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来红实似繁花——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综述
1
作者 汪政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6期53-56,共4页
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今年三月份启动,经过申报、评审,结果已经于11月初公布,并将于近日颁奖。本届紫金山文学奖覆盖面广,获奖作者层次多样,既有国内外知名作家,又有刚走上文坛的新人,既有专业作家,又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业余作者。本届评... 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今年三月份启动,经过申报、评审,结果已经于11月初公布,并将于近日颁奖。本届紫金山文学奖覆盖面广,获奖作者层次多样,既有国内外知名作家,又有刚走上文坛的新人,既有专业作家,又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业余作者。本届评奖增加了影视文学剧本奖和网络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奖 紫金山 江苏省 综述 获奖作者 知名作家 专业作家 文学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湘哀郢都陈迹——论叶兆言的长篇小说《璩家花园》
2
作者 汪政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叶兆言的长篇小说《璩家花园》是继他的《南京传》之后的又一次南京书写。小说再现了当代中国几十年的沧桑变迁,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塑造了小人物的形象,是一部意蕴深厚、情意绵长的市民史诗。作品将宏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南京... 叶兆言的长篇小说《璩家花园》是继他的《南京传》之后的又一次南京书写。小说再现了当代中国几十年的沧桑变迁,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塑造了小人物的形象,是一部意蕴深厚、情意绵长的市民史诗。作品将宏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南京城的人事传说杂糅在一起,给小说引入了意义丰膽的“潜文本”,以重组时间的时间叙事和多重文本的间入完成了空间的转换,在历史哲学与叙事美学上都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璩家花园》 叶兆言 南京 市民史诗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行动域与意义表征——刘醒龙《听漏》空间叙事论略
3
作者 汪政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3,F0002,共9页
一继《蟠虺》之后,刘醒龙“青铜重器系列”的第二部《听漏》①面世了。青铜重器、考古对一般读者而言,显然是冷门题材。文学作品的题材可以有许多分类,其中一个标准可分为一般题材与特殊题材。所谓一般题材指的是作品的表现内容是人们... 一继《蟠虺》之后,刘醒龙“青铜重器系列”的第二部《听漏》①面世了。青铜重器、考古对一般读者而言,显然是冷门题材。文学作品的题材可以有许多分类,其中一个标准可分为一般题材与特殊题材。所谓一般题材指的是作品的表现内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阅读这类作品时在认知上没有什么困难,无须在知识上进行特别的准备;而特殊题材则不然,它们涉及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外的陌生领域,也非文学作品经常反映的内容,阅读这样的作品,读者常常需要在知识上适当科普。其实,特殊题材不仅对读者是挑战,对作者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青铜重器系列 听漏 刘醒龙 特殊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传记与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晓华 汪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方法 当代作家 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径通幽处(创作谈)
5
作者 胡学文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4,共3页
DeepSeek横空出世,无疑是2025年最大的热点之一,如果说之前AI写作只存在于部分人的个别实践中,那么,随着新年的脚步,AI以其突然、迅猛、无差别的“入侵”方式来到我们身边,不管喜欢与排斥,不管用与不用,都不能无视、否认。这是不可改变... DeepSeek横空出世,无疑是2025年最大的热点之一,如果说之前AI写作只存在于部分人的个别实践中,那么,随着新年的脚步,AI以其突然、迅猛、无差别的“入侵”方式来到我们身边,不管喜欢与排斥,不管用与不用,都不能无视、否认。这是不可改变或逆转的,它太强大了。关于个体写作是否被AI取代的讨论一时间铺天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写作 DeepSeek 不可改变 AI写作 铺天盖地 入侵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芳:书写当下经验--“江苏文学新青年”之一
6
作者 汪政 晓华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在进入葛芳的小说之前,我们先阅读了她的散文集《空庭》,由于文体的规范,散文因其非虚构而能真实地让作家敞开自我,从而使读者能更多地捕捉到写作者的许多秘密。正如葛芳自己所言:“散文在我的观念里,也许更能直接体现出与现实短... 在进入葛芳的小说之前,我们先阅读了她的散文集《空庭》,由于文体的规范,散文因其非虚构而能真实地让作家敞开自我,从而使读者能更多地捕捉到写作者的许多秘密。正如葛芳自己所言:“散文在我的观念里,也许更能直接体现出与现实短兵相接的对抗。在孤独和艰难的境遇里,散文直抵心灵。它敏感的神经,牵着非理性,于无秩序的生活中,传达着无以言说的忧伤与疼痛。”(《(空庭)自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文学 江苏 经验 书写 散文集 写作者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后中国作家自传写作的局限与可能
7
作者 韩松刚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41-48,共8页
胡适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学最缺乏、最不发达的是传记文学。”①而在这“最不发达”中,自传同他传相比较更显落寞。在古代,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有一定的“自传”意味,然而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容来讲,都与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 胡适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学最缺乏、最不发达的是传记文学。”①而在这“最不发达”中,自传同他传相比较更显落寞。在古代,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有一定的“自传”意味,然而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容来讲,都与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自传相去甚远,而如王充的《论衡·自纪》、陶潜的《五柳先生传》、杜牧的《自撰墓铭》等也都同样篇幅短小,尽管其中已经有了表达和表现自我的意识,然而就其写作形式而言,都显得较为凌乱,缺少一种完整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形式 自传 中国作家 “文革” 《太史公自序》 《五柳先生传》 中国文学 传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四题
