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中山植物园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入侵途径 被引量:5
1
作者 殷茜 汪洪江 刘兴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4,163,共8页
为了了解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频度、危害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京中山植物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5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数的32.31%,其次是... 为了了解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频度、危害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京中山植物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5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数的32.31%,其次是禾本科,占总数的9.23%;构成严重危害的有7种,原产地为美洲的入侵植物最多,共有44种,并且以一年生草本为主(46.15%),荒地和管理粗放的草地是最容易遭到入侵的生境类型,部分入侵植物的引入与植物园引种活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 南京中山植物园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的生长速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宣继萍 刘建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8-100,共3页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缕草Zoysiajaponica的种内变异最大,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的种内变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生长速度 匍匐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重金属镉(Cd^(2+))吸收、运输、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3
作者 仇硕 张敏 +1 位作者 孙延东 黄苏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15-2621,共7页
本文从植物对Cd2+吸收、运输及积累机制,以及Cd2+对植物的伤害、植物对Cd2+的耐性机制等三个层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 吸收 伤害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部分鸢尾属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原海燕 张永侠 +3 位作者 刘清泉 杨永恒 苗金 黄苏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鸢尾(I.tectorum)和蝴蝶花(I.japonica)6种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以及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德国鸢尾(I.germanica)和蝴蝶花(I.japonica)4种常绿鸢尾属植物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黄菖蒲、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对夏季富营养化水体TN、TP的去除量与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TN、TP含量呈正相关,显著降低了水体TN、TP含量,另外,对降低水体COD含量也基本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供试植物中黄菖蒲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其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5.5%和93.1%,因此最适合作为夏季水体净化材料;其次为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红籽鸢尾、鸢尾和蝴蝶花因在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不良均不适宜于作为夏季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冬季供试鸢尾属植物中对水体TN、TP净化效果最佳的为路易斯安那鸢尾,其对TN净化效果显著(P<0.05),种植20 d后水体TN含量为0.925 mg/L,去除率为92.1%,达国家Ⅲ类水质标准(TN≤1 mg/L),水体TP去除率达91.6%;红籽鸢尾、德国鸢尾和蝴蝶花对水体净化效果相对较弱。冬季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净化模拟试验研究也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净化效果最好,其TN去除率为46.0%~67.8%,TP去除率为54.3%~67.9%;红籽鸢尾TN去除率为39.5%~55.9%,TP去除率为28.6%~52.5%。【结论】供试植物中黄菖蒲对夏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路易斯安那鸢尾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鸢尾属植物 总氮 总磷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多年生禾草作为能源植物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宗俊勤 郭爱桂 +1 位作者 陈静波 刘建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9-813,共5页
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对照,对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芒(Miscanthus sinensis)、芦竹(Arundo donax)、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叶芒(M.sinensis‘Zebrinus’)以及甜茅(Glyceria maxima)7种高大禾草的表型特性及... 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对照,对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芒(Miscanthus sinensis)、芦竹(Arundo donax)、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叶芒(M.sinensis‘Zebrinus’)以及甜茅(Glyceria maxima)7种高大禾草的表型特性及生物质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和荻的干物质年产量、燃烧值、折合标准煤均是所有材料中最高的,而灰分是所有材料中最低的,其干物质年产量分别达到了32.11、29.96t.hm-2,燃烧值分别为17.692、18.202MJ.kg-1,折合标准煤分别为19.42、18.64t.hm-2,而灰分分别为29.7、23.8g.kg-1,所有测定的指标中除燃烧值、含水量以及半纤维素含量外,其他指标与柳枝稷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原产中国的芒属植物是较柳枝稷更适合我国的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灰分与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燃烧值呈线性回归关系,灰分越少则燃烧值越高。将生物质产量、灰分及热值结合分析是筛选合适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科学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禾草 能源植物 生物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玉林 黄苏珍 孙桂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对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与特性及植物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再生萌芽成活率所反映的5种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德国鸢尾(Iris gemanica)、鸢尾(I.tectorum)、黄菖蒲(I. pseudacaorus)、溪荪(I. sang... 对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与特性及植物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再生萌芽成活率所反映的5种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德国鸢尾(Iris gemanica)、鸢尾(I.tectorum)、黄菖蒲(I. pseudacaorus)、溪荪(I. sanguinea)和马蔺(I. lacteal var. chinensis),其中德国鸢尾在夏季盆栽干旱胁迫处理48 d后的复水再生萌芽成活率达到73.68%,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对照马蔺为14.8%;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及茎长、茎直径和根茎含水量等形态及结构特性与植物抗旱能力差异一致,而植物叶表皮角质层及根长差异与抗旱性不完全一致。说明鸢尾属植物的抗旱能力主要决定于植物的保水能力,而茎长、茎粗细(直径)及根茎含水量等结构特性可能与植物抗旱能力有更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地被植物 耐旱性 萌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种质资源水分利用效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化广 张振铭 +1 位作者 季芳芳 刘建秀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目前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中国结缕草属5种1变种52份野生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缕草属52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范围为0.141%-0.377%,变异系数为19.66%,中国结缕草属... 以目前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中国结缕草属5种1变种52份野生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缕草属52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范围为0.141%-0.377%,变异系数为19.66%,中国结缕草属内不同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排序为:细叶结缕〈结缕草〈沟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长花结缕草〈大穗结缕草,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结缕草;在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且结缕草种内水分利用效率变异高于中华结缕草种内变异。在52份供试种源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马尼拉的有15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青岛结缕草’的有11份种源。中国结缕草属植物和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经度无明显相关性,中华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经纬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缕草属 种质资源 水分利用效率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热带3种乡土地被植物的坪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8
