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党、国家和社会:理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
1
作者 陈果 温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4,共13页
自西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被用于研究中国政治实践以来,不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解释路径,还是社会中心主义解释路径,抑或基于“国家—社会”双重视角的解释路径,都难以有效分析和理解中国政治安全实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 自西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被用于研究中国政治实践以来,不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解释路径,还是社会中心主义解释路径,抑或基于“国家—社会”双重视角的解释路径,都难以有效分析和理解中国政治安全实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国家建构、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极大地重构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超越西方“国家与社会”范式的国家发展、社会构型与实践路径。在中国政治安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社会得以动员的组织核心,必须将中国共产党这一关键要素纳入中国政治安全研究。中国政治安全实践表明,政党、国家和社会构成政治系统的三大内核,三者作为政治系统的结构性构成要素必须有机互动、协调运转。党的执政根基稳固确保了政治系统的“代表性”基础,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实现了政治系统的“秩序性”要求,公民权利切实保障彰显了政治系统的“人民性”要求,最终以稳固的“三角”结构关系维系着政治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内外部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由此,政党、国家和社会构成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结构性解释框架,通过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范式重构,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安全 政党执政 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