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肺癌内直接注射后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蓓蕾 陈绍亮 +3 位作者 徐兆强 于力克 李田 石洪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78,489,共5页
目的研究肺癌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后患者体内分布状况。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1例,根据CT定位,单次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18.5~37MBq/cm3后,多时点测量血、尿放射性。应用HPLC法检测131I-chTNT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 目的研究肺癌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后患者体内分布状况。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1例,根据CT定位,单次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18.5~37MBq/cm3后,多时点测量血、尿放射性。应用HPLC法检测131I-chTNT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谢情况。采用连续显像法估算全身、各主要脏器和肿瘤的放射性,并转换为注射剂量百分率(%ID),以观察131I-chTNT在体内的分布。结果所有11例患者HPLC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24、48、72、96h内血清中131I-chTNT均以原形存在,原形含量达100%。经计算机拟合,血清药-时曲线符合静脉外给药二室模型,T1/2kα(0.89±0.17)h,T1/2β(86.88±25.97)h。游离131I是尿内131I-chTNT的唯一代谢产物,264h累计尿排泄量为注射量的(58.37±17.45)%。瘤内给药后30min,瘤内131I-chTNT量为(51.05±8.41)%ID,瘤/肺比值(T/N)高达(63.87±25.71)。264h时瘤内131I-chTNT残留(3.47±3.27)%ID,T/N为(9.61±11.00)。全身主要器官中,放射性主要集中在肺、肝、心、肾、脾和甲状腺中。结论131I-chTNT瘤内直接注射后在瘤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生物分布 放射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4
2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韩祖斌 陈新 孙燕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124,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周后再次重复;阿伦膦酸钠10mg,qd;利塞膦酸钠5 mg,qd。3种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内容包括: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密度,不良反应,脊柱新骨折。结果 3组患者经1年治疗,与用药前比较,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P<0.01);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其中阿伦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5.51%,股骨颈上升2.66%,股骨粗隆上升4.37%,Ward’s区上升3.13%;利塞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4.18%,股骨颈上升2.05%,股骨粗隆上升2.81%,Ward’s区上升3.08%;羟乙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3.70%,股骨颈上升1.84%,股骨粗隆上升1.96%,Ward’s区上升1.50%;新骨折发生羟乙膦酸钠组4人,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组均为1人;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新型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更方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羟乙膦酸钠 阿伦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XA、QUS在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23
3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3 位作者 韩祖斌 田成功 孙燕芳 魏海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DEXA与 QUS测量对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 :应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 (DEXA,L unar,DPX- IQ)和超声骨强度仪 (QUS,Sunlight Om-nisense,Research)对 4 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脊柱、股... 目的 探讨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DEXA与 QUS测量对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 :应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 (DEXA,L unar,DPX- IQ)和超声骨强度仪 (QUS,Sunlight Om-nisense,Research)对 4 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脊柱、股骨近端和桡骨、胫骨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4 9例患者 DEXA腰椎 BMD- T值为 - 2 .99± 1.4 3,股骨近端 BMD- T值为 - 1.95± 1.14;而QUS桡骨 SOS- T值为 - 3.12± 0 .79,胫骨 SOS- T值为 - 1.6 7± 1.73。比较发现 :腰椎 BMD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有较好的提示 ,而超声的桡骨 SOS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也有敏感的预示能力。结论 骨质疏松不仅有骨量的减少 ,还包括骨结构的破坏 ,严格的骨质疏松诊断及其骨折预测 ,应提倡多部位DEXA和 QUS测定的联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骨密度 骨结果 DEXA QU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永军 梁金花 +5 位作者 范磊 王莉 丁重阳 李天女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初诊ENKTL患者的PET/CT及CT资料,比较两种影像方法对病灶位置、病变范围、分型、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分析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初诊ENKTL患者的PET/CT及CT资料,比较两种影像方法对病灶位置、病变范围、分型、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分析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分型、分期及全身症状的关系。结果:病变部位处于前4位的分别为鼻(76.74%)、鼻咽部(41.86%)、咽淋巴环(30.23%)及副鼻窦(27.91%),有4例患者上呼吸消化道部位未发现18F-FD G摄取;PET/C T分期与全身症状关系有显著相关性(P<0.01);43例患者S U Vm ax为13.65±6.35,比较早期(Ⅰ/Ⅱ期)与进展期(Ⅲ/Ⅳ期)、Ⅰ期局限型与超腔型、是否合并全身症状等患者的S U Vm 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CT分期与传统CT相比有21例不同,其中14例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影响;8例CT判断为早期,而PET/CT更改为进展期,21例早期病例中有6例如果应用PET/CT,则应更改放疗方案。结论:PET/CT能更准确显示ENKTL的病灶位置及范围,较传统CT分期方法更准确可靠,对治疗方案制定有较大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18F-FDG-PET/CT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3 位作者 朱秀芬 陈新 张咏梅 韩祖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9名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单椎体成形术的绝经后妇女被分成两组,14名伴术后椎体新骨折发生者为新骨折组,另15名术后未有新骨折发生者为对照组。