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麻仁粕蛋白水解液对发酵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潇 王鹏 +3 位作者 邵童 马昕怡 顾瑞霞 陈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47,共5页
从火麻仁粕中提取蛋白质,并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不同时间后,得到水解度分别为8.45%、13.24%和16.62%的火麻仁粕蛋白水解液(hemp seed meal protein hydrolysate,HP)。比较了添加不同水解度HP对发酵乳品质、贮藏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从火麻仁粕中提取蛋白质,并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不同时间后,得到水解度分别为8.45%、13.24%和16.62%的火麻仁粕蛋白水解液(hemp seed meal protein hydrolysate,HP)。比较了添加不同水解度HP对发酵乳品质、贮藏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功能性发酵乳和提高火麻副产品利用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HP可以显著缩短发酵乳的凝乳时间,提高发酵乳的内聚性、弹性、感官品质、抗氧化活性以及贮藏期间的活菌数,降低发酵乳的胶黏性;在4℃21 d的贮藏期内,HP可以减缓发酵乳贮藏后期的酸度上升,H-4组和H-8组的持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12组;H-8组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8.0分,且在贮藏期内稳定性较好。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水解度为13.24%的HP可以更好的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提高发酵乳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粕 蛋白水解液 发酵乳 品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计晴阳 王文琼 +3 位作者 钱易 严浩东 瞿恒贤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有机酸在抑制致病菌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为指示菌,使用微量稀释法和棋盘格法确定多种有机酸及其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半数有效抑菌浓度和联合抑菌指数。并通过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电位和微观形态的观察,研究不... 有机酸在抑制致病菌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为指示菌,使用微量稀释法和棋盘格法确定多种有机酸及其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半数有效抑菌浓度和联合抑菌指数。并通过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电位和微观形态的观察,研究不同有机酸组合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表明,乙酸、乳酸和丁酸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60μg/mL,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120μg/mL;乙酸、乳酸、丁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半数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1004.90、1497.50、964.32、1406.02、1727.72μg/mL。乙酸和乳酸联用表现为相加作用,乙酸、乳酸和第3种有机酸(丁酸、柠檬酸、苹果酸)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有机酸及其组合会导致大肠杆菌膜电位下降,多数菌体出现收缩、弯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协同抑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含量对发酵豆乳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寅 黄玉军 +2 位作者 陈霞 鲁茂林 顾瑞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探讨引起发酵豆乳异味的主要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对不同牛乳含量的发酵豆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不同基质发酵乳共检测出44种风味成分,其中有19种共有风味成分。随着基质牛... 探讨引起发酵豆乳异味的主要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对不同牛乳含量的发酵豆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不同基质发酵乳共检测出44种风味成分,其中有19种共有风味成分。随着基质牛乳添加量的增加,发酵豆乳的可接受性亦逐渐提高,且发酵豆乳中醇、醛和呋喃类化合物呈下降趋势,表明发酵豆乳的异味可能主要来自于醇、醛和呋喃类。同时对随着基质牛乳添加量增加而下降的21种风味物质,结合呈味特征、阈值、相对含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与发酵豆乳感官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对发酵豆乳异味贡献较大的成分主要为1-辛烯-3-醇、正己醇、2-庚烯醛和2,4-癸二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豆乳 牛乳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发酵乳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飞翔 韩青青 +3 位作者 黄玉军 顾瑞霞 陈霞 鲁茂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共4页
对黑米发酵乳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黑米发酵乳、普通发酵乳及20%黑米酶解液3种样品稀释8倍时,黑米发酵乳清除DPPH·,清除·OH,总抗氧化能力,螯合Fe2+能力都是最强的,分别为60.16%,30.76%,0.847,28.43%,并且都显著... 对黑米发酵乳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黑米发酵乳、普通发酵乳及20%黑米酶解液3种样品稀释8倍时,黑米发酵乳清除DPPH·,清除·OH,总抗氧化能力,螯合Fe2+能力都是最强的,分别为60.16%,30.76%,0.847,28.43%,并且都显著高于普通发酵乳和20%黑米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黑米中的抗氧化功能成分与乳酸菌相互促进,发挥了协同作用,提高了黑米发酵乳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发酵乳 抗氧化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的巴马人群肠道乳酸菌数量及功能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飞翔 陈大卫 +4 位作者 石雪晨 赵海晴 伍云 黄嘉棣 顾瑞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64-167,200,共5页
