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论析
1
作者 花冬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18,共3页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的一项核心政治制度,贯穿于建党、管党、治党的全过程,是确保我们党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的重要制度。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有助于党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和问题,应对...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的一项核心政治制度,贯穿于建党、管党、治党的全过程,是确保我们党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的重要制度。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有助于党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和问题,应对党内重大风险挑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但新时代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在制度思想理论、制度体制机制、制度执行力度以及制度运行成效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新时代新征程需要从加强制度思想教育、健全制度体制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提升制度运行成效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建设 优化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一体化教学问题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冠中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7,共8页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及大学阶段的协同开展,实现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衔接、联系、协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依据,在此基...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及大学阶段的协同开展,实现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衔接、联系、协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分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层次,明晰大中小学协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路径,从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全过程,为党和国家培养爱国、栋梁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一体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率先碳达峰国家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应用规律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海韵 张彤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2,共8页
全球已有多国在经济发展与低碳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下率先实现碳达峰。虽然较高的经济发展质量、较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碳排放结构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带来了客观机遇,但当前中国仍存在低碳技术工业化运用率低、转型动力弱... 全球已有多国在经济发展与低碳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下率先实现碳达峰。虽然较高的经济发展质量、较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碳排放结构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带来了客观机遇,但当前中国仍存在低碳技术工业化运用率低、转型动力弱、核心技术关隘多等诸多问题,有必要借鉴率先碳达峰国家经验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对策。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分析发现率先碳达峰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的采纳应用过程存在共性规律,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应用在技术维度,结合资源禀赋、技术储备及性价比采纳应用低碳技术;在组织维度,关注降碳战略和资源分配对低碳技术的支持作用;在环境维度,通过缩减碳市场配额和制定碳约束性政策督促采纳应用低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TOE框架 低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及其治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頔 穆文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6,共3页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以其传播速度迅捷,隐蔽性、渗透性强等特点,蕴含着造成高校师生历史观弱化、政治观扭曲、价值观不正、人生观偏向的风险。对此,高校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网络媒体素养、提高...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以其传播速度迅捷,隐蔽性、渗透性强等特点,蕴含着造成高校师生历史观弱化、政治观扭曲、价值观不正、人生观偏向的风险。对此,高校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网络媒体素养、提高网络监管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 高校 传播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实问题、国际模式、中国之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頔 夏侃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用地布局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现实之需,是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要,也是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应用之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归因,总结他国模式与经验,探讨中...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用地布局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现实之需,是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要,也是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应用之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归因,总结他国模式与经验,探讨中国解决之策:夯实产业之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稳生态之舵,推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补足资金之钙,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汇聚群众之力,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 生态环境 国际模式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