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F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谈珂威 缪康 郭春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采用直径为1.2 mm的ER2594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进行了多层单道墙体电弧增材试验,并在增材过程中以涂覆的方式引入了BaF作为活性剂,对增材件在构筑方向和沉积方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电弧增材过程中添加BaF... 采用直径为1.2 mm的ER2594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进行了多层单道墙体电弧增材试验,并在增材过程中以涂覆的方式引入了BaF作为活性剂,对增材件在构筑方向和沉积方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电弧增材过程中添加BaF活性剂,可消除微观组织中的柱状晶,从而降低构筑方向和沉积方向上组织分布的差异性,实现了电弧增材超级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的均匀化。该方法还显著降低了材料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双相不锈钢 BaF活性剂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合物对水泥固化土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79
2
作者 邓永锋 吴子龙 +4 位作者 刘松玉 岳喜兵 朱雷雷 陈江华 关云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6-453,共8页
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镜扫描(SEM)和压汞(MIP)等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地聚合物—偏高岭土(metakaolin)对水泥土的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其改善水泥土强度的机理,并根据现场测试验证了实用性和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聚合物掺入水... 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镜扫描(SEM)和压汞(MIP)等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地聚合物—偏高岭土(metakaolin)对水泥土的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其改善水泥土强度的机理,并根据现场测试验证了实用性和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聚合物掺入水泥土后,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强度与地聚合物掺量之间并非单一线性增加关系,而是由活性区域和惰性区域组成,转折点对应的MK掺量为3%;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地聚合物掺入能产生更多的胶结物,使水泥土结构更加致密;基于试验数据给出了地聚合物掺量与水泥土强度增长的评价公式。现场测试结果和工程造价分析均表明了地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地聚合物 偏高岭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机理分析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爬模在泰州大桥南塔施工中的安全控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小勇 蒋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液压爬模具备自动爬升、操作简便、作业人员少、施工效率高、外观质量好等优点,其施工工艺和技术也比较成熟,在不少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爬模的操作平台和爬升系统为一整体,液压驱动装置能实现整体均匀爬升,其安全性... 液压爬模具备自动爬升、操作简便、作业人员少、施工效率高、外观质量好等优点,其施工工艺和技术也比较成熟,在不少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爬模的操作平台和爬升系统为一整体,液压驱动装置能实现整体均匀爬升,其安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其安装、调位和脱模以及模板的收分等操作和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很大,容易出现模板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是施工中安全控制的重点。泰州大桥南塔工程引进了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来进行塔身浇注施工,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将以泰州大桥南塔工程为背景,对液压爬模在塔柱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爬模 安全管理 模板坍塌 泰州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栈桥桩顶梁截面ANSYS简化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晓鹏 王娟 +2 位作者 窦国涛 李晗 高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6,共7页
