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符布清 姜鹏君 +3 位作者 彭丽晨 于顾然 季明德 王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907-1909,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浆溶血磷脂酸 溶血磷脂酸相似磷脂 CD62P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鹏飞 徐成成 +1 位作者 李文磊 郭海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大鼠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及电针组(n=8)。于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电针对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大鼠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及电针组(n=8)。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电针组予电针百会(DU20)和风府(DU16)30 min,每天1次。造模前1 d,给药后3 d、7 d和14 d,应用角落测试进行行为学检测;给药后14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梗死周边区PTEN、GAP-43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向右转的次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模型组GAP-43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PTEN表达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460),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TEN和增加GAP-43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神经再生 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生长相关蛋白-4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7
3
作者 武秋娣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的原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2月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2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其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中风患...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的原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2月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2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其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中风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开展的项目中,穴位按摩、耳穴埋籽、中药熏洗、中药涂药执行率较高,分别为71%、62.9%、33.3%、30.9%,而刮痧、拔罐、艾灸、中药湿敷的使用情况较少,执行率较低;护理方面、医生方面及患者方面等因素影响了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实施,其中护理方面因素、医生方面及患者方面的因素导致未能实施中医护理操作的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1.5%、20.8%、16.7%。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及中医护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患者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原因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与研究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30-1932,共3页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并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根治本病。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并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根治本病。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肌无力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西药的疗效,弥补西医的不足,MG已成为近年显现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但是,中医药防治MG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症状评定模糊、科研设计尚欠规范、缺乏长期的跟踪随访。因此,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概念,规范研究,探讨机理,开发中药新药,将有望提升中医诊治MG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研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5
作者 姜婧 张云云 +2 位作者 丁新生 李文磊 解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先行胡须依赖实验,训练达标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胡须刺激组。在显微镜下结扎右侧大脑中动脉2~3根分支构建大鼠胡须桶状皮质局... 目的:研究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先行胡须依赖实验,训练达标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胡须刺激组。在显微镜下结扎右侧大脑中动脉2~3根分支构建大鼠胡须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胡须刺激组于缺血3 d后开始刺激大鼠左侧胡须。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再次行胡须依赖实验直至再次达标,记录各组所需实验次数,并于术后14 d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缺血区周围的血流量,HE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周围CD34的表达情况并测量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胡须刺激组能显著减少胡须依赖实验再次达标所需次数(P〈0.01),提高缺血区血流量(P〈0.01),改善病理组织学,提高缺血区周围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多(P〈0.01)。结论: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诱导CD34的表达上调,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须刺激 桶状皮质 脑缺血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林 高锦 +1 位作者 吴明华 王广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04-2912,共9页
背景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障碍,通脑饮为江苏省中医院治疗脑梗死的协定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解释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苏省... 背景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障碍,通脑饮为江苏省中医院治疗脑梗死的协定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解释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99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7例)和试验组(102例)。两组均接受稳定型脑梗死的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加用通脑饮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卒中引起的功能损害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从TCMSP和文献中筛选通脑饮的化学成分,选择生物利用度(OB)≥30%和药物相似性(DL)≥0.18要求的成分寻找该处方的有效成分。利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分析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分子靶点。在筛选出共同靶点后,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绘制化合物和靶蛋白的网络图、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确定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最终得到通脑饮活性成分60个,潜在靶点147个,疾病相关靶点51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21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前列腺癌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白介素(IL)-17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通脑饮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山柰酚和胡萝卜素与核心蛋白雄激素受体(AR)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通脑饮可能通过激活AR来治疗脑梗死。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催乳素信号通路也是潜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通脑饮 网络药理学 炎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武秋娣 王爱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3期22-24,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以探索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的相关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卒中患者的照顾者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以探索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的相关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卒中患者的照顾者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主题,得出4个主题:承受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全身心投入照顾中;在照顾中感受真情。结论我国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研究结果同时揭示了照顾者感受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对我国照顾者感受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卒中患者照顾者提供医疗支持、社会支持和经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照顾者 质性研究 照顾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胡须体觉皮层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张云云 姜婧 +5 位作者 丁新生 李文磊 孙波 黄素素 解渊 梁汝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6-780,83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胡须体觉皮层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训练达标后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0.1ml/kg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中剂量组(3.0mg/kg)、高剂量组(6.0mg/k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胡须体觉皮层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训练达标后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0.1ml/kg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中剂量组(3.0mg/kg)、高剂量组(6.0mg/kg)。对照组及各剂量组采用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数根分支构建局灶性胡须体觉皮层缺血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24h开始灌胃,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后每天进行胡须依赖实验检测直至达到标准并于术后14天,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缺血区周围的血流量;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周围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均增强了胡须依赖辨别能力(P<0.01,P<0.01,P<0.05);同时提高了缺血区周围的血流量(P<0.01,P<0.01,P<0.05);增加了缺血区周围CD34、VEGF阳性细胞数(P<0.01,P<0.01,P<0.05)。而且中剂量组与低剂量、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缺血后胡须依赖辨别能力的改善,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及增加局部的微血管密度从而提高局部血流,且以中剂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胡须体觉皮层 脑缺血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