3g mRNA水平升高(P<0.05),PFK表达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在BMDM2中,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CIA+GSH)+PBS组与(CIA+PBS)+PBS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应答的激活、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调节、IL-6产生的调节、糖酵解过程的调节、1,3-β-D-葡聚糖等。与(CIA+PBS)+PBS组相比,(CIA+GSH)+PBS组Idh3g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FK表达水平降低(P<0.05),IL-6蛋白水平降低(P<0.05),两组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CIA+GSH)+GSKJ1组与(CIA+PBS)+GSKJ1组相比,Idh3g、PFK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IL-6、TNF-α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GSH代谢通过H3K27去甲基化调控BMDM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及炎症因子表达,缓解CIA小鼠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组蛋白 巨噬细胞 炎症代谢 胶原诱导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调节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研发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静 郑葵阳 张蓓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82-2487,共6页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终末产物,包括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两大类,其可通过作用于胆汁酸核受体和膜受体影响物质吸收和调节免疫应答、糖、脂和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稳态。胆汁淤积性肝病(CLD)是由胆汁淤积导致肝胆系统病变引起的肝脏疾病...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终末产物,包括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两大类,其可通过作用于胆汁酸核受体和膜受体影响物质吸收和调节免疫应答、糖、脂和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稳态。胆汁淤积性肝病(CLD)是由胆汁淤积导致肝胆系统病变引起的肝脏疾病,该病的发生首先表现为肝细胞和/或胆管损伤,继而进一步引起胆汁合成、分泌以及排泄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胆汁酸在CLD中的作用及机制已逐步得到阐明,并已有针对胆汁酸作用位点的靶向药物的研发。重点叙述胆汁酸代谢在CLD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归纳基于胆汁酸代谢治疗CLD的药物研发情况,为今后CLD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酸类 病理过程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发生受训后免疫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欣 钱心玉 +1 位作者 杨晓莹(指导) 潘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60-2669,共10页
只有适应性免疫系统才具有记忆性的传统观点目前正逐渐受到挑战。在缺乏适应性免疫的生物体(植物、无脊椎动物)以及脊椎动物体内,均发现了固有免疫系统(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在再次接触相同或无关病原体刺激时表现出增强或减... 只有适应性免疫系统才具有记忆性的传统观点目前正逐渐受到挑战。在缺乏适应性免疫的生物体(植物、无脊椎动物)以及脊椎动物体内,均发现了固有免疫系统(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在再次接触相同或无关病原体刺激时表现出增强或减弱的免疫反应,这一现象被称为受训后免疫(TI)或固有免疫记忆。经典的适应性免疫记忆具有特异性、抗原依赖性、由基因重排介导等特点,而TI则被认为是非特异性的、抗原无关的、由表观遗传学及代谢重编程介导的,因此TI是机体免疫记忆的一种新补充。研究证实TI是一把双刃剑,在维持健康和促进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TI的调控机制,将为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炎症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新颖视角。本文对TI的发现、特点、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表观遗传学及代谢重编程在单核巨噬细胞发生TI中的作用及最新的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训后免疫 固有免疫记忆 单核/巨噬细胞 表观遗传学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肥胖小鼠脂肪炎症和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溢 朱彬彬 +6 位作者 郑明选 孙芬芬 张悦 刘永佳 于英华 潘伟 杨晓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目的 探究香菇多糖(Mushroom)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和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为后期探讨Mushroom对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饮食(LF)组、高脂饮食(HF)组及高... 目的 探究香菇多糖(Mushroom)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和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为后期探讨Mushroom对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饮食(LF)组、高脂饮食(HF)组及高脂饮食+Mushroom(HF+Mushroom)组。连续饲喂15周,称量小鼠体质量、皮下和附睾白色脂肪组织,HE染色比较脂肪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炎症因子及糖酵解、脂肪酸氧化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LF组相比,HF组小鼠体质量、皮下和附睾白色脂肪质量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上调;同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4a10酶(CYP4a10)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HF组相比,Mushroom可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脂肪组织的质量和脂肪细胞的大小,下调脂肪组织中促炎因子和糖酵解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脂肪酸氧化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ushroom可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并改善脂肪组织的糖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香菇多糖 脂肪炎症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反应基因1/衣康酸在调控巨噬细胞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宇琪 于英华 潘伟(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592-2596,2601,共6页
