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词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应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充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目前古诗词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碎问碎答”教学模式,既割裂了诗词的美感,又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意象”“手法”“主题风格”设计主问题,将语言... 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充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目前古诗词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碎问碎答”教学模式,既割裂了诗词的美感,又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意象”“手法”“主题风格”设计主问题,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有机贯通起来,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意象 手法 主题风格 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语背后的情感困厄与自我救赎——再读《背影》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应松 蔡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从朱自清“表现”的视角理解“文学”,重新解读朱自清的《背影》,会发现始终存在着显语与隐语两套话语。显语表现是父慈子孝;隐语蕴含着朱自清在1917-1925这八年间的情感困厄,1925年写作《背影》时的自我和解与自我救赎。从宏阔的时代... 从朱自清“表现”的视角理解“文学”,重新解读朱自清的《背影》,会发现始终存在着显语与隐语两套话语。显语表现是父慈子孝;隐语蕴含着朱自清在1917-1925这八年间的情感困厄,1925年写作《背影》时的自我和解与自我救赎。从宏阔的时代背景上看,《背影》也体现着由新文化运动的“打破”到彷徨期的“寻觅”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语 隐语 细节 情感 《背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