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遗传与食味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龚红兵 曾生元 +9 位作者 李闯 左示敏 景德道 林添资 陈宗祥 张亚芳 钱华飞 余波 盛生兰 潘学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3-1093,共11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和主要食味性状分析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结构。50对SSR引物中有41对存在多态性,41对多态性标记在86个品种间共扩增出113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6个,平均2.7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异范围为0.02-0... 利用SSR分子标记和主要食味性状分析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结构。50对SSR引物中有41对存在多态性,41对多态性标记在86个品种间共扩增出113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6个,平均2.7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异范围为0.02-0.84,平均为0.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2-0.68之间,平均为0.37;遗传聚类分析可将86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正季长日照情况下,品种间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在遗传聚类的I、II、III类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食味分值则反之;而在短日照条件下,第II、第III大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较正季显著升高,食味值显著下降,而第I类型品种降幅不大;总体而言,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一般且遗传背景相近,拓宽遗传基础是培育环境钝感型优质食味粳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粳稻 食味品质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剧成欣 张耗 +2 位作者 董晶晶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稻米》 2013年第6期11-16,共6页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品种株型和基因型,结合种植年代将其分为6个类型,研究了江苏省粳型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米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品种株型和基因型,结合种植年代将其分为6个类型,研究了江苏省粳型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米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消减值和米粉中氮素、硫素含量降低,氮碳的稳定同位素比值降低,整精米率和崩解值提高;产量随品种演进而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说明江苏粳型水稻品种改良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产量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其创新——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项目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力坚 杜永林 +3 位作者 葛自强 孙成明 刘涛 陈瑛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221-3224,共4页
在介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实施的转化项目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期为提高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创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花后氮素吸收·转移生理生态与模拟研究进展
4
作者 施金琦 姜玲玲 +4 位作者 季敏佳 陈欢 钱思航 方洲 庄恒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875-9877,共3页
禾本科作物开花后是产量形成的最主要时期.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的50%~90%,开花后叶片量和质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开花后氮素的吸收和分配.花后氮素的吸收与运转还与氮素的生理效率密切相关.作物生长模拟技术... 禾本科作物开花后是产量形成的最主要时期.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的50%~90%,开花后叶片量和质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开花后氮素的吸收和分配.花后氮素的吸收与运转还与氮素的生理效率密切相关.作物生长模拟技术在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动态过程和作物管理决策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该研究就作物花后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生理生态、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动态模拟以及开花后氮素吸收、转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生产情况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世博 施龙建 +5 位作者 俞春涛 陈国清 刘志勇 袁建华 陆卫平 陆大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0-1418,共9页
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绿色增效是有效提高种植收益,提升农户种植玉米积极性,保障玉米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对江苏省2013-2017年全省的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江苏省玉米生产农户的基... 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绿色增效是有效提高种植收益,提升农户种植玉米积极性,保障玉米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对江苏省2013-2017年全省的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江苏省玉米生产农户的基本情况,投入和产出,品种,密度,播期,肥料施用,耕作方式。并明确了限制江苏省玉米产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因子(玉米价格低效益差、玉米螟、干旱、土壤不够肥沃、锈病、种植方式不适宜、种植密度较高或较低、倒伏、涝渍、大小斑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普通玉米的发展应以耐密多抗品种为载体,以机械化栽培为核心,配套集成适期播种,合理增密,精确施肥,综合防控,机械晚收,秸秆还田等技术,形成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玉米生产省工节本,丰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农户 种植成本 机械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早熟晚粳高产水稻新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越 胡静 +9 位作者 陈琛 张家星 李万元 唐东南 仲军 羊彬 朱正康 姚友礼 王余龙 董桂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9-630,共12页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实收产量均高于对照宁粳1号,平均增加7.87%,其中,武运粳29、武运粳23、扬粳4227、通粳981极显著高于对照;新品种总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4.97%、2.85%。随着品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稻谷产量均增加;2)高产新品种干物质生产量高、吸氮强度大、单穗吸氮量多和抽穗后吸氮量多,导致总吸氮量多;3)高产新品种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大,氮素比例下降值大,成熟期茎鞘叶氮素比例低,结实期穗氮素增加量大,成熟期穗氮素比例高,这些特征均有利于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后者;4)高产新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产量越高趋势越明显。总氮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但前者的影响更大。