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的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艳艳 王欢欢 +3 位作者 仲子怡 刘欣莲 孙利 汪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OF/MS技术找出柴胡属混淆品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果薄层色谱显示,不同基原柴胡饮片均具有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根据荧光斑点强度和位置可将其进行区分。北柴胡及其醋炙品特征图谱分别标定了14、16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个成分。不同产地北柴胡饮片所含化学组分类似,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柴胡特征。进一步通过特征图谱比较发现,竹叶柴胡在成分类群组成上与正品北柴胡接近,锥叶柴胡和大叶柴胡具有各自响应值较高的特征峰,藏柴胡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北柴胡。利用UPLC-Q-TOF/MS共鉴定出69种柴胡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其次是黄酮类,少数色酮、苯丙素类和炔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种间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柴胡混淆品具有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用于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柴胡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特征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薄层色谱法 化学成分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传递规律及关键环节优化策略
2
作者 康朝霞 孙娥 +8 位作者 姜梦华 杨挡 汪晶 黄一平 李超 朱法根 邵建国 封亮 贾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84-3889,共6页
目的明确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的传递规律,并提出关键环节的优化策略。方法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素为质量标志物,考察工艺过程中其含量、转移率变化。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 目的明确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的传递规律,并提出关键环节的优化策略。方法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素为质量标志物,考察工艺过程中其含量、转移率变化。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效成分损失集中在前处理阶段的浓缩、醇沉环节,前者在7.42%~24.09%之间,后者在13.52%~17.82%之间。黄芩酸沉环节损失较大,黄芩苷、汉黄芩素损失率分别为21.07%、13.83%。制剂成型阶段冷藏静置环节损失较大。结论浓缩、醇沉、冷藏静置为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成分损失的共性环节,并且本研究同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增溶技术和优化策略,可为其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质量标志物 传递规律 关键环节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旭波 顾芹英 +3 位作者 沈玉萍 秦冬 杨欢 贾晓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通过SciFinder等工具或数据库检索、查阅近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系统地综述了香椿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到目前为止,共计报道了从香椿中分离得到的100个化...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通过SciFinder等工具或数据库检索、查阅近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系统地综述了香椿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到目前为止,共计报道了从香椿中分离得到的10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19个、萜类44个、苯丙素类7个、酚类14个和16个其它类别化合物。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以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楝科 化学成分 黄酮 三萜 苯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毒/效联合评价的强骨胶囊抗骨质疏松活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丹丹 韦英杰 +2 位作者 景莉君 贾晓斌 刘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8-943,共6页
目的用斑马鱼毒/效联合模型评价强骨胶囊(骨碎补总黄酮)抗骨质疏松活性与初步安全性。方法将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暴露在对照组(0.4%DMSO胚胎培养用水),泼尼松龙组,依替膦酸二钠组和强骨胶囊组溶液中培养至9 d。采用茜素红对斑马鱼幼... 目的用斑马鱼毒/效联合模型评价强骨胶囊(骨碎补总黄酮)抗骨质疏松活性与初步安全性。方法将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暴露在对照组(0.4%DMSO胚胎培养用水),泼尼松龙组,依替膦酸二钠组和强骨胶囊组溶液中培养至9 d。采用茜素红对斑马鱼幼鱼头部骨骼染色,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将受精后24 h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药物组中,观察记录给药后1至9 d的死亡数和3 d的斑马鱼幼鱼形态。结果 25μmol/L泼尼松龙能够成功诱导斑马鱼骨量显著丢失。与模型组比较,25 mg/L的强骨胶囊及30 mg/L依替膦酸二钠阳性药均能显著抑制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头部骨骼染色面积和累计光密度值的下降;强骨胶囊对于9 d斑马鱼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529.87 mg/L,400 mg/L强骨胶囊溶液处理48 h斑马鱼未见明显脏器中毒,当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强骨胶囊均导致斑马鱼心脏中毒,出现心膜出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及囊肿等现象。其最低中毒浓度为有效剂量浓度的20倍。结论斑马鱼毒/效联合模型成功评价了强骨胶囊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及其初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强骨胶囊 毒性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26种常见骨伤科中药材的毒性筛选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颖 汪晶 +2 位作者 陈书芹 景莉君 韦英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毒性模型评价26种常见伤科中药材的安全性。