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1
作者 焦素花 焦现伟 马蕊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10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扩大体育参与人口,让农民更健康;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富裕;打造生态宜居农村,让农村更美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更凝聚。困境:农民...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扩大体育参与人口,让农民更健康;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富裕;打造生态宜居农村,让农村更美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更凝聚。困境:农民主体内生动力待提升,产业融合程度尚不够充分,“农”特色融入不够深入,生态建设尚需进一步提升。路径:强化农民主体参与性,激发农民内源式动力;聚焦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融合“农”特色场景,丰富农民体育新生活;推进农村生态体育建设,强化生态绿色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农村体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在老年人体力活动促进健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静 李方晖 +5 位作者 高珂珂 谢天 王壮志 康语宸 闫士展 李森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48,共8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目前跨理论模型在国内外老年人体力活动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旨在为以后该理论在老年人体育锻炼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跨理论模...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目前跨理论模型在国内外老年人体力活动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旨在为以后该理论在老年人体育锻炼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跨理论模型在老年人体育锻炼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相较于国外而言,研究较少;(2)跨理论模型中关于变化阶段的划分缺乏客观科学性;(3)基于跨理论模型制定的老年人运动干预方案虽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4)关于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架构解释不够全面.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我国要加强跨理论模型在老年人体力活动方面的研究;(2)跨理论模型中关于变化阶段的划分需要确定统一标准;(3)运动干预方案设计时需考虑跨理论模型的阶段划分;(4)全面考虑跨理论模型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完善理论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老年人 健康老龄化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体育叙事 被引量:109
3
作者 孙科 郇昌店 +4 位作者 任慧涛 闫士展 纪成龙 张震 王永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46,共1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下的体育叙事,不仅要阐发疫情期间体育事件及其社会意义,更应揭示不同体育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未来体育转型的应对策略。基于叙事的角度,以访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下的体育叙事,不仅要阐发疫情期间体育事件及其社会意义,更应揭示不同体育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未来体育转型的应对策略。基于叙事的角度,以访谈的方式,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东京奥运会延期、体育组织治理、奥运备战、居家体育、体育在线教学、体育中考等热点事件和话题。认为:①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呈现持续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特征,在"转危为机"的话语下,应借助政府的积极行为,实现体育行业与体育产业的多层次融合,增强对消费端的刺激,提高体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动力;②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凸显国际奥委会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危机,引发对中国体育赛事治理效能的思考,给奥运备战带来挑战,促使运动训练由传统化模式向集群化工业模式转变;③空间重叠与权力空间渗透造就居家体育的特殊"脱域"空间,成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催化剂,引发体育教学、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方式的改变,形成自觉行为更高的群众体育"在地化"驱动模式;④在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转型与辩驳为体育话语转为文化资源提供契机,促进文化与体育的互动与整合,深刻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体育叙事 体育治理 体育产业 东京奥运会 居家体育 体育在线教学 体育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的战略定位、现实困境及推进机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继星 陈家起 +1 位作者 高奎亭 闫士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50,共12页
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旨在依托整体性治理原则,通过体育与卫生系统间理念交融、多种形式协作、异质资源共享、技术结合等方式,实现卫生健康治理领域内体育健康治理的理念、机构、人员、技术及服务准入,形成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体... 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旨在依托整体性治理原则,通过体育与卫生系统间理念交融、多种形式协作、异质资源共享、技术结合等方式,实现卫生健康治理领域内体育健康治理的理念、机构、人员、技术及服务准入,形成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辅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优化妇幼保健方案、赋能健康老龄化、助力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支援健康贫困治理等战略定位。然而,受制于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的法制保障滞后、部门间关系薄弱、人才储备欠缺、技术标准有待明确、制度供给不足等困境,亟待借助印象机制(建立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的“符号”)、互信机制(强化体育与卫生部门的协作治理关系)、筹备机制(建设人才队伍、确立技术标准)、运作机制(建立融入治理的相关制度)、维护机制(以“激励-监督”支撑可持续治理),实现体育融入卫生健康的长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健康治理 体卫融合 体医融合 印象机制 互信机制 筹备机制 运作机制 维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耍拳”文化要义:认识、实践与主体性关怀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消除位分、彼此交感、互相成就、技艺同长,具有安放身心、技艺双修、步向超验的文化特性;它游戏般展开,让人渐生敬意,端正态度,并为之奋进逐渐走向完满,是习练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太极拳“耍拳”是日用即道的文化体现、生活世界哲学的话语表达、体育生活化的身修方式。它不仅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更是一种中国式的身体修行,且始终以一种往复循环的主体实践导引着“耍拳”者走向生命之完满,具有人文化成和生命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可为人之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为人之本真回归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耍拳 文化要义 认识论 实践论 主体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自行车运动热潮及其对我国全民健身的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夏成前 佟艳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6,共6页
运用翔实的文献资料,从英国的自行车运动热潮谈起,分析了蓬勃发展的英国自行车产业链条及其背后的自行车运动文化背景,并以英国的自行车场馆利用作为切入点,探讨英国的全民自行车运动热潮对我国全民健身的启示。目的是借鉴国外对全民运... 运用翔实的文献资料,从英国的自行车运动热潮谈起,分析了蓬勃发展的英国自行车产业链条及其背后的自行车运动文化背景,并以英国的自行车场馆利用作为切入点,探讨英国的全民自行车运动热潮对我国全民健身的启示。目的是借鉴国外对全民运动文化热情的支持与引导,拓宽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视野与方法,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进而推动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自行车运动 运动文化 场馆利用 全民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被引量:114
7
