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引领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段金廒 郭盛 +8 位作者 宿树兰 郭兰萍 赵明 刘睿 严辉 王团结 王振中 肖伟 黄璐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4-1122,共9页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资源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延伸,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及副产物与日俱增,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以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建立与实例分析,以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为主线,展示近些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由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低碳绿色转型提供示范和参考,为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创造提供借鉴,为推动中药资源产业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绿色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产业 中药农业 中药工业 废弃物及副产物 循环利用 低碳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赋能中药资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英杰 严辉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已进入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阶段,但仍存在阻碍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系统总结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对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的促进作... 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已进入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阶段,但仍存在阻碍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系统总结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对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现存问题,展望发展方向,以期促进中药资源产业提质增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产业 科技赋能 绿色 低碳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副产物及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发现与循环利用策略构建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盛 严辉 +3 位作者 钱大玮 赵明 唐志书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9-584,共6页
我国枣属(Ziziphus)植物可供药用的主要有枣、酸枣和滇刺枣,均属药食同源品种,资源需求量大。但其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及副产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对该类群药用植... 我国枣属(Ziziphus)植物可供药用的主要有枣、酸枣和滇刺枣,均属药食同源品种,资源需求量大。但其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及副产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对该类群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及副产物的产生及其潜在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其资源利用途径与系统利用策略进行了整理,以期为我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链延伸提供支撑,为其资源价值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属 大枣 酸枣仁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江苏省中药资源品种、分布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严辉 巢建国 +20 位作者 谷巍 刘启新 秦民坚 王康才 钱士辉 李亚 任全进 谈献和 陈建伟 丁安伟 田方 张瑜 刘圣金 吴宝成 汪庆 宋春凤 于金平 唐晓清 郭盛 吴啟南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3-578,共6页
介绍了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物种调查成果,发现江苏省域中药资源种类2173种,与第三次普查结果相比超出715种,发现植物新种1个,新分布及新引种资源植物5种。通过将江苏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与第四次资源普查工作调查中药资源种... 介绍了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物种调查成果,发现江苏省域中药资源种类2173种,与第三次普查结果相比超出715种,发现植物新种1个,新分布及新引种资源植物5种。通过将江苏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与第四次资源普查工作调查中药资源种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了江苏省域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品种大幅度增加及减少的成因,并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升科研能力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品种 分布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滋淳 张森 +4 位作者 宿树兰 严辉 吴啟南 金世斌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0-586,共7页
分析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兄弟省份比较,指出江苏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中药农业及其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产业发展乏力,种质资源库有待丰富完善;中药工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行业... 分析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兄弟省份比较,指出江苏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中药农业及其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产业发展乏力,种质资源库有待丰富完善;中药工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行业地位亟待提升;中药产业大多仍停留在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商业流通与中药服务体系缺乏规范性等。并进一步提出了江苏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改革江苏中药管理体制机制,抢占科研创新高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生产,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业;推动“苏产良药”江苏中医药大品牌建设,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文章还对新发展理念下,教育、科技、人才推动江苏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药产业 江苏省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资源产业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策略与研究实践 被引量:22
6
作者 郭盛 王园园 +3 位作者 张芳 魏丹丹 朱悦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1-808,共8页
