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视域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升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8,共7页
从整体性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成熟和定型,而且对于实现新时代... 从整体性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成熟和定型,而且对于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整体性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应改变以往把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以分门别类研究的固有模式,强化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研究;要从比较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互统一等多重视角展开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整体性 研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战略判断的深刻意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之一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永贵 徐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3,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战略判断是党基于对坚实的理论依据、深厚的历史依据和鲜活的现实依据的深刻把握与综合分析的结果,开创了马克思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战略判断是党基于对坚实的理论依据、深厚的历史依据和鲜活的现实依据的深刻把握与综合分析的结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方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集中展现了党的担当精神、为民情怀、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意涵丰富而深刻。这一战略判断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心理准备上、情感认同上,还是在宣传学习上、理论阐述上、政策衔接上,都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加以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逻辑依据 精神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的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秋良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8,共6页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事实,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自信在于它以马克思为立党之本,在于它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政党,在于它的伟大领导力,在于它的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事实,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自信在于它以马克思为立党之本,在于它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政党,在于它的伟大领导力,在于它的民主集中制,在于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考、解读党的自信,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坚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信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贡献
4
作者 佘明薇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3,89,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的创立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的创立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这一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及其成果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创新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5
5
作者 佘明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09,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勇于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制度设计、价值引领、目标路径等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勇于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制度设计、价值引领、目标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闪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对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兼评《马克思主义社会风险思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佘远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6,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同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抵御也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因此,作为"文化之根"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包括传统"自由""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同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抵御也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因此,作为"文化之根"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包括传统"自由""平等"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传统"公正""法治"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现代化"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可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现代化"的"自我修养"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现代化"的"价值规范"也可以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态。于是,以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理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传统价值观的"内涵现代化"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二是以传统价值观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文化根基 社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利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伯军 刘伊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共12页
利益机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利益需求、利益表达、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利益机制体系。对利益需求的激活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力,从生存需求到探索需求,到幸福需求,到优越需求,再到成功需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 利益机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利益需求、利益表达、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利益机制体系。对利益需求的激活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力,从生存需求到探索需求,到幸福需求,到优越需求,再到成功需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体系。对利益表达的序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聚力,从利益表达信息之“真”到利益表达渠道之“效”,到利益表达成本之“低”,到利益表达行为之“范”,再到利益表达方式之“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聚合系统。对利益冲突的把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控制力,从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到发展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共赢,到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平衡,再到劳动利益与资本利益的斗争,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耗散结构。对利益矛盾的协调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整合力,从共建到共生,到共赢,到共富,再到共享,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利益需求 利益表达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信仰理论梳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宁 姜迎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6-232,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课题,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进行了新的阐释,毛泽东信仰理论为党和国家70年来的信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实践范本。毛泽东信仰理论实现了...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课题,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进行了新的阐释,毛泽东信仰理论为党和国家70年来的信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实践范本。毛泽东信仰理论实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人民性和党性的统一、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们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信仰理论不仅为新中国的信仰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下党和国家的信仰培育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信仰理论 科学性和价值性 人民性和党性 历史性和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息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
9
作者 胡连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2,共6页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转型:从机械化、自动化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工业经济社会转向知识经济社会,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智能化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技术载体,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转型:从机械化、自动化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工业经济社会转向知识经济社会,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智能化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技术载体,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范式,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后物质价值成为主流价值理念。资本主义社会是二元分裂的社会,它既是以资本统治为核心的剥削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由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引领的社会转型,客观上推进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转型 智能化社会 现代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乡村治理结构的“土地政治--以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为表述对象
10
作者 陈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5,共7页
以土地为中心的政治运作在乡村治理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选取近代中国这一历史断面,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理论对土地权力对乡村治理结构的嵌入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乡村治理场域当中,作为一种经济资本的土地决定了进入... 以土地为中心的政治运作在乡村治理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选取近代中国这一历史断面,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理论对土地权力对乡村治理结构的嵌入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乡村治理场域当中,作为一种经济资本的土地决定了进入到乡村精英阶层的经济基础,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土地有效维系了各类组织的运作和公共救济的开展,而当土地通过其象征意义的铺陈与乡村权力再生产联系起来时,体现的则是其象征资本特性。研究呈现和确证了一种嵌入乡村治理结构的"土地政治",即以土地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成为嵌入到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基础性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权力 土地政治 乡村治理 场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整体历史进程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巨大的历史变革的高度出发,以更宽阔深远的历史视角加以把握。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次碰撞角度看,二者之间... 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整体历史进程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巨大的历史变革的高度出发,以更宽阔深远的历史视角加以把握。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次碰撞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其使基于本民族传统来比附、解释源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路径依赖”。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存在所谓截然的断裂性,其仍然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对现实发挥影响,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存在正反两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就是要超越单纯从形式层面理解二者的融合问题——传统文化供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表达,而且需要进一步实现二者在实质性理论内容层面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眼光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视与前瞻: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70年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亚丽 王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2,共12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范式演进经历了平等主义的高涨、从译介取经到本土化以及走向成熟和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从无到有,从萧索到繁荣,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发展起来。在核心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范式演进经历了平等主义的高涨、从译介取经到本土化以及走向成熟和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从无到有,从萧索到繁荣,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发展起来。在核心议题上围绕着有无政治哲学之争、何种政治哲学之论、政治哲学何为之析展开了深入探究。未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合理吸收古今中外政治哲学的有益成果、凝练和塑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推动学术进步和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研究范式 大数据分析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13
