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维材料的自供电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宇航 赵伟玮 +1 位作者 刘宏微 吕俊鹏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6,共14页
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可在无外部供能时将入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探测功能。结合低维材料可将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尺寸缩小至微纳量级,从而进一步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本文介绍了基于自供电技术的低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架构及工作... 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可在无外部供能时将入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探测功能。结合低维材料可将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尺寸缩小至微纳量级,从而进一步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本文介绍了基于自供电技术的低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架构及工作原理,总结了当前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应用进展,讨论了自供电光电探测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新型自供电光电探测器的材料选择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电 光电探测器 低维材料 异质结 光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连续位移的原理与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海涛 王鸣 +1 位作者 赖方明 韩道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7,共4页
提出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移动物体的连续位移.激光照射粗糙表面形成散斑场,用CCD记录粗糙表面移动时的序列散斑图像,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散斑图像,确定粗糙表面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可以高精度地测出连续移动... 提出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移动物体的连续位移.激光照射粗糙表面形成散斑场,用CCD记录粗糙表面移动时的序列散斑图像,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散斑图像,确定粗糙表面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可以高精度地测出连续移动物体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 自相关函数 连续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晶体光子带隙液体折射率传感实验
3
作者 张智 闫海涛 +2 位作者 李立本 郝辉 王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1,96,共5页
利用胶体晶体的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变化对折射率传感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上对胶体晶体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设计模具制备了胶体晶体,并用扫描电镜对胶体晶体进行了表征和用红外光谱仪测试了胶体晶体的光子带隙。研究结... 利用胶体晶体的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变化对折射率传感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上对胶体晶体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设计模具制备了胶体晶体,并用扫描电镜对胶体晶体进行了表征和用红外光谱仪测试了胶体晶体的光子带隙。研究结果表明:胶体晶体光子带隙的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利用光纤间的耦合对胶体晶体的光子带隙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iO2胶体晶体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为1 445.5 nm,且在不同液体环境下,其中心波长发生变化,能够形成新的传感机理,为胶体晶体在传感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晶体 折射率 传感 光子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SA-DBN的室内可见光指纹定位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鹏云 邵建华 +3 位作者 王宗生 程悦 杨薇 杜聪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室内可见光定位在精度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室内可见光指纹定位算法。首先,采用信号强度特征值与位置坐标建立离线... 室内可见光定位在精度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室内可见光指纹定位算法。首先,采用信号强度特征值与位置坐标建立离线指纹库;其次,利用麻雀搜索算法较好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的能力,对深度置信网络的初始权阈值进行优化,建立网络训练模型,对待定位目标的位置进行预测,避免了DBN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最后,利用已建立的离线指纹库数据,计算定位误差并分析。在4 m×4 m×2.5 m的空间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3.51 cm,定位误差在6 cm以内的概率为89.9%,与DBN定位算法相比,平均定位误差下降了约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室内定位 麻雀搜索算法 深度置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透镜相位的多维度轨道角动量全息(特邀)
5
作者 于鑫阳 李发静 +3 位作者 罗嘉祺 陈克莉 聂守平 袁操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4,共12页
光学轨道角动量全息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存储和加密技术,但轨道角动量这一单个维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复用容量需求,拓展额外的复用自由度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种将多参数可调的自由透镜相位引入轨道角动量全息中实现径向、... 光学轨道角动量全息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存储和加密技术,但轨道角动量这一单个维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复用容量需求,拓展额外的复用自由度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种将多参数可调的自由透镜相位引入轨道角动量全息中实现径向、角向和轴向三个维度联合复用的方案。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只有用与编码拓扑荷值l符号相反的、径向位移参数r0以及焦距f相同的自由透镜相位所调制的完美光学涡旋照射时,方可重建出正确的目标图像。此外,将自由透镜相位中的形状控制因子q作为额外的编码载体,进一步增加复用全息的信道数量。同时,还证明了基于自由透镜相位的轨道角动量全息可以实现分数阶拓扑荷复用。