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萱萱 王广基 +2 位作者 达庆国 郝海平 秦晓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134例(42.95%),其次为气虚血瘀证,83例(26.60%),再次为气阴两虚证,54例(17.31%),阴寒凝滞证临床较为少见,仅4例(1.28%),其余各证型较为分散,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以及阳气虚衰证分别占5.77%、3.85%和2.24%。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77.8%和78.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55.0%,且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辨证分型 临床指标 冠状动脉造影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骨藤提取物对人结肠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萱萱 赵陆华 +2 位作者 严士海 张忠华 邵南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研究乌骨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肠癌细胞(Lovo)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两种方法(A、B)制备乌骨藤提取物,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作用Lovo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检测乌骨藤提取物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乌骨藤提取物A对细胞的最... 目的:研究乌骨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肠癌细胞(Lovo)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两种方法(A、B)制备乌骨藤提取物,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作用Lovo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检测乌骨藤提取物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乌骨藤提取物A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约为0.648 mg/mL;药物浓度在0.389、0.648、1.08、1.8、3 mg/m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6.58%、8.24%、13.02%、59.69%、66.23%,用回归法求出乌骨藤提取物A对Lovo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625 mg/mL。乌骨藤提取物B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约为0.648 mg/mL,药物浓度在0.389、0.648、1.08、1.8、3 mg/m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14.49%、15.48%、29.69%、63.26%、64.05%,用回归法求出乌骨藤提取物B对Lovo细胞增殖的半数,IC_(50)为1.84 mg/mL。结论:乌骨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藤提取物 人结肠腺癌细胞 MTT法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骨藤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_2)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陆华 朱萱萱 +1 位作者 张忠华 严士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33-2635,共3页
目的:研究乌骨藤提取物体外对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两种方法(A、B)制备乌骨藤提取物含药血清,采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于培养的HepG2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检测乌骨藤提取物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乌骨藤提取物体外对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两种方法(A、B)制备乌骨藤提取物含药血清,采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于培养的HepG2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检测乌骨藤提取物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乌骨藤提取物A对HepG2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大约为0.648mg/mL;药物浓度在0.389、0.648、1.08、1.8、3mg/m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15%、-13.29%、29.16%、63.19%、61.89%;用回归法求出乌骨藤提取物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8mg/mL。乌骨藤提取物B对HepG2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大约为0.648mg/mL;药物浓度在0.389、0.648、1.08、1.8、3mg/m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10.4%、-12.69%、20.74%、63.14%、65.13%;用回归法求出乌骨藤提取物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86mg/mL。结论:乌骨藤提取物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藤提取物 人肝癌细胞 MTT法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脾实肠法治疗脾阳虚证的实验研究(1)——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萱萱 顾和亚 +2 位作者 严士海 邵南齐 洪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温脾实肠法对治疗脾阳虚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①采用10%大黄水煎液灌胃造成小鼠脾阳虚模型后给药,末次给药后给予10%炭末灌胃,分别腹腔注射多巴胺和新斯的明,观察胃残留率和炭末推进率。②采用0.1m... 目的:观察温脾实肠法对治疗脾阳虚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①采用10%大黄水煎液灌胃造成小鼠脾阳虚模型后给药,末次给药后给予10%炭末灌胃,分别腹腔注射多巴胺和新斯的明,观察胃残留率和炭末推进率。②采用0.1mg/kg的利血平连续注射12天造成大鼠脾虚模型后给药,测血清中No浓度和胃残留率。