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加快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元明 郭朋郞 +1 位作者 苗桂平 严玉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225-226,共2页
介绍江苏省仪征市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措施,以及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科技入户工作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 科技入户 措施 建议 问题 成效 江苏仪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亚慧 王宁 +4 位作者 查显宝 冯长云 于建光 焦加国 肖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稻麦轮作系统中,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毒害物质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减缓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筛选适宜的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翻耕(FS+PT)、泡田换水(FS+WR,2 d泡田后换水施肥)、延长泡田时间(FS+IP,施肥后泡田7d)、... 稻麦轮作系统中,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毒害物质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减缓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筛选适宜的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翻耕(FS+PT)、泡田换水(FS+WR,2 d泡田后换水施肥)、延长泡田时间(FS+IP,施肥后泡田7d)、延长泡田时间并推迟施肥(FS+IP+FP,泡田7 d后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同时设置不施秸秆和化肥(CK)、单施化肥(F)、单施秸秆(S)以及施秸秆和化肥(FS)处理,比较在施用秸秆和化肥的基础上,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泡田时间的两个处理(FS+IP和FS+IP+FP)能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酚酸含量;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明显低于F处理;合理的施用秸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FS+PT处理,其水稻有效穗数比秸秆还田FS处理提高19.9%,其次为FS+WR处理,比FS处理提高15.2%。研究表明,翻耕、泡田换水、延长泡田时间等水肥管理措施均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增加作物产量;考虑环境风险等综合效应,在麦秸还田时采用翻耕和延长泡田时间是较好的稻田田间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翻耕 水肥管理 田面水 酚酸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春云 张桥 +3 位作者 秦吉洋 李红 周宏芳 梅爱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870-3870,3900,共2页
研究了不同药剂及其不同用药时期、不同用药次数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始病期(病穴率≤5%)的用药效果好于发病盛期;不同药剂防效差异大,满穗、拿敌稳等防效高、有效期长,明显优于井冈霉素;增加用药次数可明显提高防效。建... 研究了不同药剂及其不同用药时期、不同用药次数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始病期(病穴率≤5%)的用药效果好于发病盛期;不同药剂防效差异大,满穗、拿敌稳等防效高、有效期长,明显优于井冈霉素;增加用药次数可明显提高防效。建议生产上坚持始病期用药,选用长效药剂,后期结合稻曲病进行1次兼治,如选用一般药剂,需增加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防治适期 防治药剂 用药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治前控后”防治策略的重要性探析
4
作者 张桥 张春云 +4 位作者 卢毅 周宏芳 梅爱萍 李红 蒋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258-4259,4311,共3页
褐飞虱是易暴发成灾性害虫,其发生程度与迁入量(基数)、气候条件、品种布局及稻作方式、防治等因素密切相关,坚持"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是控制褐飞虱主害代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同时结合科学合理选用药剂,提高用药质量,才能... 褐飞虱是易暴发成灾性害虫,其发生程度与迁入量(基数)、气候条件、品种布局及稻作方式、防治等因素密切相关,坚持"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是控制褐飞虱主害代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同时结合科学合理选用药剂,提高用药质量,才能有效控制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治前控后”策略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