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丝桃苷对高糖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赵越 王高祥 +7 位作者 吴豪 余旭 孙心怡 缪鋆鋆 周雷 施荣伟 周希乔 陈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探索金丝桃苷抑制高糖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RECs)过度增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用低、高剂量金丝桃苷干预DR大鼠(DR+L-HY组及DR+H-HY组),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DR非干预(DR)组及DR+羟... 目的探索金丝桃苷抑制高糖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RECs)过度增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用低、高剂量金丝桃苷干预DR大鼠(DR+L-HY组及DR+H-HY组),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DR非干预(DR)组及DR+羟苯磺酸钙干预(DR+CD)组,观察并比较干预后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RECs数量的变化。此外,将RECs正常培养传代后接种至细胞培养板,按不同处理分为5组:正常葡萄糖(NG)组、高糖(HG)组、甘露醇(MT)组、高糖+低浓度金丝桃苷(HG+H100)组、高糖+高浓度金丝桃苷(HG+H400)组。以CCK-8、细胞迁移及小管成形实验检测并比较各组RECs的活性、细胞迁移和小管成形情况,以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各组NADPH氧化酶4(NOX4)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的表达情况。结果DR组RECs数量较NC组显著上升(P<0.01),DR+L-HY组、DR+H-HY组及DR+CD组RECs数量较DR组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DR+H-HY组RECs数量下降幅度显著优于DR+L-HY组(P<0.05)。此外,HG组RECs活性、RECs迁移数及小管成形数均显著高于NG组(P<0.05,P<0.01);HG组NOX4及TXNIP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NG组(P<0.01)。而HG+H100组及HG+H400组RECs活性、RECs迁移数及小管成形数均显著低于HG组(P<0.05,P<0.01);2组NOX4及TXNIP的表达显著低于HG组(P<0.05,P<0.01),且HG+H400组的RECs活性、迁移数、小管成形数及NOX4、TXNIP的表达较HG+H100组进一步显著下降(P<0.01)。结论金丝桃苷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RECs过度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高糖环境下NOX4/TXNIP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高葡萄糖 视网膜内皮细胞 过度增殖 NOX4 TXN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周玉 李鹏飞 +2 位作者 徐敏 王蕾 张春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检测DJ-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小鼠和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RA诊断指标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RA患者和22例... 目的:检测DJ-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小鼠和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RA诊断指标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qPCR检测PBMC中DJ-1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DJ-1蛋白含量。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评价诊断效能。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探索DJ-1浓度与RA疾病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小鼠CIA模型和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qPCR分别检测小鼠滑膜组织和RAW264.7细胞中DJ-1 mRNA表达;ELISA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和RAW264.7细胞上清中DJ-1蛋白表达;同时检测细胞上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qPCR显示DJ-1在RA患者PBMC、CIA小鼠滑膜组织以及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DJ-1在RA患者血清、CIA小鼠血清以及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上清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非活动组相比,活动组RA患者DJ-1浓度较低(P<0.05);此外,DJ-1浓度与RA疾病活动呈负相关。同时LPS处理的细胞上清中MDA升高,SOD和GSH明显下降(P<0.05);且血清DJ-1蛋白的AUC为0.90,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0.91%。结论:DJ-1在RA中表达下降,且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有望成为RA诊断的新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DJ-1 炎症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者供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临床分析
3
作者 林凯璇 童俊华 +2 位作者 朱天翔 王娜娜 杨夫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0引言,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也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通常伴有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仅有极少数TS患者成年后具有排卵和自然受孕的机会,更多患者因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 0引言,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也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通常伴有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仅有极少数TS患者成年后具有排卵和自然受孕的机会,更多患者因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导致不孕[1]。除领养外,越来越多已婚的TS患者借助医疗手段帮助实现妊娠和生育。由于TS合并症较多,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妊娠可能会加速疾病的进展,同时也会增加妊娠期的管理难度,需要联合多学科进行诊治。现就2例供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成功妊娠后在我院进行妊娠期管理足月分娩的嵌合型TS患者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文献总结TS的妊娠期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供卵 多学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魏秀秀 张北华 +4 位作者 马祥雪 尹晓岚 刘佳丽 徐陆周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03-3908,共6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正在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键参与者。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引起肠道菌群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影响GERD发展的炎症反应介导... 肠道菌群作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正在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键参与者。