结果:①温脾实肠颗粒和温脾实肠合剂对大黄致脾虚小鼠可提高胃残留率,延缓肠道炭末推进,增强多巴胺对脾虚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抑制新斯的明对脾虚小鼠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②明显提高脾虚大鼠的胃残留率和血中NO浓度。结论:温脾实肠法对脾阳虚动物具有增强多巴胺对胃肠蠕动抑制作用,降低新斯的明对胃肠蠕动促进作用,降低胃排空,具有胃动力抑制作用。能改善肠壁功能作用,升高血中NO浓度,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实肠法 脾阳虚证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脾温阳颗粒对脾虚动物血清中NO胃泌素和IL-10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萱萱 张忠华 +2 位作者 倪文彭 吴旭彤 邵南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运脾温阳颗粒对脾虚动物血清中NO、胃泌素和白介素-10浓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利血平皮下注射大鼠和大黄灌胃小鼠造成脾虚模型,然后用运脾温阳颗粒治疗后测定血清中NO,胃泌素浓度和白介素-10浓度。结果:模型组动物血清NO、胃... 目的:探讨运脾温阳颗粒对脾虚动物血清中NO、胃泌素和白介素-10浓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利血平皮下注射大鼠和大黄灌胃小鼠造成脾虚模型,然后用运脾温阳颗粒治疗后测定血清中NO,胃泌素浓度和白介素-10浓度。结果:模型组动物血清NO、胃泌素和白介素-10浓度降低,运脾温阳颗粒治疗组血清NO、胃泌素和白介素-10浓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脾温阳颗粒能够升高脾虚动物血清NO、胃泌素和白介素-10浓度,改善脾虚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温阳颗粒 小儿迁延性腹泻 NO 胃泌素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二烯酮-炔雌醇双层贴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艳丽 肖琰 +3 位作者 梁金英 朱萱萱 李瑛 刘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制备孕二烯酮与炔雌醇复方的双层避孕贴剂,并考察其体外的特性和体内的避孕效果。方法:采用迭层浇注技术实现药物7日内的恒速释放,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药物的分布,并进行含量均匀度、黏性、刺激性、释放以及经皮渗透实验评价制剂... 目的:制备孕二烯酮与炔雌醇复方的双层避孕贴剂,并考察其体外的特性和体内的避孕效果。方法:采用迭层浇注技术实现药物7日内的恒速释放,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药物的分布,并进行含量均匀度、黏性、刺激性、释放以及经皮渗透实验评价制剂的体外特性,通过抗着床以及抗生育实验考察其避孕效果。结果: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孕二烯酮的每日渗透量约为7.5μg/cm2,炔雌醇约为3.0μg/cm2,且两者的体外经皮渗透呈现零级过程,渗透速率分别达到0.377μg/(cm2.h)和0.092μg/(cm2.h);经皮给药组的胚胎数为零,其子宫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1)。结论:当释放层与贮库层的药物比例为1∶4时,双层的经皮给药系统可以维持药物的7d平稳释放,体内评价证明其避孕效果良好。所制备的贴剂有望成为新型的非口服避孕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经皮给药系统 孕二烯酮 炔雌醇 避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论治BLM致BALB/C小鼠硬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萱萱 邱召娟 张忠华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组方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BLM)皮内连续注入3周,复制BALB/C小鼠硬皮病模型,同时给予补肺清瘀颗粒,镜下观察真皮层结构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真皮层(平均厚度0.40mm)附属结构毛囊、汗腺...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组方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BLM)皮内连续注入3周,复制BALB/C小鼠硬皮病模型,同时给予补肺清瘀颗粒,镜下观察真皮层结构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真皮层(平均厚度0.40mm)附属结构毛囊、汗腺(平均15.25/Lp),硬皮病模型组真皮层增厚(平均厚度0.44mm)。胶原纤维轻度增生,附属结构毛囊、汗腺明显减少或缺失(平均9.65/Lp)补肺清瘀颗粒组连续用药3周,真皮层无明显增厚(平均厚度0.40mm),附属结构毛囊、汗腺轻度减少(平均11.35/Lp)。结论:补肺清瘀颗粒有改善BLM所致BALB/C小鼠硬皮病真皮层增厚的趋势,减轻真皮小血管周围炎,延缓附属结构毛囊、汗腺减少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补肺清瘀颗粒 从肺论治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利湿活血方干预慢性肾衰竭研究
8
作者 严士海 汪锡标 黄成惠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8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补气利湿活血方对慢性肾衰竭(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脏切除法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气利湿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各10只,另设一组为假手术组(对正常大鼠行假手术)。补气利湿活血方低、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补气利湿活血方对慢性肾衰竭(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脏切除法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气利湿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各10只,另设一组为假手术组(对正常大鼠行假手术)。补气利湿活血方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补气利湿活血方15,30g·kg-1·d-1,10mL·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纯化水。检测各组大鼠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BUN)、肌苷(Cr)水平、肾脏病理。结果模型组大鼠尿蛋白、BUN与Cr显著增加。补气利湿活血方低剂量组BUN与Cr显著下降,补气利湿活血方高剂量组尿蛋白、BUN与Cr均显著下降,两给药组肾脏病变均减轻。结论补气利湿活血方能减慢CRF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利湿活血方 肾衰竭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