方法将受精后1d(1dpf)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药味水煎液中,观察记录给药后15d的死亡情况,显微检视3dpf或以后斑马鱼幼鱼的形态,同时设置0.4%DMSO溶媒对照组。用SPSS16.... 目的利用斑马鱼毒性模型评价26种常见伤科中药材的安全性。方法将受精后1d(1dpf)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药味水煎液中,观察记录给药后15d的死亡情况,显微检视3dpf或以后斑马鱼幼鱼的形态,同时设置0.4%DMSO溶媒对照组。用SPSS16.0计算不同药味水煎液在6dpf的鱼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13种药味(续断、知母、乳香加没药、补骨脂、独活、牛膝、制何首乌、蛇床子、木香、土鳖虫、淫羊藿和五加皮)水煎液致斑马幼鱼脏器形态明显改变,毒性主要表现为卵黄囊肿大、变形、变黑,心包水肿、出血等,且它们的鱼LC50值较低(16.9689.7μg/mL)。其余13种药味(鹿衔草、千年健、苏木、巴戟天、龟甲、骨碎补、丹参、狗脊、桑寄生、鸡血藤、熟地黄、女贞子、杜仲),未见鱼脏器毒性,且致鱼死亡浓度高(在2 000μg/mL以上),较安全。结论用斑马鱼模型成功的筛选了26种常见骨伤科中药的毒性,为骨伤科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斑马鱼模型具有简单、高效、实时动态的优势,使中药在体毒性规模化筛选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骨伤科中药 毒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创立中药壮骨效应评价新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韦英杰 王长梅 +1 位作者 詹扬 贾晓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壮骨中药及其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的活性评价却难以高效开展。新模型、新方法的建立有益于丰富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思路与方法。模式生物斑马鱼是一种极好的、热门的药学研究工具,根据其骨骼发育...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壮骨中药及其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的活性评价却难以高效开展。新模型、新方法的建立有益于丰富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思路与方法。模式生物斑马鱼是一种极好的、热门的药学研究工具,根据其骨骼发育的生理、遗传学特点和优势,将斑马鱼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及其成分的壮骨效应评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概述了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现状及不足,分析了斑马鱼中药壮骨效应评价模型建立的依据,提出了斑马鱼中药壮骨效应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该模型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中药壮骨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联合酸水解-HPLC法测定中药黄姜中薯蓣皂素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夏国华 尹华武 +3 位作者 王旭波 袁珍 杨欢 贾晓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9-1703,共5页
为了建立测定中药黄姜中薯蓣皂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而为黄姜原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了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原料中萃取薯蓣皂素,然后使用Waters XBridge ShieldRP18色谱柱(4.6mm×150toni,5μm),以乙腈-水... 为了建立测定中药黄姜中薯蓣皂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而为黄姜原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了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原料中萃取薯蓣皂素,然后使用Waters XBridge ShieldRP18色谱柱(4.6mm×150toni,5μm),以乙腈-水(75:2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40℃。结果表明:黄姜样品溶液中的薯蓣皂素可以与各干扰组分达到基线分离;薯蓣皂素的线性范围为2—1024μg/mL,r2=0.9999;精密度为1.02%;重复性实验RSD=1.7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1.17%)、100.4%(RSD=2.47%)和101.6%(RSD=1.09%);该法制备的样品溶液在24h内测定,RSD〈2%;试验中测得黄姜中薯蓣皂素的平均含量为3.83%(RSD=2.21%)。本文采用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简便,薯蓣皂素得率比传统方法高;此外,建立的色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适合于黄姜中薯蓣皂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 薯蓣皂素 双相联合酸水解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汤抗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景莉君 王长梅 +2 位作者 韦英杰 宁青 谢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本文采用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临床优效方接骨汤防止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方法:将受精后5天的斑马鱼幼鱼暴露在含25μmol·L-1泼尼松龙的不同浓度接骨汤(0.025、0.25、2.5、25、100 mg生药·L-1)溶... 目的:本文采用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临床优效方接骨汤防止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方法:将受精后5天的斑马鱼幼鱼暴露在含25μmol·L-1泼尼松龙的不同浓度接骨汤(0.025、0.25、2.5、25、100 mg生药·L-1)溶液中,同时设25μmol·L-1泼尼松龙模型药物组,含25μmol·L-1泼尼松龙的依替膦酸二钠(15、30 mg·L-1)阳性药物组及0.5%DMSO溶媒对照组。28.5°C下在24孔板中培养,每天换液培养至第10天处死。采用茜素红对培养10天的各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并以显微检测、数码成像方法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结果:与溶媒阴性对照组相比,25μmol·L-1浓度泼尼松龙组(模型组)的斑马鱼骨骼染色面积和染色光密度值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依替膦酸二钠(15、30 mg·L-1)和接骨汤(2.5、25、100 mg生药·L-1)组的鱼骨染色矿化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值显著增加,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用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成功评价了接骨汤防止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为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泼尼松龙 接骨汤 壮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8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粉霞 董自波 +1 位作者 舒欣 贾晓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建立UPLC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8种成分的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8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加样回收率在100.67%~106.... 