8
作者 黄毓璜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4期29-37,共9页
1."诗性"苏童我开设的"江苏作家动物园"里,苏童是最早进入园子的一个,我把他比称做"鹤"的时候,是想起刘禹锡笔下那只"排云上"的秋鹤,以为"便引诗情到碧霄"。
关键词 作家 苏童 文学作品 诗性 艺术精神 后现代 小说 故事 重述 向日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评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松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在我看来,《本巴》是对《江格尔》的“解构与重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本巴》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本质才得以确立。但解构不是对《江格尔》史诗意义的消解,重构更不是对《江格尔》历史价值的遮蔽,相反,它是以最大的敬意实现对《江格尔... 在我看来,《本巴》是对《江格尔》的“解构与重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本巴》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本质才得以确立。但解构不是对《江格尔》史诗意义的消解,重构更不是对《江格尔》历史价值的遮蔽,相反,它是以最大的敬意实现对《江格尔》作为古老史诗在当下的丰富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自身也随着不衰的想象和新的英雄的诞生成了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巴》 时间 游戏 英雄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看能人表演——说冯骥才的《刷子李》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7-50,共4页
《刷子李》是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从文学地理学上说,冯骥才的作品几乎覆盖了天津的版图。《俗世奇人》写了天津的老城、租界,表现最多的是天津的码头文化。《刷子李》表现的是天津码头的能人文化。主人公刷子李的绝... 《刷子李》是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从文学地理学上说,冯骥才的作品几乎覆盖了天津的版图。《俗世奇人》写了天津的老城、租界,表现最多的是天津的码头文化。《刷子李》表现的是天津码头的能人文化。主人公刷子李的绝活是粉刷,他把这个普通的手艺做成了艺术。小说的内容体现了独特的天津文化,形式与风格也是津味的。作品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传统,故事一波三折,有很强的戏剧性。同时,它还有鲜明的天津民间艺术的韵味,像说书,又像相声,充满悬念,包袱不断。特别是作品的语言,口语化的程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人文化 津味 方言 民间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疯癫的“异态”世界——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
11
作者 彭青龙 毕飞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与世界,展现其背后隐藏的理性与疯癫;《推拿》则是将盲人的黑暗世界拉到阳光下,展现他们的尊严与抗争。毕飞宇在创作时注重叙事的主体性,关注人与权力、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他的创作随着中国文学的阶段性发展,也有意识地实现了从书写历史向切入当下的转变,以期更有效地还原中国。毕飞宇认为,无论外界对经典文学持有怎样的态度,由内心驱动的文学创作不会完全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茅盾文学奖 《欢迎来到人间》 《推拿》 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和当下之间——臧晴文学批评印象
12
作者 韩松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文学批评欢愉而激越的当下,臧晴的文学批评似乎并不那么主流。热门的文学现象、热闹的文学话题、热点的作家作品,几乎都不在她的研究视域之内。与之相对应,她的文学批评就少了那种“在场”的躁动、变幻和绮丽,而多了“不在场”的冷静... 在文学批评欢愉而激越的当下,臧晴的文学批评似乎并不那么主流。热门的文学现象、热闹的文学话题、热点的作家作品,几乎都不在她的研究视域之内。与之相对应,她的文学批评就少了那种“在场”的躁动、变幻和绮丽,而多了“不在场”的冷静、充分和理智。和一般的女性批评者比起来,臧晴的文字克制而理性,既没有一味赞美的冲动,又没有忘我哀伤的情调,有的是一种渗透到生命中的知识性和学理性。她是天生乐观的“学院派”。在臧晴身上,你看不到那种被学术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紧迫感,也看不出那种在文字领地上孤独爬梳的艰辛感,研究和批评已构成她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她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既是文学的促进,又是生命的促成,从而形成了她独具个人风格的研究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学理性 个人风格 在场 欢愉 作家作品 研究视域 学院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还是要看到那一张面孔
13
作者 鲁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共3页
写小说年头不算少了,仍觉结结巴巴,冷暖难以自知。想到总是被人问“怎么想起作这样一个小说的”,觉得稍微能说两句的,还是小说如何发生,即俗谓之且也被大家写得越来越流利的“创作谈”。或者,这勉强也能归到写作发生学中去。当然,写作... 写小说年头不算少了,仍觉结结巴巴,冷暖难以自知。想到总是被人问“怎么想起作这样一个小说的”,觉得稍微能说两句的,还是小说如何发生,即俗谓之且也被大家写得越来越流利的“创作谈”。或者,这勉强也能归到写作发生学中去。当然,写作发生是复杂的偶然与裂变,跟所处意识形态、社会生产关系,包括行业机制、资本市场、技术进步、传播方式等也有巨大关联。这些关联可能是决定性和推动性的,还可能是反噬性的,是与逻辑理性相关的,也可能是弹性游离乃至乱麻缠绕的,等等。这里都搁置不谈,只试着从一个写作者角度,并假定是处于一种相对纯粹状态的虚构者,他或她,如何从手执空白纸片的此处出发,抵达那栩栩如生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关系 逻辑理性 创作谈 传播方式 发生学 意识形态 写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岛会记住一切——评房伟的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
14
