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试点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韩军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51,共9页
试点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策略,也是中国共产党常用的方法论工具。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试点的广泛运用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试点的运用是一个“三期”接续推进的历程。在实践中,试点的内涵逐渐丰富,... 试点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策略,也是中国共产党常用的方法论工具。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试点的广泛运用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试点的运用是一个“三期”接续推进的历程。在实践中,试点的内涵逐渐丰富,试点的规范化、程序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的试点话语也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试点的实践,既是一个央地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党的领导力在央地互动中进一步增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也在探索中开辟。先试先行的试点助力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践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试点在开拓创新中也逐步契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诉求,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岩 陶鑫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159,共13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创性经验,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解决基层矛盾冲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践智慧,而且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了诸多有益启示,具有独特的价...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创性经验,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解决基层矛盾冲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践智慧,而且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了诸多有益启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实践特色。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前提;坚持“多元共治”,汇聚多方力量,注重激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功能,以此打造“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特点;坚持“三治融合”,遵循治理规律,注重协调自治、德治、法治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在意蕴;坚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与社会变革,勇于识变,敢于求变,善于应变,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创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枫桥经验 基层治理 化解矛盾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辩证法
3
作者 王岩 张星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I0002,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多方面的协调推进,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生产力向“新质”跃升: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调,坚持“稳”与“进”的动态平衡;把握新质生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多方面的协调推进,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生产力向“新质”跃升: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调,坚持“稳”与“进”的动态平衡;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次序,坚持“立”与“破”的衔接贯通;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线,坚持“长”与“短”的齐头并进;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布局,坚持“上”与“下”的联动统一;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坚持“内”与“外”的互补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实践辩证法 发展基调 发展次序 发展主线 发展布局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4
作者 王岩 程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F0002,150,共10页
生态环境治理是中西方现代化比较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以生态现代化理论为指导的西方现代化虽然缓解了西方国家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推动了西方国家的生态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却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相较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依然... 生态环境治理是中西方现代化比较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以生态现代化理论为指导的西方现代化虽然缓解了西方国家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推动了西方国家的生态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却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相较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不仅蕴含“天人合一”“取用有度”“敬畏生命”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而且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更批判性地超越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二是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以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不仅注重本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且关注全球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力求为世界人民增添生态福祉,因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真正统一性”,是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实质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飞 吕吉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教师支持、互动交流、系统功能、内容特征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的线上学习满意度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和互动交流对线... 为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教师支持、互动交流、系统功能、内容特征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的线上学习满意度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和互动交流对线上学习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系统功能和内容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绩效期望和自我效能感对线上学习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提升学生的绩效期望、提高线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提供激励和支持措施等,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线上学习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教师支持 互动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岩 熊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应然价值诉求,即倡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资本至上的价值理念,崇尚理性至上的价值标准,恪守零和...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应然价值诉求,即倡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资本至上的价值理念,崇尚理性至上的价值标准,恪守零和博弈的价值取向,逐渐偏离了现代化价值观的应然指向,造成现代化价值观的现实悖论。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要义,在价值维度形成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基本内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具有人民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主要特性。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对于引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化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绘就人类现代化新世界图景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淡综合症”:当代青年群体的新型生活观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鑫 王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2,共9页
“淡淡综合症”是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型生活观,具体表现为青年群体在情绪状态上的平淡、在兴趣爱好上的寡淡、在社交活动上的冷淡以及在学习工作上的看淡。在主体需求、加速社会、多元思潮及新兴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淡淡综合症”是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型生活观,具体表现为青年群体在情绪状态上的平淡、在兴趣爱好上的寡淡、在社交活动上的冷淡以及在学习工作上的看淡。在主体需求、加速社会、多元思潮及新兴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淡淡综合症”迅速产生并在青年群体中“爆火”,在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构建青年良性社交活动、强化青年主流价值认同及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从提升青年素养、加强社会保障、强化价值引领、增强网络监管等多个维度出发,科学应对青年群体的“淡淡综合症”,共同构筑青年成长、成才的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淡淡综合症” “淡人” 生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塑造 被引量:5
8