吸氮量高的品种氮肥利用率也较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结论】在苏南稻区,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氮肥(素)吸收利用率、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比对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晚粳 高产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阳阳 江军梁 +3 位作者 陈泽 窦志 邢志鹏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4,共4页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方式,近年因其模式多元、多产融合和收益显著而得以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方式,近年因其模式多元、多产融合和收益显著而得以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江苏省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海莲 刘敏 +3 位作者 郭旻 李荣德 张宏根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b降幅最大,只有野生型的2%。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中类囊体和基粒片层数量明显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黄绿叶突变体由一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ygl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约380kb的区段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ORF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5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CAO1即为ygl10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 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容双平台的玉米糯质基因InDel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
9
作者 朱维佳 王蕊 +11 位作者 薛英杰 田红丽 范亚明 王璐 李松 徐丽 卢柏山 史亚兴 易红梅 陆大雷 杨扬 王凤格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0-2340,共11页
为了实现糯玉米中糯质基因变异类型的快速鉴定、了解其在现代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针对wx-D7、wx-D10、wx-124、wx-hAT等4种常见的糯质基因InDel变异开发功能标记,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甜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分... 为了实现糯玉米中糯质基因变异类型的快速鉴定、了解其在现代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针对wx-D7、wx-D10、wx-124、wx-hAT等4种常见的糯质基因InDel变异开发功能标记,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甜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分子检测平台验证糯质功能标记的特异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4种Waxy功能标记在KASP平台和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均能够实现特异性基因分型,且能够有效区分普通玉米与糯质玉米,并确定糯玉米中Waxy基因的变异类型。针对玉米自交系,当检出特异性糯质功能标记时,可依据4种糯质变异类型确定待测样品的糯质基因单倍型并判断其糯质表型,对于未检测到4种糯质变异的玉米种质则为非糯性或糯质稀有突变。当待测样本为玉米杂交种时,可能存在隐性纯合基因型、隐性等位糯性杂合基因型、糯/非糯杂合基因型及显性纯合基因型等4种情况,依据糯质单倍型结果判定。在检测出的糯玉米中85%以上为wx-D7变异类型,表明wx-D7为我国当前糯玉米育种中主要的应用类型。同时,在糯玉米杂交种中发现有D7/D10两种糯质变异类型同时存在的现象,但糯质自交系中仅存在单一的糯质变异类型,意味着在糯玉米杂交育种中可通过聚合不同类型的糯质变异实现遗传改良。本研究为糯质基因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多种分子检测平台的功能标记组合,为鉴定、筛选玉米糯质性状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糯质基因 功能标记 INDEL KASP 荧光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广占63S不育基因PTGMS2-1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宝和 徐建军 +5 位作者 吴银慧 朱金燕 李生强 周勇 程小涛 梁国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2,共4页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广占63S的不育基因来源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其育性转换表现为温敏型,是迄今两系杂交水稻中应用最广泛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之一。对广占63S/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的...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广占63S的不育基因来源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其育性转换表现为温敏型,是迄今两系杂交水稻中应用最广泛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之一。对广占63S/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法,以广占63S与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将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1)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S2-4与S2-27之间物理距离390kb的区间内,与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和1.1cM,与标记S2-24共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不育性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形态相关基因RL3(t)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旻 李荣德 +6 位作者 姚健 朱娟 范祥云 王伟 汤述翥 顾铭洪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籼稻品种93-11,获得了两份卷叶突变体rl3(t)-1和rl3(t)-2。与野生型93-11相比,两个突变体叶片显著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并且结实率降低。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中泡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籼稻品种93-11,获得了两份卷叶突变体rl3(t)-1和rl3(t)-2。与野生型93-11相比,两个突变体叶片显著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并且结实率降低。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中泡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原因之一。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表明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rl3(t)-1和rl3(t)-2等位。以卷叶突变体rl3(t)-1与武运粳8号杂交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新发展的STS标记,将RL3(t)基因初步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上STS标记M3-45和SSR标记RM667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5.5和4.4cM。进一步扩大定位群体,结合新发展的STS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卷叶基因定位在STS标记S3-39和S3-36之间,该区段物理距离为46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卷叶 RL3(t)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琛 张家星 +11 位作者 李万元 唐东南 罗刚 王祥菊 莫兰婧 吕旻珈 周娟 梁国华 黄建晔 王余龙 姚友礼 董桂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目的】本研究皆在阐明氮高效水稻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4年设计了两个试验。2012年和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遗传群体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两个性状将114个株系群体分... 【目的】本研究皆在阐明氮高效水稻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4年设计了两个试验。2012年和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遗传群体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两个性状将114个株系群体分为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2014年,在前2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以筛选出的氮高效株系(L68)和氮低效株系(L2)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量对两种氮效率水稻株系产量、源库性状的影响。