作者 汪政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房伟的报告文学全方位地记述了苏州太湖生态岛的建设,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作品体现了作者在生态领域的许多思考,探讨了当下乡村振兴的许多现实问题。既是一部成功的生态文学作品,又给乡土题材写作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房伟的报告文学全方位地记述了苏州太湖生态岛的建设,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作品体现了作者在生态领域的许多思考,探讨了当下乡村振兴的许多现实问题。既是一部成功的生态文学作品,又给乡土题材写作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创作上,作者将生态作为方法,融入了多种文体表现手法,为报告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做出了独特的审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伟 《太湖万物生》 生态文学 乡土文学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福金小说中的流动美学——以《直溪》为例
15
作者 胡玉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212,共5页
储福金的小说充满了流动感与流动美,在其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直溪》中,通过主人公宋正明的个体生命经验,他将时间的跨越穿梭、空间的往返交错融汇贯通,形成一股合力并铺就一条通道,让流动的意识走到台前,成为引领小说前进的力量,在一... 储福金的小说充满了流动感与流动美,在其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直溪》中,通过主人公宋正明的个体生命经验,他将时间的跨越穿梭、空间的往返交错融汇贯通,形成一股合力并铺就一条通道,让流动的意识走到台前,成为引领小说前进的力量,在一种流动美学的观照下,达成对人生困境的纾解与救赎,重返自身,重建自我,重获人生的超越与豁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福金 《直溪》 流动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例及其对惯例的偏离——试论当前长篇小说文体的观念与实践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汪政 晓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21,共11页
关键词 文体 《马桥词典》 现代长篇小说 小说家 惯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光中“新散文”的审美理想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王飞 林道立 吴周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4,共6页
大陆的研究者多数注重余光中的散文创作的论析,而忽视对其散文创作理念的关注与深入研究。随着余先生的散文集和各种选本在大陆大量发行,随着他频频回大陆各地讲学与游览,其散文影响愈来愈广泛,自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 大陆的研究者多数注重余光中的散文创作的论析,而忽视对其散文创作理念的关注与深入研究。随着余先生的散文集和各种选本在大陆大量发行,随着他频频回大陆各地讲学与游览,其散文影响愈来愈广泛,自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故此,对他的散文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很有必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散文 余光中 审美理想 价值 散文创作 创作理念 散文理论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色彩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玉琴 王臻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187,共6页
关键词 电影 色彩 文化内涵 人物形象 哲理性 思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散文文体的独创性及特殊的“语言指纹”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周文 张王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3,共7页
朱自清创作伊始,就跟随陈独秀、胡适高擎"文学革命"的旗帜而身体力行;在实施"白话文"的语体革命和文体形式美学的重建中,切切实实地在文体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施展非凡的才华与心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以"领导着文... 朱自清创作伊始,就跟随陈独秀、胡适高擎"文学革命"的旗帜而身体力行;在实施"白话文"的语体革命和文体形式美学的重建中,切切实实地在文体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施展非凡的才华与心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以"领导着文坛"的先锋姿态,独创了"小说"、"全真"、"感觉"、"特写"、"诗画"体等散文体式以及很多单个文本形态各异的经典,并在"白话"文本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特殊"语言指纹",生动地表现了朱自清投身"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锋性、走向大众审美的通俗性以及向旧文学示威的"美文性";其"美文"文体创造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予以深入地学理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文体 语言指纹 形式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小青的变与不变--漫说《香火》及其他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政 晓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如果不是范小青《香火》的创作,人们大概早就忘了文学中的佛教。不是忘了佛教,而是忘了文学中的佛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佛教正在日渐兴盛,不仅是佛教,各种宗教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建庙修堂,礼拜诵经... 如果不是范小青《香火》的创作,人们大概早就忘了文学中的佛教。不是忘了佛教,而是忘了文学中的佛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佛教正在日渐兴盛,不仅是佛教,各种宗教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建庙修堂,礼拜诵经,成为中国随处可见的场景,这其中的因由,非常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小青 变与不变 现实生活 日常生活 佛教 文学 兴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