建立UPLC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8种成分的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8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加样回收率在100.67%~106.92%。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样品的定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多指标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金银花复方制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粉霞 张亚丽 +1 位作者 汪晶 贾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66-2671,共6页
目的建立金银花复方制剂脉络宁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和银黄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和HPLC法,以绿原酸为内标,建立其与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并和外标法比较,验证... 目的建立金银花复方制剂脉络宁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和银黄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和HPLC法,以绿原酸为内标,建立其与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并和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结果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外标法测定绿原酸,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定量测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校正因子 金银花制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胆木及其制剂中酚酸和生物碱类成分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静静 蒋俊 +2 位作者 朱粉霞 李秀峰 贾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26-2330,共5页
目的建立胆木药材及其制剂中原儿茶酸,短小舌根草苷,3-表短小舌根草苷,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X-SELECT CSH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8 nm(原儿茶酸),2... 目的建立胆木药材及其制剂中原儿茶酸,短小舌根草苷,3-表短小舌根草苷,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X-SELECT CSH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8 nm(原儿茶酸),243 nm(短小舌根草苷、3-表短小舌根草苷),226 nm(异长春花苷内酰胺);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结果原儿茶酸、短小舌根草苷、3-表短小舌根草苷和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分别在0.966~154.56μg/mL、0.944~151.04μg/mL、0.954~152.64μg/mL和0.916~146.56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4种成分在胆木药材中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101.3%、97.4%和99.2%,RSD≤3.62%。在胆木注射液中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103.0%,98.9%,100.7%,RSD≤2.4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胆木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 胆木注射液 酚酸 生物碱 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法同时测定胆木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家全 徐光富 +2 位作者 王慧 王静静 朱粉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建立胆木药材中原儿茶酸、绿原酸、短小舌根草苷、3-表短小舌根、异常春花苷内酰胺和喜果苷同时测定的UPLC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进样量为2... 建立胆木药材中原儿茶酸、绿原酸、短小舌根草苷、3-表短小舌根、异常春花苷内酰胺和喜果苷同时测定的UPLC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进样量为2μL,柱温为40℃的色谱条件。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6种成分均能达到良好分离,并对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4.05%,加样回收率为96.59%-101.8%。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胆木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木注射液中2种主要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行为解析及HPLC含量测评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粉霞 贾晓斌 +2 位作者 李秀峰 王静静 陆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采用质谱技术对胆木注射液中2种主要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并以HPLC测评其含量。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源分析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和短小蛇根草苷的质谱裂解行为;采用HPLC测定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 目的采用质谱技术对胆木注射液中2种主要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并以HPLC测评其含量。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源分析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和短小蛇根草苷的质谱裂解行为;采用HPLC测定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以异长春花苷内酰胺为参照,评估了短小蛇根草苷的含量。结果解析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和短小蛇根草苷的质谱碎片,并测评了上述2种成分的含量。结论获得了胆木注射液中主要生物碱的质谱断裂特点和含量,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和再评价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注射液 异长春花苷内酰胺 短小蛇根草苷 电喷雾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长梅 韦英杰 +3 位作者 贾晓斌 蔡雪婷 孙娥 宋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9-514,共6页