对采集的广西巴马地区长寿家族粪便样品进行菌株分离,通过平板计数,比浊法和平板扩散法对分离的乳酸菌菌群数量、耐受力和抑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培养基之间的菌落总数有差异,并且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菌落数(108 cfu/g^109 cfu/g... 对采集的广西巴马地区长寿家族粪便样品进行菌株分离,通过平板计数,比浊法和平板扩散法对分离的乳酸菌菌群数量、耐受力和抑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培养基之间的菌落总数有差异,并且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菌落数(108 cfu/g^109 cfu/g)要多于球菌选择性培养基菌落数(107 cfu/g^108 cfu/g);不同性别之间分离的女性肠道乳酸菌总数(8.98±0.42)(lg cfu/g)略高于男性(8.87±0.46)(lg cfu/g),不同年龄组中青少年组的肠道乳酸菌数量最多;分离的乳酸菌耐受能力比较发现中年组(0.408 5±0.082 7)(lg cfu/g)与老年组(0.372 6±0.083 2)(lg cfu/g)的耐受胃液能力相当,且显著大于青少年组(0.339 5±0.072 5)(lg cfu/g)和长寿组(0.282 6±0.038 5)(lg cfu/g);不同年龄组的耐胆盐能力和耐受肠液能力相当;分离的乳酸菌抑菌能力比较发现分离的不同年龄组的乳酸菌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都是青少年组最强,同一年龄组的乳酸菌抑制大肠杆菌能力较强;分离的男性肠道内的乳酸菌抑制大肠杆菌能力要低于女性,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肠道 乳酸菌 耐受性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发酵乳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飞翔 韩青青 +1 位作者 顾瑞霞 鲁茂林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优化黑米发酵乳的工艺条件,以黑米和乳粉为主要原料,将黑米酶解液与复原乳粉混合接入菌种后进行发酵,研制出一种集黑米和发酵乳功能为一体的黑米发酵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米酶... 为优化黑米发酵乳的工艺条件,以黑米和乳粉为主要原料,将黑米酶解液与复原乳粉混合接入菌种后进行发酵,研制出一种集黑米和发酵乳功能为一体的黑米发酵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米酶解液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0℃、加酶量200U/g、糖化时间7h,制备黑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5%的蔗糖、20%的酶解液、接种3%的菌种、40℃发酵4h。此工艺条件得到的产品质量优,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乳粉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来源益生菌的筛选及潜在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胡鹏钰 于俊娟 +6 位作者 王鹏 张臣臣 康文丽 戴智勇 汪家琦 潘丽娜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90-195,共6页
益生菌能够维护肠道健康,为宿主提供多种健康益处。为了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从母乳中分离筛选出22株乳杆菌和3株双歧杆菌。通过耐酸耐胆盐能力测试,筛选出7株菌株,并对其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和致病菌抑制能力的测定。结果... 益生菌能够维护肠道健康,为宿主提供多种健康益处。为了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从母乳中分离筛选出22株乳杆菌和3株双歧杆菌。通过耐酸耐胆盐能力测试,筛选出7株菌株,并对其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和致病菌抑制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除菌株M33外其余菌株都有较好的耐酸能力;鼠李糖乳杆菌M53和M60,副干酪乳杆菌M71,植物乳杆菌M113和3株双歧杆菌耐胆盐能力较好,其中M53和短双歧杆菌grx05耐胆盐能力较高,达到45.72%和75.54%;菌株M71和grx05对8种抗生素敏感,菌株M53,M118和S18对6种抗生素敏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菌株M53对3株革兰氏阳性菌和2株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菌株grx05对3株革兰氏阳性菌和1株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综合分析,鼠李糖乳杆菌M53和短双歧杆菌grx05有希望作为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应用到发酵食品或益生菌制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益生菌 双歧杆菌 筛选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协同作用对搅打稀奶油稳定性及搅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志鑫 王文琼 +2 位作者 袁佩佩 瓦云超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87-193,共7页
该研究固定复配乳化剂总质量分数为0.3%,使用亲水乳化剂吐温-80和亲油乳化剂单甘油酯以不同比例复配制备搅打稀奶油,从乳液界面性质及脂肪结晶性质变化的角度研究其协同作用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吐温-80与单甘油酯的质量比由1... 该研究固定复配乳化剂总质量分数为0.3%,使用亲水乳化剂吐温-80和亲油乳化剂单甘油酯以不同比例复配制备搅打稀奶油,从乳液界面性质及脂肪结晶性质变化的角度研究其协同作用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吐温-80与单甘油酯的质量比由1∶1逐渐升至1∶4,乳液液相蛋白质浓度及表观黏度下降,结晶脂肪耐热性增强,β′晶型明显,产品打发率上升,泡沫析水率下降;当吐温-80与单甘油酯的质量比变为1∶5和1∶6时,产品中结晶脂肪β′晶型含量下降,晶体尺寸显著减小,产品打发率下降,泡沫析水率上升。因此,吐温-80与单甘油酯质量比为1∶4,符合工业生产高品质搅打稀奶油的要求,此时产品搅打时间仅需(277.3±2.5)s,打发率达(158.9±1.23)%,搅打泡沫析水率仅(1.55±0.47)%,并且兼具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乳化剂 协同作用 界面性质 脂肪结晶 稳定性 搅打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蛋白质添加量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稳定性及搅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袁佩佩 王文琼 +3 位作者 周吉阳 于倩 李健驹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该文以m(酪蛋白)∶m(乳清蛋白)=2∶1复配蛋白质,以无盐黄油和离心乳脂肪为原料制备黄油基搅打稀奶油。