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引起肠道菌群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影响GERD发展的炎症反应介导的黏膜屏障、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等,可通过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以及中医药疗法以调节肠道菌群,将肠道菌群作为GERD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胃食管反流病 黏膜屏障 胃肠动力 内脏高敏感 研究进展 中医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SWI/SNF缺陷型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周永清 褚红娟 +1 位作者 饶楠 唐福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SWI/SNF缺陷型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颈SWI/SNF缺陷型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细胞学涂片、组织学切片、免疫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均因阴道... 目的探讨子宫颈SWI/SNF缺陷型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颈SWI/SNF缺陷型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细胞学涂片、组织学切片、免疫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均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高危型HPV检测阴性,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显示与基底细胞类似的恶性肿瘤细胞;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片状、梁状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小,核质比高,染色质粗,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2例肿瘤均弥漫表达vimentin,局部表达CK8/18,1例缺失表达SMARCA4、SMARCA2,1例缺失表达SMARCA2、保留表达SMARCA4,2例均不表达Syn、CgA、CKpan、CK5/6、p40、S-100、SOX10、CD3、CD20、CD43、MPO、CD34、TDT、desmin和MyoD1;基因检测显示2例均出现SMARCA4基因突变。随访12个月,1例确诊后6个月死亡,1例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子宫颈SWI/SNF缺陷型未分化癌为罕见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小细胞癌相似,SMARCA4是常见的突变基因,不同病例的分子改变及预后有差异,基因检测对该肿瘤的诊断与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未分化癌 SWI/SNF SMARC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原理评价益肾清利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继红 盛梅笑 +5 位作者 许陵冬 高坤 张露 赵静 刘利华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原理评价益肾清利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CKD3期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使用益肾清利泄浊方,每月随访1次,3个月为1周期,随访1年,观...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原理评价益肾清利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CKD3期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使用益肾清利泄浊方,每月随访1次,3个月为1周期,随访1年,观察患者肾功能的情况;以6个月为一个周期,观察每个周期内患者肾功能的转归情况;以6个月为一周期,进行患者的生存分析;评价尿酸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治疗3、6、9、12个月后,患者的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从治疗3个月直至结束,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期间,血尿酸异常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的患者,尿酸水平的高低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③以6个月为1周期,在每个周期内,肾功能稳定和好转的患者所占比例数远远大于肾功能恶化的患者;④以CKD4期为终点事件,进行患者的生存分析,发现通过长期中药治疗,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时间会明显延缓。结论长期服用中药可以稳定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进展;高尿酸血症是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真实世界 中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截骨术配合口服补肾活血汤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魏伟 沈计荣 +1 位作者 姚晨 张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36-940,共5页
目的:观察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患者30例(30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 目的:观察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患者30例(30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4),观察组采用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口服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旋转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选择性(旋股内侧动脉)血管造影结果、骨盆正位片结果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有效13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10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 23±1. 17)分,(4. 21±1. 14)分,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2. 31±1. 15)分,(2. 45±1. 04)分,均有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分别为(68. 87±5. 66)分,(68. 06±5. 23)分,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88. 23±3. 76)分,(84. 15±3. 15)分,均有明显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前高选择性(旋股内侧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均显示旋股内侧动脉通畅,术后12个月观察组有13髋(81. 25%)、观察组10髋(71. 43%)旋股内侧动脉显影; 2组治疗后骨盆正位片结果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旋转截骨术结合术后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中青年ARCO Ⅲ期股骨头骨坏死,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股骨头血运,提高影像学疗效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坏死 外科 旋转截骨术 补肾活血汤 治疗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坤 赵静 +6 位作者 易岚 郑敏 严谨 刘利华 陈继红 张露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62-3467,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长期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接受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中药治疗并纳入门诊慢病管理系统的共339例CKD 4...