【结果】1)114个株系群体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吸氮量变幅为11.53~27.66 g/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666.7 m^2,随着吸氮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类型与吸氮量类型并不完全一致,高吸氮量是高产的重要基础,但产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氮高效水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包括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均显著大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构成因子中氮高效水稻绿叶质量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但比叶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差异较小;3)氮高效水稻单位面积库容量、单位面积颖花量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氮高效水稻单位干质量、单位叶面积和单位氮素库容量大,库容形成能力强;4)氮高效水稻单位叶面积颖花数、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氮高效水稻"流"畅,叶片光合能力强;5)综合分析表明,库容量对氮素高效吸收影响较大。提高单位氮素库容量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吸氮量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在低氮水平下两者差异最大,其他3个指标以低、中氮差异较大。【结论】氮高效水稻源库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且这一优势在不同施氮量亦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高效水稻 施氮量 吸氮量 产量 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磷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光 左青松 +3 位作者 晋晨 朱庆洋 李苗苗 冷锁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1-686,共6页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设计配成17×5=85个F1,在不施磷肥(CK)和施P2O5150 kg/hm2(P150)两个处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系油菜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设计配成17×5=85个F1,在不施磷肥(CK)和施P2O5150 kg/hm2(P150)两个处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系油菜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Es)杂交组合平均值在P150和CK处理中分别比亲本平均值高6.41%和7.64%。离中亲优势的正向组合数明显多于负向组合数,超亲优势的正向组合数(超高亲)明显多于负向组合数(超低亲),表明PUEs存在杂种优势。PUEs的遗传参数在P150处理和CK处理中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对较小,特殊配合力相对较大,PUEs遗传以非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为主。在两个肥力水平下,品系9(ZS-3)的一般配合力较高,6×20(SY07×湘05499)、13×20(NY-14×湘05499)、14×21(湘05487×YY-7)三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磷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商品缓控释肥对机插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4
作者 唐洋 范铭怡 +2 位作者 屠华伟 蒋敏 陈京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3-149,共7页
为挑选出适宜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商品缓释肥品种,以水稻南粳3908为试验材料,比较4种不同商品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氮肥)、CF(复合肥侧深施用)、CT1(沃夫特缓释肥)、CT2(汉枫缓释肥)、CT3(中... 为挑选出适宜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商品缓释肥品种,以水稻南粳3908为试验材料,比较4种不同商品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氮肥)、CF(复合肥侧深施用)、CT1(沃夫特缓释肥)、CT2(汉枫缓释肥)、CT3(中化缓释肥)、CT4(茂施缓释肥),比较不同商品缓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变化、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动态变化、叶片SPAD值、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商品缓释肥处理的穗数、每穗粒数和产值均有提高,4种商品缓释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加3.38%、4.17%、4.86%、782%,经济效益增加3.46%、4.14%、5.39%、7.60%。不同商品缓释肥处理对分蘖数有促进作用,各处理分蘖数稳定后表现为CT2>CT1>CF>CT4>CT3>CK;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茎部、叶部和穗部的干物质积累,水稻穗部干物重从齐穗期到成熟期呈现跨越式增长,成熟期CT2处理的穗部干物重最高。4种商品缓释肥提高了上三叶的总叶面积,上三叶的总叶面积均大于CF处理和CK。商品缓释肥处理与常规肥相比,叶片SPAD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生产上4种商品缓释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构成均有提升作用,其中以茂施缓释肥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商品缓控释肥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晚稻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蒋欣彤 窦志 +1 位作者 廖萍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双季晚稻的产量与品质受到茬口衔接状况、温光资源条件、品种自身特性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剖析了影响双季晚稻生产的关键要素,着重阐述了品种合理选择、适宜播期确定、栽插方式优化、氮肥科学运筹以及水分精准... 双季晚稻的产量与品质受到茬口衔接状况、温光资源条件、品种自身特性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剖析了影响双季晚稻生产的关键要素,着重阐述了品种合理选择、适宜播期确定、栽插方式优化、氮肥科学运筹以及水分精准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通过精心优化栽培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双季晚稻的产量,并有效改善稻米品质。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加强早熟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以及丰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此实现双季晚稻丰产与优质的协同共进,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提供先进且适用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早熟优质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龄期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吴淑娟 陈晨 +7 位作者 李涵佳 杜嘉宁 刘雨婷 孙思琦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上海蔬菜》 2025年第1期50-53,71,共5页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作者开展了不同叶龄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烯效唑(HET)、调环酸钙(bx112)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于18叶期或20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可显著提高大蒜鳞...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作者开展了不同叶龄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烯效唑(HET)、调环酸钙(bx112)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于18叶期或20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可显著提高大蒜鳞茎的产量、直径,以及单个鳞茎的体积、瓣数、质量及营养品质。20叶期喷药,6-BA处理大蒜的鳞茎产量最高(30240.10kg/hm^(2)),较清水(ck1)增产25.2%;18叶期喷药,6-BA处理大蒜的鳞茎和蒜薹产量最高,分别为25313.28kg/hm^(2)和3211.33kg/hm^(2),较清水(ck2)增产48.1%和16.1%。此外,于18叶期、20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改善大蒜鳞茎营养品质,于15叶期或12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大蒜的蒜薹营养品质较好。综上,6-BA对大蒜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蒜农也可根据生产目标,在不同叶龄期喷洒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蒜薹、鳞茎的产量及营养品质,实现大蒜生产高产优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叶龄 6-苄氨基嘌呤 烯效唑 调环酸钙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棱大麦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亚楠 潘雨涵 +5 位作者 郭晖 朱明超 文正怀 吕超 郭宝健 许如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6-856,共11页