该技术将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与光场调控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全息加密的安全性,增加了复用信道的自由度,在通信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复用全息 光场调控 自由透镜 完美光学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折叠通道结构的低频通风吸声体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藤远 徐家豪 +1 位作者 成涛 朱兴凤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为了消除或减少低频噪声,该文提出了一种低频通风超材料吸声体。该吸声体由对称的折叠通道结构组成,具有深度亚波长、高通风空间占比和低频高效吸声的特性。通过传递矩阵方法、有限元模拟和四传声器实验法,揭示了对称折叠通道结构通风... 为了消除或减少低频噪声,该文提出了一种低频通风超材料吸声体。该吸声体由对称的折叠通道结构组成,具有深度亚波长、高通风空间占比和低频高效吸声的特性。通过传递矩阵方法、有限元模拟和四传声器实验法,揭示了对称折叠通道结构通风吸声的物理机制。首先在理论上分析单个吸声体的通风吸声性能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在共振频率423 Hz附近,吸声系数大于0.9,通风空间占比高达40%。其次,吸声单体的共振频率可通过改变折叠通道的长度来灵活调控,组合多个不同共振频率的吸声单体可以拓宽吸声体的有效吸声带宽。由4个吸声单体组合的通风吸声体可实现314~366 Hz频率范围内的高效声吸收(吸声系数大于0.8),且通风空间占比达到35%,而结构厚度仅为314 Hz时波长的1/10。该低频通风吸声体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和容易制造等特点,在低频通风降噪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低频吸声体 宽带吸声 通风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路口多相位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淑燕 陈森发 黄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61-963,967,共4页
模糊控制不需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随机性的城市交通控制。此文同时考虑多相位和倒计时问题,讨论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单路口多相位的交通信号进行控制,提出以当前相、后继相的车辆等待长度决定相位信号配时。文... 模糊控制不需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随机性的城市交通控制。此文同时考虑多相位和倒计时问题,讨论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单路口多相位的交通信号进行控制,提出以当前相、后继相的车辆等待长度决定相位信号配时。文中重点讨论该二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给出该模糊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利用Mcs96提供的Watch Dog,结合软件设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由于每一相位的配时是根据路口实时数据经模糊推理一次确定,该系统可用于安装倒计时器的路口,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 模糊控制系统 设计 多相位 单路口交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次滤波技术的单次曝光三维物体数字全息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亮 冯少彤 +1 位作者 聂守平 黄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357,共4页
为了改善数字全息重构像质量以达到可实际利用的目的,首先采用以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为基础的三维物体全息实验光路,运用单次曝光的方法,记录了真实三维物体的数字全息图。由于对该全息图直接计算得到的重构像,受零级衍射光斑和散斑噪声... 为了改善数字全息重构像质量以达到可实际利用的目的,首先采用以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为基础的三维物体全息实验光路,运用单次曝光的方法,记录了真实三维物体的数字全息图。由于对该全息图直接计算得到的重构像,受零级衍射光斑和散斑噪声的影响较大,使得重构像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为此采用了一套独特的多重滤波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即综合运用小波分析与收缩加权平均滤波对实验获得的数字全息图及其数字重构像进行滤波处理,成功地消除了数字重构像中的零级衍射光斑、减小了散斑噪声的影响,得到逼真的三维物体重构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显著提高三维物体重构像的质量。由于采用单次曝光,无需记录多幅图像,此方法便于在实时图像分析处理等领域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数字全息术 图像处理 小波分析 收缩加权平均滤波 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DNA紫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殿凤 柯惟中 +1 位作者 陈年凤 籍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12-2015,共4页
分别检测了DNA与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混合物经10和30 min紫外辐射的拉曼光谱,紫外线的辐 射照度为18.68W·m-2。实验表明,维生素C对DNA损伤的影响与其浓度密切相关。低于0.35 mmol·L-1 的维生素C对紫外线诱发的DNA损伤具有明... 分别检测了DNA与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混合物经10和30 min紫外辐射的拉曼光谱,紫外线的辐 射照度为18.68W·m-2。实验表明,维生素C对DNA损伤的影响与其浓度密切相关。低于0.35 mmol·L-1 的维生素C对紫外线诱发的DNA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保护效果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越来越好,0.35 mmol·L-1时保护效果最佳。当维生素C的浓度高于0.35 mmol·L-1时,在10 min的紫外辐射中,维生素C 不仅没有保护DNA,反而促进了DNA的损伤,DNA被损伤的程度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 30 min的紫外辐射中,相对于不加VC的紫外辐射,维生素C对DNA仍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DNA 维生素C 紫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颜色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家胜 罗小彬 +2 位作者 葛学峰 王欣 赵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脉冲光源照明、双光纤束导光的新型颜色传感器 ,光电探测器由光电二极管和覆盖其上方的滤色片组成。用光电积分法进行测量 ,在整个可见光谱区间内 ,对反射光谱功率进行积分 ,得到被测物体的颜色三刺激值X、Y、Z。同步...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脉冲光源照明、双光纤束导光的新型颜色传感器 ,光电探测器由光电二极管和覆盖其上方的滤色片组成。用光电积分法进行测量 ,在整个可见光谱区间内 ,对反射光谱功率进行积分 ,得到被测物体的颜色三刺激值X、Y、Z。同步控制脉冲光源发光与电路测量 ,由双光路捡测系统测量颜色三刺激值X、Y、Z和脉冲光源的微小变化 ,并根据后者对测试结果实时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传感器 设计 反射光颜色测量 光电积分法 脉冲光源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射对小牛胸腺DNA水溶液影响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殿凤 柯惟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70-1372,共3页
