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人类生成语言?——从梅洛庞蒂的语言生成观探讨
1
作者 崔中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90,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巨大挑战在于,语言是否属于人类独有的能力。通过分析语言的纵向和横向生成观,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类生存维度上的语言生成特征和真实性问题。从语言生成的目的角度分析,人类语言的生成是主体间关联和维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巨大挑战在于,语言是否属于人类独有的能力。通过分析语言的纵向和横向生成观,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类生存维度上的语言生成特征和真实性问题。从语言生成的目的角度分析,人类语言的生成是主体间关联和维持的中介,人类通过语言获得知识并不断生成新知识和多元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语言的生成偏向于知识性呈现,缺少互动性的生成过程和对意义的追求。从语言生成的基础分析,人类语言的生成单位是句子,生成方式具有非规则性并以身体经验为支撑;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语言的生成是以单词为基础,依赖对词语规则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语言生成不等于语言构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所生成的语言是一个透明系统和意义茧房,不能通过沉默的形式拒绝交互;在内容上,无法生成自我指称、使用语言思考和创造新的意义,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不能替代人类真正地生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语言生成 语言观 身体现象学 大语言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身份建构的关系生成基础研究——从中西对比视角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崔中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1,共12页
数字身份建构依赖数字关系中的身份划分与建构,关系的形而上地位决定了数字身份的建构形式及展现内容。通过梳理数字身份和自然身份的概念和发展,指出两者都是对于个人信息的集置,但是关系的呈现方式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身份建构... 数字身份建构依赖数字关系中的身份划分与建构,关系的形而上地位决定了数字身份的建构形式及展现内容。通过梳理数字身份和自然身份的概念和发展,指出两者都是对于个人信息的集置,但是关系的呈现方式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身份建构的两种关系形态,指出情与理是中西方数字身份的关系形态基础,但并非指示关系在身份建构中的地位,中西方身份建构都注重关系形态的基础性,只是侧重的身份维度不同。数字身份关系形态生成有三重维度:融合关系、互惠关系和多元关系,数字身份关系呈现出内在性、外在性、泛在性和动态性,解释了数字身份所面临的接受性问题以及数字身份对社会关系形成挑战的原因。提出数字身份发展的利弊和以是否维护自然身份作为数字身份发展的限度,并指出数字身份安全的关键在于技术和法律的保障以及使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身份 自然身份 身份建构 关系生成 情感关系 理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