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杉’的选育和利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殷云龙 於朝广 华建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6,共8页
‘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为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杂交品种,具有速生、耐水湿、耐盐碱、抗病虫害和材质优良等优点,广泛用于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和城市绿化建设及湿地生态修复。依据相关文献,从‘中山杉’的选育、抗... ‘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为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杂交品种,具有速生、耐水湿、耐盐碱、抗病虫害和材质优良等优点,广泛用于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和城市绿化建设及湿地生态修复。依据相关文献,从‘中山杉’的选育、抗逆性、扦插繁殖、推广应用和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山杉’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总体来看,虽然‘中山杉’的各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兼顾稳定性和分辨率的分子鉴定新方法、组织培养体系、高效扦插繁殖技术、抗逆机制深入分析及成熟材性质综合评价等问题仍没有解决,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为‘中山杉’的进一步选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杉’ 选育 抗逆性 扦插繁殖 推广应用 木材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羽杉属种类及其杂交子代‘中山杉’系列品种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段豪 徐建华 +3 位作者 王紫阳 郭金博 於朝广 杨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8,44,共9页
运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Nuttall)Croom〕、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和落羽杉〔T.distichum(Linn.)Rich.〕的单株以及‘中山杉’(T.‘Zhongshanshan’)系列品种共96个样本进行... 运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Nuttall)Croom〕、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和落羽杉〔T.distichum(Linn.)Rich.〕的单株以及‘中山杉’(T.‘Zhongshanshan’)系列品种共96个样本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分析供试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并分别构建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依据供试样本的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对SSR引物共扩增条带9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8条;每对引物扩增条带9~3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平均值为70.9%;各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为0.476~0.793,平均值为0.658;供试样本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755、1.599、0.381和0.245。用4对SSR引物的多态性条带可构建40个‘中山杉’系列品种的指纹图谱,指纹编码数量为33,鉴别率达85.0%;用6对SSR引物的多态性条带可构建15个池杉、23个墨西哥落羽杉和18个落羽杉共56个单株的指纹图谱,指纹编码数量为49,鉴别率达91.1%,表明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并运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的指纹图谱可明显提高鉴别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池杉与墨西哥落羽杉和落羽杉的Nei's遗传距离分别为0.420和0.169,‘中山杉’系列品种与池杉、墨西哥落羽杉和落羽杉的Nei's遗传距离分别为0.358、0.114和0.137。在Nei's遗传距离0.405处,12个池杉单株聚为Ⅰ大类,其余84个样本聚为Ⅱ大类;Ⅱ大类可进一步分为5组,其中,‘中山杉1302’(‘Zhongshanshan 1302’)、落羽杉单株L15和‘中山杉1305’(‘Zhongshanshan 1305’)分别单独成组,‘中山杉1304’(‘Zhongshanshan 1304’)、‘中山杉112’(‘Zhongshanshan 112’)、‘中山杉149’(‘Zhongshanshan 149’)、9个落羽杉单株和1个池杉单株聚为Ⅱ4组,供试的所有墨西哥落羽杉单株与其余样本聚为Ⅱ5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山杉’系列品种与池杉的遗传关系较远,与墨西哥落羽杉的遗传关系较近;而池杉与落羽杉的遗传关系较近,与墨西哥落羽杉的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中山杉’系列品种 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叶片光合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郭金博 华建峰 +1 位作者 殷云龙 杨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对‘中山杉302’(Taxodium‘Zhongshanshan 302’)×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回交子代叶片的光合性状(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行统计分... 对‘中山杉302’(Taxodium‘Zhongshanshan 302’)×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回交子代叶片的光合性状(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这些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这7个性状的频率呈正态分布。净光合速率均值为3.91μmol·m^(-2)·s^(-1),气孔导度均值为0.23 mmol·m^(-2)·s^(-1),胞间CO_(2)浓度均值为190.94μmol·mol-1,蒸腾速率均值为5.17 mml·m^(-2)·s^(-1),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48、0.16和0.64 mg·g^(-1);胞间CO_(2)浓度变异系数最小(7.39%),其余6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5.00%及以上,以气孔导度变异系数最大(43.48%)。