报道了小牛胸腺DNA水溶液经9,20,40min紫外辐射的拉曼光谱图,紫外线的辐射照度为1868W·m-2。实验结果表明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在起主要作用的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是严重的,短短10min的紫外辐射就使1094cm-1这个强峰分裂成几个小峰... 报道了小牛胸腺DNA水溶液经9,20,40min紫外辐射的拉曼光谱图,紫外线的辐射照度为1868W·m-2。实验结果表明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在起主要作用的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是严重的,短短10min的紫外辐射就使1094cm-1这个强峰分裂成几个小峰,说明DNA的构象受到破坏,DNA的构型发生变化,部分单双键发生了断裂,出现了各种各样由于DNA键断裂产生的多核苷酸;4种碱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碱基间的氢键造成断裂,其中嘧啶、嘌呤碱基受到的损伤较为严重;紫外辐射对脱氧核糖也产生了破坏。另外,该实验也表明,在水溶液中,DNA以B型结构为主,局部的A型结构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 DNA 损伤 多核苷酸 脱氧核糖 局部 影响 拉曼光谱 水溶液 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集-神经网络的磨粒模式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明赞 陈淑燕 +1 位作者 陈森发 赵卫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应用粗集理论中最小约简的近似算法 ,对磨粒的形状参数进行约简 ,找出判断磨粒模式的形状参数长短轴比 Rt和圆度 Rd,同时采用这些参数训练神经网络以进行磨粒模式识别 .结果表明 :应用此算法 ,对 63个已知样本和历时 2年多对柴油机 1 4 ... 应用粗集理论中最小约简的近似算法 ,对磨粒的形状参数进行约简 ,找出判断磨粒模式的形状参数长短轴比 Rt和圆度 Rd,同时采用这些参数训练神经网络以进行磨粒模式识别 .结果表明 :应用此算法 ,对 63个已知样本和历时 2年多对柴油机 1 4 5个润滑油油样进行制谱分析判断 ,准确率在 90 %以上 ,比原来用模糊识别的准确率提高了约 1 0个百分点 ;使用 BP网络减化了网络结构 ,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加快 ,整个系统变得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粗集 神经网络 磨粒识别 铁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搜索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室内可见光定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杜聪 邵建华 +3 位作者 杨薇 王宗生 邓莲佳 沈宏杰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采用信号强度特征建立指纹库,通过网格搜索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SVM回归算法建模位置坐标和信号强度特征的映射关系,实现对待定位点位置坐标的预测。在待定位点误差范围内建立子集指纹库,根据欧式距离的远近分配权值,对预测... 采用信号强度特征建立指纹库,通过网格搜索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SVM回归算法建模位置坐标和信号强度特征的映射关系,实现对待定位点位置坐标的预测。在待定位点误差范围内建立子集指纹库,根据欧式距离的远近分配权值,对预测到的坐标进一步优化,实现误差最小化。将没有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与用网格搜索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优化后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网格搜索法优化后的SVM回归算法可以实现良好的定位效果,最终平均定位误差可达到0.042 m,且算法所需时间优于蚁群算法,寻找全局最优解优于粒子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网格搜索法 可见光 室内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离群交通数据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淑燕 王炜 瞿高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3-726,共4页
为了提高交通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或者提取重要的有价值的隐藏信息,将离群数据挖掘技术引入交通数据处理.首先分析了3种典型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以及基于密度的方法的原理、特点和时间复杂性;其次给出... 为了提高交通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或者提取重要的有价值的隐藏信息,将离群数据挖掘技术引入交通数据处理.首先分析了3种典型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以及基于密度的方法的原理、特点和时间复杂性;其次给出了2个实例分析,一是在建立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前,将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距离的离群检测方法分别用于交通量时间序列,寻找离群数据;二是将基于距离的方法和基于密度的方法用于路面平整度检测.实例研究表明,离群数据挖掘算法可有效识别异常交通数据,在交通工程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数据 离群数据挖掘 识别 基于统计的方法 基于距离的方法 基于密度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聚乳酸支架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动态热机械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昉 盛沈俊 +1 位作者 郭各朴 马青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05-2512,共8页
采用无溶剂二氧化碳固态发泡技术,在2.5、3.5、4.0和5.0 MPa饱和压力下制备了泡孔孔径为350-20μm的聚乳酸支架材料.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动态热机械分析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测定了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分解速率、储存/损耗模量和... 采用无溶剂二氧化碳固态发泡技术,在2.5、3.5、4.0和5.0 MPa饱和压力下制备了泡孔孔径为350-20μm的聚乳酸支架材料.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动态热机械分析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测定了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分解速率、储存/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等参数,并利用Kissinger、Ozawa-Doyle和Vyazovkin方程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计算,推算了氮气环境下材料的降解时间和使用寿命.