分析内容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9名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单椎体成形术的绝经后妇女被分成两组,14名伴术后椎体新骨折发生者为新骨折组,另15名术后未有新骨折发生者为对照组。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体质指数,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磷水平,椎体成形术后时间等。结果新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下列项目有统计学差异,体质指数显著降低(P=0.027),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5),髋部骨密度显著下降(P=0.037),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7)。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亦影响新骨折的发生。另外,新骨折组14例中有12例(86%)的新骨折发生在椎体成形术后的6个月内,14例中有10例(71%)为邻近椎体成形术椎体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有三分之二发生在成形术的邻近椎体,新骨折发生受到体质指数,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骨折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和循环肿瘤DNA突变丰度:相关性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海青 宋烈晶 丁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0-1700,共11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代谢参数与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的相关性,以及这两类参数在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外周血ctDNA检测...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代谢参数与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的相关性,以及这两类参数在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外周血ctDNA检测及相应PET/CT扫描的DLBCL患者的临床、PET/CT及ctDNA资料。ctDNA取样及PET扫描时,根据疾病不同治疗及病情发展情况,将患者分为基线组和复发/难治性(R/R)组。ctDNA突变丰度以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表示,包括最大VAF(maxVAF)和平均VAF(meanVAF)。以41%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方法获得总代谢肿瘤体积(TMTV)和糖酵解总量(TLG),并获得两最远病灶距离(Dmax),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ET参数与ctDNA突变丰度的相关性。在基线及R/R组中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这些参数和预测PFS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勾画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结果:共纳入67例DLBCL患者,男性33例,女性34例,中位年龄为56.0(46.0,67.0)岁,基线组29例,R/R组38例。PET参数中,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外,基线TMTV、TLG、Dmax均与基线ctDNA突变丰度显著相关(maxVAFvsTMTV:r=0.711;maxVAFvsTLG:r=0.709;maxVAFvsDmax:r=0.672;meanVAFvsTMTV:r=0.682;meanVAFvsTLG:r=0.677;meanVAFvsDmax:r=0.646),而在全部患者中,以上相关性明显减弱。在R/R患者中,仅TMTV与meanVAF具有较弱的相关性(r=0.376)。对各参数进行ROC分析结果表明,TMTV、TLG和Dmax预测PFS的特异性优于突变丰度,而ctDNA突变丰度的敏感性更好。除R/R患者外,在基线患者和全体患者中可观察到在不同乳酸脱氢酶水平下,TMTV、TLG、Dmax、VAF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生存曲线表明,基线患者中,高TMTV(> 109.5 cm3)、高TLG(> 2 141.3)、高Dmax(> 33.1 cm)及高VAF(maxVAF> 7.74%、meanVAF> 4.39%)均是不良PFS的危险因素,而在R/R患者中仅高VAF(maxVAF和meanVAF均> 0.61%)是影响PFS的危险因素。结论:PET衍生参数与ctDNA突变丰度相关性良好,尤其是在基线患者中。ctDNA的VAF预测PFS较PET代谢参数更敏感,而PET代谢肿瘤负荷具有更好的特异性。TMTV、TLG和VAF均对PFS有良好的预后价值。PET/CT联合ctDNA在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面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循环肿瘤DNA 突变丰度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对CAR-T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郑鑫琪 丁重阳 +5 位作者 邹怡新 朱华渊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9-1196,共8页
目的:探讨PET/CT对接受CAR-T治疗的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CAR-T治疗的R/R DLBCL患者的PET/CT显像特点。患者接受CAR-T治疗前后,测量反映肿瘤代谢负荷的参数,如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结果:... 目的:探讨PET/CT对接受CAR-T治疗的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CAR-T治疗的R/R DLBCL患者的PET/CT显像特点。患者接受CAR-T治疗前后,测量反映肿瘤代谢负荷的参数,如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结果:与低肿瘤负荷的患者相比,基线MTV较大或长径总和较长的患者总生存期(OS)较短。在CAR-T治疗的12周内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轻微缓解(MR)的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期均优于12周内未缓解的患者。此外,还发现2例增强CT评估为PR的患者,经PET/CT检查评估为完全代谢缓解(CMR)。结论:PET/CT对接受CAR-T治疗的复发或难治DLBCL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PET/CT 预后 缓解评估 肿瘤代谢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X评估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昕丹 包丽华 +1 位作者 程旭 袁冬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评价WHO发布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适用性,预测本地区不同性别组中老年人群的骨折风险,讨论联合股骨颈BMD及既往骨折病史对于FRAX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1383例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分组性研究。输入相关资... 目的评价WHO发布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适用性,预测本地区不同性别组中老年人群的骨折风险,讨论联合股骨颈BMD及既往骨折病史对于FRAX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1383例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分组性研究。输入相关资料及FRAX工具中所包含的危险因素,计算10年内髋部骨折及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比较骨折既往病史人群及髋部BMD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结果南京地区女性中老年人群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远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伴随年龄增大,髋部及全身骨折风险概率均同步增高;有既往骨折史的老年人群10年内再发骨折风险远高于无骨折史人群。除外既往骨折史,联合或不联合BMD后预测髋部及全身骨折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RAX工具可以对南京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做出有效评估,联合髋部BMD值后获取的FRAX预测在既往骨折或未骨折患者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FRAX 骨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