QTL定位结果表明:除蒸腾速率和叶绿素b含量外,其余5个性状共定位到8个主效QTLs,包含98个SLAF标记,且这些主效QTLs的置信区间不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a含量各定位到1个主效QTL,分别位于1号连锁群(q 1-1)和11号连锁群(q 11-1和q 11-2),各包含25、3和13个SLAF标记,解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68%、7.85%和10.95%;胞间CO_(2)浓度定位到2个主效QTLs,均位于6号连锁群(q 6-1和q 6-2),各含3和1个SLAF标记,解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9.76%~10.70%和0.62%;总叶绿素含量定位到3个主效QTLs,分别位于1号连锁群(q 1-2)和11号连锁群(q 11-3和q 11-4),各包含26、26和1个SLAF标记,解释表型变异率为6.51%~6.64%、9.66%和6.60%。并且,q 6-2的加性效应值为正值,其余QTLs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值。研究结果显示:这8个主效QTLs的置信区间不同,不存在“一因多效”现象,且这些QTL区间基因主要参与光合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中山杉’ 光合性状 叶绿素 QTL定位 SLAF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对‘中山杉406’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紫阳 杨颖 +3 位作者 华建峰 施钦 殷云龙 於朝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4,共3页
中国东部沿海滩涂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大量的碱性低洼湖滩地,这些地区土壤理化性状较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和环境问题严峻[1-2],因此,选育耐碱树种具有重要意义。碱胁迫不仅对植物造成生长抑制[3]、离子毒害[4]... 中国东部沿海滩涂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大量的碱性低洼湖滩地,这些地区土壤理化性状较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和环境问题严峻[1-2],因此,选育耐碱树种具有重要意义。碱胁迫不仅对植物造成生长抑制[3]、离子毒害[4]、渗透胁迫[5]和活性氧伤害[4],还会产生高pH值胁迫[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杉406’ 碱胁迫 光合特性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池‘中山杉118’人工林及土壤的碳、氮积累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施钦 殷云龙 +3 位作者 华建峰 丁次平 张凌云 杨红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77,共3页
碳和氮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循环过程及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及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不同区域乃至全球森林土壤的碳、氮储量和循环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有关碳、氮储量估算方面的研究较多[1... 碳和氮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循环过程及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及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不同区域乃至全球森林土壤的碳、氮储量和循环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有关碳、氮储量估算方面的研究较多[1-3]。人工林正逐步成为森林总量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工林碳库和氮库的储量及调控机制是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中山杉118’ 人工林 碳、氮储量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杉叶片失绿黄化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紫阳 杨颖 +3 位作者 华建峰 施钦 殷云龙 於朝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本文分析了引起南京八卦洲中山杉叶片失绿黄化的主要原因,为中山杉失绿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八卦洲叶片失绿和叶片正常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与立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了引起南京八卦洲中山杉叶片失绿黄化的主要原因,为中山杉失绿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八卦洲叶片失绿和叶片正常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与立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叶片失绿中山杉喷施不同浓度硫酸亚铁溶液,比较分析其喷施前后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叶片失绿中山杉植株土壤pH值变幅为8.3~8.44,呈碱性,叶片正常植株土壤pH值变幅为6.89~7.42,呈中性。失绿植株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叶片正常植株土壤(P﹤0.05),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植株51.03%、41.93%、92.01%、55.61%和40.88%(P﹤0.01),速效钾、全锌和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山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全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喷施0.06%FeSO4后,失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喷施0.1%FeSO4后,失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土壤呈碱性及全氮、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不足,尤其是有效铁的严重缺乏,是引起中山杉叶片失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杉 叶绿素 叶片失绿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