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毛家仁 唐晓军 +4 位作者 谭仲俊 蔡义兵 蒋菊花 刘佳鹏 唐智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肺部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32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肺部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32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41次,共发现供血动脉形成57支。结论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清晰地显示供血血管的数量和起源,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曝光时间,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 支气管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三维成像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唐晓军 刘佳鹏 谭仲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27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7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27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7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42次。共发现腹腔供血动脉解剖变异5例,栓塞治疗后肿瘤侧支动脉形成7支,腹腔动脉走行异常2例。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介入栓塞治疗后有无侧支血管的形成及来源优于DSA。结论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立体解剖图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晓军 於建军 +4 位作者 毛家仁 蔡义兵 刘佳鹏 谭仲俊 蒋菊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对原始数据采用MIP、VRT及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叶动...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对原始数据采用MIP、VRT及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肺段及亚段动脉共104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并能为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栓塞 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晓军 谭仲俊 +4 位作者 刘佳鹏 蔡义兵 蒋菊花 唐智中 毛家仁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8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三维重组对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肺部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组。结果:32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三维重组对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肺部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组。结果:32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组41次,共发现供血动脉形成57支。MSCTA显示供血动脉起源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优于DSA。结论: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组,能直观、清晰地显示供血血管的数量和起源,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曝光时间,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支气管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源CT单能谱成像在脊柱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建国 贺伟浩 +2 位作者 贾卫民 赵艳娥 周长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脊柱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有单源CT双能量和常规CT扫描的脊柱行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颈椎12例,胸椎5例,腰椎22例。单源CT双能量数据经后处理可获得40keV、70keV... 目的:探讨单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脊柱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有单源CT双能量和常规CT扫描的脊柱行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颈椎12例,胸椎5例,腰椎22例。单源CT双能量数据经后处理可获得40keV、70keV、100keV、130keV、160keV和190keV 6种不同能谱的图像,由2名有经验医师分别对上述6组图像和130k Vp图像进行评分。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对金属内固定患者在不同keV条件下与常规剂量下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能谱CT图像3分及以上者为39例,而130 keV图像3分及以上者为28例(χ2=26.03,P<0.001)。颈椎单能谱100 keV图像3分及以上者为10例,70 keV图像为1例,130 keV图像为1例。胸椎单能谱100 keV图像3分及以上者为3例,70 keV图像为1例,130 keV图像为1例。腰椎单能谱100 keV图像3分及以上者为15例,70 keV图像为1例,130 keV图像为6例。100 keV可提供最佳的图像质量率最高。结论:单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提高了脊柱金属内固定术后CT检查的影像质量,单能谱100keV图像重组获得最佳图像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源CT 单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