作者 窦剑 周双云 许再富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3-96,共4页
通过物候期观测、绿期观测、成坪指标测定、再生性测定、叶面积指数测定、茎生长指标测定和抗性指标评价,对滇南热带地区的3种乡土地被植物穗序木蓝Indigofera spicata、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和地石榴Ficus tikoua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物候期观测、绿期观测、成坪指标测定、再生性测定、叶面积指数测定、茎生长指标测定和抗性指标评价,对滇南热带地区的3种乡土地被植物穗序木蓝Indigofera spicata、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和地石榴Ficus tikoua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花期集中于当地植物开花不多的雨季;绿期均达304 d以上;雨季成坪速度均快于干季,穗序木蓝雨季成坪62 d,成坪初期高12 cm,三点金雨季成坪28 d,成坪初期高1.5 cm,地石榴雨季成坪近3个月,成坪初期高度低于30 cm;三点金、穗序木蓝修剪后可在10 d内恢复盖度,地石榴需30 d左右;叶面积指数依次为4.69、2.52和1.69;生长旺盛,多分枝;抗性表现尤其是抗热、抗旱性均较强。研究认为3种乡土地被植物具有一定的园林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 乡土地被植物 坪用研究 成坪指标 再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舌兰科八种多肉植物开花结实与珠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正达 朱洪武 陈梅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77-178,共2页
从美洲引进龙舌兰科(Agavaceae)的8种多肉植物,在南京地区温室特定的小气候条件下,研究其开花、结实和珠芽产生的情况,以及延迟其开花因素探索,为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栽培和利用龙舌兰科多肉植物提供依据。
关键词 龙舌兰科 多肉植物 小气候环境 开花结实 珠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肉植物原始玉露品种改良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梅香 宋正达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5-16,共2页
提出原始玉露的育种新的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解决了从种苗、紫外线灯的选择、紫外线照射室的制作、紫外线照射时环境条件的选择、紫外线灯对原始玉露照射的方法、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原始玉露管理、玉露新品种的筛选等流程的关键技术,... 提出原始玉露的育种新的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解决了从种苗、紫外线灯的选择、紫外线照射室的制作、紫外线照射时环境条件的选择、紫外线灯对原始玉露照射的方法、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原始玉露管理、玉露新品种的筛选等流程的关键技术,是原始玉露品种改良的一种新的快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玉露 多肉植物 紫外线 品种改良 照射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郭海林 郑轶琦 +2 位作者 陈宣 薛丹丹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1-210,共10页
通过SRAP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植物5种1变种共96份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4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62条清晰的用于多样性分析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7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3.09... 通过SRAP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植物5种1变种共96份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4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62条清晰的用于多样性分析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7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3.0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0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46。2)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其GS为0.5939~0.9834,平均为0.7588。不同种之间,结缕草与中华结缕草、沟叶结缕草与细叶结缕草中的部分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遗传距离较近。大穗结缕草Z010和长花结缕草Z122与其他结缕草的遗传相似系数都相对较低。同一个种内,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种内遗传变异均较大,GS分别为0.5994~0.9834,0.6243~0.9807和0.6630~0.9475。3)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6份种源分为7个大的类群,其中第1大类和第2大类均包含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少量的沟叶结缕草种源;第3大类群主要包括4份美国引进的材料;第4大类主要包括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大穗结缕草Z010、长花结缕草Z122和结缕草Z115都单独聚为一类。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均有交叉聚类现象,并不是同一个种的材料完全相聚,个别种源自行一类,遗传基础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从遗传聚类图可以很明确地看出96份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种质资源 种间关系 遗传多样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郭海林 高雅丹 +2 位作者 薛丹丹 陈宣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8,共6页
选用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两极端类型材料Z136(抗寒)和Z039(不抗寒)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通过改良电导率外渗法对F1群体的抗寒性进行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两极端类型材料Z136(抗寒)和Z039(不抗寒)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通过改良电导率外渗法对F1群体的抗寒性进行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正反交后代的抗寒性变异范围均较大,正交的变异范围为-11.6^-0.3℃,反交的变异范围为-10.9^-1.7℃,均远远超出了双亲的抗寒性(-9.1和-3.3℃),正反交后代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正交后代LT50的平均值为-6.0℃,反交后代LT50的平均值为-6.3℃,均间于双亲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母性遗传现象。2)次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群体的抗寒性均呈混合正态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3)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4,即结缕草属植物的抗寒性受2对等加性的主效基因控制,正反交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7%和79.60%。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结缕草属植物的抗寒性遗传规律,为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以及标记辅助育种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抗寒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杂交育种及其杂种鉴定——同工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海林 刘建秀 +1 位作者 朱雪花 宣继萍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01-108,共8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结缕草属14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植物在后营养期有20条迁移率不同的过氧化物酶酶带与19条迁移率不同的酯酶酶带,据酶带的相对迁移率及其分布特点将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结缕草属14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植物在后营养期有20条迁移率不同的过氧化物酶酶带与19条迁移率不同的酯酶酶带,据酶带的相对迁移率及其分布特点将过氧化物酶酶谱分为A、B、C三个区,酯酶酶谱分为A、B、C、D四个区;2)结缕草的杂交后代在酶带数目以及酶带活性强弱方面与双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出现了数量不等的双亲所没有的“特征酶带”;3)在所鉴定的44个后代中,有25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征带,2个后代具有其他任何材料均没有的一条特征带,这27个后代可以初步鉴定为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杂交育种 过氧化物酶 酯酶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任全进 于金平 +3 位作者 韩福贵 李冬玲 李和平 汪志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2,共4页