免疫反应基因1(IRG1)是三羧酸循环的一种代谢酶,其催化顺乌头酸脱羧产生衣康酸。IRG1/衣康酸是巨噬细胞免疫与代谢的重要连接点,其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近年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证实,衣康酸是负向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代谢物,其可通... 免疫反应基因1(IRG1)是三羧酸循环的一种代谢酶,其催化顺乌头酸脱羧产生衣康酸。IRG1/衣康酸是巨噬细胞免疫与代谢的重要连接点,其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近年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证实,衣康酸是负向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代谢物,其可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及诱导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介导抗氧化等机制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此外,基于衣康酸设计的衍生物显示出对炎症疾病的治疗潜力。本文就IRG1/衣康酸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 免疫反应基因1 衣康酸 琥珀酸脱氢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毒素B亚单位对小鼠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向阳 杨莹 +4 位作者 张励才 颜超 孔凡运 郑葵阳 汤仁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对小鼠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C57雌性小鼠侧脑室注射CTB,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变化;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 CTB能够明...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对小鼠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C57雌性小鼠侧脑室注射CTB,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变化;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 CTB能够明显升高单核巨噬细胞、CD4^+T细胞及B细胞的比例;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9(IL-9)及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也相应升高。结论侧脑室注射CTB能够明显改变小鼠免疫应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B亚单位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脂代谢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波 郑葵阳 +1 位作者 吴忠道 张蓓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1)条/只,饲养6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1)条/只,饲养6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外周血检测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LO2肝细胞系,Nile red染色观察细胞脂质变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LO2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出现明显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外周血中的ALT、AST含量显著升高(t_(ALT)=6.432,P<0.01;t_(AST)=3.259,P<0.05)。感染后肝脏中脂滴明显减少;外周血TG、CHOL的水平显著降低(t_(TG)=7.154,P<0.01;t_(CHOL)=8.749,P<0.001);肝脏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Acly、Accs、Fas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_(Acly)=3.765,P<0.05;t_(Accs)=2.859,P<0.05;t_(Fasn)=3.888,P<0.05),脂质转运相关基因CD36以及脂质氧化分解相关基因Cpt 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_(CD36)=8.250,P<0.01;t_(Cpt1)=1.297,P<0.05);细胞水平结果显示,SEA组与DMEM组比,SEA刺激后LO2细胞脂质含量明显减少,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ACLY、ACC、FASN以及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DGAT和GPA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通过抑制肝细胞脂质合成和促进脂质分解下调肝脏脂质沉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质代谢 肝脏 肝细胞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那法尼对动物源丁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李球棣 丁奕博 +1 位作者 郭虹波 王文世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研究洛那法尼(Lonafarnib,LNF)对动物源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的影响,将完善对动物源HDV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其潜在致病性和传播特点奠定基础。利用点突变的方法对人源HDV复制模型进行改造来模拟动物源HDV的关键结构特征... 研究洛那法尼(Lonafarnib,LNF)对动物源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的影响,将完善对动物源HDV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其潜在致病性和传播特点奠定基础。利用点突变的方法对人源HDV复制模型进行改造来模拟动物源HDV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转染、抗生素筛选的方法构建模拟的动物源HDV复制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源HDV复制模型改造后的HDV复制与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F对动物源H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的HDV复制模型仍能在体外高效复制,可用于模拟动物源HDV的关键特征。与未处理组相比,LNF处理人源HDV复制模型后导致了HDV RNA的积累,而LNF对改造后的HDV样病毒的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发现人源HDV与动物源HDV在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药物的作用效果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 动物源丁型肝炎病毒 洛那法尼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抗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9