药食同源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一类兼具药食两用特点的中药资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归纳分析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实践探索性地提... 药食同源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一类兼具药食两用特点的中药资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归纳分析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实践探索性地提出基于药用、食用差异化发展的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生产布局策略、基于现代多组学技术的药食同源中药功效表征策略、基于本草典籍记载及民间应用习惯的药食同源新品种及新部位开发策略、基于益生菌发酵技术和现代营养学理论的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策略,以期为促进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开发利用策略 健康中国 大健康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动物性药材替代策略及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武文星 刘睿 +4 位作者 郭盛 马宏跃 赵明 曹鹏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7-856,共10页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学的同种属或近缘药材替代策略、基于药效成分组合的合成替代策略、基于生物学技术的合成替代策略等珍稀动物药替代方法,以期为珍稀动物药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引,实现动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药用动物资源 动物药 替代策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资源的国内专利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冬倩 严辉 +3 位作者 周桂生 张振宇 郭盛 杨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8-427,共10页
姜的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十分丰富,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因而文章期望通过分析国内专利状况、姜资源分布与应用状况,得到姜资源产业化发展的途径。本文基于SooPAT专利数据库,对生姜药材相关的国内专利进行... 姜的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十分丰富,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因而文章期望通过分析国内专利状况、姜资源分布与应用状况,得到姜资源产业化发展的途径。本文基于SooPAT专利数据库,对生姜药材相关的国内专利进行整理分析,从专利申请及公开趋势、技术领域分布、技术生命曲线及专利申请人等角度分析,阐述生姜目前专利活动特征。并结合生姜的品种资源分布现状及应用实例分析,揭示生姜产业的发展状况。生姜相关专利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生姜相关的研究开发活力不足,生姜丰富的资源未能完全转变为其产业优势。基于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姜资源产业化发展可以从姜的不同品种出发,充分利用药用姜、菜用姜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同时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产品的转化,并充分利用姜植物资源,对其非药食用部位、药渣等进行转化开发利用,进而提高姜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专利分析 资源产业化 生姜品种 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开心散联用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评价研究
9
作者 黄灵欣 李鑫 +7 位作者 袁磊 朱韵 黄小宁 李璇 詹华强 段金廒 李乐军 朱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5-1046,共12页
目的 评估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压力应激的方法构建抑郁小鼠模型,给予开心散水提取物和氟西汀临床应用的最高剂量,持续28天,并开展行为学测试。利用Nissl染色法检测小鼠... 目的 评估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压力应激的方法构建抑郁小鼠模型,给予开心散水提取物和氟西汀临床应用的最高剂量,持续28天,并开展行为学测试。利用Nissl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状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海马TUNEL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与Caspase-3、焦亡蛋白GSDMD与cleaved Caspase-1的表达,以及海马区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同时检测小鼠海马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开心散水提取物与氟西汀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效果优于氟西汀单独用药。联合用药可抑制高剂量氟西汀单独使用时对海马区细胞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的激活,显著上调Nestin的表达,并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论 开心散与高剂量氟西汀联用,可改善压力应激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区的细胞凋亡和焦亡情况,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这可能是提升联合用药抗抑郁效果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氟西汀 慢性压力应激抑郁模型 联合用药 海马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研究
10
作者 宋芝超 黄森兰 +4 位作者 祝茜茜 陆姗姗 刘文君 瞿叶清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阐明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方法以五种热性中药挥发油(高良姜油、干姜油、肉桂油、胡椒油、吴茱萸油)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化学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PE)氮酮为对照,首先考察皮肤安全性,然后在建立分析方法... 目的阐明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方法以五种热性中药挥发油(高良姜油、干姜油、肉桂油、胡椒油、吴茱萸油)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化学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PE)氮酮为对照,首先考察皮肤安全性,然后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考察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9种中药成分的效果。结果5种热性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IC 50值是氮酮的3.63~8.15倍。HPLC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热性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所促渗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相关,对于log P在2.6~3.5范围内的亲脂性成分如白藜芦醇、延胡索乙素、槲皮素等促渗效果较好。结论应根据促渗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合理选用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中药挥发油 皮肤细胞毒性 透皮促渗效果 油水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中药渣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特性和营养组成的影响
11
