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政党、国家和社会:理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
1
作者
陈果
温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4,共13页
自西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被用于研究中国政治实践以来,不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解释路径,还是社会中心主义解释路径,抑或基于“国家—社会”双重视角的解释路径,都难以有效分析和理解中国政治安全实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
自西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被用于研究中国政治实践以来,不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解释路径,还是社会中心主义解释路径,抑或基于“国家—社会”双重视角的解释路径,都难以有效分析和理解中国政治安全实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国家建构、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极大地重构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超越西方“国家与社会”范式的国家发展、社会构型与实践路径。在中国政治安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社会得以动员的组织核心,必须将中国共产党这一关键要素纳入中国政治安全研究。中国政治安全实践表明,政党、国家和社会构成政治系统的三大内核,三者作为政治系统的结构性构成要素必须有机互动、协调运转。党的执政根基稳固确保了政治系统的“代表性”基础,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实现了政治系统的“秩序性”要求,公民权利切实保障彰显了政治系统的“人民性”要求,最终以稳固的“三角”结构关系维系着政治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内外部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由此,政党、国家和社会构成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通过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范式重构,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安全
政党执政
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党、国家和社会:理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
1
作者
陈果
温军
机构
四川省
社会
科学院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基地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特大城市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22BZZ095),项目负责人:陈果。
文摘
自西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被用于研究中国政治实践以来,不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解释路径,还是社会中心主义解释路径,抑或基于“国家—社会”双重视角的解释路径,都难以有效分析和理解中国政治安全实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国家建构、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极大地重构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超越西方“国家与社会”范式的国家发展、社会构型与实践路径。在中国政治安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社会得以动员的组织核心,必须将中国共产党这一关键要素纳入中国政治安全研究。中国政治安全实践表明,政党、国家和社会构成政治系统的三大内核,三者作为政治系统的结构性构成要素必须有机互动、协调运转。党的执政根基稳固确保了政治系统的“代表性”基础,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实现了政治系统的“秩序性”要求,公民权利切实保障彰显了政治系统的“人民性”要求,最终以稳固的“三角”结构关系维系着政治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内外部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由此,政党、国家和社会构成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通过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范式重构,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政治安全
政党执政
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
Keywords
political security
Party governance
state power
civil rights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政党、国家和社会:理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
陈果
温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