作者 刘丹 张继凯 +2 位作者 丁晓慧 郭虹波 王文世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复制的影响,为抗HEV治疗提供新型候选药物。用带有高斯荧光素酶的HEV复制子模型研究ASLAN003是否具有抗HEV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SLAN003对HEV RNA复制以及衣... 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复制的影响,为抗HEV治疗提供新型候选药物。用带有高斯荧光素酶的HEV复制子模型研究ASLAN003是否具有抗HEV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SLAN003对HEV RNA复制以及衣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计算ASLAN003的半数毒性浓度(CC_(50))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表明,ASLAN003在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HEV复制子在HEK 293T和Huh7细胞内的复制;ASLAN003在1μmol/L浓度能有效抑制HEV RNA复制,使其下降50%;在0.4μmol/L的浓度能够显著抑制衣壳蛋白ORF2的表达。通过对ASLAN003的细胞毒性和抑制HEV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CC_(50)为294μmol/L,而IC_(50)为0.231μmol/L。说明ASLAN003能够有效抑制HEV复制,提示其可作为潜在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 病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和排泄分泌产物对T细胞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张波 张蓓蓓 +5 位作者 程晓丹 华慧 于倩 颜超 汤仁仙 郑葵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Crude antigen,CA)、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s)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骨髓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iDC);磁珠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细胞的初始CD4+...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Crude antigen,CA)、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s)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骨髓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iDC);磁珠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细胞的初始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CD4+T细胞的纯度;抗原刺激DC细胞,实验分为PBS阴性对照组,LPS阳性对照组,CA和ESPs刺激组;负载抗原后的DC细胞与分选的CD4+T细胞共培养72h;Real time-PCR检测T-bet、GATA3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与PBS组相比,ESPs刺激组Tbet、GATA3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CA刺激组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与PBS组相比,ESPs刺激组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均升高(P<0.05),CA刺激组仅IFN-γ的分泌增高(P<0.05),IL-4无明显变化。结论 CA可能诱导宿主产生Th1型免疫应答,ESPs可能诱导宿主产生Th1型、Th2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DC细胞 CD4+细胞 成虫抗原 排泄/分泌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肝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孔德龙 崔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134,共6页
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能识别来自损伤细胞和病原生物释放的信号分子,介导caspase-1活化,从而剪切活化细胞因子IL-1β和IL-18。IL-1β是一种正反馈式促炎因子,可放大炎症反应。与其他炎症反应不同,NLRP3炎症小体活化需要两... 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能识别来自损伤细胞和病原生物释放的信号分子,介导caspase-1活化,从而剪切活化细胞因子IL-1β和IL-18。IL-1β是一种正反馈式促炎因子,可放大炎症反应。与其他炎症反应不同,NLRP3炎症小体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参与,因而具有较高的激活阈值。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肝疾病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病因诱导的肝疾病及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已证明,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肝细胞损伤、细胞活化以及促进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有助于转化应用到临床治疗实践中,为肝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炎症小体的功能、活化机制及其不同肝损伤过程中的活化及生物学功能效应,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报道,对NLRP3炎症小体在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慢性HCV感染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NLRP3炎症小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在多烯磷脂酰胆碱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文清 戚艳 +4 位作者 沙若荷 章欣 陈静越 潘伟 孙芬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临床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s,M)炎症的调控作用以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目的研究临床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s,M)炎症的调控作用以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明确PPC的抗炎效果及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铺于细胞培养板,分别加入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SF1670(PTEN抑制剂,15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SF1670(150 ng/mL)以及等体积PBS,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沉淀及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6、IL-10、TNF-α含量;RT-PCR检测细胞中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PBS组,PPC组TNF-α、IL-6、IL-10分泌量无明显差异;相比LPS组,PPC+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1)。相比LPS组,PPC+LPS组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上高。相比PPC组,PPC+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相比PPC+LPS组,PPC+LPS+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10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PPC可通过上调PTEN表达以抑制LPS诱导M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巨噬细胞 PTEN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衣壳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其兔抗血清制备
13
作者 孙芬芬 高玉龙 +1 位作者 潘伟 王笑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175-177,共3页
