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月菖蒲出水清
1
作者 徐新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1期64-64,共1页
“彼泽之坡,有蒲与荷。”在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的家乡,那一束束一丛丛的菖蒲是寻常可见的水生植物,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一点头,碧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便悄悄地从水底冒出,潜滋暗长,生机盎然。
关键词 择水而居 菖蒲 一束束 一丛丛 水生植物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变化中坚守,或者,在坚守中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范小青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1期1-2,共2页
每次要写"创作谈"的时候,心里就会乱纷纷的,好像有许多东西,很想谈一谈,但是又被什么东西堵塞住了,拱来拱去找不到出口。这应该是个好现象,至少说明对"创作谈"还是有话可说的,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大好的现象,有话可说... 每次要写"创作谈"的时候,心里就会乱纷纷的,好像有许多东西,很想谈一谈,但是又被什么东西堵塞住了,拱来拱去找不到出口。这应该是个好现象,至少说明对"创作谈"还是有话可说的,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大好的现象,有话可说却说不出来,无从下口,无从开头。最近一阵我又在苦苦考虑"创作谈"的事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苏州 三十年 赤脚医生 写作 风格 文化背景 农村 城市表情 东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帆 陈思和 +31 位作者 陆建德 林建法 范小青 丁帆 陈思和 吴俊 南帆 张清华 王尧 汪政 程永新 张新颖 陈晓明 颜海平 栾梅健 吴义勤 刘阳扬 杨慧仪 吴俊 张学昕 丁晓原 黄平 李一 穆涛 史国强 张永 周红莉 刘春 季进 何平 李桂玲 林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64,共40页
林建法(常熟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当代作家评论》主编):现在我宣布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学术研讨会现在开幕!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长篇小说 贾平凹 《当代作家评论》 纪要 特聘教授 理工学院 林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作家评论》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4
作者 陈思和 范小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104,共16页
主持人: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作家、编辑和读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以往我们的研究中,常常只注意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往往忽略了编辑和文学理论刊物的作用。在一个信息量巨大、作家作... 主持人: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作家、编辑和读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以往我们的研究中,常常只注意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往往忽略了编辑和文学理论刊物的作用。在一个信息量巨大、作家作品众多的社会环境里,事实上,编辑和他所从事的文艺理论期刊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角色。正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样,编辑就是我们文学整个创作与生产过程中的“伯乐”,在如今,它的作用比之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 理论期刊 学术研讨会 三十年 纪要 复旦大学 理论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真是“拯救全人类灭亡的金丹灵药”吗?——评季羡林先生的“天人合一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钟锐 《学海》 1998年第3期74-80,共7页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特点和精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论” “天人合一”思想 季羡林 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 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 分析哲学 “天” 东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记忆与流动的生活——以《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灭籍记》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松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灭籍记》是范小青十分重要的三部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同时关涉“身份”这一关键词,这身份有时候是明朗的,有时候是模糊的,但都以记忆的方式和流动的生活发生着切身的勾连。而在这流动的生活中,爱情、理... 《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灭籍记》是范小青十分重要的三部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同时关涉“身份”这一关键词,这身份有时候是明朗的,有时候是模糊的,但都以记忆的方式和流动的生活发生着切身的勾连。而在这流动的生活中,爱情、理想、历史都展现出了脆弱的属性,在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犹疑中,人渐渐获得了一个消失于阔大的狭窄的定义,并让自身失去价值,从而毁灭了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小青 身份 记忆 流动的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童的意义——以中国现代小说为背景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政 晓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9,共9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苏童 短篇小说 《桑园留念》 当代作家 日常生活 年龄差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重和一群人的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蓓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5-6,2,共2页
2008年,写完长篇《所有的》,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既舍不得离开我的故事,更舍不得离开我的人物。事实上,生命总要死去,即便我不在作品中安排这样的结局,实际生活中也无人可以恒久。然而我的情绪总是跳不出,