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长期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接受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中药治疗并纳入门诊慢病管理系统的共339例CKD 4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主要观察指标、进入CKD 5期为终点事件,每3个月为1疗程,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我们观察分析了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干预的339例CKD 4期患者的临床资料。eGFR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治疗的前3个月显著升高,而在随后的9个月中eGFR缓慢稳定的增加。在治疗3个月时,患者Scr水平较基线下降,6、9、12个月时Scr较基线水平上升,总体保持稳定。对血红蛋白、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影响。在观察期内,患者WBC、AST,ALT,K皆无显著变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干预的CKD 4期患者在1年内的eGFR保持稳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4期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接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璘 肖志坚 孙雪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7-621,共5页
近年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地揭示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突变谱系,但对这些基因突变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剪接因子突变是MDS这组异质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分子学异常。在最近研究中发现了SF3B1、SRSF2、U2AF1... 近年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地揭示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突变谱系,但对这些基因突变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剪接因子突变是MDS这组异质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分子学异常。在最近研究中发现了SF3B1、SRSF2、U2AF1突变以及端粒酶功能异常导致的剪接因子失调而影响前体mRNA剪接的具体机制,揭示了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初步阐释了剪接异常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对寻找MDS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剪接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 SRSF2 U2AF1 端粒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探讨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继红 孙斯凡 +9 位作者 赵静 盛梅笑 周恩超 许陵冬 高坤 刘利华 刘琼 易岚 何伟明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24-3430,共7页
目的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结果,探索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方法选择343例慢性肾脏病3期的患者,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患者均... 目的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结果,探索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方法选择343例慢性肾脏病3期的患者,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疗程24周。评估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以CKD3期为界限,将病情好转者定为A组,该组患者血肌酐下降至CKD2期或CKD1期;病情恶化者为B组,该组患者血肌酐上升至CKD4期或CKD5期;病情稳定者为C组,该组患者血肌酐稳定,仍处于CKD3期,分析各组患者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治疗组130.78±32.55μmol· L^(-1),对照组149.12±41.27μmol· 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水平比较,治疗组55.74±50.82 mL/min/1.73 m^(-2),对照组44.46±12.60 mL/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后,A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的患者,A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的患者,A组患者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的患者。结论中药颗粒剂在24周内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血红蛋白及血磷水平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CKD) 中药颗粒 血尿酸 血红蛋白 血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任莉洁 谢怡灵 +2 位作者 吴倩琳 朱瑜 魏巧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2~6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肌少症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2~6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肌少症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围绕目标、规则、训练、考核和文化5个要素)实施管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上臂肌肉围度、简易躯体功能量表评分,握力、步速、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的应用可改善肌少症相关指标,提高机体功能,提升患者知识掌握度,利于对患者的精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肌少症 ORTCC模型 精细化管理 躯体功能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醋制前后萜类成分效应部位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东方 郁红礼 +5 位作者 薛凡 张元斌 吴皓 崔小兵 王迅 靳荐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究甘遂醋制前后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方法将甘遂用二氯甲烷和95%乙醇依次提取,获得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癌性腹水小鼠模型,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及肠道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 目的探究甘遂醋制前后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方法将甘遂用二氯甲烷和95%乙醇依次提取,获得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癌性腹水小鼠模型,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及肠道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筛选甘遂效应部位,考察甘遂醋制前后效应部位二氯甲烷提取部位的抗腹水及泻下作用变化。同时对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以及醋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进行质谱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甘遂总提物组、二氯甲烷提取部位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AQP1、AQP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对尿量无影响;非二氯甲烷部位组无明显降低腹水及增加粪便含水量的作用,表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是其主要效应部位;与模型组相比,醋品二氯甲烷部位高剂量组仍可显著降低癌性腹水小鼠的腹水量,增加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AQP1、AQP3蛋白表达,但对结肠AQP1和AQP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与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相比,醋制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组小鼠腹水量显著升高,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此外,甘遂对腹水中癌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不能促使其凋亡。