为了研究钢栈桥桩顶梁截面形式在ANSYS中简化后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黄河大桥施工栈道桩顶梁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原始模型和简化模型,首先分析静力作用下两者应力的差异,然后分析风荷载作用下施工栈道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 为了研究钢栈桥桩顶梁截面形式在ANSYS中简化后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黄河大桥施工栈道桩顶梁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原始模型和简化模型,首先分析静力作用下两者应力的差异,然后分析风荷载作用下施工栈道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上部结构自重作用(静力作用)下,两者最大竖向位移相差仅为0.56%,米塞斯应力相差仅为0.68%;(2)在风荷载作用(动力作用)下,两者桩顶梁中部节点最大速度绝对值相差0.023%,最大加速度绝对值相差0.2%。在上部结构自重作用或者风荷载作用下进行钢栈桥受力分析时,可用简化截面代替原截面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栈桥桩顶梁 有限元模拟 梁截面简化 风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气体渗透性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士萍 张厚先 +1 位作者 张才南 李延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14,共5页
采用多孔介质扩散机制推导出混凝土的气体渗透系数,并比较了CO2和O2两种气体在混凝土中扩散能力。通过加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气体渗透系数与碳化深度的关系。试验结果发现CO2气体在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扩散能力较O2气体差,并且混凝土试件的28... 采用多孔介质扩散机制推导出混凝土的气体渗透系数,并比较了CO2和O2两种气体在混凝土中扩散能力。通过加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气体渗透系数与碳化深度的关系。试验结果发现CO2气体在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扩散能力较O2气体差,并且混凝土试件的28d碳化深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均呈现减小的趋势。采用多孔介质扩散机制推导出来的气体扩散系数不能完全表征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气体渗透性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刚度对贝雷梁强度和刚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晓鹏 杨露 +1 位作者 窦国涛 高波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9,共10页
针对贝雷片连接刚度问题,为研究贝雷片之间节点刚度对贝雷梁整体强度和刚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小浪底黄河大桥施工栈道中贝雷梁桁架,采用Ansys中Matrix27模拟了节点,并对整体贝雷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跨度相同时,随着节点转动... 针对贝雷片连接刚度问题,为研究贝雷片之间节点刚度对贝雷梁整体强度和刚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小浪底黄河大桥施工栈道中贝雷梁桁架,采用Ansys中Matrix27模拟了节点,并对整体贝雷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跨度相同时,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贝雷梁最大位移减小。跨度18 m时,当节点为铰结时,最大位移为13.82 mm;当节点为半刚性时,最大位移为12.49 mm;当节点为刚结时,最大位移为12.28 mm。当跨度相同时,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贝雷梁最大应力减小。当节点为铰结时,最大应力为110.33 MPa;当节点为半刚性时,最大应力为88.52 MPa;当节点为刚结时,最大应力为87.60 MPa。随着跨度的增大,节点刚度不同导致的最大应力之差也随之增大。随着加载力的增大,贝雷梁最大应力也随之增大,节点刚度不同导致的最大应力之差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栈道 贝雷梁 节点刚度 Matrix27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士萍 张厚先 +1 位作者 费正岳 张才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70-1873,共4页
本文采用了快冻法、自然浸泡法以及干湿循环方法来研究了碳化行为对混凝土材料的抗冻性、抗氯离子扩散性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碳化后的混凝土试件抗冻性有所提高,但是抗氯离子扩散性变差。同时发现,碳化混凝土试... 本文采用了快冻法、自然浸泡法以及干湿循环方法来研究了碳化行为对混凝土材料的抗冻性、抗氯离子扩散性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碳化后的混凝土试件抗冻性有所提高,但是抗氯离子扩散性变差。同时发现,碳化混凝土试件在经历硫酸盐干湿循环后抗折强度损失大于未碳化试件,降低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抗冻性 氯离子扩散 硫酸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栈道施工全过程抗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谢晓鹏 王娟 +2 位作者 窦国涛 杨露 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045-10051,共7页
为研究钢栈道施工全过程的抗风稳定性问题,通过以黄河大桥施工栈道施工全过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桥方向风荷载作用下,钢管桩打入地基,在钢管桩之间焊接剪力撑后,其位移绝对值最大为43.7 mm,其... 为研究钢栈道施工全过程的抗风稳定性问题,通过以黄河大桥施工栈道施工全过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桥方向风荷载作用下,钢管桩打入地基,在钢管桩之间焊接剪力撑后,其位移绝对值最大为43.7 mm,其最大米塞斯应力为43.6 MPa;钢管桩顶部焊接桩顶梁后,位移绝对值最大为46.8 mm,其最大米塞斯应力为45.9 MPa;桩顶梁上架设贝雷梁,铺设桥面板后,位移绝对值最大为0.76 mm,其最大米塞斯应力为19.6 MPa。可见在横桥向风荷载作用下,从位移和应力角度来分析,钢管桩顶部焊接桩顶梁后为最不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黄河大桥 施工栈道 施工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考虑附加荷载刚性挡墙被动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晓鹏 窦国涛 +2 位作者 王娟 高波 张志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725-11733,共9页