本文首次采用斑马鱼为模型动物,以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为造模用药,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骨质疏松新动物模型。选用受精后4 d或5 d的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泼尼松龙溶液中,同时设0.5%DMSO溶媒阴性对照组,28.5℃下在24孔板中培养5 d,至斑马鱼... 本文首次采用斑马鱼为模型动物,以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为造模用药,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骨质疏松新动物模型。选用受精后4 d或5 d的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泼尼松龙溶液中,同时设0.5%DMSO溶媒阴性对照组,28.5℃下在24孔板中培养5 d,至斑马鱼颅骨形成。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9 d或10 d的斑马鱼骨骼进行染色,以显微检测、数码成像方法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与溶媒阴性对照组相比,2.5,10,25μmol.L-1泼尼松龙组的斑马鱼骨骼染色面积和染色光密度值显著减少,提示泼尼松龙使斑马鱼骨骼矿化量和骨密度显著降低,成功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并用该模型成功验证鲑鱼降钙素和依替膦酸二钠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泼尼松龙 骨质疏松 鲑鱼降钙素 依替膦酸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法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8种有机酸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粉霞 丁淑敏 +1 位作者 陈斌 贾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肉桂酸的UPLC方法。方法采用WatersAcquityUPLC系统;色谱柱为Agi...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肉桂酸的UPLC方法。方法采用WatersAcquityUPLC系统;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3.0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27 nm和278 nm。结果线性范围内8种有机酸的峰面积与其相应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101.7%。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脉络宁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 有机酸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舌根草苷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UPLC-QTOF/MS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家全 王慧 +3 位作者 张志远 翟小婷 殷蓉 朱粉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682,共6页
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胆木药材水提液进行吸附,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溶液对其梯度洗脱,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短小舌根草苷单体。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鉴定大鼠灌胃短小舌根草苷后,尿液、粪便以及胆汁中该成分可能的代谢产物。... 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胆木药材水提液进行吸附,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溶液对其梯度洗脱,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短小舌根草苷单体。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鉴定大鼠灌胃短小舌根草苷后,尿液、粪便以及胆汁中该成分可能的代谢产物。采用全扫描方式采集所有成分准确MS/MS数据,利用MetaboLynx软件分析处理,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短小舌根草苷单体并鉴定出了其在大鼠体内的4种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舌根草苷 制备 代谢产物 UPLC-QTOF/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堇灵的分离制备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浩 李木子 +1 位作者 翟晓婷 朱粉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5-720,共6页
旨在从苦地丁药材中分离出紫堇灵,从TLRs/NF-κB信号传导通路角度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以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制备紫堇灵,UPLC、MS、1H NMR、^(13)C NMR等方法进行纯度及结构鉴定;利用MTT实验评价紫堇灵的细胞毒性;采用脂多糖... 旨在从苦地丁药材中分离出紫堇灵,从TLRs/NF-κB信号传导通路角度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以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制备紫堇灵,UPLC、MS、1H NMR、^(13)C NMR等方法进行纯度及结构鉴定;利用MTT实验评价紫堇灵的细胞毒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紫堇灵进行干预,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中TLR4、TLR2、IκBα、p-IκBα、p65和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65 mRNA及细胞核p65表达情况。实验发现,在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中,5~40μmol/L紫堇灵呈正相关下调RAW264.7细胞中TLR4、TLR2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IκBα磷酸化并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p65转位入核。结果表明,紫堇灵可能是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发挥对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灵 脂多糖 RAW264.7巨噬细胞 抗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