作者 王正非 姚安妮 +2 位作者 李会伟 郭盛 段金廒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中药渣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特性及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热毒宁注射液(RDN组)、金振口服液(JZ组)、桂枝茯苓胶囊(GZFL组)和十全大补丸(SQDB组)4个中成药生产过程产生的复方药渣,黄芪(HQ组)、苦参(KS组)、白扁豆(BBD组)...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中药渣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特性及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热毒宁注射液(RDN组)、金振口服液(JZ组)、桂枝茯苓胶囊(GZFL组)和十全大补丸(SQDB组)4个中成药生产过程产生的复方药渣,黄芪(HQ组)、苦参(KS组)、白扁豆(BBD组)、桃仁(TR组)、枸杞子(GQZ组)、桂枝(GZ组)和蒲公英(PGY组)7个配方颗粒药渣,以及医院处方(YYCF组)煎煮的复杂药渣,对照组(CTR组)饲料为50%麦麸、30%苜蓿粉和20%玉米粉,分别加入5日龄黑水虻幼虫对其转化,测定幼虫的生长特性、转化率和幼虫的营养物成分。结果显示,GZFL组和BBD组的虫干重和幼虫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ZFL组和GQZ组的幼虫消化蛋白转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幼虫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总磷、钙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2%~46.19%、24.84%~38.88%、4.84%~27.13%、0.67%~1.54%、0.58%~0.95%和19.54%~33.17%。研究表明,粗纤维含量为14.11%~26.34%、粗蛋白含量为10.46%~21.07%或含有补益成分的药渣底物适宜黑水虻幼虫生长,各组幼虫均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黑水虻 营养组成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低值贝类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睿 吴皓 +4 位作者 程建明 王欣之 杨小林 邱韵萦 王令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6,共4页
潮间带滩涂湿地是江苏沿海海岸线的重要特征,特定的生态环境适于海洋贝类生物资源的生长,江苏省贝类资源丰富,然而贝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仍较落后,未形成系统的产业化链条,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加工水平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为促进... 潮间带滩涂湿地是江苏沿海海岸线的重要特征,特定的生态环境适于海洋贝类生物资源的生长,江苏省贝类资源丰富,然而贝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仍较落后,未形成系统的产业化链条,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加工水平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为促进江苏丰富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开发,综述了贝类生物资源品质评价与种质资源优化,贝类资源生物效应研究,贝类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等方面,分析江苏贝类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现状,展望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规模化开发,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化发展,带动江苏海洋贝类集约化开发,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贝类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膜法高效富集的油水分离原理研究及其新型膜分离过程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华旭 唐志书 +5 位作者 郭立玮 刘红波 潘林梅 李博 邢卫红 高从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5,共5页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应用于中药油/水分离过程的研究探索,面向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创制新型膜材料,是实现“用”材料和“优化”材料的关键。因此,将多尺度科学的创新性成果有效应用于膜过程分离原理的揭示,利用膜技术的“高效、节能、降耗”等特征实现中药挥发油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构建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离过程、分离流程及其专属装备,必将为传统产业关键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膜法富集 分离原理 多尺度 新型分离过程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溶液环境”学术思想的膜过程研究模式及其优化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华旭 郭立玮 +4 位作者 李博 张宏 杨跃军 刘源才 赵守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针对目前中药水提液因组成复杂而难以与新型分离技术接轨的问题,提出"中药溶液环境"概念,根据理论推导和大样本中药体系的数据,挖掘、筛选出可客观、准确、全面反映中药水提液分离性质的理化参数及其数据集,建立"中药溶... 针对目前中药水提液因组成复杂而难以与新型分离技术接轨的问题,提出"中药溶液环境"概念,根据理论推导和大样本中药体系的数据,挖掘、筛选出可客观、准确、全面反映中药水提液分离性质的理化参数及其数据集,建立"中药溶液环境"表征技术系统.通过"理化参数-高分子组成-膜过程特征相关性"研究,解决中药物料难以建立传质模型的难题.针对"中药溶液环境"建立多尺度、多指标的中药膜过程研究模式,形成面向中药物料的"膜过程优化"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即中药物料预处理技术、陶瓷膜精制中药的膜污染预报与防治系统、膜富集挥发油流程与集成技术,中药生产"固液分离、纯化(精制)、浓缩"一体化膜工程设计与实施,实现中药制药生产的高效、环保、稳定与智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液 溶液环境 膜过程 表征技术系统 一体化膜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化利用思路的陶瓷膜处理中药脉络宁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博 李益群 +4 位作者 濮均文 黄莎莎 郭立玮 朱华旭 段金廒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基于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思路,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金陵药业"脉络宁"废水发现,脉络宁生产废水中有大量如β-蜕皮甾酮、绿原酸等药效物质,精制后可资源化利用.经过50nm陶瓷膜处理后,渗透液澄清、浊度降低至67.4NTU以下,淀... 基于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思路,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金陵药业"脉络宁"废水发现,脉络宁生产废水中有大量如β-蜕皮甾酮、绿原酸等药效物质,精制后可资源化利用.经过50nm陶瓷膜处理后,渗透液澄清、浊度降低至67.4NTU以下,淀粉、果胶、蛋白等高分子物质的去除率达7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TOC)显著降低,并可较好地保留其中的药效成分(β-蜕皮甾酮、绿原酸等).利用陶瓷膜处理脉络宁生产废水工艺简单,处理流程短,处理效率高,所获得的较为澄清、富含多种药效成分的渗透液可为中药废水"零排放"的资源化利用奠定良好基础.证实了陶瓷膜用于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中药废水 脉络宁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晨 石飞燕 +3 位作者 潘林梅 李博 郭立玮 朱华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2-172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和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代表性中药(黄芩、白芍、二丁颗粒)水提液,通过恒浓、浓缩实验分析膜通量衰减。以通量恢复率和膜表面结构变化为指标,考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聚偏氟乙烯疏水膜的效果。...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和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代表性中药(黄芩、白芍、二丁颗粒)水提液,通过恒浓、浓缩实验分析膜通量衰减。以通量恢复率和膜表面结构变化为指标,考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聚偏氟乙烯疏水膜的效果。结果与吸附污染相比,浓度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更大。酸碱液结合的清洗效果最好,通量恢复率可达97.98%;超声波清洗会破坏膜的表面结构,使通量恢复率大于100%。结论酸碱液(0.3%氢氧化钠+0.3%柠檬酸)结合更适合用于清洗聚偏氟乙烯疏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液 聚偏氟乙烯疏水膜 真空膜蒸馏 膜通量衰减 清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玉洁 赵学龙 申俊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64-2670,共7页