以搅打时间、搅打起泡率、脂肪部分聚结率、粒径分布、表观黏度和泡沫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复配蛋白质的添加量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 该文以m(酪蛋白)∶m(乳清蛋白)=2∶1复配蛋白质,以无盐黄油和离心乳脂肪为原料制备黄油基搅打稀奶油。以搅打时间、搅打起泡率、脂肪部分聚结率、粒径分布、表观黏度和泡沫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复配蛋白质的添加量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乳液稳定性及搅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配蛋白质的添加量为0.9%~1.2%(质量分数)时,脂肪球粒径分布为0.81~7.16μm,乳液脂肪附聚率为6%~10%,乳液的搅打时间为277~296 s,搅打起泡率达到200%~203%,泡沫稳定性为95.86%~97.03%。故将黄油基搅打稀奶油中复合蛋白质添加量控制在0.9%~1.2%,搅打稀奶油的乳液稳定性及搅打性能较好,为以黄油为原料生产高品质搅打稀奶油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油基搅打稀奶油 复配蛋白质添加量 粒径 脂肪部分聚结率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发酵酸乳贮藏期稳定性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磊 宗丽娜 +5 位作者 高宗露 鲁茂林 王文琼 陈大卫 徐粉林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62,共8页
通过测定不同发酵特性嗜热链球菌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单菌株及复合菌株发酵酸乳的发酵性能、贮藏期间酸度、黏度、持水力及其风味物质变化,探究复合菌株发酵酸乳贮藏期稳定性。结果显示,嗜热链球菌HST-6、HST-9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 通过测定不同发酵特性嗜热链球菌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单菌株及复合菌株发酵酸乳的发酵性能、贮藏期间酸度、黏度、持水力及其风味物质变化,探究复合菌株发酵酸乳贮藏期稳定性。结果显示,嗜热链球菌HST-6、HST-9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DB-1复合发酵酸乳时产酸速率快,贮藏期14 d内,酸度、黏度和持水力分别为98.10°T、9498.33 MPa·s和98.51%,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同时产品感官评分最佳;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3菌株复合发酵酸乳在贮藏期间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与单菌株发酵酸乳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酸乳中共检测出10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醇类、芳香族、烷烃类等化合物,其中2-壬酮、2-庚酮、辛酸、乙偶姻、叔十六硫醇等风味物质在酸乳中最为丰富。3菌株复合发酵剂作为酸乳发酵剂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发酵特性 复合 贮藏期 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grx90冻干保护剂的制备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萱 赵瑞峰 +6 位作者 陶志强 王丽 黄欣媛 陆震 印伯星 顾瑞霞 关成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4,30,共6页
嗜热链球菌grx90是由实验室分离、筛选和保存的专利菌株,其具有重要的益生特性。为提升嗜热链球菌grx90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细胞存活率,本研究对冻干过程中的离心条件以及冻干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将离心条件优化... 嗜热链球菌grx90是由实验室分离、筛选和保存的专利菌株,其具有重要的益生特性。为提升嗜热链球菌grx90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细胞存活率,本研究对冻干过程中的离心条件以及冻干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将离心条件优化为转速8000 r/min离心时间8 min。盐类、氨基酸类、醇类以及糖类保护剂的最佳添加物分别为乙酸钠、L-半胱氨酸后、山梨醇、乳糖后。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将保护剂的配方优化为:12%脱脂乳中添加0.1%乙酸钠、0.3%L-半胱氨酸、2%山梨醇、5%乳糖,菌液与保护剂1:2混合装液高度7 mm,预冻12 h后对嗜热链球菌grx90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细胞存活率为9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保护剂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茶粉对益生菌慕斯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霞 唐晨阳 +3 位作者 马昕怡 邵童 李晓兵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198,共5页
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对益生菌慕斯的品质、活菌数、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兼具发酵乳香味和茶香的功能性益生菌慕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均会对益生菌慕斯的感官品质、质构... 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对益生菌慕斯的品质、活菌数、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兼具发酵乳香味和茶香的功能性益生菌慕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均会对益生菌慕斯的感官品质、质构、pH值、滴定酸度、活菌数、茶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超微茶粉添加量的增加,益生菌慕斯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茶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都显著上升(P<0.05);且当2种茶粉的添加量为1.1%(质量分数)时,可以提高益生菌慕斯在4℃贮藏14 d期间的活菌数和pH,降低其滴定酸度。说明添加1.1%的超微红茶粉和超微绿茶粉均可以改善慕斯的感官品质,提高慕斯的贮藏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茶粉 益生菌慕斯 茶多酚 质构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