阐述了彩叶植物的分类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原则、方式,展望了彩叶植物应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彩叶植物 园林 应用方式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杉优良品种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陆小清 陈永辉 +2 位作者 李乃伟 李云龙 王传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209-19210,共2页
[目的]研究中山杉的扦插繁殖技术。[方法]利用全光照间歇喷雾条件,对中山杉系列新品种进行嫩枝扦插,研究不同基质对中山杉扦插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扦插生根能力。[结果]118号、27号、146号扦插生根能力较强;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泥炭... [目的]研究中山杉的扦插繁殖技术。[方法]利用全光照间歇喷雾条件,对中山杉系列新品种进行嫩枝扦插,研究不同基质对中山杉扦插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扦插生根能力。[结果]118号、27号、146号扦插生根能力较强;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泥炭土最好。[结论]建立了中山杉优良品种的扦插繁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杉 扦插 基质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部分外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海林 陈宣 +1 位作者 薛丹丹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选用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J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密度、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 选用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J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密度、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节间直径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8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节间长度/直径、节间长度、叶长/叶宽、草层高度、节间直径、叶长和叶宽。2)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直径的正反交后代的表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密度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3)密度的最佳遗传模型正反交均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正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3.67%,反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3.22%。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节间直径的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节间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杂交后代 外部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假俭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Ⅲ RAPD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宣继萍 高鹤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7-52,共6页
对采自我国代表地区的6个居群的50个个体,采用26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扩增,共获得158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6.08,多态性条带67,多态条带比例为42.41%。采用POPGENE3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假俭草居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变异... 对采自我国代表地区的6个居群的50个个体,采用26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扩增,共获得158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6.08,多态性条带67,多态条带比例为42.41%。采用POPGENE3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假俭草居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0%左右,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占总变异的70%左右;来自贵阳的居群变异最大,而来自南京和广州的居群的在3个参数得到的结果都表现为变异最小;用UPGMA方法对6个居群聚类后发现,南京居群和广州居群最先被聚到一起,而连云港则是最后被聚到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RAPD 居群 遗传多样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海林 陈宣 +3 位作者 薛丹丹 郑轶琦 王志勇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7-153,共7页
选用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2个极端类型材料Z136和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青绿期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正反交... 选用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2个极端类型材料Z136和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青绿期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正反交后代的青绿期变异范围均较大,正交的变异范围为178~261d,反交的变异范围为188-253d,均远远超出了双亲的青绿期(248和231d),正反交后代的平均值分别为223.6和216.8d,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缕草属植物的青绿期有母体遗传效应。2)正反交的遗传模型差异较大,母体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对青绿期的影响明显,正交F1群体青绿期的最适遗传模型为A-O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而反交F1群体青绿期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4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等加性遗传模型,且反交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9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青绿期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育种进展概述 被引量:32
19
作者 郭海林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结缕草属植物是世界公认的优良暖季型草坪草,从1941年起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草坪专家在其育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地加以改进,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笔者就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综述,并对我国结缕草属植物育种的现状及... 结缕草属植物是世界公认的优良暖季型草坪草,从1941年起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草坪专家在其育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地加以改进,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笔者就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综述,并对我国结缕草属植物育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育种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假俭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Ⅱ:三种等位酶证据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宣继萍 刘建秀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选择产自我国不同地域的6个假俭草(Eremochloaophiuroides(Munro)Hack)居群,利用垂直平板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技术分析了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酶谱的9个等位酶位点。结果 表明:中国假俭草... 选择产自我国不同地域的6个假俭草(Eremochloaophiuroides(Munro)Hack)居群,利用垂直平板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技术分析了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酶谱的9个等位酶位点。结果 表明:中国假俭草的基因多样性为0.336,其中居群内为0.176,占总变异的52.4%,居群间为0.16,占总变异的47.6%; 居群间遗传一致度为0.945~1.000,其中连云港和贵州2个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明显低于其余4个;中国假俭草居群内 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种内遗传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居群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