通过制备原核表达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衣壳蛋白(VP1),以进行抗VP1蛋白兔源血清制备。首先以CIAV M990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末端截短129个氨基酸的VP1基因片段(VP1Nd129),经EcoRⅠ/SalⅠ酶双酶切处理后与经相同酶切处理的p ET28a... 通过制备原核表达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衣壳蛋白(VP1),以进行抗VP1蛋白兔源血清制备。首先以CIAV M990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末端截短129个氨基酸的VP1基因片段(VP1Nd129),经EcoRⅠ/SalⅠ酶双酶切处理后与经相同酶切处理的p ET28a(+)载体连接,获得阳性重组子p ET-28a-VP1Nd129,将其转化入E.coli BL21(DE3)菌,经IPTG诱导,表达出VP1Nd129蛋白;后者通过Ni-NTA树脂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该血清的特异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滴定其效价。结果显示,CAV VP1Nd129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免疫兔获得的抗血清可与真核细胞表达的全长VP1蛋白特异性反应。表明本试验成功对VP1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制备的兔抗血清反应性好,为深入开展CIAV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VP1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兔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来源的分子伴侣rCsHscB对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华慧 董昕 +6 位作者 张雨钊 方凡 张蓓蓓 李向阳 于倩 郑葵阳 颜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4-670,共7页
目的研究华支睾吸虫来源的分子伴侣rCsHsc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诱导大肠杆菌表达体外获得高纯度重组rCsHscB蛋白。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C组(n=10)、rCsHscB组(n=10)、DSS组(n=15)和DSS+rCs... 目的研究华支睾吸虫来源的分子伴侣rCsHsc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诱导大肠杆菌表达体外获得高纯度重组rCsHscB蛋白。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C组(n=10)、rCsHscB组(n=10)、DSS组(n=15)和DSS+rCsHscB组(n=15),采用2%的DSS常规建立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rCsHscB组和DSS+rCsHscB组在给予DSS同一周的第4、7天腹腔注射125μg/mL rCsHscB,NC组和DSS组注射无内毒素PBS。第84天处死小鼠后对结肠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结肠匀浆上清中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Western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JNK和P38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rCsHscB组小鼠未出现不良反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胶原纤维沉积加重,外周血及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比例升高、CD4^(+)T/CD8^(+)T细胞比值明显上升。结肠匀浆上清中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IL-10分泌没有明显变化(P=0.11),ERK1/2、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与DSS组比较,DSS+rCsHscB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缓解、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外周血及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结肠匀浆上清中IL-6及MCP-1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03),ERK1/2、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rCsHscB对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预防改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MAPK抑制促炎因子产生并调控CD4^(+)T/CD8^(+)T细胞平衡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rCsHscB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佳男 霍裕婧 +2 位作者 刘训洲 时赛 于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新成员,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通过结合胞外受体基质裂解素2(ST2),可调控多种靶细胞,广泛参与过敏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在寄生虫感染方面,由于不同虫体致病机制不同,IL...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新成员,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通过结合胞外受体基质裂解素2(ST2),可调控多种靶细胞,广泛参与过敏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在寄生虫感染方面,由于不同虫体致病机制不同,IL-33表达时相不同,因此其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基质裂解素2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A/1J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慧雯 郝文婷 +5 位作者 陈德生 张雅文 陆云娟 李向阳 秦苏萍 潘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0,共4页
目的建立DBA/1J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从形态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多方面对该模型进行鉴定。方法将牛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Ⅱ)与佐剂混合并充分乳化,于DBA/1J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初次免疫,... 目的建立DBA/1J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从形态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多方面对该模型进行鉴定。方法将牛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Ⅱ)与佐剂混合并充分乳化,于DBA/1J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初次免疫,21 d后同样的方法进行再次免疫。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关节肿胀程度等形态学指标,进行踝关节病理检查,并用CB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造模组小鼠体重于首免后35 d开始下降并持续低于对照组。于28 d,造模组小鼠出现足爪红肿,35 d足爪肿胀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62 d发病率高达90%。病理学检测显示,造模组小鼠关节腔变窄,滑膜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软骨结构不同程度破坏。相比于对照组,造模组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FN-γ、MCP-1显著升高(P<0.05),而抗炎因子IL-10轻微下降(P>0.05)。结论 DBA/1J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可成功诱导CI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1J小鼠 牛Ⅱ型胶原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DDC诱导小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倩扬 杨慧敏 +6 位作者 李静 徐娜 刘继鑫 张蓓蓓 于倩 郑葵阳 颜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3,5-diethoxycarbonyl 1,4-dihydrocollidine(DDC)诱导的小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DDC饮食(0.1%DDC)造模组和DDC造模+雷...