为探究六棱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六棱大麦育种组合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率。以来自国内外的89份六棱大麦种质为材料,考察了3个不同环境下参试材料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重... 为探究六棱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六棱大麦育种组合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率。以来自国内外的89份六棱大麦种质为材料,考察了3个不同环境下参试材料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重等8个性状,综合参试材料3个不同环境的表现,通过变异系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六棱大麦种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六棱大麦的穗长、单株粒重2个性状变异较丰富,株型性状与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小,六棱大麦育种的增益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粒重的适度增加;(2)六棱皮大麦与六棱裸大麦仅在千粒重性状上差异显著,六棱皮大麦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六棱裸大麦;(3)参试六棱大麦种质分为5类,其中第4类基本均为中国地方种质,分布广泛,但遗传距离较近;其他4类为国内外选育的种质,各具特性;(4)利用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以高产为基础,分别兼具矮秆、长穗且分蘖能力强、大粒及高生物重的4类优异种质;基于主成分构建了六棱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棱大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棉太金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成铃及相关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媛媛 林远 +4 位作者 刘晓飞 蔡泽洲 陈媛 张祥 陈德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2-560,共9页
【目的】研究密度、棉太金(质量分数27.5%胺鲜·甲哌钅翁)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功能叶生理特征、成铃特征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1―2012年在扬州大学进行,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小麦收获后直播种植。以密度和棉太金化控... 【目的】研究密度、棉太金(质量分数27.5%胺鲜·甲哌钅翁)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功能叶生理特征、成铃特征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1―2012年在扬州大学进行,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小麦收获后直播种植。以密度和棉太金化控为试验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当密度为10.5万株·hm-2、棉太金用量为1170 mL·hm-2时,群体成铃最多,且8月31日前成铃数也高。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7月15日、7月30日、8月15日棉株功能叶的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8月31日的成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表明棉株叶片保持适宜的碳氮生理活性有利于优质桃的形成。【结论】长江流域小麦后直播棉采用高密度(10.5万株·hm-2)种植并结合棉太金化控(1170 mL·hm-2),有利于形成优质铃,且叶片碳氮生理活性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后直播棉 种植密度 棉太金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库容遗传群体源库性状、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琛 于小凤 +8 位作者 赵步洪 高英博 舒小伟 徐杰皎 唐东南 黄建晔 王余龙 姚友礼 董桂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依据供试群体库容量大小将其分为6种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群体库容量变幅为676.80~1326.43g/m^2,666.7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kg,供试材料间差...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依据供试群体库容量大小将其分为6种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群体库容量变幅为676.80~1326.43g/m^2,666.7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kg,供试材料间差异较大,同时随着库容量的增大,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2)大库容量水稻抽穗期LAI、成熟期LAI均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结实期叶面积下降比例较其他类型小;3)大库容量水稻库容量大,库容量形成速率大,粒叶比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4)大库容量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等)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实期的优势更明显,其单茎干质量及单穗干质量亦具有相似的特征;5)大库容量水稻抽穗期茎鞘叶干质量比例大,穗干质量中等,成熟期这2个性状均为中等水平,经济系数中等偏上。大库容量水稻源足、库大,产量优势明显,但经济系数中等表明其库容量有进一步充实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容量类型 产量 源库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产量对氮肥响应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生理的关系 被引量:42
20
作者 刘立军 王康君 +4 位作者 卞金龙 熊溢伟 陈璐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99-2007,共9页
以籼稻天优华占、两优培九和粳稻陵香优18、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上述4个水稻品种在获得最高产量(10.1-10.3 t hm^–2)时,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所需施氮量... 以籼稻天优华占、两优培九和粳稻陵香优18、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上述4个水稻品种在获得最高产量(10.1-10.3 t hm^–2)时,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所需施氮量为242.5-255.5 kg hm^–2,明显低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的327.3-328.0 kg hm^–2。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表明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产量对氮肥的反应较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敏感。在高产(10.5-10.9 t hm^–2)条件下,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主要生育期根系的重量、长度和总吸收表面积低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 号,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其占总吸收表面积的比例、根系伤流量以及根系活力则显著高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 号。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措施调控或选用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高的水稻品种将更有利于降低水稻施氮量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根系形态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