作者 孙科 刘铁军 +7 位作者 马艳红 张震 郇昌店 纪成龙 任慧涛 王永顺 闫士展 李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新印发的体教融合政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其强调以"健康第一"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教育、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战略发展。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认为:体教融合政策涉及到了国家发展... 新印发的体教融合政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其强调以"健康第一"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教育、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战略发展。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认为:体教融合政策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痛点、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国家部门职能变革等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体教融合政策对学校体育的新定位、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新设计、体校发展的新方向、社会体育组织准入的新要求,将会引发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革;"体""教"要实现真正融合,就需翻越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三座大山",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出台相应的更详实的政策配套措施,重新定义不同组织、部门的角色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 体教融合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体育社会组织 体校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高水平运动队 体育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与价值取向——基于身体认知的视角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保学 卢春天 +1 位作者 金玉柱 董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4,共7页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特殊身体认知方式,“悟”在武术教育与传承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其身心一统、知行合一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一致性,是中国古代身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基于身体认知理论,在澄明和阐释“悟”的义理...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特殊身体认知方式,“悟”在武术教育与传承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其身心一统、知行合一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一致性,是中国古代身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基于身体认知理论,在澄明和阐释“悟”的义理基础上,探究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与价值取向。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主要包含符号表征、隐喻映射、意会认知与行为转化四个层次,符号表征是“悟”的前提条件,隐喻映射是“悟”的逻辑起点,意会认知是“悟”的运行方式,行为转化是“悟”的实践指向,它们统一于“悟”中。这种运行逻辑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悟统身心的终极指向、悟合知行的实践进路、悟以体道的内在超越三个方面。中国武术教育与传承中要科学认识和有效运用“悟”的运行逻辑,客观看待和正确引导“悟”的价值取向,让这种中国式的文化传统和实践智慧在现代社会语境下也能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身体认知 运行逻辑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美育的本体意涵、价值旨趣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6
9
作者 金玉柱 李丽 董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武术美育问题。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深蕴中华美育精神,在本体意涵上注重“合内外之道、达形神之备”的美育关照,强调“心灵乎其身,身妙乎其心”的美育实践,追求“立象以尽意,变通以尽神”的...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武术美育问题。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深蕴中华美育精神,在本体意涵上注重“合内外之道、达形神之备”的美育关照,强调“心灵乎其身,身妙乎其心”的美育实践,追求“立象以尽意,变通以尽神”的美育理想。武术美育“反身而诚与感而遂通”的审美化身体,“理求尽性与生生不息”的情本化身体,“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的自然化身体等价值旨趣彰显了一种殊于西方传统美育的中国式气象。这种气象的突显,需要进一步激发武术美育的身体化经验,激活武术美育的节奏感凭借,开显武术美育的精神化赋能,体现武术美育的体系化引领。以此体验美的身体感知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促进美育工作在武术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美育 身心一体 整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具身实践与内在逻辑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保学 金玉柱 王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在“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时代需求下,以哲学、美学、文化、体育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梳理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阐释其思想内涵,并深入研究其具身实践与内在逻辑。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具身实践包括可感之身和可思之身的技术实践,... 在“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时代需求下,以哲学、美学、文化、体育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梳理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阐释其思想内涵,并深入研究其具身实践与内在逻辑。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具身实践包括可感之身和可思之身的技术实践,中庸之道和君子之道的文化实践,生命关怀和日常生活化的审美实践;其技术实践恪守功夫逻辑,文化实践遵循伦理逻辑,审美实践体现生生逻辑,总体上三者之间呈螺旋递进的逻辑关系。武术身体美学资源不仅为身体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素材,更是为身体美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学理支持,期许通过管窥之见达致引玉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太极 身体美学 实践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哲学论绎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玉柱 董刚 +1 位作者 陈保学 李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2,共7页
准确理解与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影响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教育课题。从长时段历史来看,中国发展一直经历着“文武变奏”的视域交融与对话,经历着“文野之辩”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武术的演变与发... 准确理解与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影响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教育课题。从长时段历史来看,中国发展一直经历着“文武变奏”的视域交融与对话,经历着“文野之辩”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武术的演变与发展同样呈现着内在的一致性,它追求“武以文显”,强身与筑基是其“野蛮其体魄”的文明认识,搏杀与博弈是其“文明其精神”的野蛮克制;它注重“文以武彰”,以人观之与以道观之是武术文明与野蛮的内外融合;以礼观之与以美观之是武术文明与野蛮的内在超越。中国武术在人性两端的教育上呈现出了中国式的智慧品格,它作为人的精神境界而与人同在,制约并影响着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具体选择。对于建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理想而言,中国武术无疑创设出了塑造“完整的人”的历史机遇与实践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 文武兼备 体育强国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气功的道家生命哲学探赜——基于“形、气、神、志”的辩证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玉柱 李丽 +1 位作者 董刚 陈保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3,共7页
推动健身气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基于生命哲学视域的分析发现,健身气功力主"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的文化思想。这一充满生命哲学智慧的身体养生之术关涉"形、气、神、志... 推动健身气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基于生命哲学视域的分析发现,健身气功力主"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的文化思想。这一充满生命哲学智慧的身体养生之术关涉"形、气、神、志"4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志"为生命主体精神。具体来看,从"佚形而备"之"形","一气运化"之"气",再到"守神游和"之"神","志得道行"之"志",无不深度彰显出了四者与个体生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和谐运变的自然规律。这既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大身体观,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观的思想方式与运行逻辑。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使健身气功的探究更能忠实于自身特有的性质,也与当代人类美学的"生命转向"这一新的趋势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 生命哲学 “形、气、神、志”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