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3,5-diethoxycarbonyl 1,4-dihydrocollidine(DDC)诱导的小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DDC饮食(0.1%DDC)造模组和DDC造模+雷帕霉素(RAPA)治疗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5 mg/kg体重),每天注射1次,连续7 d。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检测肝病理及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CK19和Ki67,分析肝胆管增生程度;qRT-PCR检测Il6、Tnfa、Il1b、Timp1、Tgfb和Col1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NF-κB信号通路蛋白活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DC造模组小鼠肝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显著的胆管增生,其炎症(Il6、Tnfa和Il1b)和纤维化(Timp1、Tgfb和Col1)相关因子mRNA表达上调。而在雷帕霉素治疗组,DDC饮食所致的小鼠肝炎症反应和胆管增生性损伤明显改善,炎症(Il6、Tnfa和Il1b)和纤维化(Timp1、Tgfb和Col1)相关因子mRNA水平降低,Akt、mTOR和NF-κBp65蛋白磷酸化水平亦降低。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NF-κB信号通路,改善DDC诱导的小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DDC 胆管损伤 Akt/mTOR/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晴晴 孙芬芬 +2 位作者 张欣 潘伟 杨晓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5,107,共5页
肝纤维化是指肝在修复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损伤时出现的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参与肝... 肝纤维化是指肝在修复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损伤时出现的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参与肝纤维化进程。本文就PTEN调控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肝星状细胞 肝细胞 肝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T61通过减缓滑膜细胞增殖抑制Balb/c小鼠关节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向阳 秦苏萍 +5 位作者 程万鹏 华慧 于倩 颜超 郑葵阳 汤仁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89-1393,共5页
目的探讨GANT61对小鼠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组和GANT61组。CIA组和GANT61组运用牛Ⅱ型胶原诱发小鼠关节炎模型,GANT61组于二次免疫后第0、3、6、9、12、15、18、21天尾静脉注射G... 目的探讨GANT61对小鼠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组和GANT61组。CIA组和GANT61组运用牛Ⅱ型胶原诱发小鼠关节炎模型,GANT61组于二次免疫后第0、3、6、9、12、15、18、21天尾静脉注射GANT61。同时观察四肢关节及脚掌情况,并进行临床评分。于初免后第39天,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及血清,检测中性粒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收集一侧关节,病理学检查,收集另一侧关节滑膜组织,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术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ANT61能够减轻关节肿胀程度,降低关节临床评分,同时关节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降低。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也低于CIA组。滑膜细胞增殖程度降低,凋亡数量增加。结论 GANT61能够通过抑制滑膜细胞增殖,减轻Balb/c小鼠关节炎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T61 滑膜成纤维细胞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K25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EAE小鼠病变进程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一凡 谢金玉 +6 位作者 陈迎玉 邓嘉欣 冯巧 韩欣 史震 周峰 刘晓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18,共8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5(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25,STK25)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5(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25,STK25)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35-55)诱导小鼠EAE模型,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脊髓组织中STK2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的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STK25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干扰素(interferon,IFN)-γ体外刺激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后不同时间,上述方法检测STK25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变化。将特异性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对照及STK25敲减的重组慢病毒悬液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IFN-γ刺激,测定TNF-α与IP-10的转录水平;同时给予小鼠病毒悬液7 d后,诱导EAE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STK2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脊髓炎性因子与趋化因子转录水平。HE和劳克坚牢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观察脊髓炎症细胞浸润与髓鞘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E组小鼠STK2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性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转录与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STK25的表达明显下降。IFN-γ体外刺激星形胶质细胞STK25表达降低时,炎性因子生成增加;进一步敲减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的STK25基因,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及体内EAE小鼠脊髓中炎性因子与趋化因子的生成显著升高,同时加剧了EAE小鼠脊髓炎症细胞浸润与髓鞘脱失。结论:STK25可能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调节炎性与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参与EAE小鼠的病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5 星形胶质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