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岩 梁亚 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共17例(17只眼),均采用滤过泡针分离... 目的探讨滤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共17例(17只眼),均采用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治疗后1 d、7 d、 1个月、 3个月、 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白内障术前、滤过泡分离术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3.5±2.1)、(40.4±6.5)、(15.5±2.5)、(16.1±2.3)、(16.2±2.1)、(15.6±2.4)、(15.8±2.1) mmHg,治疗后眼压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滤过泡分离后滤过泡均能重新形成,视力较治疗前明显进步。结论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针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梁亚 嵇芳芳 +2 位作者 帅捷 Sucijanti 袁志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transscleral 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TSCPC治疗的难治性青...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transscleral 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TSCPC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病因、激光能量、视力、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用药种类和炎性反应、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4例(54眼),随访时间为(13. 7±4. 2)个月,使用的激光能量为(112. 7±31. 0) J。TSCPC术后1a手术完全成功率为72. 2%,相对成氉功率为85. 2%;眼压由术前的(42. 4±10. 0) mmHg(1 kPa=7. 5 mmH g)降至术后的(13. 3±5. 8) mmH g,用药种类由术前的(2. 68±0. 83)种减少至术后的(0. 15±0. 43)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眼压和用药种类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TSCPC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优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眼(9. 3%)发生了并发症,其中持续的炎性反应2眼(3. 7%)。结论TSCPC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且减少用药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致眼压失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梁亚 袁志兰 +1 位作者 牟朝霞 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以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 目的研究分析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以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致其眼压失控的全部患者,共11例(11只眼)。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致其眼压失控的患者发生率为9. 75%,多为薄壁囊样型滤过泡,药物治疗均不能控制眼压。8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6例患者行滤泡分离术(包括3例小梁切除术失败患者)。再次小梁切除术的完全成功率为50%,滤过泡分离成功率达到100%,滤过泡分离术后能够显著恢复原有滤过泡的形态,增加滤过。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能导致眼压失控,术前应做好评估,术中做好防范,术后加强监控。滤过泡分离术能够安全有效的恢复原有滤过泡功能并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滤过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引流器与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亚 嵇芳芳 +2 位作者 孙红 牟朝霞 袁志兰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评价和对比Ex-PRESS引流器与Ahmed引流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2例(34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予Ex-PRESS引流器(17只眼)或Ahmed引流阀植入术(17只眼)。记录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 目的评价和对比Ex-PRESS引流器与Ahmed引流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2例(34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予Ex-PRESS引流器(17只眼)或Ahmed引流阀植入术(17只眼)。记录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使用的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并分析手术的完全成功率(不使用药物眼压情况下≤21 mmHg)和相对成功率(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Hg)。结果患者术后的眼压及降眼压药物种类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Ex-PRESS组眼压由(38.4±9.9)mmHg降低至(20.3±6.2)mmHg,使用的药物种类由(3.2±0.4)减少为(1.5±1.4)种;Ahmed组眼压由(38.0±8.5)mmHg降低至(18.5±4.7)mmHg,使用的药物种类由(3.4±0.5)种减少为(1.4±1.2)种。术后12个月的相对成功率Ex-PRESS组为52.9%,Ahmed组为70.5%;术后12个月的完全成功率Ex-PRESS组为41.2%,Ahmed组为58.8%(P<0.05)。Ex-PRESS组有5只眼,Ahmed组有3只眼发生了并发症。结论 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优于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即能够更好的降低眼压,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引流器 Ahmed引流阀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谢瞻 梅明 +1 位作者 唐勇 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兔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血栓通组,造模成功后分别予以相应药物静脉注射14 d,进行眼底照相、FFA、OCT和...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兔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血栓通组,造模成功后分别予以相应药物静脉注射14 d,进行眼底照相、FFA、OCT和闪光ERG检查,评估视网膜形态学和功能学改变。结果 (1)注射用灯盏花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注射用血栓通组均能使RVO动物数和眼数下降,其中注射用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2)模型对照组的建模后1周和给药2周与建模前比较,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P <0. 05)。给注射用灯盏花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注射用血塞通兔组与建模后1周与建模前比较,视网膜厚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给药2周与建模前比较,灯盏花素中剂量组视网膜厚度增加(P<0. 05);(3)注射灯盏花素或血栓通对兔RVO模型中ERG的b波和a波振幅影响不明显,而对b波和a波潜伏期的影响比较明显。结论灯盏花素对兔RVO有一定的再通作用,可以改善视网膜的水肿,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视网膜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灯盏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钙化脉络膜骨瘤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1例
6
作者 董照阳 丁宇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患者女性,27岁。因右眼自发性、无痛性的视力下降15d余来诊。既往体健。患者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4,左眼BCVA:1.0,双眼前节及眼压正常。右眼底检查显示后极部可见围绕着视盘周围和黄斑边缘的边界清楚... 患者女性,27岁。因右眼自发性、无痛性的视力下降15d余来诊。既往体健。患者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4,左眼BCVA:1.0,双眼前节及眼压正常。右眼底检查显示后极部可见围绕着视盘周围和黄斑边缘的边界清楚的橘黄色与黄白色并存的病灶,黄斑区水肿伴黄白色硬性渗出(图1A)。红外眼底(infrared imagime,IR)图像显示轮廓清晰的病灶边缘,其中夹杂着斑片状的高反射信号(图1B)。自发荧光(FAF)显示片状斑驳状高荧光及夹杂其中的低荧光,分别对应着病灶的钙化和去钙化区域(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显示病变早期呈现斑驳状高荧光,中期显著增强且边界清晰,晚期轻度减退,整个造影过程中均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图1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渗漏 眼底检查 病灶边缘 硬性渗出 后极部 高荧光 图像显示 斑驳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