作者 熊峰 王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基本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价值导向4个维度着手:一是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基本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价值导向4个维度着手:一是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劳动者的素质,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的思想品德素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劳动者的创新创造能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劳动者的精益求精精神;二是以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劳动资料的技术含量,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劳动资料技术含量的原创性、高端性和前瞻性;三是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领域,通过创新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深度融合体制、创新要素产权制度体系和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架构健全劳动对象的范围领域;四是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这是新时代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塑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应然路径和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创造性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志强 郭奕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两个大局”交织背景下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情况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摆在关乎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并在实践中形成了...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两个大局”交织背景下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情况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摆在关乎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创造性回答了意识形态建设“为什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重要功能”“承担什么使命任务”以及“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如何处理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意识形态建设与意识形态斗争关系、对内宣传与国际传播关系等一系列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创造性解决了网络时代如何通过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做强网络主流思想舆论、推动媒体传播体系转型等措施扩大意识形态传播这一重大课题,为今后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发展做出了极具开拓意义的创造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创造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逻辑与范式转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坤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8,共7页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性,即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之下展现出关于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的理论思考,彰显出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知范式转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性,即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之下展现出关于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的理论思考,彰显出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知范式转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与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性出场、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主体自觉,以及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性转变三大历史阶段。当前,在新时代历史语境下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需要厘清毛泽东时代关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本历程,其不仅关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问题”,也关乎当前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代价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业化思想 历史逻辑 范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探析
11
作者 袁婷婷 王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智能化、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不断深化对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阐释了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 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智能化、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不断深化对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阐释了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战略意义、方针原则、主要内容和方法途径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入探析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舆论工作观,有利于把握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意义和重点,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进而为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空间 主流思想舆论 问题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属性特质及其维度展开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奕峰 王岩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成就,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擘画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最广泛”的特质从实施样态之维,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体现于丰富的政治主体、全面的关涉领域、立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成就,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擘画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最广泛”的特质从实施样态之维,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体现于丰富的政治主体、全面的关涉领域、立体的时空架构;“最真实”的特质从实施过程之维,揭示其真实性体现于对旧有民主观念的合理扬弃、对党的民主成果的深化发展、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系统超越;“最管用”的特质从实施成果之维,揭示其管用性体现于推动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相统一、普遍共性与相异特性相统一、历史传承与创造转化相统一、人民幸福与人类进步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类对民主的美好希冀变成现实,充分印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新时代 现代化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内卷文化”的批判性阐释及其应对之策 被引量:17
13
作者 毛奕峰 王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99,共8页
“内卷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其背后隐喻着社会转型的过程性阵痛,反映了部分青年过度竞争的生存境遇。大体而言,“内卷文化”的现实样态与危害隐忧主要表现为低效性精益求精下奋斗精神的消解、功利化目标导向下人际交往的变味、... “内卷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其背后隐喻着社会转型的过程性阵痛,反映了部分青年过度竞争的生存境遇。大体而言,“内卷文化”的现实样态与危害隐忧主要表现为低效性精益求精下奋斗精神的消解、功利化目标导向下人际交往的变味、圈层式活动场域下思想认知的偏差、短视型竞争策略下个人发展的失衡。为有效应对“内卷文化”消极因素对青年成长成才的不良影响,应加强价值引领,形成“正视卷”的思想自觉;提高个人修为,练就“突破卷”的过硬本领;坚持协同发力,营造“良性卷”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内卷文化” 青年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规范我国财富积累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谷丁 王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财富观念是否契合生产状况,财富积累是否健康长效,财富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关涉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成败。马克思主义财富理论辨析为扫清财富积累认知障碍提供了参照,具有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基础上,财富积累从形式上克服了... 财富观念是否契合生产状况,财富积累是否健康长效,财富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关涉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成败。马克思主义财富理论辨析为扫清财富积累认知障碍提供了参照,具有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基础上,财富积累从形式上克服了单一化倾向,短期内高速实现了物质与精神财富、生态与生命财富集中化积累。但由于缺乏有效制度的规范,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积累与分配非协调化,工资性与财产性收入贡献差异化,区域、城乡、个人财富差距显性化,高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速率分疏化,财富积累扩展度相对固定化,阻碍了共同富裕的推进。因此,坚持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加财富积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障财富积累,以完善税制结构规范财富积累,以崇高社会主义财富观念引导财富积累,成为规范财富积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积累 共同富裕 财富观念 财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历史观看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根基、优势与意义
15
作者 王岩 杨鑫 《宁夏社会科学》 2025年第4期40-48,共9页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用大历史观的文明思维和历史视野加以全面把握。从自身文明发展的大历史看,中华文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向现代转型,这一过程不断延续着其自身的辩证思维、精神特质和突出特性,展现出...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用大历史观的文明思维和历史视野加以全面把握。从自身文明发展的大历史看,中华文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向现代转型,这一过程不断延续着其自身的辩证思维、精神特质和突出特性,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从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大历史看,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在文明立场、文明要素、文明目标及文明道路等层面,不断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借鉴与超越,展现出社会主义文明的强大优势。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历史看,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坚决批驳“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及“历史终结论”等错误论调,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