当挡墙后黏土滑裂面为对数螺旋组合面,为了能够求解填土上有附加荷载及填土面倾斜工况下的墙体被动土压力,通过在图解法中加入了附加荷载及填土面倾斜的影响,同时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被动土压力的求解公式推导,并采用算例对两种方法进行... 当挡墙后黏土滑裂面为对数螺旋组合面,为了能够求解填土上有附加荷载及填土面倾斜工况下的墙体被动土压力,通过在图解法中加入了附加荷载及填土面倾斜的影响,同时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被动土压力的求解公式推导,并采用算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比较,误差为1.4%~3.3%,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接近。作图法和遗传算法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结果非常接近,作图法与遗传算法比值为1.023~1.035。可见,挡墙背后填土有均布荷载或填土面倾斜时,作图法和遗传算法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结果非常接近,但作图法十分烦琐,计算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遗传算法程序简单易用,更利于在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螺旋组合面 图解法 遗传算法 被动土压力 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荷载作用下施工栈道钢管桩施工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谢晓鹏 窦国涛 +2 位作者 杨露 高波 李晗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107,共10页
针对钢管桩上下部剪力撑不同施工次序所引起的风荷载响应问题,为了揭示施工过程中风荷载对钢管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黄河大桥施工栈道钢管桩施工过程为背景,采用谐波叠加法合成了风荷载,对钢管桩不同施工次序中风荷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针对钢管桩上下部剪力撑不同施工次序所引起的风荷载响应问题,为了揭示施工过程中风荷载对钢管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黄河大桥施工栈道钢管桩施工过程为背景,采用谐波叠加法合成了风荷载,对钢管桩不同施工次序中风荷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桩施工过程中,风荷载的作用会使钢管桩产生位移;当下部剪力撑焊接完毕而上部剪力撑未焊接时,风荷载作用下桩顶平均位移为0.337 m,最大位移为0.384 m;当上部剪力撑焊接完毕而下部剪力撑未焊接时,风荷载作用下桩顶平均位移为0.704 m,最大位移为0.767 m;当上部剪力撑和下部剪力撑焊接完毕后,风荷载作用下桩顶平均位移为0.3447 m,最大位移为0.404 2 m;同一时刻,风荷载作用下,钢管桩位移随着钢管桩高度位置的增大而增大,钢管桩的最大米塞斯应力随着桩项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钢管桩最大米塞斯应力位于钢管桩中下部.研究成果对钢管桩剪力撑的施工次序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施工栈道 钢管桩 剪力撑 桩顶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渗透性的评价方法及其与硫酸盐侵蚀的关系
11
作者 张士萍 费正岳 +1 位作者 张厚先 张才南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10,共4页
混凝土获得高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首先对比分析了现有的关于混凝土材料水分渗透性评价方法,然后采用渗透高度法以及稳态渗流法推导出几组添加不同粉煤灰用量的混凝土试件的水分渗透性。结果发现粉煤灰的使用能够降... 混凝土获得高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首先对比分析了现有的关于混凝土材料水分渗透性评价方法,然后采用渗透高度法以及稳态渗流法推导出几组添加不同粉煤灰用量的混凝土试件的水分渗透性。结果发现粉煤灰的使用能够降低混凝土水分渗透系数,并且粉煤灰用量越多,水分渗透系数减小的越明显。同时还研究了水分渗透性与抗硫酸盐侵蚀的关系,发现水分渗透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经历过硫酸盐干湿循环后,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与水分渗透系数成较好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渗透性 硫酸盐侵蚀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章虎 巫亚明 《混凝土》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3-64,共2页
 C50混凝土普遍运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的上部构造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引起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收缩裂缝、外观等质量缺陷的现象常有发生,同时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大。本文论述了C50混凝土在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确定时注意的要点...  C50混凝土普遍运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的上部构造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引起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收缩裂缝、外观等质量缺陷的现象常有发生,同时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大。本文论述了C50混凝土在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确定时注意的要点,供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材料的选择 配合比的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