作者 陈亚丽 王岩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5,共13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言说、意义反思和价值判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排斥和对苏联政治哲学模仿的萌芽与初兴时期;受政...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言说、意义反思和价值判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排斥和对苏联政治哲学模仿的萌芽与初兴时期;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危机时期;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狂热和本土化政治哲学研究兴起的调适与探索时期;以中国化范式为轴心的复兴与繁荣时期。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蕴涵着学术性与政治性、文本性与现实性、本土性与外来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科体系,需要深度耕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真义、聚焦中国政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价值理性 学科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闻舆论话语权思想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龚莉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新闻舆论是一个政党掌握话语权的重要载体。"话语权"的本质是控制舆论的权力,新闻舆论话语权要服从一定政治需要,引导新闻舆论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对于媒体舆论权的掌握一向非常重视,相关领导人都对此有较多论述。马克思主义... 新闻舆论是一个政党掌握话语权的重要载体。"话语权"的本质是控制舆论的权力,新闻舆论话语权要服从一定政治需要,引导新闻舆论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对于媒体舆论权的掌握一向非常重视,相关领导人都对此有较多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理论、媒体把关人理论都认为话语权应掌握在执政党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在掌握话语权、引导舆论走向的基础上,突出党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突出人民性,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突出平民性,将"高大上"新闻舆论话语转化为"接地气"的新闻舆论话语;坚持真实性,占据新闻舆论"道义的制高点"和"思维的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闻舆论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国道路自信的空间辩证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怀玉 刘必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史,是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与逐步实现道路自信的实践逻辑史。独立自主是自信,对外开放也是自信,中国道路打开了人类文明新空间。道路自信作为认识...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史,是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与逐步实现道路自信的实践逻辑史。独立自主是自信,对外开放也是自信,中国道路打开了人类文明新空间。道路自信作为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有客观上的必然性与主观上的曲折性。它既有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也有对复杂变化着的趋势形势机遇挑战的把握;既有历史性反思,也有空间性理解。道路自信要有站起来的空间,富起来的空间,特别是能强起来的空间。它既是在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具体实践,也是基于发展空间布局上的自信。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什么样的空间布局(即战略战术),隶属于当时决定性的历史主题任务,并进一步具体化为发展空间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道路自信 空间辩证法 发展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工业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维度——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5
16
作者 梅景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4,共8页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文化发展问题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描述与反思批判。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虽然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发展在形式上与时俱进,却始终对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具有双重性的影响。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生...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文化发展问题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描述与反思批判。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虽然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发展在形式上与时俱进,却始终对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具有双重性的影响。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深刻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对于文化艺术价值功能的体认。通过对文化工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之间本质关联的分析,能够从文化维度阐释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工具理性和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性批判,也能够深入解析文化工业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统治逻辑相融合的思想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业 意识形态批判 话语权 物化效应 统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同昌 席国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0,共8页
留守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来源、报酬、培养和监督四个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来源以本土人才为主,要加大选派干部力度。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报酬是其总收入的一部分,需提升党组织带头人... 留守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来源、报酬、培养和监督四个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来源以本土人才为主,要加大选派干部力度。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报酬是其总收入的一部分,需提升党组织带头人的致富能力,增加其副业收入。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培养应坚持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轮驱动,提升党组织带头人的整体素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监督应以巡察为重点,严格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探索实行异地监督,减少监督的“人情阻碍”,保障党组织带头人的纯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农村基层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性思维培养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世虎 欧阳雪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30,共6页
理性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性思维培养方面遭遇工具理性“错位”、价值理性“失位”、公共理性“缺位”、实践理性“越位... 理性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性思维培养方面遭遇工具理性“错位”、价值理性“失位”、公共理性“缺位”、实践理性“越位”等问题。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性思维培养,在基本原则方面,要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历史性与逻辑性相统一;在培养路径方面,要讲求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互补,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重,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理性思维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党史”主题看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陷阱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伯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9,共8页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是终结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历史虚无主义运用历史叙事学方法将严肃的党史变成小写的、复数的、碎片的党史,否定了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是终结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历史虚无主义运用历史叙事学方法将严肃的党史变成小写的、复数的、碎片的党史,否定了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再到人类解放的价值序列,从根本上颠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合理性。唯物史观是展开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武器。在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独立”的诋毁中,证实了“一部党史就是一部民族独立史”的命题。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对“人民解放”的污蔑中,验证了“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人民解放史”的命题。在还击历史虚无主义对“国家富强”的诽谤中,印证了“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国家富强史”的命题。在回应历史虚无主义对“人类解放”的质疑中,证明了“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人类解放史”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唯物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价值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四重认知矛盾
20
作者 张建晓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辩证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内在认知矛盾,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研究的必由之路。为了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之矛盾,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区域中搜索、提炼、制作索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 辩证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内在认知矛盾,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研究的必由之路。为了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之矛盾,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区域中搜索、提炼、制作索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不可见性”区域的挖掘,不断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区域。为了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描述性”与“不可描述性”之矛盾,要秉承“内部人的视角”,借助结构分析与语言力量,充分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破解“不可描述性”难题。为了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真实”与“虚假”之矛盾,要依循“真实性原则”,科学区分真实与虚假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认知,持续完善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认知。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流于现象”与“臻至本质”之矛盾,要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经验,探查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本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 认知矛盾 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