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压力的减小,支架材料的泡孔孔径增大,材料的柔韧性增强,表观活化能降低,降解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支架材料 固态发泡 热重分析 动态热机械分析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交通信号配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瞿高峰 陈淑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和停车次数最小为目标,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模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各相位最优配时参数绿信比和周期时长。以某一交叉口为实例,将此方法配时结果与经典配时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交叉口车辆停车... 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和停车次数最小为目标,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模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各相位最优配时参数绿信比和周期时长。以某一交叉口为实例,将此方法配时结果与经典配时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交叉口车辆停车次数略有上升,通行能力略有降低,但是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大大降低。这表明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交叉口配时问题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 信号配时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晶体的垂直沉积法制备及其光学特性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文华 王鸣 +2 位作者 喻平 刘青 闫海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4,58,共4页
通过控制溶剂蒸发温度和液体表面下降的速度,用垂直沉积法快速地制备出完整的二氧化硅胶体光子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样品的面心立方结构,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透射光谱研究了其光子带隙特性,为利用模板技术制备... 通过控制溶剂蒸发温度和液体表面下降的速度,用垂直沉积法快速地制备出完整的二氧化硅胶体光子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样品的面心立方结构,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透射光谱研究了其光子带隙特性,为利用模板技术制备具有完全带隙的有序孔结构提供理想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光子晶体 带隙 垂直沉积法 SIO2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焦显微拉曼在司法鉴定中甄别印章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籍康 赵杰 +1 位作者 高蓉 衡航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以红外激光785nm作激发光源,对几种不同品牌的印泥、印油和打印油分别做了拉曼光谱图.结果表明:印泥、印油含酯类物质,在拉曼光谱上有1235cm-1特征峰;彩色喷墨打印油含醇类物质,在拉曼光谱上有1086cm-1的特征...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以红外激光785nm作激发光源,对几种不同品牌的印泥、印油和打印油分别做了拉曼光谱图.结果表明:印泥、印油含酯类物质,在拉曼光谱上有1235cm-1特征峰;彩色喷墨打印油含醇类物质,在拉曼光谱上有1086cm-1的特征峰.借此,可用拉曼光谱来区分印泥、印油与打印油.此外,不同品牌印泥、印油和打印油的拉曼光谱都有各自的特征峰,利用这些特征峰可以准确地辨别出印泥、印油的品牌或判断印章是否为伪造.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为司法鉴定中如何鉴别文书中伪造印章,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准确、无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印迹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角度特征的CNN可见光室内定位算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薇 邵建华 杜聪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可见光室内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角度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可见光室内定位算法。首先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的基础上,考虑到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 针对可见光室内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角度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可见光室内定位算法。首先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的基础上,考虑到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 LED)辐射角度对接收端PD(Photo Detector, PD)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影响,融合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角度特征信息建立空间三角模型,构建基于角度特征值的位置指纹库,接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定位模型,预测待定位目标的位置,然后通过指纹库中的已知指纹点,计算定位误差,得到高精度的室内定位误差。最后在4 m×4 m×2.5 m实验空间中验证该算法,得到平均定位误差为4.16 cm,且定位误差累积分布在4.5 cm以内的概率为80%,在8 cm以内的概率为90%,定位误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位置指纹库 卷积神经网络 平均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交通量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益 高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灰色预测适合于原始数据序列按指数规律变化的问题,而马尔柯夫适用于预测随机波动大的动态过程.有机地结合两者构成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方法,可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该方法首先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而后对相对误差序列进行... 灰色预测适合于原始数据序列按指数规律变化的问题,而马尔柯夫适用于预测随机波动大的动态过程.有机地结合两者构成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方法,可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该方法首先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而后对相对误差序列进行马尔柯夫预测,最后用该预测值修正GM(1,1)的预测结果,因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使用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方法对苏州某交叉口实时交通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优于单一灰色GM(1,1)预测.实验表明,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方法用于交通量预测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量 预测 灰色马尔柯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