关键词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黄蓓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马得戏曲人物画之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海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2,共3页
马得先生是著名的戏曲人物画家 ,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真实 ;二、简练 ;三、拙中见巧 ;四、辅以诗文 ,画龙点睛。正由于其具有以上特点 ,他的画才备受欢迎。
关键词 马得 戏曲人物画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孩子的童年点一盏灯--关于《小水的除夕》的访谈
10
作者 朱瑜 祁智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0,共3页
喜欢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人说,应当要有"孩子的立场",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甚至比孩子还"萌"。我只赞成一半。如果说要有"孩子的立场",那么就得有"成人的立场"。落实到言行上,就是既要... 喜欢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人说,应当要有"孩子的立场",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甚至比孩子还"萌"。我只赞成一半。如果说要有"孩子的立场",那么就得有"成人的立场"。落实到言行上,就是既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又要站起来带孩子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除夕 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的黑暗——评刘亮程长篇小说《捎话》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松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89-197,共9页
刘亮程的《捎话》,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人类'沟通'的暗区和变奏,以'声音'的方式言说那不可言说的精神暗区和世界黑夜,并在'声音'中寻找'沟通'的可能。他的小说腔调,是语言的变形和重塑。他致力于在人与... 刘亮程的《捎话》,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人类'沟通'的暗区和变奏,以'声音'的方式言说那不可言说的精神暗区和世界黑夜,并在'声音'中寻找'沟通'的可能。他的小说腔调,是语言的变形和重塑。他致力于在人与物、人与灵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以此来展现真实、梦幻和生机勃勃之间的关系。他所创造的'万物有灵'世界,是对于变异的世界的对抗和修补。在这个变异的世界里,语言是失效的,沟通是艰难的;在这个变异的世界里,你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幽暗、精神的盲区,但也只有进入黑暗,才能让自己在成为黑暗的一部分时获得一种挣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亮程 《捎话》 黑暗 语言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与意象
12
作者 胡学文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F0002,共5页
一文学的两极,一极通向世俗,一极通向精神。一极向下,一极向上,方向相反,但指向其实是相同的。由世俗升华,或由精神观照。这么说有些拗口,我们换个说法。文学关涉情感、灵魂、精神、信仰、认知等,这些都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却需要通过... 一文学的两极,一极通向世俗,一极通向精神。一极向下,一极向上,方向相反,但指向其实是相同的。由世俗升华,或由精神观照。这么说有些拗口,我们换个说法。文学关涉情感、灵魂、精神、信仰、认知等,这些都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却需要通过看得见的去实现或者说达到目的。这看得见的是什么呢?是时代、背景、环境、社会,而这看得见的也是相对而言,需要借助更具象的东西来实现。比如说,宋朝是很笼统的,要看得见说得清,唯有通过衣、食、住、行等世俗的日常的描述才可达到目的。这些具象的东西,我称之为物质。当然,还有自然的,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森林、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 具象 精神观照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感、历史观与新经验:2014年长篇小说阅读札记
13
作者 方岩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3期69-74,共6页
尽管这些年长篇小说的繁荣大部分时候仅仅表现在数字上,但是这却给研究者带来另外一种契机:长篇小说因其细节和密度的问题,能够较为细腻、清晰地反映当下历史语境中中国作家讲述中国经验的方式和价值取向,这里面所呈现的问题亦能构... 尽管这些年长篇小说的繁荣大部分时候仅仅表现在数字上,但是这却给研究者带来另外一种契机:长篇小说因其细节和密度的问题,能够较为细腻、清晰地反映当下历史语境中中国作家讲述中国经验的方式和价值取向,这里面所呈现的问题亦能构成审视当代文坛种种精神症候的较为贴切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中国经验 小说阅读 现实感 历史观 札记 中国作家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土英魂
14
作者 沈大春 王成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53-179,共27页
上集1.朱爱周将军墓园,日,2015年春夏之交,连云港市赣榆区罗阳乡大朱庄村。朱爱周将军墓园。95岁高龄的李木兰女士坐在轮椅上,抱着一束洁白的莲花。轮椅由她的孙子和孙媳妇推着,旁边跟着她的重孙女。祖孙四人经过进墓桥,由墓园门口沿着... 上集1.朱爱周将军墓园,日,2015年春夏之交,连云港市赣榆区罗阳乡大朱庄村。朱爱周将军墓园。95岁高龄的李木兰女士坐在轮椅上,抱着一束洁白的莲花。轮椅由她的孙子和孙媳妇推着,旁边跟着她的重孙女。祖孙四人经过进墓桥,由墓园门口沿着人行地砖铺设的笔直墓道,缓缓来到朱爱周将军墓碑前。墓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朱爱周之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烈士 墓园 墓碑 赣榆区 轮椅 墓道 连云港市 将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架秋风扁豆花
15
作者 徐新 《农家科技》 2023年第9期64-64,共1页
飒飒秋风中,萧然的枯叶零星地飘落下来,而扁豆花却不甘示弱,摇曳着身姿,妩媚而夺目。一簇簇粉粉紫紫的扁豆花,犹如一只只彩蝶,蹁跹在柔韧的藤蔓上,月牙般的豆荚,或紫或白,隐身于枝叶与花朵之间,一嘟噜一嘟噜,让人心生怜爱。难怪郑板桥... 飒飒秋风中,萧然的枯叶零星地飘落下来,而扁豆花却不甘示弱,摇曳着身姿,妩媚而夺目。一簇簇粉粉紫紫的扁豆花,犹如一只只彩蝶,蹁跹在柔韧的藤蔓上,月牙般的豆荚,或紫或白,隐身于枝叶与花朵之间,一嘟噜一嘟噜,让人心生怜爱。难怪郑板桥写下了如此诗意盎然的诗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一架绿荫点缀了乡村的房前屋后,装饰了朴实的农家院落,在衰草遍野的深秋,淡紫色的花蕾依然笑迎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扁豆花 淡紫色 诗意盎然 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