质谱分析发现,甘遂中萜类成分主要富集于二氯甲烷部位中,且醋制后二氯甲烷部位16个萜类成分中12个成分相对含量减少,4个成分含量增加。结论甘遂醋制后仍保留“泻水逐饮”功效,但泻下作用缓和,效应的变化可能与所含萜类成分的组成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制 癌性腹水模型 AQP1 AQ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顾任钧 李子赟 +1 位作者 李鹏飞 张春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00-2909,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PubMed,Cochrane,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3月1日。检索对...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PubMed,Cochrane,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3月1日。检索对象为所有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以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为评价标准的文献共21篇,观察组病例1084例,对照组病例10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RR=1.19,95%CI[1.14,1.2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WMD=-3.62,95%CI[-4.41,-2.84];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低切黏度WMD=-1.37,95%CI[-1.73,-1.01];全血高切黏度WMD=-0.73,95%CI[-0.91,-0.55];红细胞压积WMD=-4.36,95%CI[-6.93,-1.78];纤维蛋白原WMD=-0.49,95%CI[-0.77,-0.21];红细胞聚集指数WMD=-0.57,95%CI[-0.81,-0.34];不良事件RR=0.83,95%CI[0.36,1.90]。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作用,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中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实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硝外敷联合雷火灸缓解肾虚湿瘀证患者肾性水肿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莉洁 邱静 魏巧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缓解肾虚湿瘀证患者肾性水肿。方法将70例肾虚湿瘀证肾性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遵医嘱行常规水肿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行芒硝外敷联合雷火灸,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 目的缓解肾虚湿瘀证患者肾性水肿。方法将70例肾虚湿瘀证肾性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遵医嘱行常规水肿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行芒硝外敷联合雷火灸,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大腿围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P<0.01);体质量、双踝周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芒硝外敷联合雷火灸可有效缓解肾虚湿瘀证患者肾性水肿,治疗方法安全、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肾虚湿瘀证 芒硝 雷火灸 温阳化瘀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笑散降低氧糖剥夺再灌注BV2细胞损伤及NLRP3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蕾 李鹏飞 +1 位作者 李帆 张春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601-3605,共5页
目的:研究失笑散对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OGD/R)组及失笑散组。失笑散组用不同浓度(1、10、20、50、100μg/mL)预处理BV2细胞2 h。对照组正常培养,不给药,不进行糖氧剥... 目的:研究失笑散对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OGD/R)组及失笑散组。失笑散组用不同浓度(1、10、20、50、100μg/mL)预处理BV2细胞2 h。对照组正常培养,不给药,不进行糖氧剥夺(OGD);模型组不给药,与失笑散组同时进行OGD,缺氧结束后再灌注24 h,收集细胞及其上清液。CCK-8法检测BV2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V2细胞的凋亡;实时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BV2细胞TNF-α、IL-6和NLRP3及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失笑散并不影响BV2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V2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而高浓度失笑散明显减少BV2细胞凋亡(P<0.05)。实时定量PCR和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失笑散观察组BV2细胞TNF-α、IL-6和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失笑散减轻OGD/R对BV2细胞的损伤及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笑散 NLRP3炎性小体 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 脑卒中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7例的临床与尸检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景美 余慧萍 +5 位作者 林晓倩 陈玲 吴鸿雁 茹彤 胡娅莉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3-1079,共7页
目的 探讨围产儿宫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临床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7例先天性CMV感染的尸体解剖胎儿及胎盘,对体表、内部脏器进行大体观察,对各脏器及胎盘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胎儿肾脏CMV DNA拷贝数,收... 目的 探讨围产儿宫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临床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7例先天性CMV感染的尸体解剖胎儿及胎盘,对体表、内部脏器进行大体观察,对各脏器及胎盘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胎儿肾脏CMV DNA拷贝数,收集孕母相关临床资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评估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为胎死宫内胎儿,6例为孕期检查显示明显发育异常引产胎儿。男女性胎儿分别为3、4例,孕龄24周至37+5周。孕期影像学检查显示6例胎儿脑发育畸形,其中5例大体检查显示脑发育畸形,镜下病理学特征包括缺血缺氧性脑病、局灶脑坏死、钙化、炎症、出血等。5例胎儿肾脏CMV DNA检测呈阳性。5例胎儿大体外观无明显异常,2例多发外观畸形。6例胎儿肾脏见CMV包涵体,其他脏器偶可见病毒包涵体。6例胎盘出现慢性绒毛炎,5例胎盘见CMV包涵体。结论 先天性CMV感染胎儿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脑发育异常,脑组织可能出现显著的病理改变;孕期影像学检查及病毒监测是必要的;肾脏中出现CMV包涵体最常见且具有特异性,其次为胎盘的浆细胞性慢性绒毛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先天性感染 尸检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