目的中药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应对资源与环境压力、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研究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测算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对绿色价值流图构建分析框架,分析中药供应链中的各链条组成部分,以识别... 目的中药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应对资源与环境压力、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研究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测算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对绿色价值流图构建分析框架,分析中药供应链中的各链条组成部分,以识别"浪费"的来源,从而设计供应链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结果计算供应链的经济指数和环境指数,创新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量化测算框架,运用民营企业数据实证其可行性。结论绿色生产力指数测算框架为企业制定供应链规划方案,提高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 绿色生产力 绿色价值流图 绿色生产力绩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凝胶贴膏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上市产品概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亮亮 包贝华 +4 位作者 赵颖 蒋爱 曹瑞 张丽 赵学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1-3725,共5页
中药凝胶贴膏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其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钠、甘油、明胶等作为基质,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是一种现代透皮给药制剂,具有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 中药凝胶贴膏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其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钠、甘油、明胶等作为基质,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是一种现代透皮给药制剂,具有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吸收迅速、携带使用方便、刺激性小、贴敷舒适等优点。中药凝胶贴膏近年来临床上广泛运用于外伤、骨伤、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效果显著,但中药本身成分复杂,且以复方为主,用药量大,提取技术有限,膏体载药量受限等因素制约其生产。且其临床前研究包括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药动学等研究仍较少。本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凝胶贴膏的临床应用、上市产品分析等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中药凝胶贴膏的进一步开发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凝胶贴膏 临床应用 上市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富集中药挥发油的可行性及其工艺过程初探——以中药青皮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龙观洪 李博 +3 位作者 朱华旭 郭立玮 潘永兰 曹桂萍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0,141,共8页
对膜分离技术富集中药挥发油的可行性及其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以青皮含油水体为实验对象,分别以收油率、膜通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分离青皮挥发油的膜材料及其孔径,进而筛选压力、膜面转速、温度等最优工艺条件;同时比较传统乙酸乙... 对膜分离技术富集中药挥发油的可行性及其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以青皮含油水体为实验对象,分别以收油率、膜通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分离青皮挥发油的膜材料及其孔径,进而筛选压力、膜面转速、温度等最优工艺条件;同时比较传统乙酸乙酯萃取法与膜分离法所得青皮挥发油的收油率、物理化学参数、药效物质柠檬烯及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的3个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50 000,70 000,140 000)的收油率相差不多;但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40 000的膜,膜通量上更为优越.青皮含油水体膜过程的优化操作工艺条件为:聚偏氟乙烯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40 000),温度60℃,压力0.15 MPa,膜面转速300r/min.膜分离法与传统乙酸乙酯萃取法所得的青皮挥发油的物理化学参数、挥发油主要成分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挥发油收率和柠檬烯含量均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筛分效应 中药挥发油 油水分离 青皮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吕四港潮间带贝类的蛋白质组分析(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盛乃娟 王倩 +4 位作者 吴体智 陈晓钰 李晓芳 刘睿 吴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潮间带滩涂是江苏省海岸线的重要特征,腹足类、双壳贝类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该文基于shotgun蛋白质鉴定技术研究江苏省吕四港地区主要贝类的蛋白质组成。采用nano-LC MS/MS技术从9种贝类生物中共鉴定了265个蛋白质,其中角螺中鉴定的蛋白... 潮间带滩涂是江苏省海岸线的重要特征,腹足类、双壳贝类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该文基于shotgun蛋白质鉴定技术研究江苏省吕四港地区主要贝类的蛋白质组成。采用nano-LC MS/MS技术从9种贝类生物中共鉴定了265个蛋白质,其中角螺中鉴定的蛋白质最多(105个),从毛蚶中鉴定的蛋白质最少(39个)。这些蛋白质以细胞骨架蛋白为主,如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及组蛋白;另外还鉴定出核糖体蛋白、精氨酸激酶、ATP合成酶、延伸因子、热休克蛋白等。采用PCA分析法将蛋白质按照细胞成分与分子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缢蛏、泥螺与角螺的蛋白质组成相似,而竹蛏、文蛤、杂色蛤和四角蛤蜊的蛋白质组成相似。Heatmap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色蛤和西施舌被聚为一类,而缢蛏、泥螺、角螺、文蛤、毛蚶和四角蛤蜊被聚为另一类,竹蛏与这两类距离较远。该文研究建立了江苏沿海潮间带主要贝类中蛋白质组成特点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江苏沿海贝类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贝类 江苏 主成分分析 潮间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