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剑 吴月娴 +5 位作者 吕寒 简暾昱 丁晓琴 李佳伟 刘艳 任冰如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0,共3页
糖尿病属于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显著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常伴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若病人体内代谢紊乱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和昏迷等并发症[1]。中草药在治疗糖... 糖尿病属于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显著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常伴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若病人体内代谢紊乱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和昏迷等并发症[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独特疗效[2],从中草药资源中寻找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天然产物已成为研究热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非酶糖化反应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菱角壳(欧菱果壳)中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左袁袁 吕寒 +4 位作者 吴月娴 陈剑 简暾昱 任冰如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国产菱属(Trapa Linn.)植物仅包含欧菱(T.natans Linn.)和细果野菱(T.incisa Sieb.et Zucc.)2种^([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为主要分布区和栽培区。该属植物的果实统称为菱角,《本草纲目》中记载菱角具有解暑、解伤寒积... 国产菱属(Trapa Linn.)植物仅包含欧菱(T.natans Linn.)和细果野菱(T.incisa Sieb.et Zucc.)2种^([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为主要分布区和栽培区。该属植物的果实统称为菱角,《本草纲目》中记载菱角具有解暑、解伤寒积热、止消渴和解酒毒的功效;子叶富含淀粉,可食用;菱角壳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和抗肿瘤等^([2-4])药理活性,含黄酮类^([5-6])、总多酚类^([3,6])、萜类和甾体类^([7])、苯丙素类^([6])以及生物碱类^([8])等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总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菱果壳 总多酚含量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枇杷叶三萜酸类成分含量及降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月娴 吕寒 +4 位作者 简暾昱 陈剑 马丽 任冰如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枇杷叶又名巴叶、芦桔叶,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常绿小乔木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为中国传统民间中草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枇杷叶又名巴叶、芦桔叶,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常绿小乔木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为中国传统民间中草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1]204,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2]和糖尿病[3-5]等疾病.枇杷叶含有三萜酸类[6-7]、黄酮类[8]及倍半萜类[9]等成分,其中,三萜酸类为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成熟叶 落叶 HPLC-ELSD 三萜酸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凤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剑 MANGELINCKX Sven +2 位作者 李维林 王峥涛 De KIMPE Norbert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红凤菜〔Gynura bicolor ( Willd.) DC.〕为菊科( Compositae)菊三七属( Gynura Cass.)植物,又名观音苋和补血菜等。红凤菜是传统山野菜,营养丰富,在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用于制作蔬菜沙拉和天麸罗等供食用;而且在... 红凤菜〔Gynura bicolor ( Willd.) DC.〕为菊科( Compositae)菊三七属( Gynura Cass.)植物,又名观音苋和补血菜等。红凤菜是传统山野菜,营养丰富,在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用于制作蔬菜沙拉和天麸罗等供食用;而且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还将其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草药[1]。据记载[2],红凤菜全草可入药,味甘、辛,性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的功效;内服治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和阿米巴痢疾;外用治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疗疮痈疖和甲沟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凤菜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酚类物质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份白子菜叶片中酚类成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剑 鲜新 +3 位作者 吕寒 刘艳 任冰如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77,共3页
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Linn.)DC.〕又名白背三七,隶属于菊科(Asteraceae)菊三七属(Gynura Cass.),为多年生草本[1]。白子菜是中国传统中草药,用于治疗咳嗽、疮疡、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疼痛等[2],在部分地区亦基于其保健作用作为蔬菜... 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Linn.)DC.〕又名白背三七,隶属于菊科(Asteraceae)菊三七属(Gynura Cass.),为多年生草本[1]。白子菜是中国传统中草药,用于治疗咳嗽、疮疡、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疼痛等[2],在部分地区亦基于其保健作用作为蔬菜栽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子菜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治疗糖尿病等功效[3-6]。白子菜中丰富的酚类成分是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和咖啡酰奎宁酸类等[6-8]。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气候和季节变化等外部因子密切相关[9]。本研究选择白子菜中含量较高的10个代表性酚类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生长周期4月至11月白子菜叶片中酚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确定白子菜的最佳采收时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子菜 酚类成分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菊三七根中6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的比较
6
作者 刘艳 鲜新 +5 位作者 汪泓江 李密密 任冰如 吕寒 陈剑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PLC-Q-TOF/MS)检测5个产地菊三七〔Gynura japonica(Thunb.)Juel.〕根中6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菊三七根中PAs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云南... 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PLC-Q-TOF/MS)检测5个产地菊三七〔Gynura japonica(Thunb.)Juel.〕根中6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菊三七根中PAs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云南昆明产菊三七根中的PAs总含量最高(3107.12μg·g^(-1)),而四川乐山产菊三七根中的PAs总含量最低(310.47μg·g^(-1))。在5个产地菊三七根中均检出千里光菲灵N-氧化物和千里光宁N-氧化物。除湖北恩施外,其余产地菊三七根中并未检出全部6个PAs成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菊三七根中PAs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三七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 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枇杷叶中倍半萜苷A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佳伟 吕寒 +5 位作者 刘艳 鲜新 丁晓琴 简暾昱 任冰如 陈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枇杷叶为蔷薇科(Rosaceae)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为中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保肝护肝的功效[1-3]。枇杷叶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4]、三萜酸类... 枇杷叶为蔷薇科(Rosaceae)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为中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保肝护肝的功效[1-3]。枇杷叶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4]、三萜酸类[5-7]、倍半萜苷类[8]、多酚[9]和多糖[10]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叶中倍半萜苷类成分可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11],枇杷叶中的倍半萜苷A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倍半萜苷A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化前后菊苣根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秀娟 任冰如 +3 位作者 吕寒 孟秀花 刘艳 陈剑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0期4-6,共3页
为了探讨菊苣软化后肉质根的再利用价值,以软化型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品种“沃姆”的根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软化前后样品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并通过计算得到高聚糖和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软化前后菊苣根的总糖含量... 为了探讨菊苣软化后肉质根的再利用价值,以软化型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品种“沃姆”的根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软化前后样品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并通过计算得到高聚糖和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软化前后菊苣根的总糖含量分别为603.4±19.0,495.9±16.4 mg/g;高聚糖分别为113.8±14.2,108.3±18.9 mg/g;低聚糖分别为400.7±38.8,216.5±26.9 mg/g;还原糖分别为89.3±0.2,171.2±25.8 mg/g。与软化前相比,软化后的菊苣根仍有较高的总糖含量,高聚糖略有下降,还原糖则大幅增加,软化后菊苣根在高聚果糖和高果糖浆的提取利用方面仍有较高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软化 总糖 高聚糖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